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第一部曲:“这堂课你想学到些什么?“   --自定目标意识的培养   学习目标是学生学习的出发点和归宿,而目标这一概念对小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的,为此,我把“今天要达到怎样的学习目标“改为“这堂课你想学到些什么?“.……  相似文献   

2.
第一部曲:“这堂课你想学 到些什么?” ——自定目标意 识的培养 学习目标是学生学习的出发点和归宿,而目标这一概念对小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的,为此,我把“今天要达到怎样的学习目标”改为“这堂课你想学到些什么?”。例如,教学《季度和旬的认识》时,揭示课题后问学生:“看到这个课题,你想学到什么?”短暂思考后,学生纷纷举手发言,有的说:“我想知道什么是季度和旬?”有的说:“我想知道季度和旬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联系?”也  相似文献   

3.
有一次上常识课,我问小朋友都想学些什么。孩子们七嘴八舌,这个说想学写字,那个说想学画画,但说得最多的是:“我想学洗衣服”,“我想跟妈妈一起拣菜”,“我想和妈妈一起学做饭”。我又问小朋友想知道些什么?孩子们更活跃了。有的说:“我想知道桌子是怎么做的。”有的讲:“我想知道铅笔是怎  相似文献   

4.
夜晚,我做了一个梦,梦见的居然是仓颉老人。我揉揉眼睛上前问道:“哦,您好!您就是造字之祖仓颉老爷爷吧?您造了那么多字,真了不起!仓颉爷爷,您为什么要造字呢?”仓颉老人笑眯眯地回答:“以前没有文字,人们交流很不方便。我就创造一些汉字,用它来记录语言,这样,人们交流起来就方便多了。”我点点头,还想说些什么,可又不太好意思说。老人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问道:“你还有什么问题,就大胆问吧!”我吞吞吐吐地说:“汉字好是好,可我觉得笔画有点……有点多,写起来太累人了。哦,对了,仓颉爷爷,您能不能再施展一次本领,把汉字变得再简单些,好让我…  相似文献   

5.
规矩     
多少年来,规矩一直被作为强迫人做一些不喜欢做的,而又说不出为什么一定要别人做的事的挡箭牌。好多事情只要一问为什么,得到的答案肯定是“规矩”。唉,规矩,哪儿来的那么多规矩?从古到今,被规矩坑害的人还少吗?以前,女子不允许上学,不允许干这,不允许干那,仿佛她们生来就是相夫教子、被别人压制的命,但是绝大多数的女子却没有反抗的意识,因为从她们懂事起就被父母告知:“老祖宗的规矩,你是女子,你不能……。”是规矩,是规矩剥夺了她们受教育的权力,剥夺了她们的自由。现在,我们多少有了一些打破规矩的意识,但仅仅是意…  相似文献   

6.
美国高校招生考试制度及其对我国高考改革的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又是一年备考忙。年复一年,我们不禁要想:为什么要“这样忙”?“这样忙”的价值有多大?可不可以换个“忙”法?多年来,语文高考引得众人关注和评说,而是非曲直却一言难尽……那么,我们可不可以“忙”里偷闲,放开眼前后左右地看一看?也许能早一点悟出些什么。  相似文献   

7.
现代的贫乏     
某日乘长途汽车,车厢里反反复复只放一首歌,于是一路上就只一个男声在憨憨地吼,起初不知唱些什么,几遍过去才断断续续听出些歌词,原来是首情歌,歌词直白而粗陋:“亲爱亲爱的老婆我要为你唱一首歌……”结尾处是高八度的大嗓门:“没有你我不能活,没有你我不能活!”最后是一声干吼:“老婆,我爱你!”整首歌就此戛然而止。一路听,一路想,这男孩倒也爱得瓷实,尽管有些傻傻的。记得上次乘长途车,反复播放的是一个酸酸的女声,歌词大约只那么几句:“好想,好想和你谈恋爱……”急切得如一只叫春的猫。  相似文献   

8.
又是一年备考忙。年复一年,我们不禁要想:为什么要“这样忙”?“这样忙”的价值有多大?可不可以换个“忙”法?多年来,语文高考引得众人关注和评说,而是非曲直却一言难尽……那么,我们可不可以“忙”里偷闲,放开眼前后左右地看一看?也许能早一点悟出些什么。  相似文献   

9.
纳兰性德死于康熙二十四年(1685)旧历五月三十日,时年三十一岁。 徐乾学的《纳兰君墓志铭》说;“君生于顺治十一年(1655)十二月,卒於康熙二十四年五月己丑,年三十有一。”按五月己丑,即五月三十日。顾梁汾的《祭文》说“……先生殁,时五月三十日己丑也”。 至于纳兰性德是得什么病死的,《清史稿》本传没有说,徐乾学的《墓志铭》说“孰意其七日不汗死也”。顾梁汾的《祭文》说得详细些,“先生得寒疾……已七日不汗……而先生殁”。得病仅七天就死了,可见是急性病。那么,什么是寒疾呢?为什么”七日不汗”就能死了呢?据中医大夫讲,中国古代,不但伤寒或副伤寒叫寒疾,对一般的肺炎、流感高烧不退的病,也叫寒疾。对这种病,要吃药表散退烧,要是吃药不发汗,说明毒气攻心,那就不好治了。  相似文献   

10.
早些年,在柏林似乎很少能遇到想学中文的德国人,曾和一位德国同学谈论过此事,她说:“这也没有什么奇怪,中国离这儿那么遥远,和我们的生活又没有什么关系,学中文有什么用呢?”  相似文献   

11.
疯狂歌迷     
歪歌伴唱:张韶涵《保护色》要你看到,双手叉腰表演新早操;要你听到,我善于边说边思考;要你看到,本人不止华丽的外表;扬起嘴角,永远猜不到我钟君豪!亮相得分:★★★在我们这个平凡的学校,一个平凡的班级里,出现了一个不平凡的歌迷。悄悄告诉你,歌迷的歌声还不如牛叫好听。他不但声音难听,而且经常做些疯狂事,所以被称为“疯狂歌迷”。疯狂到什么程度?听我说吧!有一次语文课上,班主任拿了一沓试卷要批改,叫我们自己看书。也不知道那歌迷看到了什么,突然高声唱起了歌:“猪,你的肚子是那么鼓;猪,你的耳朵是那么大……”全班同学都把耳朵塞得紧紧…  相似文献   

12.
第一部曲:"这堂课你想学到些什么?" --自定目标意识的培养 学习目标是学生学习的出发点和归宿,而目标这一概念对小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的,为此,我把"今天要达到怎样的学习目标"改为"这堂课你想学到些什么?".  相似文献   

13.
多媒体教学必须坚持教学的主体性原则,与其他教学手段一样,必须体现生本主义,但不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只注重貌似活泼的学习气氛和令人眼花缭乱的表现形式。其实,教师在运用多媒体教学时,不仅要充分考虑学生看到些什么,听到些什么,想到些什么,学到些什么,更要考虑:学生会看些什么,会听些什么,会说些什么,会想些什么。如果多媒体教学中仅有教师的演示,而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亲身实践,那么,它与人们常批评的“填鸭式”教学是没有多大区别的。笔者认为,运用多媒体教学是一项系统过程,从课件制作到课堂操作、作业练习,…  相似文献   

14.
郑百苗 《湖南教育》2005,(10):36-37
“课堂生活”在情境中生发———李吉林“太阳”教学片断赏析师:(出示太阳幻灯)初升的太阳光芒万丈,光彩眩目。在晴朗的日子里,我们都能看到太阳。早晨,从东方升起,把光明带给大地;傍晚,日落西山,黑暗亦即来临。太阳对于我们似乎是挺熟悉的,其实又是陌生的。因为关于太阳的真实情况我们还知道得太少,需要一代又一代的科学家去研究、发现,揭开它的奥秘。同学们,我们要研究一个事物,首先要会提问题。(板书:?)现在你们面对太阳,想知道些什么吗?生:太阳到底有多大?生:太阳的温度是很高的,那么我们人类为什么不会晒死?动植物还生长得那么好?生:太…  相似文献   

15.
朗读、背诵被誉为语文学习的“千古真经”。“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诚如朱熹所说:“只要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久不忘……读得熟,则不解说,自晓其义”。青少年时期如果能背诵较大数量的诗文精品,那么成年之后,提笔为文,就可以轻而易举地做到辞意畅达,文从字顺。那么朗读、背诵要注意些什么呢?  相似文献   

16.
所谓“反比”,即家长在教育子女时以他们中的佼佼者为例与之比较,达到激发孩子上进的目的。应该说,适量地运用“反比”不是不行的。但如果用得过量,就很可能产生副作用。因为事实上“过量”是普遍存在的,所以应引起警觉。有些家长在传媒上看到同龄孩子的优秀事迹,特别是介绍他们丰富的知识和杰出的才华时,往往会对自己的孩子说:“你看,他是你的同龄人,可他已经这么优秀了,而你呢,我看你连他的一半都没有。”或者这样说:“你瞧,人家的条件那么差,可学习这样好,你呢,正好相反,条件不知道要比他好多少,可学习却一团糟,不知道你都干了些什么?”…  相似文献   

17.
议自辅教法中的“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自学辅导教学法“启、读、练、知、结”的课堂模式中,学生学习知识、掌握技能和培养能力的主要是以“读”为主要途径实现的。那么如何理解“读”?“读”要具备些什么要素?“读”的方法、技巧有哪些?在“读”中应该注意些什么?“读”的目的是什么?下面我就这些问题。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课堂因什么而什么之类的说法已经很多,比如“课堂因生成而精彩”、“课堂因开放而丰富”、“课堂因激情而生动”、“课堂因自然而美丽”,……精彩、丰富、生动、美丽等,都是好的课堂的一种表现,但我以为,好的课堂还应该有另一种形状,那就是宁静。宁静,就是安宁和平静,就是沉下心来,自个儿静悄悄地学,静悄悄地思。课堂不是会堂,不是商场,不是集市,课堂是一个学习的场所,很多时间需要倾听和思考,很多时候需要判断、推理、比较、分析。诸葛亮在《诫子书》中说:“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这里的“静”当然不只是指环境的宁静,主要是指心的宁静,但心的宁静与环境的宁静有着密切的关系。“学须静也”,只有静,才能学得进去,学得扎实。“非宁静无以致远,”要想学得多些,广些,没有宁静不可。综观当前的中小学课堂,笔者深切地感觉到:热闹有余而宁静不足;表面活跃而深沉不够。有的课,初初一听,形式丰富,情趣盎然,动感强烈,可事后细细一想,学习得到了什么呢?几乎什么也没有,既没有知识的积累,也没能力的锻炼,更没有情感上的体验,像吃了一些好看而不充饥的膨化食品。曾经听一位教师上《春天的发现》的作文指导课...  相似文献   

19.
一个教师在课堂上,说一句话,做一个动作,挂一幅图,……往往会被看作微不足道的小事,而不去注意它。果真应该这样吗?不。请看一位老师在教《坐井观天》时的三个镜头:①在要小朋友练习朗读的时侯,他说:“大家读过之后,我要请几个读得好的同学读给大家听。”②在要小朋友看黑板上的一张放大了的插图时,问图上画了些什么,第一个回答有青蛙和小鸟,这显然没说全。只见老师用手指向井,问:“还有什么呢?”③文中青蛙说:“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老师问大家:“这  相似文献   

20.
“无规矩不成方圆”,这句话阐述了“规矩”的重要性,并告诉人们不只要有规矩,而且要守“规矩”。道理明了之后不妨把“规矩”比作“套子”,把“成方圆”比作社会稳定,则可以引出一句话:“没有套子,社会乱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