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留学生在朝鲜张雁编者按:最近有不少读者来信询问我在朝鲜留学生的有关情况。我们从来稿中摘发此文,希望对大家了解我在朝留学生情况有所帮助中国政府经国家教育委员会选派,向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输送留学人员始于1954年,到1980年前总计派遣人数是11...  相似文献   

2.
第一次援朝战争发生在明朝。1592年,日军派兵进攻朝鲜,企图以朝鲜为跳板进一步侵略中国。明朝政府应朝鲜之邀,派兵援朝抗倭。中国军队支援朝鲜后,迅速收复了平壤、汉城等地,日本见机不妙便假意求和,借机进行战争准备。1597年,日军再次大举侵朝,明政府派大将率军入朝作战。1598年,中朝军队密切配合,在朝鲜南部沿海大败日军,取得了第一次援朝战争的胜利。1950年,朝鲜内战爆发,美帝国主义悍然指挥所谓的“联合国军”侵略朝鲜。他们越过“三八线”,一直打到中国边境,严重威胁我国的安全。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政府请求中国政府派兵援助。1950年10…  相似文献   

3.
平壤遇老乡     
(一) 四月的平壤,花的海洋随着煦暖的春风轻轻地荡漾;四月的平壤也有着不比寻常的等待与兴奋——一年一度的朝鲜“四月之春”艺术节即将拉开序幕。中国每年都派艺术团、杂技团参加艺术节,于是4月成为我们全体中国在朝鲜留学生心中急切的盼望:盼望我们中华神韵回荡在美丽的三千里江山,盼望中国的艺术在朝鲜舞台独领风骚。 在平壤留学的四年期间,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上海交响乐团的访朝演出。当时,我是从朝鲜中央广播电台里得知上海交响  相似文献   

4.
2009年是中国和朝鲜建交60周年,被定为"中朝友好年"。据悉,为进一步发展中朝关系,加强两国的旅游合作,我国决定开放朝鲜为我国公民组团出境旅游目的地。中朝旅游部门将对开放工作  相似文献   

5.
朝鲜“国家经济开发十年战略计划”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1年,朝鲜制定发表了"国家经济开发十年战略计划",成为朝鲜建设"强盛大国"战略的延续。计划列举了12个重点领域,切中当前朝鲜经济发展的要害或瓶颈问题,说明朝鲜已经将经济开发确定为国家战略。中国应以现有的国家政策和省级政策为基础,与朝鲜制定共同发展战略以推动中朝投资合作、以非市场机制手段有意识地对生产要素的流动进行调节以促进中朝经贸合作。同时,积极推进中朝重点合作项目以带来集聚效应,为深化中朝经贸务实合作注入不竭活力。  相似文献   

6.
为了加强中朝友谊,缓解战争期间中朝高层之间的紧张关系,在政治和外交方面,毛泽东一再要求中国政府和军队尊重朝鲜,平等待人;在经济和军事方面,则千方百计、倾其全力援助朝鲜。这种政策和做法,从中国出兵朝鲜一直延续到战后朝鲜的经济恢复和重建时期。在这一过程中,形成了新中国对朝鲜外交的基本方针。  相似文献   

7.
再见了,亲人!我们的心永远跟你们在一起。——《再见了,亲人》志愿军战士和朝鲜人民的心永远连在一起,中朝友谊比山还高比水还深。1950年6月25日,朝鲜半岛由于领土争端,爆发了朝鲜战争。9月中旬,美帝国主义纠集联合国部队,直扑我鸭绿江边。10月25日,  相似文献   

8.
朝鲜王朝编纂的仪轨,现主要收藏于韩国。本文揭示了新发现的明清内阁大库藏朝鲜《天启元年四月日迎接都监都厅仪轨泰昌天启》,是朝鲜李朝在中国保存下来的档案文书孤本,弥足珍贵。这份朝鲜光海君朝接待明朝使臣的簿册档案,时间自明万历四十八年至天启元年(1620—1621年,光海君十二年至十三年),不仅是保存在中国的朝鲜王朝仪轨孤本,而且是17世纪初年中朝两国交往的原始记录,大部分内容不为《明实录》和《李朝实录》所记载。  相似文献   

9.
52年前 ,曾发生过一场世人瞩目的战争。美帝国主义入侵朝鲜 ,给朝鲜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灾难。中朝两国一衣带水 ,比邻而居 ,唇亡齿寒。当时 ,我中华人民共和国仅仅成立两年 ,国家百废待兴 ,但为了祖国的安宁 ,世界的和平 ,中国热血男儿 ,怀着保家卫国的信念 ,雄赳赳 ,气昂昂地跨过鸭绿江 ,同朝鲜人民并肩做战。在长达八年的战争中 ,无数优秀的中华将士 ,将热血洒在了朝鲜的土地上 ,伟大领袖毛泽东的儿子毛岸英也为之捐躯。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捍卫了正义 ,赢得了和平。著名作家魏巍作为战地记者 ,亲临战场 ,目睹了无数可歌可泣的人与事 ,写下了…  相似文献   

10.
中朝是两个平等的主权国家,各自有不同的核心利益,中国不能左右朝鲜。朝鲜是中国的友好邻邦,是中国的战略屏障。朝鲜面对美、日、韩的巨大压力,中国不能放弃朝鲜。在后朝核时期发展中朝关系有利于维护国家安全,符合中国的核心利益,但同时也应处理好中国与韩国、美国、日本以及俄罗斯的关系。未来发展中朝关系,应立足于战略高度,坚持原则、着眼长远,密切经济联系、树立牢固基础,增强政治互信、争取走共同发展道路,适时、适度推进双边关系,建立起正常、友好的国与国关系。  相似文献   

11.
对在京朝鲜实习生的历史考察:基本状况及政策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京市作为中国接受朝鲜实习生的39个城市中的一个,自1950年起,开始接受和培训朝鲜实习生.在开展朝鲜实习生工作的过程中,北京市始终遵循中央指示精神,将实习生项目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来完成,发挥国际主义精神,在技术学习和生活娱乐的各个方面,给予朝鲜实习生照顾和优待.在遭遇新技术泄密而限于外交被动之时,北京市以政治为先,以不伤害中朝两国关系为前提,向朝鲜慷慨公开新技术.朝鲜实习生项目作为中朝关系的一个缩影,说明中朝关系的交往准则并非是现代国家关系中的国家利益,而是共产党党际关系中的政治准则,因此,意识形态是决定彼此间开展所有关系活动的唯一标准.  相似文献   

12.
去年九月,我随中国教育代表团访问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在朝期间,我们参观访问了幼儿园、小学、中学,还访问了金亨稷师范大学,并清朝鲜同志介绍了普及义务教育的情况及经验。我们了解到,朝鲜从1956年开始实行四年制义务教育;1958年实行七年制初中义务教育;1967年实行九年制技术义务教育;1972年又开始全面实施十一年制(包括一年学前教育)高中义务教育。正如朝鲜同志介绍的那样,普及义务教育直接涉及到国民经济发展规划,人、财、物的投资方向及许多方针政策问题,并不是件  相似文献   

13.
明清时期大量朝鲜汉籍通过文人之间交往的方式回流中国,这些朝鲜汉籍是朝鲜王朝与明清友好交流的实物见证。明清文人对传入诗文集的编选、著录、撰写序跋,不仅能体现出其对朝鲜汉文著述的关心,更有助于我们把握当时中朝文人间文学交流的盛况。传入中国的朝鲜汉籍,不仅被明清藏书家所保藏,更成为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丰富了汉文化的内容。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袁世凯使朝时期政治活动的重新考察,本文认为,袁世凯在朝鲜“甲申事变”中的断然出击主要是为了维护中国和朝鲜的共同利益,并有力地还击了日本在朝鲜的渗透;其对于中朝传统宗藩关系的执着的维护,却明显地具有加强中国东方防卫和抵御东西方列强在朝鲜侵略的意图。这在当时,对于加强中国的东方防卫,乃至维护远东地区的稳定,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应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教育委员会的邀请,我们中国留学生工作者代表团一行八人,从今年9月6日到9月21日,对朝鲜进行了友好访问。我们这次出访的目的是了解朝鲜的教育制度,学习留学生管理经验和会见中国留学生。在访朝期间,我们看望了部分中国留学生,参观了大学、中学、小学。这里着重谈谈感受较深的朝鲜普通教育。朝鲜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文化的古国,过去,由于长期受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压迫,经济、文化非常落后。1945年前(解放前)文盲占总人口的80%以上,  相似文献   

16.
明清时期,朝鲜入华使臣留下了使行记录《燕行录》,这些记录对于我们研究明清社会及明清中朝关系提供了丰富的资料。文章以朝鲜燕行使者姜时永所著《輶轩续录》为研究对象,试对这次使行作一详细描述,重点探讨朝鲜使臣眼中的道光朝社会。  相似文献   

17.
重视教育培养人才──访问朝鲜的感受张健如,张秀岩,廖雪萍,徐斌(执笔)我们一行4人组成人民教育出版社代表团,应朝鲜教育图书出版社的邀请,于1993年10月28日至11月6日,对朝鲜进行了访问,受到朝鲜同志的热情接待。在访朝期间,我们对朝鲜的教育进行了...  相似文献   

18.
[教材简析]《再见了,亲人》是一篇十分优美的散文,它叙述了1958年最后一批志愿军离朝归国时与朝鲜亲人依依惜别的情景,表达了志愿军对朝鲜亲人的感激和不舍之情,赞颂了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当我们读这篇课文时,会感到文中情感浓郁,诗意荡漾。作者仿佛面对朝鲜亲人的深情倾述,按捺不住感情潮水的直抒胸臆,眼前与回忆的有机融合,叙述与抒情的交相辉映,用词的精到,情感的升华,这些都是我们读这篇课文时爱不释手的。然而,作者在众多告别场面中,紧紧围绕中心,选取三个最有代表性的镜头,集中表现中朝人民的生死之谊,这更是作…  相似文献   

19.
朝鲜半岛的汉语官话"质正"制度历史悠久,朝鲜朝(1392-1910年)逐步建立起了较为完备的汉语官话"质正"制度。宣祖朝时期(1567-1608年),与明王朝的关系由于宗室辩诬及"壬辰倭乱""丁酉再乱"而进入蜜月期。然而,在此急需汉语人才之际,宣祖朝却打破了定期派遣汉语官话"质正官"入朝"质正"的惯例。我们通过《宣祖实录》等史料,考证了这一时期汉语官话"质正"制度建设的特征及其缘由,以期为朝鲜朝时期汉语官话教科书及工具书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再见了,亲人》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教材第九册第三组中的一篇课文,叙述了1958年最后一批志愿军离朝归国与朝鲜亲人依依惜别时的情景,表达了志愿军对朝鲜人民的感激和不舍之情,赞颂了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当我们读这篇课文时,会感到情感浓郁、诗意荡漾。作者仿佛面对朝鲜亲人的深情倾诉,按捺不隹清感潮水而直抒胸臆。眼前与回忆的有机融合、叙述与抒情的交相辉映、用词的精到、情感的升华,这些都是我们读这篇文章时爱不释手的。然而,作者在众多告别场面中,紧紧围绕中心,选取三个最有代表性的镜头,集中表现中朝人民的生死友谊,这更是作者写作上的一大成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