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断肠”,比喻令人十分悲痛。在古典诗词中,人们常用“断肠”一词,表达深沉的别愁离绪和思念之情。如曹操在《蒿里行》诗中写道:“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唐代顾况《听角思归》诗云:“此夜断肠人不见,起行残月影徘徊。”唐代高适《燕歌行》有句:“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再看北宋著名词人柳永的《凤凰阁》词中语:“断肠人在栏干角。山远水远人远,音信难托。这滋味黄昏最恶(难忍)。”相传,历史上还确有。断肠”的故事。据《世说新语》载:魏晋时  相似文献   

2.
古诗词中经常出现“断肠”一词,但原因却各不相同。彤云深处望三关,断肠山又山。(向子諲《阮郎归》)宋金议和后,抗金志士向子谨痛心疾首,“断肠”一词表现出他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人民疾苦的同情。  相似文献   

3.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雁南翔,念君客游思断肠。慊慊思归恋故乡,君何淹留寄他方?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曹丕《燕歌行》)有学者认为,此首诗歌是中国诗歌史上比较成熟的七言诗,诗人在凄凉的秋景中刻画了游子和思妇绵长的相思,深婉感人。其中,"短歌微吟不能长"一句中"长"字往往被  相似文献   

4.
北宋钱塘(今杭州)女作家朱淑真的名字,是因为她的断肠诗词的存在而得以流传下来。她是一位富裕之家的闺秀,从小过着优裕的物质生活,春天“日长无事人慵困”(《中春书事绝句》),“闲将诗草临轩读”(《春日即事》),夏日来了,也是“起来无个事,纤手弄清泉”(《夏枕自咏》),“独自凭栏无个事,水风凉处读文书”(《夏日游水阁》)。  相似文献   

5.
一、父母宗族,皆为戮没。(高六册《荆轲刺秦王》) 其中“戮没”,课本注为:“杀戮和没收。重要的杀,较轻的没收入官为奴婢。”将“没”作如是解,我们认为值得商榷。 对于没收罪犯家属《或财产》入官义,先秦典籍一般用“入”。如《周礼·秋官·司历》:“其奴,男子入端隶,女子入于舂橐。”汉以后用“没入”、“没官”。如上例郑玄注引郑司农云:“谓坐为盗贼而为奴者,输于罪隶舂人橐人之官也。……玄谓奴坐而没入县官者男女同名。”《史记·平准书》:“匿不自古,占不悉,戌边一岁。没入纸纸(纟昏)线。”《汉书·刑法志》:“乃随其父至长安,上书曰:妾父为吏,齐中皆称其廉平,今坐法当刑。……妾愿没入为官婢,以赎父刑罪,使得自新。”《三国志·魏书·高柔传》:“是时,杀禁地鹿者身死,财产没官。”《北史康传》:  相似文献   

6.
《内蒙古教育》2007,(12S):40-40
王从:袁枚《黄生借书说》有云:“书非借不能读也。”何也?人之与书,大约如冯梦龙批元曲《耐心》时所言:“所谓妻不如妾,妾不如妓,妓不如偷,偷不如偷不着也。”  相似文献   

7.
回家或曰还乡是中国文学领地一个世袭的命题。秋风起莼鲈之思,古今概莫能外。从《诗经》无名氏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到汉人刘邦的“富贵不还乡,如衣锦夜行”,到唐人韦庄的“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再到今人余光中的《乡愁》,大批量的想家回家诗以其普遍的、可亲的感伤温暖着各个时代中国人的心灵。家是人生流水线的一个极点,回家则是一个人与生俱来的宿命。回家,不仅是物质之躯的跋涉回归,更是精神之舟的辗转返航。唐人卢仝的《逢病军人》(下称卢诗)、宋之问的《渡江汉》(下称宋诗)以及贺知章的《回乡偶书》(下称贺…  相似文献   

8.
文言文翻译的教学问题很多,既有理论上的,也有实践方面的。例如:直译、意译、字词句落实等概念的理解和使用,翻译训练的规律等。这里就这些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直译与意译什么是直译和意译,下面举例说明: ①“妾闻志士不饮盗泉”(《乐羊子妻》)——我听说有志气的人不饮盗泉的水。 [按词序逐词对译。] ②“船载以入”(《黔之驴》)——用船装运(驴子)进入(黔)。[补足省去的成分进行翻译。]  相似文献   

9.
词人张先官为郎中,作词喜用“影”字,炼出许多好句,其中“云破月来花弄影”(《天仙子》)“帘压卷花影”(《归朝欢》)“柳径没人,堕风絮无影”(《剪牡丹》)最为人玩赏,故被称为“张三影”。  相似文献   

10.
关盼盼(按:一作眄眄,或亦作盻盻、皆误),唐徐州彭城(今江苏徐州)人。生卒年不详,生活于德宗贞无、宪宗元和年间。她是一个能歌善舞品貌出众,并长于吟哦的女诗人,曾写下为数三百篇的《燕子楼集》(可惜今已不传)。唐代诗人白居易“为校书郎时,游徐、泗间”,见到了“善歌舞,雅多风态,的“徐州故张尚书”爱妾盼盼。(《白居易集》卷十五《〈燕子楼三首〉并序》)张尚书逝世后,她“念旧爱而不嫁”,独处张氏旧第中的燕子楼十余年。关盼盼誓节燕子楼的故事。千百年来,不仅是文人墨客的吟咏内容,而且是小说、剧作家的创作题材。可是,关盼盼的妾属问题,历来文字记载极为混乱,或云张建封之爱妾,或云建封之子张情之爱妾,或笼而统之称为张家之妾。弄得正误莫辨,是非不明。今就笔者所及,将关盼盼妾属问题,加以甄辨。  相似文献   

11.
《周易》“鼎”卦初爻爻辞为 :“鼎颠趾 ,利出否 ,得妾以其子 ,无咎。”王弼注 :“凡阳为实而阴为虚。鼎之为物 ,下实而上虚。而今阴在下 ,则是覆鼎也 ,鼎覆则趾倒矣。否 ,谓不善之物也。取妾以为室主 ,亦颠趾之义也。处鼎之初 ,将在纳新 ,施鼎以出秽 ,得妾以为子 ,故无咎也。”孔颖达疏 :“妾者 ,侧媵 ,非正室也。施之于人 ,正室虽亡 ,妾犹不得为室主。妾为室主 ,亦犹鼎之颠趾而有咎过。妾若有贤子 ,则母以子贵 ,以之继室 ,则得无咎 ,故曰‘得妾以其子 ,无咎’也。”朱熹《周易本义》 :“鼎未有实而旧有否恶之积也 ,因其颠而出之 ,则为利矣…  相似文献   

12.
徐山 《天中学刊》2003,18(3):60-60
《周易》“鼎”卦初爻爻辞为:“鼎颠趾,利出否。得妾以其子,无咎。”王弼注:“凡阳为实而阴为虚。鼎之为物,下实而上虚。而今阴在下,则是覆鼎也,鼎覆则趾倒矣。否,谓不善之物也。取妾以为室主,亦颠趾之义也。处鼎之初,将在纳新,施鼎以出秽,得妾以为子,故无咎也。”孔颖达疏:“妾者,侧媵,非正室也。施之于人,正室虽亡,妾犹不得为室主。妾为室主,亦犹鼎之颠趾而有咎过。妾若有贤子,则母以子贵,以之继室,则得无咎,故曰‘得妾以其子,无咎’也。”朱熹《周易本义》:“鼎未有实而旧有否恶之积也,因其颠而出之,则为利矣。得妾而因得其子,亦犹是也。…  相似文献   

13.
《聊斋》因为蒲松龄自道的“孤愤”,其思想意义一直被评价很高,人们认为他的“孤愤”是对整个社会黑暗现实的愤怒,并与屈原、司马迁等人的“发愤说”等而视之。其实蒲松龄的“孤愤”实在是他的“私我”之愤,其社会性并不大。蒲松龄继承了传统君臣关系中的“妾妇之道”,不可能超越时代,在《聊斋》创作过程中“妾妇情结”占了支配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4.
《剪灯新话》(以下简称《新话》)的作者瞿佑敢于大胆表现人的自然欲望,尊“情”;《剪灯余话》(以下简称《余话》)的作者李昌祺则是用“情”来“教化”,为世人树立楷模,唯“理”。本文试作以比较。  相似文献   

15.
韩愈生母考     
韩愈的生母是谁?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清人沈钦韩说:“案祭文(《祭郑夫人文》)言父卒而不及其母,盖所出微,终丧己嫁,故鞠于兄舍”。胡适进一步发挥了沈钦韩的这一观点,说:“沈说虽无可据,于情理盖亦可通,退之或出于婢妾,伊产后即他适,故退之自叙不道之耳”。然而,陈寅恪则持相反的看法,说:“据白氏《长庆集》三十三《追赠韩愈等二十九人亡母郡国太夫人制》,有‘归于华族,生此哲人’等语,当即指退之生母。且恐非稗妾改嫁,似沈、胡先生说皆无确证。”各是其是,相持不下。  相似文献   

16.
三国时期著名的诗人曹丕有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歌《燕歌行》,其中“念君客游思断肠”之“思”,现在通行的选本和注本均未加以解释.如北京大学中国文学史教研室选注《魏晋南北朝文学史参考资料》、余冠英《汉魏六朝诗选》、袁行霈《中国文学作品选注》等等。大概把诗中的“思”与“思念”的“思”相等同,认为这里用的是常用义,便不作出注释。  相似文献   

17.
另一种写法     
“妾为水,君为山;水灵动,湛不变;山沉稳,色不坚。”作者从自己熟悉的课文中,拈出一个刘兰芝来,并且把她和秦罗敷以及古老的情诗粘合在一起,对焦仲卿的休妻和刘兰芝的改嫁作出了“别一种”解释。如果说《玉在椟中求善价》之类是用“水的灵动、山的沉稳”来套解人物性格的话,那么,《<孔雀东南飞>新传》之类就是用具体的故事来演绎“水的灵动、山的沉稳”。戏法人人会变,各有巧妙不同。  相似文献   

18.
一、赠结结,指同心结,又名同心方胜,是用罗带(轻软织物)绾成的心形饰品,被认为是男女相爱的象征。同心未结“同心未结”是说爱情遭遇不幸,虽心心相印却难成眷属。林逋《长相思·吴山青》:“君泪盈,妾泪盈。罗带同心结未成,江头潮已平。”  相似文献   

19.
说“臣“     
潘明云 《天中学刊》2000,15(4):53-53
“臣” ,是一个常见的文言词。许慎在《说文解字》(以下简称《说文》)中解释“臣”的本义为 :“牵也。事君也。象屈服之形。”这个解释是值得商榷的。  弄清了“臣”字的本义是“眼睛”之后 ,我们再来认识它的引伸义 ,就可追本溯源 ,顺理明义了。“臣”的直接引申义是“奴隶”、“战俘”(旧说是“臣”的本义———笔者注 )。《书·费诗》 :“臣妾逋逃。”《传》 :“役人贱者 ,男曰臣 ,女曰妾。”《疏》 :“臣 ,征伐所获民虏也。”在殷周奴隶制社会时期 ,奴隶没有人身自由 ,被称为会说话的工具 ;而许多奴隶是来自于战俘 ;《韩非子·五蠹》 …  相似文献   

20.
沟水西东 据晋·葛洪《西京杂记》载,西汉时,司马相如想纳茂陵人之女为妾。其妻卓文君听到后写下了《白头吟》一诗,表示和他断绝关系,促使相如取消了纳妾的念头,该诗中有“蹀躞御沟止,沟水东西流”之句。唐朝陈子昂《春晦饯陶七于江南》诗中即用此典表达离愁别绪:“离帆方楚越,沟水复西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