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薛瑞雪 《现代语文》2013,(10):131-132
现在的语文教学中,朗读训练往往被忽视,许多教师在课堂上舍不得花时间让学生去读书,大量的时间用在对课文琐细分散的讲解分析上,导致学生读书的时候,声音不大,吐字不清,断句不当,读无表情,更不要说有抑扬顿挫之美了;因为课文没有读好,学生不能直接完整地感受课文,对课文理解不深,更不要说去欣赏语言的优美和感悟文章的意蕴了。  相似文献   

2.
一、抓课文朗读以品味散文语言优美以朗读去带动和促进语言教学 ,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学生没有系统学习课文之前 ,教师声情并茂地将课文范读一遍 ,将文字化成动听的声音诉诸听觉 ,让学生感知文章的音韵美 ,或长短相间 ,或错落有致,或清新洗炼 ,或回环往复。字词句乃是华美语言宫殿的砖瓦 ,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分析作者遣词造句的准确、鲜明、生动。教师在范读中 ,既可以给生字词正音 ,又可以通过语气的轻重缓急或升降高低突出关键词句 ,让学生去体会、理解作者语言的表达力量。如 :“推开窗户一看 ,呀·!凉云散了 ,树叶上的残滴 ,映着…  相似文献   

3.
一、实行单元教学,却以削弱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的识记、理解、分析、品味为代价,这在不少教师的课堂上屡见不鲜。具体表现是:不是引导学生从具体的语言材料出发,去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形式的各个方面,而是在粗知课文概貌的基础上,甚至是根本不知的情况下,对课文作天马行空式的架空分析,其结果,学  相似文献   

4.
课文教学在整个英语教学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传授英语知识和培养运用语言能力的综合手段。课文教学应将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和熟悉篇章结构放在首位,注意语言信息的整体输入,从训练学生的阅读技能入手,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课文的整体教学保持了课文内容和篇章结构的完整性,有利于学生提高理解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有助于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熟练掌握,较大程度地激发他们的学习主动性。  相似文献   

5.
文章通过对《窗》的教学设计,让学生进入课文,深入理解《窗》这篇小说所折射出来的深刻哲理,感受作者的精巧的构思,分析小说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6.
语篇教学就是从文章的段落或全文着手进行教学活动的一种教学方法。它着眼于全文,对课文进行整体教学,培养学生把握文章的整体结构,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利用语言形式去构建全文的语义,分析段与段之间、句与句之间的联系能力,引导学生把所掌握的语言基础知识运用到语篇水平上来,从而提高学生语言的实际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7.
发展思维和发展语言贯穿在汉语教学的过程之中。课文或作文是生活实践、思维、语言的统一体。一篇课文是由字、词、句、段组织起来的。字、词、句、段、篇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要掌握这个内在的联系,既要通过对语言结构的分析去理解,同时还要通过对逻辑关系的分析去理解,这就既进行了语言训练,又进行了思维训练,从而把发展学生的语言与发展学生的思维紧密地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8.
1精心设计教学语言阅读既要通过对课文的语言的分析,引导学生学习语言,也要用教师对课文理解的语言对学生进行语言教育。为了达到这个目的,笔者每节课都要根据不同类型课文,精心设计教学语言  相似文献   

9.
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地球。中学英语教学有这样一个支点么?有,那就是精读课文,通过精读课文可以让学生走入英语的语言环境;通过精读课文可以夯实学生的语言基础,提升语感;通过精读课文可以理解词汇在具体语言情境中的意义和搭配,强化语法;通过精读课文可以提高  相似文献   

10.
王锦芳 《考试周刊》2012,(1):119-120
英语课文整体教学法的核心就是教师把课文作为整体来教,学生将课文通篇理解,强调文章信息的整体输入和整体接受。从多方面看,整体教学方法优于传统的分段讲授法,它符合认识规律和心理特征。人们在认识过程中,总是从感性认识过渡到理性认识,理性认识又回到实践中去,运用于实践,在实践中完善。整体教学的基本方法就是首先让学生了解课文全貌,在掌握课文中心思想的前提下学习语言知识,再把文章内容和语言知识付诸于语言的复用、活用和交际,形成"理  相似文献   

11.
正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英语阅读教学不仅要完成传授语言知识、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任务,而且要深化课文的内涵,并扩展课文的外延,把课文空间延伸到社会、生活中去,从而实现知识的有效扩展和迁移,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有时过多地对阅读文章进行扩展,反而忽视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过多补充其他内容,结果学生连课文内容都没有理解。所以,我对英语阅读教学扩展活动进行了反思,发现在高中英  相似文献   

12.
<正>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特别是对小说题材的课文学习,能够让学生从中间接的了解一些社会现象,增强爱国主义意识以及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素养,相应地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有助于学生树立健康正确的人生价值观。通过学生学习小说题材的文章,培养学生感受并理解美的能力。一、审美教学在初中小说教学中的效力小说,这类文学体裁往往是通过对环境和故事内容  相似文献   

13.
初中语文教学中,许多课文初次读来觉得内容浅显,结构简单,学生必定会很容易理解和掌握。教师并不需要下多大的工夫就可以完成一篇课文的教学。多年的语文教学工作使我认识到,这只是一种不成熟的认识。要想让学生真正理解课文的内容,准确把握课文的主旨,透彻地理解课丈的结构层次,语言的运用特色,教师还是必须要下一番功夫,深入地钻研课文,采用多种多样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真正地、高效地学习好每一篇课文。特别有一点,必须从学生本身出发,去了解学生的心理,去思考学生会怎样理解这篇课丈,以孩子的思维去阅读课文.我从教学实际的例子里深刻体会了成年人和孩子眼中会如何理解同一篇课文,结合自己学习中的亲身感受来提出这个教学的问题,然后我反思了自己这几年的教学经历,针对自己在教学中的不足,提出新的教学方法,希望有更多的人能从这个角度出发去思考我们今天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4.
阅读是理解和吸收书面信息的一种手段,是读者运用大脑中的句法知识和语义知识对阅读材料进行预测,并在阅读过程中加以证实和修正的过程。阅读过程涉及读者的语言能力、理解推理能力、分析归纳能力和阅读速度。可以说,阅读能力是衡量一个人外语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一、改革课文教学,打好语言基础课文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主要材料。课文教学的成败,直接影响着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在课文  相似文献   

15.
刘冬冬 《教师》2008,(2):35-36
课文教学是外语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以往的教授课文的方法是:教师对课文进行详尽的语言分析,逐字逐句的翻译,只注意个别句子的语法结构,讲解孤立的词和词组,学生很难对文章进行整体的了解,只是记住了一些孤立的语言知识,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并不能提高,还会挫伤学习积极性。通过实践,我认为实行“课文整体教学”能较好地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那就是在帮助学生扫除词汇障碍后,在课堂中使用整篇课文,不仅仅是几个孤立的句子和语法问题,让学生去发现文章中语言是如何使用的,而不是仅仅关注句子和段落层次的学习,进而来提高学生阅读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美育,又称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能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能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那么,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美育呢?一、从语言上审美语言是文章的基本材料,借助语言所表现出来的美是独特的,不同体裁的文章各具独特的美。小说中环境描写的精致美,心理描写的细腻美,散文语言的流畅美,杂文语言的犀利美,诗歌语言的音韵美,  相似文献   

17.
在语文教学中自觉地注意文道结合既可以使学生深入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又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习语言的能力。下面就具体课文谈谈我在教学中注意“文道结合”的做法和体会。一、以“少”悟“多”课文中有的地方文字虽少,但内涵却十分丰富,真可谓“一以当十”。抓住这些简洁的语句,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可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加深对文章的理解,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独具的匠心。《忆铁人》  相似文献   

18.
学会欣赏是新课标的要求,但日常教学中我们往往注重感受和理解,把欣赏看成了对小学生的过高要求。我们要教会学生在比较、想像、探究、听读中去欣赏文章。只有学会了欣赏,学生才会用心体会语言文字的内涵,咀嚼其滋味,体验和理解其思想感情,感受阅读的乐趣,从而将课文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相似文献   

19.
<正>语文教学主要是阅读与理解,学生在阅读一篇课文,理解和领悟了课文的形式和内容,语言的表达能力自然有所提高。而写作文的同时,学生要获取资料,这样也可以促进学生去阅读并提高阅读质量。所以说,新课程下可以采用以读带写,以读促写的作文教学策略。一、透彻阅读课文,提升学生思想高度1.透彻理解课文,让学生巧妙地将课文思想结合生活表达在作文中。七年级语文上册课文《〈论语〉十则》是儒家经典,内涵丰富,思想深刻。但对学生来讲,他  相似文献   

20.
《现代教育科学》2017,(Z1):87-88
<正>一、理论依据英语新课程改革要求培养学生综合语言的运用能力,学生理解和运用英语的能力才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因此,复述英语课文是实现此目标的有效方法。二、解析复述课文复述课文就是用自己的语言和课文中的关键词句,重新有条理组装出一篇新的文章,通过复述训练,使学生加强对全文内容的理解,同时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和语言综合运用的能力。下面是在教学实践中总结的培养学生复述课文的几种方法,现以初中英语教材《Go Fo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