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中国哲学的主要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者将 1 91 9年到 1 949年这一历史区间的中国哲学称为现代中国哲学 ,认为 :现代中国哲学承接着两种思想资源 ,一种是中国固有的思想资源 ,另一种是西方近现代的思想资源。研究的主要问题是 :人生价值如何树立 ?科学知识如何获得 ?中国社会如何改造 ?现代新儒家、中国实证派、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对三个问题各有侧重 ,各有独到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儿童也能运用哲学、讨论哲学问题吗?如果能,儿童以怎样的哲学指导生活?儿童的哲学思维是如何获得的呢?儿童的哲学世界与成人  相似文献   

3.
谭倩 《中华家教》2020,(1):62-63
生活中,我们常常听到孩子问看似属于哲学领域的问题,例如:我从哪里来?人死后会怎么样?圣诞老人真的存在吗……等等存在性问题。皮亚杰发现,儿童会问几乎所有的哲学问题,但对哲学问题的回答方式却异于成人,对于成人来说,如何在儿童哲学意识发展中为他们保驾护航,是需要家长认真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一西方学习理论的产生和发展有其深刻的哲学背景,因为学习理论同哲学中的认识论有密切的关系。学习理论和认识论的关系就象过程和它的结果的关系,从某种意义上说,人们最初对学习问题的探讨还是从认识论这个哲学问题中获得动力的。认识论研究的基本问题是:人的知识是怎样产生的?经验与脑的组织之间的关系如何?哲学家对这些问题历来持有两种不同的观点,即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而这两种观点极大地影响着心理科学中学习问题的研究及其理论问题的概括。  相似文献   

5.
究竟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今天中国学者的观点确实在某些方面已经“超越”了马克思和其他经典作家,还是仅仅把经典作家原来的观点放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以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表现在哪里?马克思主义哲学如何与当代西方哲学与中国传统哲学对话?舒远招教授的新著《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一书,回答了人们所关注的这些重要问题。它是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发展史的一项重要成果。全书具有系统性、科学性、创新性等显著特色。一、系统性。应该说,近20年来,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发展的研究出现了繁荣…  相似文献   

6.
2004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工作会议暨高校社科管理研究工作会议于7月29日召开,教育部副部长袁贵仁发表书面讲话。会议着重就如何大力推进科研管理创新,繁荣发展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问题进行了探讨。袁贵仁指出,哲学社会科学管理创新是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现实需要。哲学社会科学管理创新是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和有力保障,而且应该引导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健康快速发展的作用。袁贵仁强调,理论创新、方法创新与机制创新、管理创新是相辅相成的。如何以国际眼光、先进理念,真正按照世界先进大学理念、大学体制、大…  相似文献   

7.
自由究竟是什么?人所期待的自由是什么?人如何达到自由?关于自由的问题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不断提出、不断求证,"自由"因而也就成为哲学的基本范畴之一。黑格尔哲学是马克思实现哲学革命的直接理论来源之一,本文从自由观角度论证了马克思对黑格尔为代表的理性主义的批判继承,分析了二者的哲学方法的异同。  相似文献   

8.
主体性问题是当代哲学和人文科学最为关注的一个理论热点.近年来关于主体性问题的探讨,涉及哲学、文学、美学、史学等诸多学科,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观点,起到了很大的观念启迪作用.然而,在讨论中也出现了两种从不同的极端曲解主体性的倾向:其一是将主体性与客观性根本对立起来,把主体性看作是唯心主义的同义词和专利;其二是将主体性绝对化,把主体性无限地夸大、抽象地发展.如何科学地理解主体性?客观的历史是否排除主体性?主体性与历史客观性是否根本对立?在客观的历史过程中如何充分地发挥主体性?对这些问题进行专题性研究,作出科学的阐述,不仅对于哲学和史学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而且对于当代中国的社会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幸福是永恒的话题,也是哲学、社会学的重要范畴。即使每个人对幸福都有着不同的定义,但仍值得研究。从"中国梦"的视域中解读人民幸福的内涵,并在此基础上尝试回答如下问题:什么才是衡量人民幸福的标准?如何把人民幸福和社会环境联系在一起?如何把握难以数据化的人民幸福?  相似文献   

10.
常常听见现在的学生抱怨哲学课“没听头“,并戏之为“洗脑课“。作为一门“爱智“的学问,哲学为何在学生中受到如此轻视冷落?究竟该如何对今天的哲学课进行合理的价值定位?如何使学生认识哲学、热爱哲学并在学  相似文献   

11.
“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如何?可简单地用两个命题表述:“哲学是世界观”、“哲学不是世界观”。这两个命题,各哲学教科书均有阐述,本文仅从逻辑方面,谈谈自己对它们的思考和论证。“哲学是世界观”、“哲学不是世界观”,这对命题是不是矛盾关系的命题?能不能成立?要回答这一问题,必须清楚这两个命题中“是”的涵义。“是”在现代汉语中是个多义词,它至少有以下三种意义:  相似文献   

12.
城市不仅是人类的物质生存空间,更是人类文化文明的发展空间,是人类心灵的栖居地。当前,中国在城镇化迅速发展和城市社会转型过程中积聚了各类矛盾和问题,究其根底,源于对城市人民性的抽象性误解。本文立足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原则高度,通过对城市研究的思想谱系和当代城市研究兴起的时代语境之考察,凝练出研究的问题域——如何从人的视角切入城市研究?新时代城市人民性何以可能?什么是新时代城市人民性?如何现实营建新时代城市人民性?并与出场学、历史学、人类学、建筑学、城市社会学、城市经济学、城市规划学、人文地理学等进行跨学科问题式对话,借助哲学之外的各关涉学科,对城市研究的成果进行进一步的方法论和价值性反思。  相似文献   

13.
王勇 《时代教育》2012,(5):94-95
在由传统应试教育向现代素质教育转变的话语框架中探讨大学生哲学素养机制这一问题,无疑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如果稍加分析就不难发现哲学素养对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是至关重要的。问题是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哲学素质?文章从培养机制的视角探讨了这一课题。  相似文献   

14.
什么是本体论?为什么要研究本体论?如何研究本体论?这是本体论研究的几个基本问题.在中文语境里,本体论就是本体论,不等于英文的"ontology",也不能简单地归结为"存在论"或"是论".之所以要研究本体论,是因为本体论虽然是一个历史概念,但并没有过时;马克思主义哲学超越了传统本体论,但不等于不可以有自己的本体论;哲学本体论不能代替自然科学对世界的解释,不过在涉及科学的深层次问题时,哲学本体论的"假设"或"承诺"并非完全多余;哲学是人学,本体论归根结底是为人的生存作论证的.用批判的眼光审视传统本体论,建构适应时代需要的新型本体论,是现代本体论的基本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5.
我们知道,黑格尔哲学的辩证法合理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前提和来源,因此,黑格尔哲学在整个哲学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黑格尔哲学最主要的辩证法合理思想是什么呢?如何才能抓住黑格尔哲学最主要的辩证法合理思想,掌握深刻理解黑格尔哲学的钥匙呢?列宁在《哲学笔记》对黑格尔《逻辑学》“概念论”的摘要和评论中,就集中回答和解决了这个问题。本文就列宁怎样阐述和评论深刻理解黑格尔哲学的钥匙,作一些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科学技术哲学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从传统的数理化等学科往往都属于纯科学的研究,而随着我国在科学哲学技术方面的发展,当前已经由这种单一的研究模式转换成为了多元化的研究模式,对于科学、社会、信息等各个方面都在进行着深入的研究,同时当前我国有关于科学技术哲学的研究也变得更加活跃,那么我国在这方面又将经历怎样的历程?研究现状如何?本文运用统计分析及图表法,从另一个方面对我国科学技术哲学的现状及其问题进行深一步分析研究,提出对应策略。  相似文献   

17.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以下简称《提纲》)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奠基作之一,其主要内容是对旧哲学的批判。那么,什么是哲学意义上的批判?如何从哲学批判观的角度来理解《提纲》?这似乎是不言而喻的问题,但恰恰需要深入地探讨和阐述。基本的东西往往被认作简单的东西,从而被不加思索地接受下来,有可能成为思维的盲点。黑格尔曾谈到,哲学就是要研究这种人们自以为熟知而实际上并不真知的东西。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本质究竟是什么?是本体论辩证法,还是认识论辩证法?是自然辩证法,还是历史辩证法?这在国内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历来是素有争议的重大理论问题。本文试图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辩证法发展史上所实现的变革的角度,对这个问题作一点探讨。  相似文献   

19.
什么是应用哲学?为什么要研究应用哲学?怎样研究应用哲学?这是讨论应用哲学需要认真思考、逐步弄清的三个基本性问题。本文试把这三个问题分解成若干个侧面,逐个作一提纲式的浅探。一、应用哲学的含义和对象应用哲学有双重含义,即“应用哲学化”和“哲学应用化”。作为“应用哲学化”的应用哲学,是关于应用理论于实践的根本观点和方法的学问;作为“哲学应用化”的应  相似文献   

20.
在学校管理实践中,有大量难题困扰着校长,例如,学校究竟如何实施素质教育?办学体制改革的尺度如何把握?教师的内需如何激发?如何使学生既取得学业成功,又能够发展个性特长?在如此艰巨复杂的形势下,校长如果缺乏哲学分析判断的能力和组织能力,缺乏开拓进取,革故鼎新的精神和勇气,就难以带领学校走出教育彷徨和办学困境。美国当代教育哲学家乔治·F·奈勒指出“:个人的哲学信念是认清自己的生活方向的唯一有效的手段。如果我是一个教师或教育领导人,而没有系统的教育哲学,并且没有理智上的信念的话,那么我们就会无所适从。”因此,可以这么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