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年7月下旬,一位叫孙来法的读者给人民日报总编辑张研农写信,就《人民日报》刊登的新华社一消息中有关“台湾间谍被判4年”中的“间谍”一词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认为在此用“台湾特务”表述更准确。张研农同志接到来信后就读者提出的问题和报社有关同志进行了讨论,同时把这封信转给新华社总编辑南振中。南振中同志接到信件后非常重视,马上组织新华社相关部门核实求证。经过向权威部门及有关专家咨询,确认上述报道中用“间谍”一词是正确的,并致信答复孙来法同志。本刊现将两位总编辑处理这位普通读者来信的过程实录刊出。《人民日报》、新华通讯社是我国两家重要的新闻媒体,两位总编辑对一位普通读者的来信如此重视,及时处理,这种严细深实的工作作风值得我们每一位新闻工作者学习。  相似文献   

2.
据《新闻出版报》载:江苏扬州日报总编辑施亚康,因收受贿赂被撤职查办。这则新闻使不少新闻圈内的同仁感慨良多。在计划经济逐步走向市场经济的进程中,报道企业,宣传产品,传播技术,商品广告,似乎都离不开新闻界。因此,企业界与新闻界的联手已成了一种“不可阻挡的诱惑”。然而,我们的新闻传媒毕竟是党和人民的喉舌,新闻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应当是我们必须遵循的原则。新闻记者作为一种高尚的职业,首先是因为他们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良好道德的传播者。因此,维护新闻的良好形象,树立新闻工  相似文献   

3.
银燕,满载着赴京参加党的十三大的代表们返抵上海。十三大代表、杨浦区委书记顾灯一面步出机场,一面问前来迎接的同志:“张良风现在怎么样了?”我听说了这个细节,心头不由泛起了阵阵波澜。一位受全市党员的委托赴京共商改革大业的领导干部,回到上海首先想到的是张良风,这是意味深长的。张良风,我太了解他了。在工作上他是我的上级,在生活上则是多年的老友。如同不少改革者都有不平凡的曲折沉浮一样,近两年前,张良风在他的上海旅游客车厂推行的改革措施,正遭受着种种非难,面临着夭折的危险;而今,这家工厂正如它的商标“骏马”一样,重新走上了振兴之路。回顾当年的那一段风风雨雨,我不由衷心地感谢  相似文献   

4.
江晓 《出版史料》2007,(1):125-128
我这里说的一幅名画是《开国大典》。 我这里说的一位名画家是《开国大典》的创作者、画家董希文。 1949年10月1日,首都三十万人齐集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礼。毛主席在天安门上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广场上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红旗。大会从下午3时开到晚间9时25分。天上万朵礼花,地下万盏红灯。兴高采烈、载歌载舞的群众队伍,像火龙似地穿过北京城。  相似文献   

5.
经济日报总编辑冯并所著《改版——一位报纸总编辑的手记》已由经济日报出版社出版。从2003年7月15日~9月2日这50天,是《经济日报》筹划改版的50天。在这段时间里,作者编报之余每天写手记一篇,在对《经济日报》改版林林总总事情的夹叙夹议中,还阐发对于新闻学、传播学的精辟分  相似文献   

6.
总编辑位退笔不退程关森我当了10年鹰潭报总编辑,当时未设社长,确是一报之“总”:大至办报、抓钱,小至吃喝拉撒、住房就业,无一不“包”,无一不“总”,工作显然是忙的。除了总编辑这个行政职务,我未敢忘记自己还是个记者,而且是高级记者,还有带头采访、带头写...  相似文献   

7.
于冠西同志是1951年春从山东大众报调任浙江日报总编辑的,至1966年“文革”被夺权时止,历时15年,是浙江日报历届总编辑中任职时间最长的一位。他的丰富的办报实践和经验,受到报界的普遍关注。我现在仅从夜编工作的角度,追忆他当年在办报活动中的几件事情。  相似文献   

8.
《今传媒》2002,(2)
因为一个热线电话未能得到满意的答复,读者孙彻写信给《西安晚报》社,批评报社热线服务不热情。信中还说,近日,征订2002年度晚报时,有人说:“脱离群众的报咱不订。”总编辑马师雄发现后,主动揽过,立即写了一封致读者的公开信,连同孙彻的批评函件一并登在元月9日的头版上。  相似文献   

9.
童兵 《新闻记者》2001,(10):6-8
一位称职的中国报纸的总编辑该怎样当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我曾撰文提出 :请还给总编辑一个形神完一的性格。那是从新闻伦理的角度 ,呼吁总编在对党委负责和对群众负责两方面坚持同一性 ,社会为这种同一性的实现提供必要的舆论环境。在九十年代还写过一篇题为《马克思、恩格斯心目中的“总编辑”》的文章 ,认为作为一社之长 ,总编辑应在德、识、才各方面成为全社的表率 ,并表示赞同恩格斯对马克思在《新莱茵报》编辑部实行“总编独裁”的评价。但报纸总编辑究竟如何“操持” ,现在《海口晚报》总编蔡旭现身说法 ,为我们提供了若干具有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10.
无论如何,眼前的朱建华都令我略感意外。没错,我早已熟悉这张面孔与他鼻梁上几乎具有传奇色彩的眼镜。他的热情握手与灿烂笑容,也令人感到舒适。但是,这个温和的人是否真的就是媒体眼中“新疆网络媒体最有影响力的人”?  相似文献   

11.
出版社与总编辑在这篇文章标题下所说的总编辑,指的是出版社的总编辑。所以需要作这样一个题解、题注,是因为对于出版社或者编书机构来说,过去并没有总编辑之称。古代的书籍编辑机构中,相当于如今称之为总编辑的,一般称为总裁,如《永乐大典》以解缙为总裁,《明史》之以张廷玉为总裁等等。也有称之为都总裁的,如《宋史》以脱脱为都总裁;或者称之为总纂的,如纪昀之为《四库全书》总纂。就是未曾有称之为总编辑的。总编辑之称,本来是用之于报纸的。清  相似文献   

12.
时常会想起两位前辈:20世纪80年代甘肃人民出版社的总编辑曹克己先生和副总编辑林草先生。  相似文献   

13.
改版,这是当今中国新闻界的一个关键词,令几乎所有业内人士为之兴奋,也令一些人为之困惑。然而,无论怎样,“改版”都是当今中国新闻界不可回避的时代重大课题。其实,改版也是改革。新闻宣传的改进,最终都要一步一步、一点一滴地落实在改版上———通过版面空间与版面语言的革新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山西电视台取得较大发展,节目制作走上了正规化、科学化、系统化的轨道。特别是从1998年开始进入了事业大发展时期。节目播出量上,一套节目从原来每天播出10小时增加到19小时;二套节目由原来每天  相似文献   

15.
4年前,在《新民晚报》上读到冯亦代同志写的《记姚苏凤》,引起许多回忆。编者在文末附言,说到苏凤先生于十年动乱中不幸病逝,更使我怆然于怀。苏凤先生不仅是我作为副刊编辑的前辈,我  相似文献   

16.
4年前,在《新民晚报》上读到冯亦代同志写的《记姚苏凤》,引起许多回忆。编者在文末附言,说到苏凤先生于十年动乱中不幸病逝,更使我怆然于怀。苏凤先生不仅是我作为副刊编辑的前辈,我  相似文献   

17.
40多年前的一个晚上,刚跨进东北日报不久的我正在上夜班,从电稿里看到人民日报记者金凤写的一篇通讯:《空军英雄赵宝桐》。这便是我“认识”金凤的开始。当时正是抗美援朝战争的决战阶段。通讯里描述的英雄事迹,使我热血沸腾。特别是记者充满激情的富有个性的文笔,深深地感染着我。从此,’‘金凤”这个名字,便和魏巍、李庄、田流、沈建图、蒋元椿(江南)、刘克林等在朝鲜战场上叱咤风云的名记者、名评论员一起,铁刻在我脑子里,成为一生崇敬的对象。但是,那时新闻界很少宣传自己,著名记者、评论员的身世、经历从不公开披露,更不…  相似文献   

18.
迪安少将:第一位被俘的美国将军 迪安是美军步兵24师少将师长.1950年7月,他奉命率部进入朝鲜.7月5日,迪安派出该师的先头部队--史密斯支队执行侦察任务,不料该支队刚进至乌山就遭到朝鲜人民军伏击,史密斯支队几乎全军覆没.  相似文献   

19.
从1953年11月担任云南农民报主编开始,我先后在云南日报主办的云南农民报、春城晚报唱了18年的“总编戏”。纸上传真言,酸甜苦辣,喜怒哀乐,都尝尽。可喜可慰者,18春秋,我耕耘过的两报土地尚有叶茂花艳之景。云南农民报发行量一度超过云南日报一倍多,基本上靠自费订阅和零买的春城晚报一度达24万多份。回顾18年的耕耘历程,斗胆凑成《总编辑的酸甜苦辣》,记述途中实况、心底真言,倘有点滴真知,亦足自我安慰。  相似文献   

20.
总编辑怎样才能合理使用新闻人才呢?这是一个内涵十分丰富、涉及面较为广泛的复杂问题。实践证明,在诸多因素中,总编辑应当注意把好以下四个方面的环节: 第一,用当其时,珍惜“最佳时期”何谓“最佳时期”?目前人才学界有两种解释,或日两种公式,其一:“基本成熟期” “最佳年龄区”=人才的“最佳时期”。其二:“基本成熟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