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正>池田大作是日本创价学会名誉会长、国际创价学会会长,世界著名佛教思想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国际人道主义者。作为世界文化名人,他在几十年的教育实践过程中,创立了从幼儿园、小学、中学乃至大学的一整套"创价"教育体系。在教育实践中,池田大作着眼于世界和平与人类发展的国际视野,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2.
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世界的力量组合和利益分配正在发生新的深刻变化。和平与发展这两大课题至今一个都没有解决,天下仍很不太平。和平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世界和平是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的前提条件,各国的共同发  相似文献   

3.
洪刚  孙俊华 《文化学刊》2010,(5):120-122
池田大作先生一直致力于人类的文明对话与生命尊严与价值的实现。他明确提出,和平是人类社会的共同价值,而和平思想要为人们普遍接受与认同,必须经过教育的养成;教育的全部价值在于追求和平,实现和平的根本途径是促进文明对话。根据池田大作先生的这些论述,教育应帮助每个人真切地认识到和平的价值,确立培养"国际人"的和平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4.
在人类文明史上,大国崛起往往伴随着血腥和战争。一个日渐发展起来的中国,将会展示出什么样的形象,对世界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这是当前和今后相当一段时期世界高度关注的一个问题。党的十七大报告进一步重申:"中国将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这是中国政府和人民根据时代发展潮流和自身根本利益作出的战略抉择。"此篇理论文章对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国将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进行了深刻解读,作者从"和平发展是对中国发展道路的科学总结和概括"、"走和平发展道路战略抉择的主观和客观因素"、"国际形势大变革大调整中对各国有机遇也有挑战"、"中国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繁荣离不开中国"以及"坚持和平外交政策是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体现"五个方面说明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战略抉择的英明决断,论点明确、论据充分,是解读十七大报告的经典之作。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一个突出特点,和平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主导话语之一。和平发展是基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国实践探索创新而来,具有其独特的内涵,强调和平与发展、和平与安全、中国发展与世界发展的辩证关系。做好和平发展话语的构建与传播可以从其理念基础、话语内涵及相关实践入手,以更好地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的话语体系,使世界更好地理解中国的和平发展话语,更好地理解中国式现代化,更好地彰显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价值与实践影响。  相似文献   

6.
2005年8月26日夜晚,维也纳金色大厅--世界公认的音乐圣殿,一场为纪念反法西斯胜利60周年的音乐会正在举行.应邀参加演出的世界上第一个马头琴乐团--野马马头琴乐团是一个全部由蒙古族人组成的乐团,领队是一位花甲老人.演奏前,他面对座无虚席的台下,满怀激情地说:"在76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曾骑着马挥舞着弯刀到过这里,今天成吉思汗的子孙们却是拉着马头琴,唱着歌,为和平而来的.我们是和平的使者."……  相似文献   

7.
《对外传播》:今年是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向世界说明西藏面临哪些新形势、新问题和新要求?如何借助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纪念之机,做好有关西藏的对外传播? 刘萱: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是一个让外界了解西藏的很好的契机。  相似文献   

8.
维护世界和平,是促进共同发展的必要前提;促进共同发展,又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保证。支持和促进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努力减少和消除贫困,已成为一个紧迫的全球性问题。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发展至令仍举步维艰,南北发展差距和贫富悬殊愈来愈大。一边是北方发达国家财富的不断积累,一边是南方发展中国家贫困的不断加剧。富者愈富,贫者愈贫。现代科学技术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并没有使世界各国都普遍受益,世界发展中的不平衡更趋严重。全世界有十三亿人生活在绝对贫困线以下,日平均生活费用不足一美元。发达国家拥有全球生产总值的百分  相似文献   

9.
《瓦尔登湖》是由美国作家亨利·戴维·梭罗所著作的一本散文集。梭罗在书中用细腻的笔触和平和的心境详细地讲述了他在瓦尔登湖畔的那一片再生林中,度过的两年又两月的平静生活,在这期间,他产生了许多思考,他的清新自然,无疑为生活在钢筋水泥包裹中的城市的人们送上了心灵的荡涤。当人们身心无限接近自然的时候,心灵才能回归纯净世界。  相似文献   

10.
<正>2015年4月22日,习近平在亚非领导人会议上讲道:"中华民族是一个爱好和平的民族,历来崇尚‘和为贵’。中国将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持正确义利观,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合作,始终做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坚定力量。"再次谈到坚持正确义利观的外交理念。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在涉及国际关系和外交问题时多次讲到义利观问题:"秉  相似文献   

11.
桂涛 《对外大传播》2010,(11):42-43
中国文明和非洲文明,是地球上相隔最远的两个文明。600年前,郑和的"和平之旅"已经证明,距离不是中非交流的最大障碍。如今,北京和约翰内斯堡已实现朝发夕至,阻碍中非交流的更不再是距离。  相似文献   

12.
文摘     
开国元勋邓小平1997年2月19日,中国卓越的领导人邓小平不幸与世长辞,享年93岁。世界震惊。20日,联合国总部全天降半旗志哀。各国领导人和知名人士,纷纷发表声明、谈话或致电中国领导人,为世界失去了邓小平深表哀悼,盛赞他为人类和平与发展作出的重大贡献。1904年8月22日,邓小平出生在四川省广安县协兴乡牌坊村。在家乡读完小学后,考入广安县中学。  相似文献   

13.
池田大作不仅是推进中日友好及世界和平的社会活动家,也是卓越的教育家、思想家和文学家。近年来以北京大学为首,我国高校陆续成立了池田大作研究机构,深入研究池田大作的和平思想、教育哲学和文化理念,为高校师生提供了学习和研究的平台,对于培养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国际意识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的“世界观”、国际体系观经历了深刻演变与发展。在这30年中,中国注意理性处理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发展和国家利益、意识形态因素之间的关系。同时,中国顺应形势和时代发展,在外交工作定位、国家自身定位、继承与创新等方面,也做出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古代丝绸之路策源于中国、绵延于世界,由陆地到海上,相继持续数千年,成为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多民族、多区域共同参与的第一次世界一体化经贸大行动,也是全球众多族群文化的大交流和大创造。丝绸之路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动展示和世界和平发展的历史实践,充满深刻丰厚的人文精神。丝绸之路开创了“化干戈为玉帛”以经贸全球化来推动人类文明和平发展的新模式,以“和”为魂,以友好、尊重、平等、包容的心态展开区域、民族间的交往、交流与交融。丝绸之路有力推进了世界文化的交流与创新,使不同区域不同民族创造的文化成果与文明成果实现共有共享共融,有效提高了人类整体素质和生存质量。中华民族为古代丝绸之路的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并积累了和平发展的丰富经验,“和为贵”“天下为公”“以人为本”“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系列思想理念得到推广与实践。古代丝绸之路为目前及未来人类文明的和平发展与健康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深刻启示。  相似文献   

16.
正和平与发展是人类的共同愿望。2017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就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重大问题提出"坚持对话协商,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的"中国方案"。南京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三大惨案"发生地和世界"四大殉难城市"之一,"建设国际和平城市,传播中国和平之声"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指示精神、服务国家战略的重要举措,也是把国际关注、中国方案和南京实践有机结合起来,提升城市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维护和平、制约战争的因素在不断增长。同时,当今世界又处于大变动、大调整时期,影响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各种复杂问题和不确定因素时有发生。昨天的伊拉克战争、朝核问题六方会谈、布什政府提出的“邪恶轴心”“邪恶国家”,今天的伊朗铀浓缩、以色列入侵黎巴嫩、朝鲜的核爆炸……今天的世界怎么了,是人们变得不理智了,还是另有一番隐忧?本刊特邀国际问题研究专家、学者,为我们寻根溯源,解疑释惑,以期达到还原事件真相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作者阮宗泽,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主要研究美国的外交和安全战略,以及大国关系。他常有国际形势评论文章或言论见诸媒体。曾发表论文《美国“新帝国论”和整合外交》、《中国如何与世界相处》等。出版专著《第三条道路和新英国》,即将出版专著《国际秩序转换和东亚和平》。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直属外交部。是从事国际问题综合研究的机构。[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的一代领导集体,敏锐体察世界大势和台海风云变幻,立足于两岸尤其是台湾的主流民意走向,面对现实、解决问题、前瞻未来;高举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旗帜,排除干扰、维护和平、互利双赢,开辟了两岸关系发展的新前景.文章对此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世界著名华人美术家代表团俄罗斯之行,是由世界华人美术家环球绘画和平之旅组委会主办,相关国家和地区政府及相关国际机构协办的大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