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徐东文 《辽宁体育科技》2009,31(4):45-45,52
运用生物力学原理测量了中国男子三级跳远运动员的跨步跳,收集了世界优秀运动员跨步跳的主要技术参数,通过比较研究找出差距所在,旨在为中国男子三级跳远的训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孟升 《体育世界》2014,(2):24-25
本文运用实验法对高校三级跳远运动员第二跳进行测量,并收集世界优秀运动员跨步跳的主要技术参数进行比较研究,寻找差距与问题,为高校三级跳远的训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男子三级跳远运动员跨步跳踏跳技术的生物力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SAFMS-T型六维测力平台测量与平面定点录像解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从冲击阶段、积极缓冲阶段、反射蹬伸阶段、动力蹬伸阶段等,对男子三级跳远运动员跨步跳技术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踏跳着地技术的优劣表现在以髋关节为轴的大腿积极剪绞速度和幅度;踏跳缓冲技术中,形成以膝、踝关节主动缓冲的积极缓冲阶段和以屈踝缓冲为主的反射蹬伸阶段;踏跳蹬伸技术中,反射蹬伸阶段获得垂直速度,动力蹬伸阶段获得水平速度。  相似文献   

4.
运用运动学、动力学、肌电图学等,结合摄像解析法,分析中国优秀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跨步跳起跳着地瞬时的动作。研究发现:着地角普遍偏小,与国外优秀女子选手相比差异具有高度显著性;半腱肌的用力程度始终最大;三个方向上有不同程度的力产生,垂直方向的分力最大。  相似文献   

5.
本课题利用CANON——16mm高速摄影机,KISTER三维测力台等仪器,对10名高校三级跳远运动员短程、全程助跑三级跳远跨步跳进行了测试,获得了有关运动学、动力学参数,分析了运动员跨步跳踏跳的动力效应.  相似文献   

6.
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世界优秀男子三级跳远运动员跨步跳技术中生物力学参数及其运动成绩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水平速度是跨步跳阶段决定最终成绩的关键性因素,其次是跨步跳距离;而最小膝角和单脚支撑时间也是影响其最终成绩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通过文献资料整理,对中国女子三级跳远一级运动员与健将运动员着地角、瞬间着地膝角、最大缓冲时刻膝角,离地瞬间膝角进行相关分析,从中发现制约中国一级运动员平均成绩的主要原因,为训练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王继艳  刘海国 《精武》2012,(20):23-24
为研究影响三级跳远初学者跨步跳距离的原因,丰富三级跳远的技术教学理论。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二维摄像法、影像解析法、数理统计法对体育教育专业田径专修学生的技术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初学者跨步跳的滚动式着地不明显,出现甩小腿的动作,起跳脚离身体重心距离过远;起跳腿支撑能力差,在第一跳落地后,不能快速蹬伸,导致第一跳落地缓冲时间过长,缓冲角度过大;蹬伸时间长,蹬地角度小,蹬地幅度小,下肢力量不足;初学者上下肢不协调,摆动腿和双臂摆动不充分,在空中跨步跳的姿势不正确,摆臂姿势错误。  相似文献   

9.
三级跳远运动员跨步跳踏跳效果的生物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课题运用生物力学方法,对三级跳远运动员全程助跑三级跳远、跳深接跳远进行了测试,获得了有关运动学、动力学参数,通过分析与比较,试图了解运动员跨步跳踏跳时下肢肌的工作效果,为三级跳远的力量训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运用高速摄影法、文献资料法和灰色理论关联度分析法对我国优秀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第三跳的技术进行研究,并与世界优秀选手技术进行对比分析发现:我国优秀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助跑绝对速度较低,第三跳的距离较近,并且第三跳垂直分速度和腾起角度较小。提高我国运动员的绝对速度能力,应是我国女子三级跳远训练的重点;改进和加强弱腿跳远的技术和能力,也是我国女子三级跳远训练亟待解决的课题。  相似文献   

11.
对我国部分优秀男子跳高运动员起跳技术的运动学分析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通过三维摄影,对我国部分男子跳高运动员的起跳技术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我国运动员与世界优秀运动员在起跳技术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主要表现为前者在助跑与起跳衔接阶段的质心水平速度较低,倒1步身体内倾角度变化呈大—小趋势;在起跳阶段,起跳腿着地时的质心水平速度低,身体质心垂直加速距离较短以及起跳腿缓冲蹬伸时间比例不完全符合力学原理等。另外,我国运动员在起跳过程中普遍存在着起跳腿蹬伸不充分以及摆动腿摆速和摆幅偏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以第十一届全运会男子三级跳远前8名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采用影片拍摄法、图像解析法对其主要运动学参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我国优秀男子三级跳远运动员主要采用单足跳型技术;着地瞬间时相,着地角在跨步跳阶段、支撑腿膝角在跨步跳和跳跃阶段与国外优秀运动员存在显著性差异;支撑腿最大缓冲时相:支撑腿膝角缓冲幅度与国外优秀运动员相比偏小,差异显著,表明支撑腿退让性工作能力和快速蹬伸能力不强.离地瞬间时相:起跳角在单足跳和跨步跳阶段与国外优秀运动员相比偏小;助跑最后一步的水平速度为9.99 m/s,与国外优秀运动员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3.
对第11届全运会和第29届奥运会女子三级跳远决赛前8名运动员的基本情况、6次试跳成绩、成功率、助跑速度变化特征等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中外优秀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的平均年龄有显著差异(P<0.01),最佳竞技能力的成熟期分别在20~25岁与24.5~32.5岁;运动员在决赛中竞技能力的表现没有显著差异(P>0.05);在前3跳与后3跳的成功率方面,我国运动员的表现均高于世界优秀运动员;中外运动员在前后3跳出现最佳成绩竞技特征表现为"先扬后抑",其中第2跳次是取得最佳成绩的关键跳次;在助跑速度上,中外运动员前3跳次的平均速度均高于后3个跳次,前3跳的最佳成绩也好于后3跳。  相似文献   

14.
为了找出目前我国女子跳远运动员技术存在的问题,为其动作技术训练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数据参考。运用文献资料法、三维录像解析法和数理统计法,对我国优秀女子跳远运动员起跳动作进行三维录像解析分析。研究得出:八名运动员的着地角均偏小,不利于快速起跳动作的完成;郑艳、陈水清和邹畅三名运动员的蹬地角均偏小;除陆敏佳和许小令外,其余六名运动员起跳扇面角偏大,降低了起跳效率。八名运动员起跳腿部力量偏弱以及抵抗冲击力的能力差,导致缓冲效果不理想;八名运动员都较好的控制了腾起角度,但绝对速度偏小使我国女子跳远运动员的腾起初速度与优秀运动员之间的差距加大。  相似文献   

15.
世界优秀女子三级跳远技术的生物力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权  崔小梅  刘利 《体育科学》2002,22(5):128-130
以德国科隆体育大学田径研究所提供的第6届世界田径锦标赛女子三级跳远决赛的生物力学资料为依据,探讨女子三级跳远中的技术关键和机械能利用问题。结果表明: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助跑最后阶段节奏平稳;女子三级跳远以平衡技术为主;三跳中机械能损失较多,跳跃时的水平速度是影响跳远成绩灰色序列中的第一位。  相似文献   

16.
对我国部分优秀女子跳高运动员起跳前后的一些技术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三维高速摄像系统对我国参加 1998年亚运会选拔赛达到健将以上水平的 7名女子跳高选手起跳前后的一些技术进行分析,发现:我国选手在起跳瞬间的垂直速度有一定提高,H_1、H_2 与世界选手之间有一定的差距,差距在于:起跳离地瞬间踝关节、膝关节及髋关节的蹬伸不够,起跳前一步至蹬摆幅度小。  相似文献   

17.
以十运会女子三级跳远前8名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调研、数理统计、影像分析等方法进行跨步跳起跳技术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跨步跳起跳技术的优劣表现在支撑腿的下压和摆动腿的后摆所形成的剪绞速度、幅度方面;适宜的起跳角度和腾起角度是与个体专项力量素质相匹配,并能进行有弹性的起跳的角度,不宜采用固定的理论模式。  相似文献   

18.
运用三维高速摄影系统对我国部分优秀男子跳高运动员起跳前后的一些技术特征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我国选手与世界优秀运动员相比H1和H2低于对方,其差距在于:助跑倒数第1步水平速度低、摆动腿离地时身体内倾角减小,在快速助跑条件下完成好起跳的能力弱以及起跳腿蹬伸不充分,摆动腿的摆幅与摆速偏小.  相似文献   

19.
20.
对我国优秀跳远运动员起跳技术的运动学比较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通过对我国优秀跳远运动员23人起跳技术影片的解析,并与世界优秀跳远运动员起跳有关环节运动学参数变化的对比分析发现,我国优秀跳远运动员助跑绝对速度较低,在起跳过程中身体重心水平速度损失较小,从而获得的垂直分速度亦较小,腾起角度相应偏小,运动员的起跳能力较差,在快速助跑中跳不起来。提高跳远运动员的绝对速度能力,应是我国跳远速度训练的重点;正确处理“跑得快与跳得起”的矛盾,仍是我国跳远技术训练亟待解决的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