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妤 《课外阅读》2006,(4):19-19
寒假期间,家里来了个美国西雅图的男孩子,名叫约翰。  相似文献   

2.
刘彤 《早期教育》2005,(1):36-36
美国蓝么(lamb)博士曾这样说:婴儿早年形成的对父亲和母亲的依恋程度是一样的。美国楼沃(Louv)博士曾这样说:父亲趋向于站得离孩子稍微远一点的地方并以此来鼓励孩子探索问题。这是因为父亲高大的身躯能及时避免危险的发生。美国父亲梅森则这样说:男性和女性一样都能很好地照顾孩子,因为这是人的本性。  相似文献   

3.
小时侯,我常常问父母这样的问题:我是从哪里来的?父母告诉我是从马路边上捡来的。  相似文献   

4.
《家教指南》2004,(6):32-32
《培育男孩》一书坦述了美国男孩的艰难处境。资料显示,中国男孩的困境与美国男孩极为相似,且程度更甚:入托前、在幼儿园里主要由母亲、阿姨带领,男性气质先天不足,男孩多有娘娘腔;父母倾力提供物质供应,在精神和日常生活中发挥榜样力量不够,男孩在家里找不到模仿的  相似文献   

5.
沈虎根 《家庭教育》2004,(10B):25-25
青青进了幼儿园以后,除了不爱哭了,其他方面也有了明显的进步。他在上幼儿园前,每餐饭都要一口~口地喂,而且还要变着法儿地喂,比如要一边把小勺往他嘴里送。一边哄他说“小坦克车开进来了”、“小老虎进洞了”,否则他就闭口不吃,真是费事又累人!现在他在幼儿园里吃饭,不但多,而且快,竟然还会帮助老师去存放碗筷。好像换了一个人似的。  相似文献   

6.
咋教育孩子     
还有一个多月,孩子就要出世了。我那小市民的太太,整天腻着我商量将来如何教育我们这“爱情的结晶”。依着她的意思,三岁学英语,六岁弹钢琴,从小便知道左手拿叉,右手执刀,进门用香皂洗三遍手,出门从不吃小摊上的东西……我听着就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我说你怎么比“四人帮”还能摧残祖国花朵啊?你这一套,跟那三岁磕头、六岁缠足只有时代的不同,其罪恶本质都是一样的!最好的结果也不过是造就一个废物加奴才。兵荒马乱的年月,他肯定先死;太平盛世,他什么也享受不着。你看你丈夫我,英语不会,钢琴不懂,吃饭以手为叉,以齿为刃,一块香皂用半年,…  相似文献   

7.
创造力还是基本技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8.
鲁光 《家教指南》2004,(9):40-41
在家庭道德教育的方法上,中国与美国各有千秋。虽然中国的传统思想重视“家教”,但不可否认美国许多独特的教育思想模式更符合他们的历史文化传统。中国父母擅长历史教育,一则古往今来的圣贤多  相似文献   

9.
父母经     
秦文君 《山东教育》2005,(18):46-46
自从做了人母,时常提醒自己想着不能变脸,不能忘掉当父母的初衷:做小孩的朋友,不做统治者。于是,这么一清醒,便将父母做得甚得人心:别的小孩正在美术班学画竹子时,我们的小孩在家里快乐地画着想像的仙女和细脚杆的小飞人;别的小孩在英语班死记ABC时,我们的小孩刚看完《花仙子》,并给自己起了个比主角更诗意的英文名叫艾丽丝;别的小孩在父母叫骂声中学这学那时,我们正同女儿的钢琴教师商量:每次少教些行不行?  相似文献   

10.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不只是中国父母的美好愿望,天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有出息。然而,在教育子女的观念和方式上,却有许多不同。  相似文献   

11.
张薇 《教育与职业》2003,(12):43-45
在一个家庭中,父母和孩子发生冲在所难免。当孩子提出无理的要求或做出危险的举动时,父母必须学会说“不”。怎样说“不”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在此,我们不妨借鉴一下美国家长的成功做法。美国家长何时说“不”父母必须明确何时何地说“不”,以下是四种必要的时候。(1)当孩子们的健康或安全处于危险状态地该说“不”很明显,当孩子们想吞食含铅的墙壁涂料碎片,尝一尝他在垃圾堆里捡到的有毒物质,或者在繁忙的停车区跑来跑去而不抓住妈妈的手时,父母们必须说“不”。当孩子前上学期间想晚上熬夜看电视或看成人电影时,也应该对他们说“不”。当…  相似文献   

12.
5岁的莎莎在公园里玩.妈妈在一旁看着她。莎莎问:“我可以不可以坐秋千?”“如果你喜欢就玩吧,但让我拉着你的手。”莎莎站起来拉着妈妈的手.妈妈又说:“我们要非常小心.从后面绕过.这样我们不会被别的秋千碰伤。”莎莎坐到秋千上.妈妈说:“我来推你。坐好了,抓紧。”玩了一会几.莎莎说:“能不能让我自己来?”“不行,那样你会掉下来的,”  相似文献   

13.
归属法则:保证孩子在健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希望法则:永远要让孩子看到希望。力量法则:永远不要和孩子斗强。管理法则:在孩子未成年前,管束是父母的责任。声言法则:要倾听孩子的心声。榜样法则:言传身教对孩子的榜样作用是巨大的。  相似文献   

14.
我儿不笨     
儿子星儿两岁多一点时,有段日子颇具逆反心理,让他去做某件事,他明明能做得来,就是不肯做,我和妻子便斥之为“笨”。起初,儿子尚无反应,时间久了。他居然以笨为荣,再逢他不想做或确实做不来的事时,干脆径直自己吆喝“星儿苯”,而拒绝尝试。  相似文献   

15.
宋智慧 《山东教育》2004,(23):84-85
常听一些父母在一起谈论孩子的生活、学习,话里话外总是透露出“望子成龙”“盼女成风”的迫切愿望。关心孩子的成长,期待他们出类拔萃,成为优秀的人才,是人之常情.无可厚非。但是,过分“关注”孩子“超人”的表现,甚至不惜一切代价,无视孩子的素质条件,给孩子“制造”成长环境,无节制地加压拔高.可能事与愿违,得不偿失。  相似文献   

16.
孙凤同志是四平市教育局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他的女儿孙海萍自幼聪慧,小学六年时,曾获全国奥林匹克数学竞赛满分,1993年以全省第二名的成绩考入长春外国语学校。1999年高考时,以633分的高分摘取了吉林省高考文科状元的桂冠,被北京大学法学院录取,当年在英雄城曾轰动一时。大二时,海萍又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大四时,她通过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获得免试读北京大学法学院硕士研究生资格,成为北京大学的高材生。某杂志在介绍北大优秀女学生时,第一个就是孙海萍。2003年,孙海萍已从北大毕业,走上了工作岗位。孙海萍取得今日的成功,绝非偶…  相似文献   

17.
许瑾 《幼儿教育》2000,(4):24-24
新学期伊始,我园来了三位金发碧眼的德国小朋友,其中一个分到了我们班。他叫尤利安,是个3岁的小男孩。由于语言不通,又是初次来园,所以他妈妈来陪读一段时间。巧的是,尤利安的妈妈也是一位教师。第一次走进我们班,尤利安十分胆小,一直像小鸟一样偎在妈妈的怀里。当我要求孩子们“上课小手放放好,小脚并并拢,说话先举手”时,尤利安的妈妈先是吃了一惊,而后用英语告诉我,他们德国的孩子很少端坐在活动室里听课,大部分时间是在户外观察,探索自然或是游戏、劳作,即使在活动室里,也是孩子自己动手,在活动中学习。  相似文献   

18.
用最大的耐心去善待他们的“无理”,用最甜美的笑脸去迎接他们的“胡闹”,拿出父母所有的属于高尚和科学的精神财富去第二次孕育自己的子女,子女的健康成长和成为杰出人才就将是必然的。  相似文献   

19.
若琦 《陕西教育》2005,(10):34-34
时许多美国人来讲.孩子上大学以及上什么样的大学是一个重要的投资决定。除了决定上不上外.许多美国家长还要与孩子一起考虑上私立还是公立、本州还是外州、先读社区学院还是直接上正式大学。比如.如果能先读两年本地的社区学院.再争取转入州立大学.比上四年州立大学更节省。  相似文献   

20.
一、美国学生的受教育方式是“放羊”,轻松得要命,因此他们大多数喜欢异想天开,想像力无比丰富;中国学生受教育方式是“填鸭”,辛苦得很,题海战术他们不怕,怕就怕那种“脑筋急转弯”的问题。因为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