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保持了高速的增长,这是和我国经济制度的变革分不开的,其中FDI、对外贸易对我国经济增长起到了重要影响。本文采用Granger因果关系的检验和Johansen协整检验,分析了我国出口贸易、进口贸易、FDI与我国经济增长之间的因果关系和均衡关系,发现出口贸易、进口贸易、外商直接投资是我国经济增长的Granger原因,它们之间存在着稳定的均衡关系。  相似文献   

2.
对外贸易对河南经济增长有明显的促进和拉动作用,其中进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要高于出口。另外,从样本区间对外贸易对河南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拉动度的角度来看,对外贸易对河南经济增长起的作用与沿海省份仍存在一定差距。因此应大力发展对外贸易以促进河南经济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文章以内蒙古自治区为研究对象,着重探讨了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关系。通过运用计量经济学中协整检验分析技术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方法,对内蒙古自治区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但出口与经济增长,进口与经济增长之间仅存在单向因果关系,即进、出口增长是经济增长的原因,而经济增长并不是进、出口增长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本文根据1989-2007年的江西省统计数据,运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对江西省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江西省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促进关系,对外贸易明显促进了经济增长.最后,就促进江西省对外贸易和经济增长协调发展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本文选取了1994—2007年河南省的国内生产总值与对外贸易额的样本数据,建立相关回归模型。实证结果显示进口对河南省经济增长的拉动力比较大。为了更好促进"十一五"期间河南省经济的增长,本文进一步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本文根据湖南省1980~2004年的统计数据,对湖南省外贸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依据变量关系点的分布特征,文中设定了一个C-D模型,并在对样本数据进行平稳性检验的基础上估计了模型的参数。结果显示,湖南省出口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并不明显,进口则不利于湖南省的经济增长,相比较而言,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更为积极。  相似文献   

7.
专利与我国经济增长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我国1985-2005年的相关数据,采用协整和误差修正模型实证研究专利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专利制度自引入我国二十余年来,对我国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专利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长达三年的时滞。与国外具有三百多年历史的专利制度对经济发展的作用研究基本相符,其深层次的原因是我国对专利权意义的认识不断加深,对专利的保护不断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54,自引:1,他引:54  
许启发  蒋翠侠 《预测》2002,21(2):14-18
本文首先讨论了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关性;进而运用协整理论去研究这种相关关系,最后,更进一步地讨论了这种相关关系是否构成因果关系,实证结果表明,我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极强的相关关系,文中给出了变量间的协整方程,通过格兰杰因果检验发现:出口或进口与国内生产总值之间只存在单方向的因果关系,而对外贸易总额与国内生产总值之间却互为因果,因此主张进口贸易与出口贸易并重。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房地产投资变化基本与中国的经济增长是同步的。介绍了武汉房地产的现状.对武汉市房地产业与经济增长进行了实证分析,提出武汉应继续抓好工业和商业发展,大力提高城市化水平。共同促进武汉商品房销售的提高,减少空置率,促进销售,使武汉的房地产向更高的方向迈进。  相似文献   

10.
采用含有滞后变量的计量模型对内蒙古的财政收入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定量分析。通过这种定量分析,得出了内蒙古自治区财政收入抑制了经济发展及其对以后持续时期内具有的消极作用,据此提出了适当减低财政收入规模尤其是财政收入中的非税比重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内生性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迟巍  周龙 《中国软科学》2007,(4):68-74,83
传统的认识是我国高速经济增长主要由固定资本投资拉动。本文针对这一观点做出深入考证,利用最近9年各省经济发展的数据,使用比前人更加严格实证分析方法,探讨了人力资本、固定资产投资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结果与传统认识大相径庭,虽然简单的回归分析发现固定资本投资对经济增长的确有重大影响,但是进一步的实证分析发现人力资本才是根本因素,初始人力资本存量较高的地区吸引流向该地区的固定资产投资,通过这种间接作用,推动地区经济的增长。在考虑了人力资本这一作用后,固定资本投资的作用不再明显。这一发现证明我国最近几年的经济增长的质量已有很大提高,在走向内生性经济增长的模式,即以人力资本为根本动力的增长,固定资本投资具有内生性。  相似文献   

12.
中国经济增长与科技投入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40,自引:0,他引:40  
范柏乃  江蕾  罗佳明 《科研管理》2004,25(5):104-109
文章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1953—2002年度统计数据为基础,实证分析了中国经济增长与科技投入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中国经济增长与科技投入之间存在着十分明显的因果关系,科技投入是引起经济增长的重要原因;(2)在1953—2002年期间,科技投入对我国经济增长贡献率约为17.6%,表明科技投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经济增长,但其促进作用并不是十分明显;(3)要加强科技投入在经济增长中的促进作用,不仅要关注增加科技投入的总量,更要重视优化科技投入的结构和提高科技资源的使用效率。  相似文献   

13.
科技进步与经济增长的理论与实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经济增长中的科技进步作用:新古典增长理论和新增长理论的比较 在经济增长理论的发展史上,对技术进步给予了特别关注的主要有两大理论:新古典增长理论和新增长理论.  相似文献   

14.
以GDP作为经济增长的代理变量,应用回归分析方法,揭示2000-2009年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等各项知识产权在江苏经济增长过程中所起的作用.结果表明,除了外观设计专利之外,其余各项知识产权均对江苏经济增长产生了较为显著的正效应,其中驰名商标对江苏经济增长的贡献最大,其次是发明专利.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界定了创新型人力资本的基础上分析了创新型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理,并运用协整理论及其分析方法和Grange 因果检验,实证研究2000-2011年陕西省创新型人力资本和经济增长的关系。结果表明,创新型人才与经济增长存在稳定的均衡关系;在分析它们之间的Grange因果关系时,发现创新型人力资本只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陕西经济的增长。最后在以上结论的基础上从发展陕西省创新型人力资本的角度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八大经济区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肖涛  张宗益  呙小明 《科研管理》2012,33(4):139-146
本文运用面板计量分析方法,利用中国八大经济区域1986-2008年的相关数据考察了各区域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从长期来看,东北地区、北部沿海地区、南部沿海地区和黄河中游地区的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存在双向因果关系,而长江中游地区、西北地区和西南地区仅存在单向因果关系;从短期来看,东北地区和西南地区的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不存在因果关系,北部沿海地区、长江中游地区、西北地区、南部沿海地区和黄河中游地区仅存在单向因果关系。此外,东部沿海地区无法判断。最后,在实证结果基础上,本文提出了政策建议,这对各区域能源和产业政策的制定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探讨产业升级促进国民收入增长,依据创新空间、产品空间理论,运用分位数回归检验,基于世界银行和哈佛大学Atlas数据库1995-2018年199个经济体数据,构建创新空间、产品空间对经济增长的分析框架.实证结果显示:创新空间对经济增长相关系数为正,曲率为负,呈倒U型结构;产品空间与经济增长为负相关,产品出口均衡化成为经济...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我国28个省市的面板数据进行检验,分析我国技术引进、技术引进的消化吸收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目前我国技术引进并未对经济增长产生促进作用,但是R&D、人力资本代表的技术吸收能力和技术引进相结合均与经济增长呈显著正相关,且人力资本与技术引进结合的正效应强于R&D.我国技术吸收能力已经能较好的对技术引进进行消化吸收,技术引进工作应重视后期消化吸收以提高效率,带动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9.
就业与经济增长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问题。笔者通过实证分析表明,1978年-2009年我国GDP增长是决定就业总量增加的前提条件,但经济增长拉动就业的作用在逐步减弱,就业弹性系数1978年-2009年间是0.23,1978年~1992年间是0.39,1992年~2009年间是0.11。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劳动就业仍是当前重要的任务。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湖北省1995-2005年的经济数据建立计量模型来研究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GDP)的贡献。分析了湖北省的产业结构是以怎样的比例在影响其经济增长的,进而提出了调整产业结构来促进湖北省经济快速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