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俞正强老师的《种子课——一个数学特级教师的思与行》一书,扉页正中间有一句话:谨以此书献给所有以上课为乐,并愿将每一节课作为礼物呈现给孩子的老师们!它如一缕阳光温暖着我们这些喜欢数学的老师。俞老师把数学课分为"种子课"和"生长课",源于柳宗元的《种树郭橐驼传》。何谓"种子课",俞老师没有直接下定义,而是进行了一番生  相似文献   

2.
听了一位教师的复习课教学,其中的复习字词环节,学生把"横七竖八"中的"竖",写成了"坚"。教师反复强调千万不要把"竖"写成"坚",不要把下面的"立"写成"土"。还有一个是"不知细叶谁裁出"中的"裁",老师与"载"比较,叮嘱学生不能把下面的"衣"写成"车"。这是复习课,教师听写仍然有错误,可见这样的错误已  相似文献   

3.
<正>班会课是一门综合性课程,在学校德育教育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当下,有很多老师发出"在素质教育的要求下,班会课难上、不会上"的感慨,有些老师觉得没话可说,有的老师把班会上成了"批斗课""训话课""总结会议",更有甚者直接将其改成主科课或自习课。班会课不知从何切入主题成了困扰老师们已久的问题。那么,我们怎样才能上好一堂高效的班会课呢?怎样才能让学生积极参与进课堂之中呢?这是我  相似文献   

4.
1986年,李建东从首都师范大学毕业来到北京市第十一中学,开始了自己的教学生涯.当时,她只有一个朴实的愿望,就是"当一个好老师",但什么样的老师才是好老师?李建东想了片刻,说了句再简单不过的话:"能把班带好,别带乱了;能把课教好,别误了孩子."  相似文献   

5.
正这是一堂生动可爱的口语交际课,北京市朝阳区楼梓庄小学三年级的同学们在语文老师陈红霞的带领下,在活泼欢快的气氛中,体会怎样敢表达、会表达、爱表达。这个课堂,换了主人我们印象中的课堂,是老师在讲台上教,同学们在讲台下跟着老师学,今天这个课堂却反其道而行之,老师从讲台上走下来,作为"观察员"和"点评员",把课堂"还"给了学生,学生变成这节课  相似文献   

6.
邹春盛老师的这篇教学设计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成功地运用"层层剥笋"的教学方法,带领学生一步步走进作者的心灵世界,感受和领悟作者在"风雨"中参悟的人生哲理以及表现出来的超然旷达的生活态度。从大的方面看,邹老师有一个"顶层设计",这就是把整堂课的教学分为"基本层面"和"发展层面"。这样的设计理念既体现了以学生的发  相似文献   

7.
<正>2016年4月27日一29日,笔者有幸参加了在浙江省三门中学举行的"浙师尖峰教育论坛"活动。活动中,五位"浙派名师"执教了精彩的观摩课。其中浙江省回浦中学张人忠老师和浙江省温州十五中张宗远老师的同课异构课——"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一个"平常中显功底",一个"跳跃中现思维"。张人忠老师以亲历新疆塔里木高级中学支教为情境,通过学生自主学习与师  相似文献   

8.
欣赏完韩东老师的《折线统计图》,我的脑子里一下子冒出了老子的话:"有无相生"、"众妙之门"。韩东老师为什么能把一般老师不敢上、不愿上的一节数学课上得如此动人?如此深入人心?我想是因为——无中生有。他课中所设情境的"有",在我们头脑中"无",又是生活中本  相似文献   

9.
女儿学习上有些马虎,比如常常把"81"看成"18",把"衷心"写成"哀心"等等。老师向我反映过很多次,这个毛病让她吃了不少亏。为了让她彻底改掉马虎的毛病,我向老师建议——严厉惩罚她一次。我对老师说:"如果她再马虎,就在课  相似文献   

10.
通用技术教师部分是由物理或化学老师转行而来,笔者就是化学老师转行,在化学的教学中做"实验"是经常的事情,但改教通用技术以后,之前做"实验",现在要改为做"试验",如果没有正确区分这两者的正确意义,就会把"试验"课上成"实验"课,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1.
一、30年前一堂古汉语课的启示 我同成语的不解之缘,要从30多年前的一堂古汉语课说起. 那时,我在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读书.给我们上古汉语课的是徐复老先生的弟子吴金华老师.古汉语课比较枯燥单调,但吴老师却能把它上得生动形象.记得有一次上"古今词义的异同"一节,他没有照本宣科一个一个讲古今词义的异同,而是在黑板上写出了几个成语,通过成语中的一些"字"来讲古今词义的异同.其中有两条成语至今我还记得,一条是"走马观花",另一条是"赴汤蹈火"."走马观花"中的"走",是古义,是"跑"或者"逃"的意思,而今义则是"行"."赴汤蹈火"中的"汤"也是古义,是"热水"或者"开水"的意思,而今义则是"菜汤".直到30多年后的今天,吴老师上这堂课的情景还历历在目.  相似文献   

12.
本刊每期都会发表一定量的课堂教学实录,尽可能真实地再现老师们的研究成果和风采。读者对这种形式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这是杂志实实在在地为老师们服务的特色之一。我们知道,一节好课往往是经过"否定之否定"后"磨"出来的,课堂教学实录反映的也是几经反复研究之后的最终的成果。在研究过程中,肯定会有很多"背后的故事":最初是怎样设计的?试教之后发现了什么问题?对教学设计又做了怎样的修改?为什么要这样修改?等等。这些问题相信也是老师们感兴趣的,而且,"磨课"的过程同样也能给人以启迪和借鉴。我们期待有更多全景式展现课堂教学研究过程的稿件。李伟臣老师给我们提供了这样的稿件。作为教研员,他感到"脱离教学一线,越来越觉得没有发言权了",于是决定"下水",选择《磁铁的性质》这样一个"老课"来研究,并且愿意把自己的课当作"靶子",让经常听他评课的老师也对自己的课"评头论足",这是需要勇气的。李老师上的课是否精彩,自由读者评说,但他对自己的课的分析几乎没有"好话",更多的是反思,是实实在在的探索,这种严谨的治学态度令人肃然起敬。老师们的评课也没有任何忌讳,实话实说,这是多么令人羡慕的教研氛围!因此,我们不惜篇幅,将《磁铁的性质》一课的研究全景式地呈现出来,请广大老师也来评说评说。  相似文献   

13.
吕叔湘先生说:"如果说一种教学法是一把钥匙,那么,在各种教学法之上还有一把总钥匙,它的名字叫作‘活’。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课教活了。"最近观摩了特级教师宋运来的童漫作文指导课"新编乌鸦喝水",感触颇深。宋老师陶醉于他的教学,很享受和学生自由、自然的交流,真是把课教"活"了。  相似文献   

14.
2012年4月18日,浙江省课改联盟学校举办的"以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改革活动在浙江省绍兴县实验中学举行。笔者听了丽水市钟海平老师的课《饮酒》(其五),这堂课促使笔者对"以学为中心"的语文阅读课进行了思考。我们不妨从课堂的环节来解读钟老师的课。这节课钟老师教给了学生三种学习方法:诵读法、联系法、找诗眼。三种方法贯穿了三个主要环节。在第一个主要环节中,他通过"抽读、齐读、范读",以学生说说喜欢的  相似文献   

15.
正走进我们的教室,你看到的是44个桌子,被拼成了三个大桌子,上面铺满了报纸,报纸放着几瓶颜料,还有两三条已经"驾鹤西去"的小鱼,散发出一股鱼腥味。今天老师真帅,帅得发紫。他拎着一个塑料袋走进课室,袋里面有几条"小鱼君",一走进教室,就吩咐带鱼来的同学把鱼儿摆在课桌上,一个字"腥"!两个字"好腥",三个字,"腥死了"……师生问好之后,老师拿出了一条大大的鱼,大大的身体,大大的眼  相似文献   

16.
近日,笔者细细品味了徐斌老师执教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倒推》一课。这节课,真实、自然,没有多余的"包装",老师的每一句话、每一个问题都在启迪着学生的思维,如"春雨般润物无声"。这节课,徐斌老师追求的是"无痕的教育",留给我们的却是"有痕"的精彩。  相似文献   

17.
"微课",自2010年从广东佛山兴起以来,受到各级各类学校和各学科的关注,不论是中小学还是高校,都积极参与到"微课"的建设和评选活动中。笔者所在的学校不仅举行了校级各学科师范生的微课比赛,还参加了华东师大的C20慕课联盟微课比赛。作为指导教师,对微课,笔者经历了从关注到了解再到粗浅认识的过程。目前对微课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技术和实施层面,较少从设计层面去进行研究,而事实上,微课的设计才是最为关键的。  相似文献   

18.
正观摩过多位老师上的《竹影》一课,积累了些体会。有许多老师把《竹影》当作一篇说明文来上,整堂课都在讲中国画与西洋画的区别。如有一年,浙江省搞优质课评比,某老师以说明文上《竹影》一课成了王荣生教授炮轰的对象。此后,大多数老师在上这一课的时候,对文中所涉及的中国画与西洋画的区别是避而远之,生怕讲了就是碰了"高压线",似乎偏离了语文课堂,少了语文味,遭来"一票否决"。近来,仍听某老师又上此课。她将重点放在对童真、童趣的  相似文献   

19.
聆听特级老师李争的习作课与相关报告,让我对于"如何教学生写作"有了更深入的思考与了解。李争老师执教的习作课,课堂氛围轻松又紧张,老师幽默又严厉,学生脑洞大开、文思大发。按照语文课堂的实践性要求,李老师和学生一起"体验—思考—写话—评论—修改",课堂成功而精彩,对于习作教学有很多地方值得我好好借鉴。本文中,我将从四个方面对习作教学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20.
美术教学要防止两种倾向:一是防止满堂灌,老师讲,学生听,一言堂,把学生当成接受的容器。二是过分强调多媒体课件教学,一节课从头到尾都有老师来"放映",变成电影课、电视课。其实这两种倾向的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