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清照《词论》与王国维《人间词话》之比较研究徐安琪阅读王国维的《人间词话》,我们发现他纵论诸家词人词作,然对深婉灵秀、丰神绰约,令“堕情者醉其芬馨,飞想者赏其神骏”的《漱玉词》却保持绝对的缄默。以王国维之博大精深,确乎不能说这是一个偶然的疏忽。翻开词...  相似文献   

2.
“境界说”是王国维《人间词话》的中心,而“境界说”的核心概念是“真”。“真”是王国雏整个文学批评理论的出发点,是衡量作品的基本标准。他在《人间词话》中通过品评词作阐述了“境界”之“真”的具体内涵。在众多词人中,王国维对李煜词给予了特别的关注。本文拟从王国维对李煜词的评价这一视角,从艺术品位和创作论上探讨其“境界说”之“真”。  相似文献   

3.
晚清词坛,创作繁荣,理论活跃,诞生了陈廷焯、况周颐、王国维等一批著名的词人,产生了《白雨斋词话》、《蕙风词话》、《人间词话》等词学理论名著。他们各自提出了“沉郁顿挫”、“重拙大”、“境界”等鲜明的词学主张,并以之指导词学批评实践,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4.
一代学术大师王国维在词学方面拥有很深的造诣,他的词学思想渗透在他的词学创作《人间词》及词学理论创作《人间词话》中。《人间词话》可以说是《人间词》实践创作经验的总结,它们共同见证了王国维在清末词学领域的成就。  相似文献   

5.
蝶恋花满地霜花浓似雪,人语西风,瘦马嘶残月。一曲阳关浑未彻,车声渐共歌声咽。换尽天涯芳草色,陌上深深,依旧年时辙。自是浮生无可说,人间第一耽离别。王国维(1877—1927),一代国学大师,他著有《人间词话》、《人间词》,其核心理论是“境界说”,他认为,“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人间词话手稿》第三十五则)。这首《蝶恋花》是《人间词》中一首抒写人间离别之苦的词作,就王国维所提出的“境界说”而言,它的确是一首成功之作。  相似文献   

6.
王国维(1877—1927),字静安,号观堂,浙江海宁人。他“学无专师,自辟户牖,生平治经史、古文字、古器物之学,兼及文学史、文学批评,均有深诣创获,而能开新风气,诗词骈散文亦无不精工”(语见缪钺先生《王静安与叔本华》)。静安并未专注精力填词,其词作数量亦不甚多。计《观堂集林》(卷24)所录长短句二十二阕,以及《苕华词》所录九十二阕,总共不过一百十五首。然而,静安自视其词甚高,他说:“近年嗜好之移于文学,亦有由焉,则填词之成功是也。余之于词,虽所作尚不及百阕,然自南宋以后,  相似文献   

7.
文学中“境界”一词非王国维先生首创,然王国维《人间词话》中的“境界”一词确是独具韵致和深意。与严沧浪“兴趣”说以及阮亭之“神韵”说不同,王国维之“境界”实指词之特质,是词作者心灵本质的纯粹表露,是创作主体内心情感的真实显观。同时,词的“境界”还是评判词作优劣的标准之一。  相似文献   

8.
王国维《人间词话》受传统词学影响,前人已有研究,而所受影响多大,有哪些方面,与晚清主流词派常州词派关系如何,尚缺少深入细致的梳理。通过对《人间词话》引用情况逐条考辨,发现《人间词话》征引常州词派词论达42则73例,占《人间词话》篇幅近三分之一,这充分说明《人间词话》最重要的古代词学渊源即常州词派。而且,在征引常州词派诸家词论的排序上,可以发现前五名的顺序依次是周济、陈廷焯、刘熙载、谭献、冯煦,这也在很大程度上补充和修正了前人的某些认识。尤其是周济与陈廷焯,在词人批评与词学体系的创作论、鉴赏论、发展论方面,对王国维词学体系的建构发挥了更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王国维填词的成功给他研究词学带来了自信。王国维《人间词》的创作为《人间词话》奠定了感性基础,孕育了《人间词话》的文艺鉴赏理论。虽然《人间词》的艺术成就并未完全达到《人间词话》的理论高度,但王国维以自己的词学理论审视自己的词,努力使两者完全契合。如果说《人间词》以丰厚充实的内容抒写了词人内心的痛苦及人生况味,在文学史上具有不可忽视的地位,那么,《人间词话》则以全新的观念、方法评论、研究词,为传统词学的现代化转换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意境”又称“境界”,是王国维词论的理论核心,他在《人间词话》及其《删稿》、《附录》的论述中,始终坚持了这一评词标准。  相似文献   

11.
李俊征 《现代语文》2006,(11):92-92
清代王国维(1877-1927)字静安,号观堂,浙江海宁人。早年向往西学。深受康德、叔本华、尼采思想学说影响,曾两次东渡日本。回国后,曾任清华研究院教授。在《红楼梦》、词曲、史学、字学、音韵学方面具有很深的造诣。其作收入《海宁王忠悫公遗书》和《观堂集林》中。词论。《人间词话》倡意境说,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12.
王国维在早年的诗词创作中频繁使用"人间"一词,其两种词集均以"人间"为名,又曾撰《人间词话》、《人间嗜好之研究》等论著,体现了其对"人间"一词的浓厚兴趣。其诗词中的"人间"大致有"人世"与"人生"二义,但侧重在"人世"方面。因王国维大量使用"人间"一词,使得其身边师友如罗振玉、罗振常、吴昌绶、罗庄等以"人间"相称王国维,而王国维校勘诗词曲时,也多次自署"人间"。通检王国维语境中的"人间"一词,其基本意蕴乃是在个人感受的基础上对世间人生的处境与出路、价值与意义的深沉考量,具有强烈的生命意识与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3.
研究纳兰性德的同志们对《人间词话》中“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由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来,一人而已”①这段文字一直有分歧理解.本文试结合王国维的其他论述.谈谈自己的认识,以就教于纳兰专家和广大的读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对纳兰的词作多有评论,其着眼点各有侧重.清代词论家谭献认为“蒋鹿潭《水云楼词》与成容若、项莲生二百年间分鼎三足.”王氏不同意谭的观点:“《水云楼词》小令颇有境界,长调惟存气格;《忆云词》(按项莲生词集)精实有余,超逸不足,皆不足与容若比.”②在此他肯定了纳兰兼有蒋项之长,小令长调均有境界,且精实而超逸.这主要是从境界方面着眼的.王国维又说:“《衍波词》(按王士祯词集)之佳者,颇似贺方回,虽不及容若,要在浙中诸子之上.”③这是从词创作的总成就上进行比较,他认为纳兰不仅高于浙中名家朱彝尊、陈维崧,也高于当时颇负盛名的王士祯.王国维在另  相似文献   

14.
王璐 《现代语文》2010,(2):37-39
南唐后主李煜之词大部分郝是睥睨词坛的杰作,也为历代词评家所称道。王国维就在《人间词话》中对李煜词推崇备至,但其“眼界始大”和“阅世愈浅”的评语似乎有些矛盾,联系王国维的“境界”说,那么这个问题似乎可以迎刃而解了。根据叶嘉莹先生做出的解释,“境界”一词的落脚点其实是感受。这感受一则是对外物的真切体味,一则是将这种真切体味再现于作品中。那么,我以为用“境界”二字来评李煜词是再恰当不过了。  相似文献   

15.
王国维和李煜在人生经历、性格特征方面都富有“悲剧性”,这样他就容易理解、认可李煜词。此外,《人间词话》论词讲求“悲剧性”,李煜作品合乎这个标准。从“悲剧性”角度探寻《人间词话》推重李煜词的原因,有助于深入研究王国维的词学观。  相似文献   

16.
王国维词论是以“境界”说为核心展开的,并且由此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文章对《人间词话》中词人的创作、词作(作品)、鉴赏(接受)等环节及其相互关系做了阐述.  相似文献   

17.
王国维之《人间词话》,研究其"境界说"内涵者甚多,而研究其提出者很少,从词学史角度对比去研究的就更少了。本文简要对比了"境界说"与"兴趣说"、"神韵说",大致梳理了《人间词话》中典型词家在王国维"境界说"理论背景下的优劣得失,旨在分析"词以境界为最上"问题的提出。  相似文献   

18.
王国维(1877—1927年).字静安.号观堂.浙江宁海人.是我国近现代之交最杰出的学者之一.虽然,他怀着“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经此事变.义无再辱”的绝望心情.自沉于昆明湖.但在他20多年的学术生涯中.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学术成果.就在他34岁(1908年)脱稿的词论专著《人间词话》(据赵万里所撰《王静安先生年谱》确认)便是我国词学研究的一部重要著作,它“虽  相似文献   

19.
王国维简介王国维1877-1927,中国近现代学贯中西的大师。字静安,号观堂,浙江海宁人。幼年时接受私塾教育,青年时受到康有为思想影响,曾在梁启超的《时务报》中工作。后来到日本留学,回国后从事美学、文学理论和戏曲艺术史的研究工作。著有《人间词话》和《宋元戏曲考》等。辛亥革命后东渡日本,埋头著述。1923年成为溥仪的文学侍从。1925年任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教授,从事史学和古文字研究。内容梗概《人间词话》分上下两卷,主要是王国维对词及词人的评价。第一部分是对词的评价。首先,王国维提出著名的“境界”说,他认为,境界是判断词高下优…  相似文献   

20.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8):F0002-F0002
王国维(1877年--1927年),字伯隅、静安,号观堂、永观,汉族,浙江海宁盐官镇人。与梁启超、陈寅恪、赵元任一起被称为清华国学研究院的“四大导师”,甲骨四堂之一。学术巨子,国学大师。著述甚丰,有《海宁王静安先生遗书》、《红楼梦评论》、《宋元戏曲史》、《人间词话》、《观堂集林》、《古史新证》、《曲录》、《殷周制度论》、《流沙坠简》等62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