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50年前的1956年,首都正举行着全国第一届音乐周。一天,周总理在中南海紫光阁接见音乐界专家,当发现一位青年时,高兴地说:“这是我们党自己培养起来的年轻作曲家嘛!”这位“年轻作曲家”就是王卓。  相似文献   

2.
2010年12月15日,星期三,成都双流机场。81岁的孙家栋又一次搭乘飞往西昌的航班。孙家栋多次去西昌。无数次的奔波,让双流机场检票口的值班员对这个面孔太熟悉了,所以对这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分外热情。  相似文献   

3.
<正>1958年,留学苏联的孙家栋学成归国。后来,在工作中,他逐渐成长为一名成熟的导弹专家,参与了东风系列导弹的研制。1967年,中国组建中国空间站技术研究院,孙家栋带领18名精英骨干全身心投入到卫星事业之中。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独立研制并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此后,中国航天事业捷报频传。2004年,中国宣布启动探月工程,中国航天事业开启了新的篇章。孙家栋参加了中国航天事业的全部过程。如今,中国航天事业正稳步向巅峰挺进。  相似文献   

4.
孙家栋,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运载火箭与卫星技术专家。1958年毕业于苏联莫斯科茹科夫斯基空军工程学院,获斯大林金质奖章,同年回国。此后十年间,领导和参加了中国第一枚自行设计的液体中近程地地导弹和液体中程弹道地地导弹的研制试验。1967年始,作为技术总负责人,在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研制中,主持完成卫星总体和各分系统技术方案的修改,率科技人员攻克多项技术难题,为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立下汗马功劳。先后荣获航天部一等功,获两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2003年10月15日,“神舟5号”载人宇宙飞船在甘肃酒泉卫星发…  相似文献   

5.
《中国科技奖励》2010,(1):40-41
合作伙伴、同事们还是习惯称呼孙家栋为“孙先生”、“孙老总”、“孙部长”,孙家栋,不喜欢别人叫他“孙老”,他说“我还年轻,没老。”  相似文献   

6.
《中国科技奖励》2010,(1):36-39
20年前,当中国发射了世界上研究通讯卫星第一流的美国休斯公司的卫星时,一位华侨老人对孙家栋说,中国的火箭能飞多高,华人在世界上头就能抬多高。 孙家栋让散落在世界各地的华人的头,抬得很高很高……  相似文献   

7.
这篇课文写的是1961年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欢度泼水节的动人情景,再现了周总理对傣族人民的关怀,以及傣族人民对周总理的爱戴。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深刻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心连心的深厚感情,教学这一课时,我设计了这样的板书:这里的“笑容满面”、“特别高兴”、“开心”体现了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参加泼水节时无比高兴的心情,“一手……一手……”、“祝福”、“一边……一边……”、“祝愿”展示了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幸福”、“难忘”表达了傣族人民1961年过泼水节时的感受。两颗连在一起的心表现了…  相似文献   

8.
陈婷 《高中生之友》2023,(Z1):46-49
<正>主题内涵“科学家精神”是科技工作者在长期科学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想要取得科研成果,科技工作者必须投入大量的时间与精力,而优秀的科技工作者也愿意几十年如一日地持续探索、默默付出,如“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90多岁高龄还在田野埋头研究,“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30年隐姓埋名铸就国防利器,“中国卫星之父”孙家栋主持和领导研制的卫星型号不胜枚举……  相似文献   

9.
《中国科技奖励》2021,(2):18-20
孙家栋:热爱祖国,无私奉献 "两弹一星"的功勋孙家栋是我国人造卫星和深空探测技术的开创者之一.他亲历了中国航天事业从起步到现代化的全部过程.在他的领导下发射的卫星占整个中国航天飞行器的1/3,他被称为"中国卫星之父"和"北斗之父".他说:"搞了一辈子航天,航天已经像我的'爱好'一样,这辈子都不会离开了."  相似文献   

10.
看许戈辉主持的一期"名人面对面",邀请的嘉宾是"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中国探月卫星工程总设计师孙家栋。  相似文献   

11.
五年制小语第五册看图学文第二课《周总理的睡衣》叙写了七十多岁的邓妈妈为敬爱的周总理缝补睡衣,歌颂了周总理、邓妈妈艰苦朴素的革命精神。图文结合组织教学,学生不难理解邓妈妈戴着花镜,右手捏针,左手打结,认真细致地缝补睡衣的描写,也不难理解那个年轻的护士双手捧着睡衣,眼睛湿润的激动之情;学生难以理解的是紧承“特别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12.
孙家栋,1929年出生,辽宁人。我国著名航天技术专家,中科院院士,是中国探月工程的发起人之一、该工程五大系统的总设计师。  相似文献   

13.
敬爱的周总理离开我们整整一年了。在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隆重纪念周总理逝世一周年的日子里,更激起我对敬爱的周总理的深切怀念。我永远也不会忘记见到周总理,受到周总理亲切关怀的幸福情景。一九五八年一月六日,我们敬爱的周总理来到肥光公社视察。那年我才十二岁,在肥光小学二年级读书。  相似文献   

14.
2004年伊始,世界政坛上出现了一位当今最年轻的国家元首,他便是在1月4日格鲁吉亚大选中一举夺魁的、年方36岁的格国新总统萨卡什维利。这位年轻的国家元首两个月之前还鲜为人知,为什么一下子成了政坛的一颗新  相似文献   

15.
书肆边阅书     
东汉时期,在首都洛阳的街头有一个书肆(卖书的摊头),常常有一位十七八岁的年轻书生,靠在书架边看书.他一边看书一边嘴里念念有词,不久便能背诵书本中的内容.  相似文献   

16.
曾有一个汽车广告,打动了许多人的心.画面中,年轻父亲神清气爽地开着车,行驶在绿荫下的蜿蜓道路上,旁白说:"我是当了爸爸以后,才开始学习当父亲的."很多人一边看广告、一边猛点头,完全认同这位父亲的心声.  相似文献   

17.
前些天,我曾经在超市的门前看到过这样一幕:。一位年轻妈妈从超市采购了许多物品装在方便袋里,很沉,自己拎着,四五岁的孩子跟随在她旁边。孩子一边走一边喊:“妈妈,我要拎袋袋。”  相似文献   

18.
毛飞 《学习之友》2006,(3):20-20
12年前,洪战辉犯有间歇性精神病的父亲捡来了一个弃婴。由于母亲离家出走,养育这位捡来的小妹妹,就成了13岁的洪战辉的责任。他把妹妹带在身边,一边读书一边照顾年幼的妹妹,靠做点小生意和打零工来维持生活。当地媒体把洪战辉推荐为2005年感动中国人物候选人。并得到了央视的肯定。  相似文献   

19.
一九六六年七月二十八日中午,周恩来总理在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参加辩论会以后,继续在群众中听取意见,又和同学们一起到学生食堂吃饭。他和大家一起同吃,平易近人,从厨房里端出炒青椒、烧茄子和主食,走到饭厅里一边站着吃,一边和同学们谈话。这时,炊事员特意做了一碗汤送到周总理面  相似文献   

20.
《一夜的工作》是篇老课文.课文记叙了在建国初期,诗人何其芳送稿件去中南海请周总理审阅,目睹了总理一夜辛勤的工作,歌颂了总理为国家为人民不辞劳苦的工作精神和简朴的生活作风,抒发了对周总理的热爱和敬仰之情。周总理,这位世纪伟人,对于现今的小学生来说,是有时代隔膜的,他们对周总理的生活与工作知之不多,对周总理的认识很浅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