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的语文阅读教学一方面打着“对话教学”的幌子,脱离文本,一味追求课堂的纷繁热闹;另一方面,无视学生的认知水平,漠视文本,开掘所谓的“深度语文”,课堂上教师层层盘问,强调思辨,结果使崇高而深刻的理性流于虚妄。新课标虽提倡教师个性化教学,但无论哪一种个性的凸显,哪一种角度的侧重,都不能脱离最重要的课程资源——文本。[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当前的语文阅读教学,一方面,打着"对话教学"的幌子,脱离文本,一味追求课堂的纷繁热闹;另一方面,无视学生的认知水平,漠视文本,开掘所谓的"深度语文",课堂上教师层层盘问,强调思辨,结果使崇高而深刻的理性流于虚妄.新课标虽提倡教师个性化教学,但无论哪一种个性的凸显,哪一种角度的侧重,都不能脱离最重要的课程资源--文本.  相似文献   

3.
一目前的“语文课”有这样一种流行的误区,有些语文教师架空了文本进行阅读教学,在“华丽”的教学现象背后看不到师生是如何进入文本境界的,也看不到学生在文本学习中获得了哪些语文素养,而是在整体阅读的幌子下进行天马行空式的教材分析,失却了教学应植根于文本教学的真谛。这种引导学生脱离文本、信口开河、夸夸其谈、标新立异、哗众取宠的教学,培养的只能是一种浮躁的学风,根本不是我们所要的语文教学的“迁移”。由此,本文需要讨论的话题是,在语文教学的文化背景下如何开展“人—本”对话,构建语文课堂的互动文化。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  相似文献   

4.
一、文本解读的现状 语文课程标准的出台,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的使用,给小学语文教学吹来一股清新的改革之风。许多教师正以新课程理念创新课堂。但是,我们总感觉不少“新课堂”更多关注教学形式与手段的创新,而忽略了作为课程资源的主要凭借——文本的开发和利用,有的课脱离文本,有的课超越文本,有的课甚至放弃文本,不同程度地表现出肤浅、浮躁、迷失,在课堂上呈现这样一些弊端。  相似文献   

5.
课堂是语文教师的舞台.炼就与展示语文教师教学功力的方式自然就是课堂语文教学。提升语文教师的教学功力,要从解读文本与解读学生开始。解读文本与学生就是“走进”文本与“走进”学生。“走进”文本就是关注言语内容和言语形式.即关注文本“说的是什么”、“怎样说”以及“为什么这样说”等问题:“走进”学生就是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效果.即关注学生“需要学的是什么”、“怎样学”.以及“学得怎样”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传统教学存在着“以本为本”的弊端。在新课标理念中,文本仅是教学活动的一种载体,是为我所用的“半成品”。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挖掘文本的生长点,巧妙延伸,注重生成,充实文本、开放文本、超越文本,将内容变“长”,将课堂变“大”,拓宽学生学习语文、运用语文的领  相似文献   

7.
克林伯格认为“:在所有的教学中,都进行着广义的对话,不管哪一种教学方式占支配地位,相互作用的对话都是优秀教学的一种本质性标志。《”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对话”作为教学的一种形式,客观上决定了其具有多向的交互性特点,或产生互动效应,或唤起认同,或触动联想,或产生争议,或诱发疑惑,从而使学习的内“容增值”,极大地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形成真正“的对话”,达到让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发展的目的呢?一、与文本对话——基点引导学生对话文本,使学生动心动情,在全身…  相似文献   

8.
审视当前的语文阅读教学,一方面打着“对话教学”的幌子,脱离文本,一味追求课堂的纷繁热闹,虚应对话滔滔不绝,学生肢体活动频繁,多媒体变幻陆离;另一方面,无视学生的认知水平,漠视文本或者堆砌文本,开掘所谓“深度语文”,热衷于贩卖后现代文学理论以及外国教育理论的名词术语,课堂上层层盘问,强调思辨,使崇高而深刻的理性流于虚妄。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阅读教学,在实践对话教学的同时,应学会善待文本,走进文本,倾听文本的声音,倾听学生心灵的律动,在“思”与“诗”之间,深入浅出,寻求语文学习的真义。善待文本:岂可越俎代庖走进文本需要善待…  相似文献   

9.
在当前的语文教学中,不少教师越来越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可伴随而来的另一种现象却使我们极为忧虑,那便是语文教学的另一主体——文本的“异化”,有人也称之为语文教学中的“失魂落魄”现象。事实上,许多教师并没有引起有效的反思,且一味地“热衷于”所谓的课堂改革。下面就当前语文课堂教学中比较常见的“异化”文本现象进行案例式分析,并相应提出一些探讨性的规避策略。  相似文献   

10.
活动情境的创设在给闭锁的阅读课堂带来“活水”的同时也令“泥沙”俱下。许多教师面对美文却数次“过门而不入”.把大量的架空活动安置在文本阅读之上,以热闹的“活动对话”代替对文本个性化的语言品味,忽视了文本本身的魅力。要让阅读重新回归语文味的本源,并且在活动情境的实践环节和成效环节中分别对学生和教师实施量规监控和反恩监控.促使他们的活动不脱离语文教学的轨道。  相似文献   

11.
新课程理念下文本解读的三大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新课程理念的进一步深入,在当前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关注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而忽视了另一主体——文本。教师一味追求课堂的纷繁热闹,脱离文本,冲淡了语言学习与感悟。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学,如何落实文本,正确解读文本?  相似文献   

12.
<正>“情理语文”是一种教学主张,即在语文教学中注重从“情”和“理”的角度出发,充分挖掘文本中的“情”和“理”,注重课堂生成中的“情”和“理”,让师生沉浸在情理交融的课堂中,实现文本、教师、学生的多维碰撞,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抓住语文的“情”和“理”,是我们培育学生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等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抓手。  相似文献   

13.
“把语文还给语文”,是对课堂教学层面语文脱离本位现象的忧虑及拷问,提醒我们应回归语文的本真,用学语文的视角去解读文本,创设种种教学情境,用“语文”的方式教出浓浓的语文味儿来。回归语文的本真,应当把情感带进课堂;把阅读与交流带进课堂;把感悟带进课堂;把开放带进课堂。  相似文献   

14.
发现“文本密码” 倾听生命足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个语文教师,最基本、核心的素养,就是解读文本的能力,然而时下的语文教学中,这种能力正在弱化。我们常常看到,教师对文本缺乏了起码的尊重。课堂上教师们用游离、疏离甚至脱离文本的教学方式去博取外界的赞誉,或者避重就轻地找容易  相似文献   

15.
克林柏格认为,在所有的教学中,都进行着最广义的对话,不管哪一种教学方式占支配地位,相互作用的对话都是优秀教学的一种本质性标识。《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中  相似文献   

16.
在人的成长中,如果说哪一门学科能够影响人的一生,那就是语文,因为语文教学是生命教育,关注学生生命的发展是我们教师义不容辞的使命。生活中我们可能会差一步而错过美丽的风景,在语文教学中,也存在由于教师对文本解读浅尝辄止,人云亦云,甚至于误解,而降低了课堂的有效性。作为语文教师,怎样才能回到文本,回到语文的天地,使语文课堂走回应有的本真呢?  相似文献   

17.
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个人的文本解读一定要有深度,但课堂上教师必须把握好“有深度”的“度”,使课堂上的文本解读“适度”地深入.只有符合学生解读视域的解读才是真正的“有深度”的文本解读.“依靠问题引领,把思维引向深入”“简化教学形式,让语文回归本真”“把准引导力度,让智慧及时开启”与“转换问题视角,使解读视域变得开阔”,是课堂教学实践中四种行之有效的将文本解读推向“适度”深入的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18.
“文本解读”历来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也是语文教师的“看家”本领,但凡优秀的语文阅读教学,无不展示出执教者对文本深入开掘的功力,散发出“文本解读”之花的沁人芬芳。陈日亮老师《如是我读:语文教学文本解读个案》一书,不仅从语文老师“熟读”的文本中发现新的意味,呈现一个个精彩的“解读范例”,更给一线教师提供“文本解读”的思路、方法以及课堂上如何实践操作等方面的具体建议;不仅有批判,更有建设,令人眼目一新,值得我们细细品读。  相似文献   

19.
“深度语文”教学实践中的矛盾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深度语文”教学理念的提出,旨在改变语文教学中的“肤浅”与“表面化”,呼吁语文教学回归到对文本的深度解读上。目前,“深度语文”教学理念还仅仅在部分重点中学被少部分语文教师付诸实践。这主要源于“深度语文”所预期的课堂要素水平与实际存在的水平之间存在差异与矛盾。语文教师如果在教学实践中采取有效措施化解矛盾,一定能使“深度语文”课堂焕发勃勃生机。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改革在取得长足进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困难和问题,需要我们理性看待并进一步研究。反思当前的语文教学,以下几个关键问题要引起高度重视:工具性和人文性不能割裂,脱离文本、架空语言的教学不足取;对“语文素养”概念的界定需要明晰;对话不等于谈话,教师的角色是“平等中的首席”;语文训练不等于语文“操练”;诵读是基于理解的一种声音表达形式,关键在于理解文本;语文教师的主体性不容漠视。关于语文教育体制、考试模式、选修课制度, 也存在一些争议,这些问题都有待我们作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