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历史新教材的普遍使用,广大教师也加强了对新教材编写结构及其特点的研究,并认真探讨新教材所体现的教育教学理念,以求实现历史课程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方面的总体目标要求。但在教学案例的交流中,我们看到,大家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新的教  相似文献   

2.
本以可持续发展的眼光,对现行中学历史教材仍存在明显的“人类中心主义”倾向进行审视,阐述渗透“生态人主义”教学的必要性及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3.
《历史教学问题》从2009年第1期起特设“中学历史课改专题研讨”,陆续刊载了一批探讨“过程与方法”的文章,作者们从各自的立场对“过程与方法”目标发表自己的看法,讨论之热烈令人振奋。新一轮历史课程改革已经进行了将近十年,教师们在课改实践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始终没有得到圆满的解答。追根溯源,问题的源头还在课程标准。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目标、课程结构和内容等,有许多地方需要进一步完善。《历史教学问题》发起的这场讨论对完善课程标准,保证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将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中学历史课程“过程与方法”目标问题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新年伊始,万象更新。新世纪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向纵深发展,奔向更高更新的境界。 本刊志在为课程改革深入发展摇旗呐喊,尽绵薄之力,从本期起特设“中学历史课改专题研讨”专栏,拟围绕中学历史课程改革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进行系列专题讨论。  相似文献   

5.
龚书铎,1929年生,福建泉州人,1947年考入台湾师范学院史地系,1949年因学潮离台返乡。解放后任小学教员。1950年初到北京转入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插班,1952年毕业后留校任教至今。主要从事中国近代史、文化史的教学和研究工作,著有《中国近代文化探索》等。  相似文献   

6.
所谓"参与式"教学就是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本,让学生参与教学全过程,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思考、勇于创新的习惯,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认识自我,完善自我,最后达到实现自我甚至超越自我的境界.基于中学历史教材文字障碍少,知识结构、习题答案、基础训练一应俱全,中学生又有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等因素,中学历史"参与式"教学应着重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由本刊与香港教育学院社会科学系共同主办的“中学历史课程·教材学术研讨会”,于8月9日至11日在广西师范大学召开。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全国各地专家、学者近50人。会议是对本刊自2002年第10期开展的关于课程改革和教材编写讨论的总结,并围绕高中新课标有关问题展开。会议分别由《历史教学》执行主编任世江编审、香港教育学院社会科学系副主任方骏博士主持。广西师范大学社会文化与旅游学院院长任冠文教授致欢迎词。现将会议研讨情况据录音整理成纪要(未经本人审阅)发表,以歹食读者。  相似文献   

8.
目前,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全国各地有条不紊地稳步推进。新的教育理念、新的课程体系、新的教学内容、新的学习方式、新的评价方案正得到社会各界越来越多的关注。这次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真正提高青少年国民素养为目标的21世纪课程改革已被社会初步认可和接受,正在绽放光彩。  相似文献   

9.
10.
留意一下中学历史教材,我们会发现毛泽东很善于运用比喻来阐述深刻的道理,如“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等;又如,毛泽东把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概括为“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等。受其启发,感悟在像历史这样以陈述性为主而内涵又丰富深刻的学科中妙用比喻,一定会发挥其独特的魅力,给教学效果增辉添色。为此,本人在课堂教学中进行了一些实践,发现妙用比喻可起到下列效果。  相似文献   

11.
发端于上世纪末的新一轮中小学课程改革,依据现代课程理论,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架构课程目标,试图立体、动态地观察学生行为与思想方式的变化与发展.关注学生多种学习经历与经验的获取,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积极情感的培养。这较之以往。无疑是具有进步意义的。  相似文献   

12.
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上海市中学历史教育走过了近30年的改革之路,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从1977年全面恢复历史课开始,为恢复正常教育秩序的阶段;第二阶段从1983年邓小平“三个面向”指示发表开始,为新的教育改草启动的阶段;第三阶段从1988年开始,教育改革全面展开,上海市进行第一期课程教材改革;第四阶段从1998年开始,教育改革深入进行,上海市开展第二期课程教材改革。  相似文献   

13.
历来的教育家都非常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掌握,尤其是近代、现代。郭沫若曾说:教育的目的是养成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来看、用自己的手来做的精神[1]。叶圣陶也曾说:“凡为教育必期达到不须教。教师职务惟在启发导引,俾学生增益其智能,展卷而自能通解,执笔而自能合度。”[2]当今,同样有不少学者认为:面对时代的要求,最重要的不是教给学生多少知识,而是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让每个学生都 “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合作”[3]。随着时代的发…  相似文献   

14.
针对时下比较普遍的就历史讲历史的流弊,笔者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广大中学历史教师要树立当代意识,也就是要有意识的经常在课堂教学上进行现在与过去的对话。为了更好的验证自己的观点,笔者举了自己日常课堂教学中的一些鲜活的例子。  相似文献   

15.
“连连看”此类小游戏想必大家都玩过,不仅练眼力,还练速度。这个游戏的关键,就是找准相似物之间的联系,就像从初中过渡到高中的历史课程,往往学生老师都很头疼。学生头疼于学不懂,老师头疼于无法教。初高中学生无论在思维方式上还是在学习方法上,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如何形成平稳过渡,变“天堑”为“通途”,就需要做好初高中教学上的衔接,缩短学生的适应期,让历史学习就像玩“连连看”一样变得有规律,有方法。  相似文献   

16.
传统的高校中学历史教学法课主要是向未来的教师们传授教学理论,对如何将理论运用于实践有所忽视。以下教学改革可供借鉴:让学生参与中学历史教学现状调查;精心设计历史教学法实践训练项目,如教学目标设计训练、教案设计训练、说课训练、教学观摩(见习)、试讲训练、课件制作训练、读书报告会、学术活动周、义务支教、三笔字与普通话训练等。  相似文献   

17.
"自主"已不是新鲜词汇,在当前新课程改革过程中,各地所建立的新型的教学模式中都贯穿了"自主"学习的宗旨,但其运用的主体主要是学生。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的要求,笔者认为"自主"也同样适用于历史教师,历史教师是历史新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根据马斯洛需要理论,历史教师发展的主要途径中最重要的就是"内在驱动力",只有历史教师有了"内在驱动力",才会获得专业发展。因此,"自主"专业发展显得更加重要。笔者试图从"自主"意识、反思、终身学习和交流合作四方面来加强"自主"专业发展,促进历史教师的自我成长。  相似文献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