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的活动是按照真、善、美的尺度来进行的。真、善、美折射着人的活动特点 ,内含着人的本性追求。当代社会发展中 ,真、善、美存在着分离性倾向。哲学应以自身的理性力量 ,为人们疏凿走向真、美、美的道路 ,提供人自我追求、自我完善的合理原则与生存方式。实现向人类真、善、美追求目标的指归 ,是当代及未来的哲学使命所在。  相似文献   

2.
真、善、美是人类的三种价值追求,体现着人类生命存在的终极价值和文化特性,既具有终极价值旨向性,又具有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具体统一的现实可能性。本文从真善美追求的各种性质特征展开分析,探寻真善美的价值理想和现世实现的统一根源,揭示人类真善美的追求路径是价值旨向性和现实可能性相统一的持续渐进过程。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社会美、自然美、艺术美自身的特点以及它们三者之间的关系出发,探讨了美的三大基本形态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及作用,着重阐述了艺术美的美感效应及其优势,并得出结论:艺术美是社会美和自然美的反映,是真、善、美三者的和谐统一,是再现美、表现美和传达美的高度综合.所以,在美的三大基本形态中,它最能够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是美的最高形态,具有永恒的魁力.  相似文献   

4.
历史是一门思想性很强的学科.历史教学不仅向学生传授历史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担负着培养学生优秀的思想品质、美好的道德情操的任务.而历史教材本身也蕴含着十分丰富的美育内容.因此,在历史教学中如何发掘课本中的美育素材,以历史人物的形象美、情感美,思想美启迪净化学生的思想,引导学生感知美、鉴赏美、创造美.从而加强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需要,也是历史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一、讲历史人物贯穿审美教育,以培养学生的思想美和情操美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能够载入史册的历史人物有最基本的两类,他们分别为人类真、善、美与假、丑、恶的典型代表.以中国史为例,中华民族是一个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和优秀的历史遗产的民族,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曾经有过无数的民族英雄和爱国志士.有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科学家、教育家、军事家、文学家和艺术家.他们深刻的思想,高尚的人格,伟大的行为在史册中闪烁着不朽的光辉.怎样引导学生从这些人物的思想、行为中感知美并潜移默化地接受其影响呢?  相似文献   

5.
科学是“真、善、美”三位一体的统一体,缺少任何一个都将是不完整的。科学的发现或发明,体现出事物的客观规律,是真;科学能够满足人类的需求,是善;而这种发现或发明表现出人的能动的创造力量,是美。因此,通过化学史教育使学生认识科学的“真、善、美”,有助于学生理解科学的本质。  相似文献   

6.
透视人类社会演进的历史和现实,解读古今中外存在的多种国家起源学说,反思种种国家本质规定,可以发现,国家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它不因人的善、恶而存在和消失,也不专属于某个阶级、某种制度。它是人类发展到出现私有制和阶级阶段时各阶级保存社会的一种不可避免的、不可逾越的社会建构形式。  相似文献   

7.
至善是人类的伦理理想,它赋予人类生活以意义,还蕴涵着某种伦理必然性要求。社会发展的终极意义是伦理的而不是经济的,经济增长只有作为必要的基础条件和手段,与至善总目标保持协调,才具有正面的善价值。因此,社会的经济目标应充分考虑到人性和社会的多元因素,把它们消化为自己的内生变量,才能真正走上具有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富于人文关怀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8.
广告应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受众创造一个传播真善美的窗口。在广告假与真的伦理向度上,广告应追求形式与内容、动机与效果求真务实的伦理向度,摒弃追求虚假噱头以逐暴利的无德趋向;在广告恶与善的伦理向度上,广告应倡导人与自然社会和谐、文明消费、仁者爱人、劝人从善,扬善惩恶、扬善从善的伦理劝导功能,抵制奢侈消费、特权消费、腐败消费等恶俗倾向;在广告丑与美的伦理向度上,应追求广告形象生动之美、广告情感温馨之美、广告的创意新颖之美、广告企业文化价值之美,摈弃拜物主义、低级庸俗、丑改成语、生理恫吓等使社会意识走入歧途的审美趣味。  相似文献   

9.
儒学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其对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儒家美学思想更是对中国诗学产生了重要影响。中国古代诗歌自《诗经》起至今都对中国的社会有着一定的教化作用,而儒家"以善为美"的美学思想对诗学的发展产生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当"以善为美"的美学观落到诗学上,"善"成为评价艺术作品审美价值的首要标准,文艺作品的成功与否在于其所发挥的作用是否积极;而对文艺作品的形式与内容提出了新的要求,形式以"美"来评价,而内容方面则以"善"为评价标准,并主张"文质彬彬,尽善尽美";与此同时,伴随着"以善为美"对诗学的新要求,诗自然开始重视社会的功利价值,诗学的发展与社会的价值观导向又产生了不可忽略的联系。  相似文献   

10.
从审美需要与科学创造的关系中,理解科学创造与审美活动的统一,是美学研究的重要课题,而人类社会实践活动,是人类审美需要产生的基本前提;审美需要具有相对独立的品格和发展历史;创美规律和审美需要不可分割。科学创造是科学家对美的追求,是对审美需要的一种满足。科学理论的美学原则体现为和谐性、新奇性、对称性和简洁性。  相似文献   

11.
在康德看来,一切自然状态都是需要进入公民状态的,人类只有进入伦理和律法的公民共同体,才可能真正谈得上尊严和价值。宪法公民社会是包含国家共同体和自由国家联盟共同体在内的法权体系,是康德所要构建的律法的—公民共同体。宪法公民社会体现出几方面的主要特征:权利概念是宪法公民社会的基本内涵;建立在道德原则基础之上的律法正义原则是宪法公民社会构建的基本原则;而共和制、代议制和自由言论则是宪法公民社会的主要制度性特征;彻底消除战争、实现永久和平则是宪法公民社会的终极目标。宪法公民社会是人类实现善德与幸福统一的至善——"上帝的国"在地上的实现。  相似文献   

12.
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目的在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因此,追求科学之真、伦理之善、艺术之美的统一是大学存在和发展的内在逻辑,更是和谐校园文化建设所向往的最高境界.科学之真是道德之善与艺术之美的统一,道德之善和艺术之美科学之真的追求目的.科学之真和道德之善是艺术之美的基础.和谐校园文化的价值在于它的科学性、道德性和艺术性的融合,具体表现为他们的知识性、思想性和审美性的价值统一.  相似文献   

13.
论生态美的觉识和创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建美的生态环境 ,需要认识美、爱护美和创造美。但如何觉识美和实现美却需要长期艰苦的社会实践和审美活动。美不是个别而是整体。生态美就是整体美、系统美、结构美、和谐美、生命与环境的统一美。它凝聚着人类的全部劳动和智慧。不论何种美都需要培养、发现和创造。美是多方面的 ,有自然环境美、社会文明美、文化艺术美、情感心灵美 ,它们共同构成美的自然生态和人文生态。人类的目的和生命的意义就是要创建一个光明温馨、祥和美丽的生态世界  相似文献   

14.
理想人格是中国伦理思想史中探讨的重要内容,孟子的理想人格主要是就道德意义上而言,从人皆有善端的思想出发,论证了理想人格应该具有“仁、义、礼、智”,“信”、“善”、“美”;“浩然之气”等道德品格.并提出了关于人格修养方面的一系列方法.孟子的理想人格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所以我们应正确认识与评价.  相似文献   

15.
喧嚣于上世纪末中国文坛的现代性批判,在九十年代以降的小说创作中,诱发出用敌对和怨恨情绪驱逐爱与同情的恶意写作,其后果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写作者个体的高贵心性,同时亦难以担当起对大众善之情感的熏陶和培养。作为一种有力的反拨,以迟子建、刘庆邦、荆永鸣、白连春等作家为代表的“证美“小说创作,显然是以健康的心态和对真、善、美的不倦追求,以及对生活的精细观察与构思,在作品中表现出对人类美好人性的尊重与一往情深。  相似文献   

16.
老子云:"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综览古今,在很多神话传说和文学作品中,都把至美与罪恶联系起来,把对美的孜孜追寻看作是渐渐背离善的过程。故而,本文从中引申出这样一个结论:"人越是追求外在美,则越远离潜在的善",进而告诫诸君在追求美时,要保持清醒冷静的头脑,切勿对其过分流连沉迷。  相似文献   

17.
作为重要艺术形式之一的舞蹈,体现着生命律动,描绘出人类的精神王国。通过艺术家从生活中提炼加工、精以构思创造出真、善、美的舞蹈形象,激发人的情感活动,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使人在产生愉悦的情感的同时,净化人的思想,陶冶人的情操,产生教育的效果。这种寓教化于舞蹈形式是舞蹈美育。舞蹈作为表现美的独白的艺术形式,占据着社会文化中无法替代的位置,因此,舞蹈美育作为培养美、实践美、宣传美的教育方法,同样具备着特殊的价值。在教育过程中,对舞蹈美育的重视与否,可以在一定意义上反映出社会的文明发达程度和国民的整体素质,柏拉图在他老…  相似文献   

18.
教师是一种美的职业,被称为“给人类带来文明,传播文化科学知识的普罗米修士”。教师通过课堂教学,语言,教学方法,仪表等方面寓教于美,以美育人,使教师职业活动从形式到内容都得到美的体现。一个优秀的教师必须以美的姿态,美的心灵,美的语言,美的仪表等善等教师工作,为教书育人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9.
采取比较研究和文献资料法,梳理中国与欧洲古代体育审美观的异同点。研究发现中国古代体育推崇的是形与神和谐、善与美统一的审美观,欧洲古代体育尊崇的是人与自然对立、人与神灵和谐的审美观,从人体美、运动美和人文美层面比较中欧古代体育审美观念,其不同点归之于遮蔽的人体审美与自然的裸体欣赏、"天人合一"的儒释道思想与人与自然对立的身心二元论、遵循"道"与"气"一般规律和注重感性与理性双重积淀的差异性上,而相同点则归结于以人体符合人的目的性及规律性为美、以健康体魄乃至生命力充盈为美、以人类崇尚蓬勃向上的精神、风度和气质为美的一致性上。研究结果有助于我国体育美学理论发展和体育审美观念的更新。  相似文献   

20.
在先秦政治混乱时期,诸子的美育理想是欲构"中和"之美的理想社会;美育原则方面,儒家重善;在美育途径上,儒家以乐、礼、诗为教,但在不断的继承发展上,仍存有分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