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语文新课程实施以来,语文阅读教学有了很大的改变,在教学层面上出现了许多可喜的现象:抛弃了“以本为本”的旧观念,确立了“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理念;教学过程中洋溢着“动态生成”的生命力。它一改原来那种教师是课堂主宰,学生是被动接受容器的做法,呈现给我们的课堂是:摒弃传统的“以本为本”、围着内容打转转、机械训练的做法,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阅读的主体。我们的阅读教学是教师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是教师与学生、与文本、与作者进行对话的过程。尊重学生独特的个性心理体验,让他们“在与作品,与作者对话的过程中有所感悟和思考,  相似文献   

2.
睢瑞丹 《考试周刊》2012,(68):30+22-30,22
关于阅读教学中文本的地位,早期语文教学专家是非常重视的,曾有过“以本为本”即以课本为本位的定位。但随着接受美学的影响和“以学生为主体”教育理念的提出,阅读教学中文本的地位开始动摇,并出现了随心所欲解读文本的现象。对此.语文教育家李镇西老师提出了“文本也是‘主体’”的论断.这对阅读教学理论是一大贡献。  相似文献   

3.
张辉 《教育论坛》2006,(5):20-22
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课堂教学出现了新的生机和活力。“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本之间的对话过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已成为走进新课程的重头戏和主旋律,课堂教学自然成为改革的主阵地。让新课程走进课堂,让学生在愉快教学中学做人、长知识,其中“本”是极其重要的。怎样才能有效地引领学生走进本呢?  相似文献   

4.
黄宏珍 《考试周刊》2012,(92):49-49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中的对话和交流,应指向每一个学生的个体阅读。”可以说,“对话”已经成为当下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理念之一。这一阅读理念,  相似文献   

5.
“文本多元解读”成为了语文阅读教学的热点问题。随着这一理念的倡导和推行,语文阅读教学吹起了一阵清新之风。与此同时,“文本多元解读”在教学实践中往往出现一些问题,比如阅读教学的混乱现象。一开始学生觉得轻松自由了,甚至可以胡思乱想、胡言乱语了,似乎进入到了“自由王国”。而最后是学无所得.肚子空空。  相似文献   

6.
现代的阅读理论认为,阅读活动是由作者、作品、读者共同构成的“三R关系”的整体。作者是发出交际信息的源,读者是接收和处理交际信息的另一头,而文本正是交际信息的载体,充当着作者与读者之间的媒介。作品的价值,是由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得以实现的。阅读过程是读者和文本相互作用的创造性活动。传统的阅读教学只注重作家———文本的知性化模式,文本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在升学应试的压力下,教师不敢“超本”,学生不能“越本”。教师的讲代替了学生的学,学生不是一个独立、自主、主动的阅读者,而是一个消极被动、穷于应付的接受者…  相似文献   

7.
计学平 《现代语文》2013,(11):13-15
一、新课程背景下文本细读的必要性 “新课标”明确了语文课程的性质和地位,提出了崭新的课程理念。单就阅读教学而言,提出了“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的全新观念,重申“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强调“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相似文献   

8.
罗德凤 《广西教育》2014,(17):48-48
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仍然存在着教师对内容分析的串问串讲、涵泳语言的思维弱化、朗读指导的技术化等问题。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教师对研究教材、把握文本存在不足,对“教什么”并不明确。以下,笔者从文本解读的方法入手,对培养教师解读文本的能力作思考和探究,以提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从此,“文本”这一新理念便深入广大师生的心灵。然而,由于“文本”是从西方文艺美学中借用过来的术语,许多语文教师对“文本”的内涵及特征把握不准确,语文阅读教学中一度出现文本失落的现象。本文试从分析文本的内涵及特征入手,剖析当今语文阅读教学中处理文本的失误,并进一步提出解决之对策。  相似文献   

10.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和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本文从文本与教师在小学阅读教学对话过程中的作用出发,阐述了“教师与文本的对话”、“学生与文本的对话”以及“教师与学生的对话”之间的关系及在阅读教学中起到的作用;点明了这种新的教学理念体现了阅读行为中人与人之间确定的一种平等、双向互动的对话关系。在这场“对话”中关键的是“教师与学生的对话”。  相似文献   

11.
“有效阅读教学”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研究的本我回归,在课改几年后的今天,使我们终于找到了一个众望所归的抓手。由于学科特点,我们开始了实事求是的基础工程——文本细读的探讨和研究,这一研究既是提高语文教师素养的急迫召唤,更是符合语文课堂改革的根本。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三者对话的过程。教师与文本的对话是教学的前奏,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有什么样的文本解读就有什么样的课堂教学。文本细读是提高教师语文素养的必由之路,是阅读教学取得实效的关键所在。从这一角度来说,阅读教学的全过程,也就是对文本解读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2.
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与文本多重对话的过程。在这“多重对话”中,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当是阅读教学对话的前提。然而受传统教学模式以及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对文本的解读逐渐形成了思维定式,呈现出“套板反应”带来的种种弊端。所谓“套板”,就是前人所说的“套语”,也即今人所谓“滥调”。  相似文献   

13.
自《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的理念后,“对话”作为一种教学形态越来越多地出现在课堂教学中。课堂上,生本对话、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思维碰撞、心灵交流、情感互动、意义感悟。然而,在不经意间,我们发现有些课堂“对话”中出现了为求生成,淡化文本价值;追求形式,弱化文本内容;盲目拓展,虚化文本意蕴的倾向,对话变了味,走了形,值得引起重视。本文试就课堂“有效对话”要立足文本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14.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初中语文教学的理念、教学方法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新课改所提倡“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的理念正成为教师自觉的实践。在课堂教学中“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逐渐成为主流。然而在阅读教学中,对文本的解读,虽然多数语文老师能认识到文本的解读应该是在师生双方自觉主动的基础上,在积极的探索过程中完成,但课堂现实与课程标准的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  相似文献   

15.
陈阳 《广西教育》2013,(30):71-71
阅读教学就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自主阅读的实践活动。语文新课标提出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教师只有立足文本,才能“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文本解读是阅读教学有效进行的前提和基础,对文本高质量的解读是确保语文教学有效性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学生学习语文的主要“信息源”是课本。但目前的阅读教学中,文本位置常常“空缺”或“半空缺”.无效信息的搜集侵蚀着文本解读的时间。多媒体的使用侵蚀着学生发挥想像的空缺”,因而阅读教学要以“本”为本,不要忘本。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下的语文阅读教学备课的性质、功能、方法已发生了变革,它要求教师从课改理念出发,在落实学生主体学习地位上、遵从学生发展天性上、落实学生合作学习上、提升学习原动力上和切实提高课堂效益上下功夫.而关系到这些目标任务的有效落实,语文阅读教学备课中的研读文本是最为关键的奠基工作,尤其是亟待强化“角色”和“学点”这两种意识.  相似文献   

18.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一方面要以课为凭借,不脱离具体的语言字和环境,即紧扣“本”;另一方面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他们的能动性,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来解读课,也即抓“人本”。本与人本统一,就可以收到较好的阅读教学效果。具体地说,要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相似文献   

19.
陈庆新 《学科教育》2004,(12):14-18
本试图从学生与本的“距离”角度阐释阅读教学的意义,教师的作用以及阅读教学的理想状态。首先要读“进去”,从本考虑,要努力缩小本与学生的距离,从学生考虑,要帮助学生建立“前理解”;从方式考虑,要创设多样的阅读活动,唤醒学生的情感体验。还要读“出来”,落实大量读“进去”的积累。帮助学生形成对本规律的初步认识;借助精要的本理论,提升学生鉴赏能力;以写促读,促进学生建构成自己的本理念。  相似文献   

20.
自从新课标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的理念后。“对话”作为一种教学形式越来越多地出现在课堂教学中。然而。从教学现状看,课堂“对话”中出现几种不良的倾向:为求生成,淡化文本价值;追求形式,弱化文本内容;盲目拓展,虚化文本意蕴。很多对话是空对空的无效对话,就引起我们的重视。本文试就课堂“有效对话”要立足文本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