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华中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字学学科的形成和发展有50多年的历史,20世纪70年代末进入快速发展阶段。该学科1978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91年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1996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1997年,组建了"汉语言文字学——汉语学与汉语教育"学科,并经教育部批准按"211工程"重点学科的要求立项建设。  相似文献   

2.
古代汉语课程的教学目的,一般都表述为阅读古书、提高现代汉语修养。作为汉语言文字学专业基础课程的古代汉语课,应该体现专业特点,以传授汉语语言学理论为其教学目的之一,呼吁改变古代汉语的教学理念,提倡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3.
研究古籍须从训诂开始,训诂是国学基础。训诂,专注于中国古代汉语语言文字,涉及中国传统学术的各个方面,是国学者的基本功,为历代学者所重视。训诂学为国学基础学科,成为显学。它虽俗称“小学”,并不小,且成果丰硕。研究训诂学成为必要。《训诂得义论》乃是专门研究训诂学著作,是作者数十年教学、研究成果的结晶。  相似文献   

4.
古代汉语,是一门综合性的语言文字学课程,传统的说法叫做“小学”,其范围包括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各自成为专门的学科。至清代末叶,国学大师章太炎先生接受西洋学说,认为“小学”的名称不够确切,撰文主张改称为“中国语言文字学”,后来大家同意这一意见。顾名思义,中国语言文字学既要讲文字、音韵、训诂,还要讲词汇学、语法学、语源学、修辞学等有关专门课程,这样才能全面应用而不偏废。讲授古代汉语课,要求做到全面掌握古代汉语各门学科的基础知识,并借助文史工具书能顺利阅读一般古籍而无扞格,这就  相似文献   

5.
汉语音韵学是分析研究中国古代的各个历史时期的汉字读音及变化的一种专门学问。它与文字学、训诂学三足鼎立,对于研究古代汉语及汉语史,研究汉语词源学、古诗文用韵和更深入了解现代汉语的语音系统等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由于这门学问较枯燥,加上术语多、附会多,...  相似文献   

6.
<正> 阜阳师范学院“汉语言文字学”学科是在原现代汉语、古代汉语和普通语言学三个二级学科及其他相关学科的基础上组建起来的。1998年以汉语言研究为主体的“汉语言文化研究”被遴选为我院首批院级重点学科,2001年5月通过院级评估验收,同意转为“汉语言文字学”继续建设。2002年1月被批准为省级重点扶持学科。学科带头人为院长张登岐教授。学科负责人为张登岐教授、刘学忠教授、胡习之副教授。本学科属我院专业建设时间最长、学科基础较为深厚、梯队较为整齐、学术力量较强的一个人文基础学  相似文献   

7.
华中师范大学于1999年的立春之日2月4日成立语言学系。这是我国第一个主要以母语汉语为教学和研究对象,兼及语言理论,也涉及其他语言的语言学系。系主任由我国当代著名语言学家、博士生导师邢福义教授出任。语言学系下设“四室”“三部”:现代汉语教研室、古代汉语教研室、语言理论教研室;学术活动部、国际交流部、《汉语学报》编辑部;建有两个硕士点(汉语言文字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和一个博士点(汉语言文字学)。华中师范大学语言学系现设一个本科专业———汉语言专业。本专业兼有师范和非师范性质,学制四年,招生对象为应届高中毕业生…  相似文献   

8.
敬语是汉语礼貌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称谓语在敬语中占绝大部分,在古代汉语敬语中,称谓语尤其丰富复杂.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影响,汉语的称谓语涉及尊卑,这是汉语言的一大特点.  相似文献   

9.
19世纪末到20世纪上半叶是中国语言学的现代化转型期。留学生是这一时期中国语言学逐步走向科学化、系统化、社会化的现代化历程的主体运作力量。1.留学生是中国语文现代化运动的启动者和主导者,以留学生为主导的语文现代化运动,从文化体系的宏观角度而言,是中国社会文化现代化转型的生成点;从语言学的内在发展而言,它使中国语言学研究的本体范围得以拓展,为中国语言学的现代化、科学化提供了有利于转型发展的温床。2留学生根据汉语实际,参照西方语言学的体系构架,创建了汉语语法学等新学科,为完善中国语言学的体系建构作出了重大努力,是对中国现代语言学新学科进行系统科学构筑的开创者。3留学生的开创性工作.使音韵学、文字学、训诂学等中国传统语言学在研究方法、内容、目的等方面都有了根本性的突破,从而完成了由古典到现代的转型,留学生是使中国传统语言学走上现代化更新的主要承负者。  相似文献   

10.
杜建芳 《现代语文》2006,(11):57-58
中国语言学的研究历史悠久,以文字、音韵、训诂为主导发展了几千年,具备了深厚的积淀和完备的体系.训诂学一直作为古代汉语研究的核心学科而备受学术界的推崇,同时它又是现代汉语语义学的始祖,其在汉语研究中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  相似文献   

11.
训释方法简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训诂学是我国传统语言学的一个重要门类,古代训诂材料的主要形式在于训释,其训释方法非常重要.本文从重要的训诂学论著中学习并且归纳基本的训释方法,从分类的角度简述对于训释方法的理解,以期对古代汉语教学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是传统训诂学由语学转向语言学的新开拓时期,百年来训诂学的研究成果和训诂学的性质,发展趋向等理论问题的探讨都有很多成果,尤其古白话俗语词考释取得了丰硕成果。  相似文献   

13.
考察我国语文教科书的历史发现,教科书的体系一直是一个重要的领域。教科书的体系,从总体上主要可以分为合编型和分编型两种。合编型语文教科书体系的发展主要经过了纯粹文选型、单元组合型和模块型三个阶段,分编型语文教科书先后经历了读写与语文知识分编、文言与白话分编、汉语与文学分编、阅读与写作分编等阶段。纵观我国语文教科书体系的演变,可以看出教材编写者一直都在探索教科书体系的科学化。而要探索教科书体系的科学化,就要处理好教材内容的序列性和综合性、语文知识和选文这两对重要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契约文书是应用性文体之一,西汉以后历代都有流传,现今所见多属中古、近现代汉语时期。从文献学角度看,具有历史悠久、数量庞大、分布区域广、语言有"同时性"、口语化强等特点;从语言学角度观察,也很有特色,是汉语词汇史研究中值得关注的一个领域。  相似文献   

15.
佛教产生于古印度,于西汉末年传入我国,东汉桓帝末年开始汉译佛经。近两千年的译经历史中,佛经的汉译对中土的语言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佛经语言与中土语言不同,与佛教原典语言也不同。它不但弥补了中土文献的不足,很多新词新义都能在佛经文献中找到更早的例证。80年代以后,词汇学界将研究重点转向佛经文献。本文将综述近20年来佛经词语研究的现状。  相似文献   

16.
孔子“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一语针对师者而言,孔子以此为师道立万世之法。自温故而言,“故”源自“六艺”为主的贵族教育,孔子将其开拓为以六经为核心的儒家教育体系,涵盖了古代经典、语文与历史的世界,形成了中国古典教育的基本内容;“温”体现出中国古典教育涵泳自得的方法与注重生命体验的情感特点。自知新而言,以孔子为代表的先秦儒家以“自礼归仁”的思想转型为核心,将周代贵族文化转化为面向普通大众的文教体系。他们通过经典新诠、语文新解、古史新义等方式,开启了中国古典教育的创造性路径。“温故而知新”是中国古典教育的奠基,塑造了古典教育凝聚传统、开启新知、深入生命的基本精神,具有重要的现代启示。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历史学和彝学研究的角度指出中华民族的远古文明如清气浊气论 ,青红白黑黄的“五色观”、“天、地、人”三才文化 ,刻划文字 ,古天文历算 ,人体科学的古老概念 ,“变”哲学的渊源等在众多彝文古籍中均有记载 ,彝文古籍较多地保存了中华远古文明的老根子 ,彝文古籍跟汉文古籍一样同是中华民族远古文明的宝库。  相似文献   

18.
《汉书》在记述西汉一代前期历史时,较为集中的从《史记》中摘引材料,很多篇目从文字相近,改动不多。这为训诂学提供了重要的互证材料。笔者谨从班氏书中摘取若干段落,将之与《史记》中相对应段落中文字进行比勘,指正二书中的文字错讹。  相似文献   

19.
市井是中国普通市民赖以托身的特殊的生存空间与文化空间,是中国城市或城镇的重要构成,有着深厚的民族心理和民族文化传统的历史积淀,代表着城市的底层。抓住了市井,也就捕捉住了中国城市的“魂”。以市井作为叙事和审美对象的市民文学创作,在我国源远流长。现代中国市民小说正是现当代文学史上各阶段以市井生态景观和市俗文化为主要叙事内容的小说创作文本的聚合,它通过叙述市井文化中集体性、传承性、模式性、地方性的市俗事像和市俗心理来关注中下层民众的生存境遇、行为方式、心理愿望、宗教信仰、伦理观念、道德范型及社会组织,实际上它是以市俗的内容和文学的具体性、情感性、审美性特征相结合的方式对人类的生命过程提供了最充分的形象化的叙事。  相似文献   

20.
《读书杂志》是清代高邮王念孙继《广雅疏证》之后的一部校读古籍的巨著,是清代训诂学和校勘学的扛鼎之作。全书引证丰富,论证严密,对史部的《逸周书》、《战国策》、《史记》、《汉书》,子部的《管子》、《晏子春秋》、《墨子》、《荀子》、《淮南子》以及汉代碑文作文字、声韵、训诂、校勘等方面的精密考释。但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书中对有些条目的考释并非不刊之论。即对《读书杂志.史记杂志》中"固不闻声"、"有命"、"倍则战之"条提出疑问和解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