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关于《鲒埼亭集》作者全祖望是清代鄞具人。鲒埼亭,古代地名,在今浙江鄞县。《鲒埼亭集》是全祖望以其家乡的一个地名命名的一部别集。共九十八卷。其中文集三十八卷,《经史问答》十卷,外编五十卷。集内碑铭、传记文字中,颇  相似文献   

2.
宁波市的地名,很早就受到国内外的关注。例如《名胜志》中说:“夏禹时有堇子国。”这是最早见于志书的宁波古名。春秋时,这里已有鄞、句章等地名载入史书。据《越绝书》卷二载,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宁波始有郡县建置,那时设置的鄞和余姚两个县名,如今仍被沿用。奉化的鲒埼,这个小地名在《汉书·地理志》中早有记载,直到今天,从未改名。这些都说明宁波地名的记载有着悠久的历史。近年  相似文献   

3.
全祖望不仅是我国著名的经史学家,而且是我国清代有名的书院教育家。他除了主讲甬上蕺山和肇庆端溪两书院外(有的志书记载他还主讲了安庆敬敷书院),还大力创办和恢复了一些地方书院。《鲒埼亭集》中提及与全氏教育活动有关的书院有二三十所,由他为之作记的有二十余所,其中有些是他创办和重建的(《外编·诸书院记》)。  相似文献   

4.
岘山在湖州城南2.2公里。岘山一名的来历,据《乌程县志》载:本名显山,晋吴兴太守殷康曾筑亭于其上,名曰显亭。唐避庙讳改为岘山亭。又《寰宇记》云:“山傍郡城,若襄阳大岘,故名。”《释文》“岘者,见也。山之首见曰岘,一出安定门,即见此山,故名。” 山顶旧有灵慧塔,又有三贤堂,祀太守颜真卿、苏轼、王十朋;有浮碧亭、逸老堂碑。往日榭亭森列,突兀于碧浪湖滨,今均废。现存雄跨亭,元赵子昴(孟頫)书额。唐别驾李适之洼石樽,古迹仍存。今山麓有辛亥革命烈士陈英士墓,1985年国家拨款重新修建,巍峨屹立,更使湖山增色。  相似文献   

5.
现行高中语文课本第四册386页的阅读训练,材料节选自清代全祖望的《鲒埼亭集》(以下简称《碑》)。练习的目的在于复习基础知识《学点古代文化常识》,使学生对古代人的称谓和干支纪年获得比较具体的印象。从这点看,材料是精心选择的,但有两点疏漏,需要指出并加以说明。一、所节选的这段文字的出处,课本误作《梨洲先生神通碑》。神道,指在墓前修筑的道路,称之神  相似文献   

6.
千百年来,对庾信及其作品,时有过崇高的褒奖,时有过不甚公允以至十分偏激的评判,致使庾信的文学地位难以确立,并在后学当中引起了一些混乱。清人全祖望,对庾信的人品及作品,就持否定态度:“甚矣,庾信之无耻也。失身宇文,而犹指鹑首赐秦为天醉,信则已先天醉矣,何以怨天?”(《鲒埼亭集》外编《题哀江南赋后》)隋代学者王通也说“徐陵、庾信,古之夸人也,其文诞”。(《文中子·事君》)《周书》撰写者令狐德芬评价庾信说:“其体以淫放为本,其词以  相似文献   

7.
(一) 晋水发自何山,绵山位于何处,历代对这两大问题,争论不体,说法各异。《水经注》:“晋水出晋阳县西悬壅山。”这一提法早已在群众中造成了深远影响,主此说者颇多。由于晋水直接牵连到唐叔虞的封地问题,故争论的焦点,也大都集中于此。而主晋阳说最早的根据始见于《汉书·地理志》太原郡晋阳下:“故《诗》唐国,周成王灭唐,封弟叔虞。……晋水所出,东入汾”。此说一出,历代相沿,在人民群众中造成了  相似文献   

8.
《梅花岭记》作者全祖望(1705—1755),字绍衣,号谢山,浙江鄞县(宁波市)人。全氏自幼聪慧,十四岁考取秀才。年轻的全祖望,勤奋好学,初露头角,曾受到清初名家查慎行、方苞等的赏识与荐举。乾隆元年(1736)他中了进士,被选为翰林院庶吉土,因忤逆上官,散馆后遭左迁,在京待补知县。此时,他已无心功名,毅然归里,研究经史。后受绍兴蕺山书院及广东端溪书院之聘,前往讲学。晚年多次受荐,执意不仕。一生安贫乐道,不谐流俗。撰述颇富,他曾续修黄宗羲《宋元学案》,七校《水经注》,三笺《困学记闻》,并著有《经史问答》,《鲒埼亭集》等,为清代之大儒。  相似文献   

9.
《芋老人传》选自《春酒堂遗书》。作者周容(1619——1679)字茂三,明末清初鄞县(现浙江鄞县)人。明诸生(明、清两代称考取秀才入学的生员为诸生)。明亡后,一度剃发为僧。后清廷开博学鸿词科,朝臣争欲荐他应试,他以死力辞不赴。全祖望《鲒埼亭集外编·春酒堂文集序》说他“几于每饭不忘故国,黍离麦秀之音,读之令人魂断。”他还工书善画能诗。著有《春酒堂诗集》《春酒堂文集》等。  相似文献   

10.
“轮台”是古诗文中经常出现的一个地名,它究竟在哪里呢?“轮台”有汉轮台和唐轮台之分。《汉书·西域传》:“自贰师将军伐大宛之后……于是自敦煌西至盐泽,往往起亭,而轮台、渠犁皆有田卒数百人,置使者校尉领护,以给使外国者。”汉轮台在南疆,即今新疆维吾  相似文献   

11.
南宋中期,朱熹创立的朱学和陆九渊创立的陆学,是学术界两大学派。他们利用书院,建立门户,传播学术,影响之大,延及几代。陆九渊的象山精舍在南宋与白鹿、岳麓、丽泽齐名天下。全祖望说:“予尝考其始终,盛衰、兴废之详,有北宋四大书院,有南宋四大书院。……自金源南牧,中原扳荡,二阳鞠为茂草。故厚斋谓岳麓、白鹿以张宣公、朱子而盛,而东菜之丽泽、陆氏之象山,并起齐名,四家之徒遍天下,则又南宋之四大书院也。”(《鲒埼亭集外篇》卷四十五)四大书院,各具特色。特别是陆九渊,他在象山期间是陆学最为昌盛的时期,黄宗羲说:“陆子之在象山五年间,弟子属藉者至数千人,何其盛哉!”(《宋元学案·槐堂诸儒学案》)李绂也说:“陆子倡道南宋,弟子亦以数千计,今考其姓  相似文献   

12.
薛瑄是明代前期理学家,黄宗羲说他“悃愊无华,谨守宋人矩矱。”(《明儒学案》卷七)全祖望批评黄宗羲这一结论是出于“门户之见”。(《鲒琦亭集。答诸生问南雷学术帖子》)。《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说:“宗羲生于姚江,欲抑王(守仁)尊薛则不甘;欲抑薛尊王则不敢。故于薛之徒,阳为引重而阴致微辞,于王之徒,外示排挤而中存调護”。(卷五十八)黄宗羲轻轻一笔,把薛瑄作了无研究价值的盖棺论定。因之翻阅近代各哲学史著作,几乎没有提到过薛瑄的名字,间或有之,也简单几笔,只作为朱学维护者而已。“明  相似文献   

13.
《文心雕龙·才略》云:“汉室陆贾,首发奇采,赋《孟春》而选典诰,其辨之富矣。”今案:此言陆贾著述情况,但“选典诰”一语文有(讠为)误,故义有所不明。“选典诰”疑本作“撰《新语》”。《汉书·艺文志·诗赋》著录“陆贾赋三篇”,《孟春》当为其中一篇之名(原文已亡佚);而《史记》、《汉书》陆  相似文献   

14.
法藏敦煌本《汉书》之《萧何曹参传》《张良传》及《项籍传》残卷,系隋唐以前的一种《汉书》节钞本遗存。考察敦煌节钞本残卷对《汉书》原篇的内容取舍和文字删节可知:删节者意在提供一种能适应普通读者需求的《汉书》简易文本;敦煌节钞本由删节后保留下来的《汉书》原文缀辑成篇,删节者力求于原书"只删不改",则又为该本文字的可靠性提供了基本保障。敦煌《汉书》节钞本残卷注文皆取自晋灼《汉书集注》,且保存晋灼注文之旧,可证晋灼《集注》乃初唐颜师古《汉书注》主要取资和依据对象之一。作为《汉书》的一种特殊文本形式,敦煌节钞本残卷对于早期《汉书》流传(尤其是隋唐以前在民间的流传)、文本变易、汉晋以来《汉书》注释等多方面的研究,以及今本《汉书》校订,都具有重要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15.
新版《辞源》“夹沶”条注:“山名,在福建莆田县西北,一名东山,旁有西岩,为宋郑樵读书处,故世称为夹沶先生。见《嘉庆一统志》四二七〈兴化府〉》”。 按以上解释乃沿用旧《辞源》说法。查《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说法基本相同。然夹沶山并无“东山”之别名。东山与夹沶山实为二山。而莆田以“东山”命名的山见于县志者有三处,这里(《辞源》)的东山应是指新县公社的东山。1945年编定的《莆田县志》卷五:  相似文献   

16.
王安石《飞来峰》诗:“飞来山上千寻塔。”宋人李壁注道:“兴化军仙游县有大飞山,临安钱塘县灵隐寺有飞来山。介甫未尝入闽;若又以灵隐飞来峰,则无塔,兼所见亦不远:恐别一处也。”近来注此诗的,或即以为是杭州灵隐寺的飞来峰,这是漫无根据的。秦观的《淮海集》和三处说到飞来山。一、卷十六《录宝林事实》说:宝林禅院始于宋元徽中,梁大同中赐号宝林寺,唐会昌中废,乾符中复兴,更号应天寺,宋代因之。其地在越州,“其山一名宝林,一名飞来,一名龟山。上有鳗井,岁旱祷雨辄  相似文献   

17.
“寿亭侯”的错讹 罗贯中《三国志通俗演义》说,关羽斩了颜良,曹操“表奏朝廷,封云长(关羽)为寿亭侯,铸印送与关公。印文曰‘寿亭侯印’。”关羽坚辞不受。后曹操将印文改为“汉寿亭侯之印”,关羽遂拜受之。表明了他“降汉不降曹”的意愿。故事颇生动,但却与史实大违,且有知识性的错误。 据《三国志·关羽传》,关羽杀死颜良,“曹公即表羽为汉寿亭侯”。其中的“汉寿”,为地名,在今湖南常德县地;“亭侯”,为爵名,乃封侯之至微者,指食禄于比“乡”还小的“亭”的列侯。后人不知是浅薄无知,还是出于“尊关“的目的,却将“汉寿亭侯”讹作“寿亭侯”,宋人许观在《东斋记事》中说,绍兴年间洞庭渔人曾获一印文为“寿亭侯印”的古印,宋洪迈《容斋四笔》卷八有“寿亭侯印”一节,谓荆门玉泉关将军庙中有“寿亭侯印”一钮,洪氏已辨其非:“且‘汉寿’乃亭名,即以封云长,不应去‘汉’字”。但不少人仍沿其误;《三国志平话》则径谓封关羽为“寿亭侯  相似文献   

18.
广武,是同朔州市历史关系最密切的一个重要地名.现有两个广武,均在朔城区和山阴县的交界处,地当出入雁门关的隘口上.两广武近在咫尺(仅隔5里),位西的日旧广武,位东的日新广武或广武营、广武站.但是关于广武的沿革脉络,直到今天并不明晰,甚至有根本的错讹.现据一些史籍资料,对广武地理流变的情况提出新的看法.一般讲,广武最早建于代县附近.《中国地名大辞典》(P66)有“广武县,西汉置,治所在今山西代县西南之古城,北魏明元帝移治于今之代县.”《汉书》(卷28上,6/155/P)载,太原郡领县二十一,其中之一即广武.注曰:有勾注山,夏屋山在北,都尉治,莽曰信桓.在西汉,太原郡和雁门郡是以雁门关以及恒山山脉为界的.据《汉书》广武隶太原郡,那么它就在关南,当然同代县的位置关系更密切些.《汉书》的作者班团系东汉人,距建置广武的年代最近,所著当为信史.  相似文献   

19.
质疑二则     
1.“竹西”是指“竹林西边”吗? 姜夔词《扬州慢》的首句为“淮左名都,竹西佳处”,其中“竹西佳处”一句化自杜牧的“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杜牧《题扬州禅智寺》),课本对这两句诗的注释是:“谁想到竹林西边的路就是热闹的扬州呢?”将“竹西”译作“竹林西边”未免太望文生义了。查《樊川诗集注》(清·冯集梧注)可知:“竹西“应为亭名,在禅智寺前河北岸。《舆地纪胜》中指出:扬州竹西亭在北门外五里。《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中,也  相似文献   

20.
鲁迅的随笔     
陈鸣树 《新读写》2008,(9):54-54
鲁迅的一生,除了写过小说、学术著作、诗歌(含散文诗)以外,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都沉熳在他的杂文写作之中。杂文,即广义的散文,其中也包括随笔。他的杂文,有十七卷之多。如《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集》《且介亭杂文末编》《集外集》《集外集拾遗》等等。其中有议论的,有叙事的,有抒情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