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济宁运河文化论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京杭运河为世界上最长的人工河,也是历史最为古老的运河之一,与万里长城并称为我国古代的两项伟大工程,千百年来,人们在对京杭运河的开凿、治理与利用的过程中,创造了大量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即创造了运河文化。济宁运河文化是指运河文化在京杭运河济宁区的显现,具有广泛的开放性、巨大的兼容性和时代的先进性,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它不仅为济宁创造了历史的辉煌,而且在许多方面至今继续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中国运河之都济宁,亦被誉称为“江北小苏州”,其重要的因素之一,就是有着与苏州相似的千姿百态的私家园林。明代中晚期已有40处,清代有增有减仍保持在40处左右,清未民初则锐减到20余处。私家园林荒圮增加,是随着运河兴衰而变化的,这反映出私家园林的修造乃至城市建设.是因了运河漕运、商贸业的发展繁盛而出现,并随着运河的兴衰而变迁的。它给近古济宁的城市环境增添了亮色,由此也折射出了运河文化深厚的内涵。  相似文献   

3.
一部运河史,即是半部中华文明史。中国大运河肇始于春秋时期,形成于隋代,发展于唐、宋之际,定型在元、明、清三朝。现代意义上的运河研究始自20世纪初,经过近百年的发展逐渐走向壮大。运河对中国整个人文社会的影响,无论就其范围还是程度而言,都要比已有研究涵盖面复杂宽广得多。要全面深入地阐释这些复杂现象,应该跳出单一学科的限制,从跨学科角度作综合的系统性研究,在此基础上形成一门“运河学”。运河学研究囊括很多学科理论与研究方法,跨越时空,涵盖过去、现在和未来,是内涵极其丰富、外延极其广阔的学问。  相似文献   

4.
济宁运河文化的形成及特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济宁运河文化的形成及特点蔡勇京杭大运河有"人类历史的奇迹"的美誉,它在中国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无论是从它悠久的历史,连接复杂、众多的天然水系,还是发挥的巨大作用和对沿运人民生活产生的深刻影响看,京杭大运河不仅在中国,而且在世界运河开凿史...  相似文献   

5.
运河民俗的文化蕴义及其对当代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运河民俗,作为运河沟通和漕运过程中由民众所创造的传承文化,是一个包容百川的文化体系,其脊梁是工商业文化,且强有力地呈现出一种“人定胜天”的气格精神。它对流经地旧民俗不断冲击,渐而呈一种互补汇融的状态,最终达到相互交会共处的结果。在水一方的运河民众首先创造着极其丰富的物质民俗,并伴生有精神民俗的奇伟壮观;同时呈现出鲜明的开放色彩,在重整大运河的今天,运河民俗文化为建设“大运河经济带”提供着可资借鉴的第一手材料和可待弘扬的精神;促进运河在高新科技条件下焕发青春;这笔珍贵资源还将为未来开辟一条风光绮丽的旅游热线。  相似文献   

6.
采用文献资料法,从阐述产业价值链的概念入手,剖析体育产业与运河文化旅游产业所具备的对接物质基础。认为:体验需求、资源共享、关联互补、产业链延伸是体育产业与运河文化旅游产业对接的物质基础,并提出了体育产业与运河文化旅游产业对接协同发展的市场拓展路径、品牌引领路径、创意提升路径和项目带动路径,指出政府是体育产业与运河文化旅游产业对接机制的有力保障。建议建立设施完善、布局合理、政策激励、优化管理的政府推动机制和品牌塑造、产品创新、竞合互动、知识共享的企业运作机制。  相似文献   

7.
济宁古运河主航道船闸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京杭运河沟通我国五大水系,流经六省市,全程约三千六百里。山东段古运河长约占京杭运河总长的近三分之一;济宁古运河占山东运河总长的三分之一以上。元明清三代于山东运河主航道共建船闸七十二座,其中济宁段古运河建闸三十六座,恰为山东运河建闸总数的二分之一.  相似文献   

8.
试论明清时期山东运河沿岸城市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清时期,在运河航运的刺激下,山东沿线的临清、济宁已发展成为全国著名的经济城市。城市经济的发展主要表现为坐地贸易与转运贸易的繁荣与活跃,这不仅促进了城市的扩大,而且也带动了周边农村商品经济的活跃。由于城市经济发展主要是建立在运河作为沟通南北商品流通的基础上.也就决定了城市经济的不稳定性。这是认识这类城市经济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京杭大运河的开通,促进了一个封闭型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的济宁城市的崛起,并逐步成了一个外向型的商品经济独领风骚的城市。由于京杭大运河穿城而过,从而使济宁获得了“江北小苏州”之称,由于综理黄河运河两河事务的河总等衙署驻济宁,从而使济宁又获得了“中国运河之都”之称。  相似文献   

10.
运河行旅诗产生于文人沿大运河行旅的途中,是诗人就地取材、随见随写、即兴而成的作品。这些诗歌与生俱来地有着“实录”“纪实”的鲜明特征,具有较高的史料、文献价值,为后世了解诗人生平经历、大运河生态以及运河沿岸的民风民情提供了第一手资料。明末清初是历史上一段天崩地坼、风云激荡的特殊时期,产生于此际的运河行旅诗真实地记录了动荡时局中文人的行旅踪迹、沿途所见所闻以及当时大运河实际的运行状况,是研究文学史、大运河史、大运河文化史不可或缺的文献资料,有着“以诗证史”“补史之阙”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大运河意象丰富,包含“水系意象”“空间意象”“风物意象”,内涵丰厚。运河诗歌的英译活动,能让目标语文化背景的读者重新认识和了解源语文化。因此,通过建构主义的翻译视角探究古诗词英译本中出现的运河意象,有助于协调好来源语和目的语的沟通差异,减少因文化差异造成的理解模糊和偏差,对拓宽运河形象的传播途径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济宁师范学校的前身是1970年济宁县建立的“五. 七”师范学校,1973年改名为“济宁县师范学校”,1984 年更名为“济宁师范学校”。2002年并入济宁师专。学校 占地68亩,总建筑面积29658平方米,固定资产1210.72 万元,教学仪器价值367万元,图书5万余册。在职教职 1125人,其中讲师53人、高级讲师28人,正进修研究 生的41人。 济宁师范学校于1999年1月16日,顺利通过山东省教委检查验收,成为“省级规范化学校”。多年来,学校始终坚持德育为首,注重学生行为规范化的教育,形成了学…  相似文献   

13.
歌剧《运河谣》是一部具有民族气蕴和现代审美情趣的歌剧新作,它以有别于西洋歌剧的中国歌剧意境受到大家的一致赞赏和喜爱。文章重点对《运河谣》中女主角"水红莲"的人物形象塑造、主要唱段演唱艺术技巧的处理、对《运河谣》中主要唱段演唱方法及技巧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浅出地研究,旨在为中国歌剧在创作技巧、创作思维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4.
略论京杭大运河的过去和未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论述了京杭运河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各个领域,对我国历史产生的深刻影响,指出她所具有的开放、交流、融合的特点,为国家大统一局面奠定了扎实的精神和物质基础,为我国经济文化繁荣、社会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在分析了当前运河的自然地理优势、综合效益、经济和政治等各方面条件之后,认为经高科技改造后的运河具有很强的竞争能力和生态效益,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中,仍将成为东部地区一条重的南北运输通道,重振运  相似文献   

15.
元统一中国之后,定都大都(今北京)。为了解决京城粮食供应的困难局面,先后开挖了济州河与会通河。其南北两端衔接了隋唐以来的旧运河,从而使京杭之间水运贯通。此后,明清两代继续整治和使用。自明成祖永乐时开始,治河中枢机构即设置在济宁城区,历经500多年,至清光绪二十八年,因漕粮改由海运而裁撤。治河中枢机构及其直属各官衙在城区的位置与规模,裁撤之后的使用单位演变概况,以及现在可寻找的遗址.文中进行了较详细的表述,以此印证历史上济宁确是运河枢纽。  相似文献   

16.
京杭大运河有“人类历史奇迹”的关誉,它北起北京,南到杭州,流经京、津、冀、鲁、苏、浙四省二市,是贯通我国南北水运的大动脉。千百年来,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维系中国大一统局面的政治纽带,大运河也呈现出盛极一时的繁荣局面。但清末至民国时期,由于航道淤塞、黄河改道、漕粮河运改为海运等自然、社会原因,京杭运河一度走向衰落。随着铁路、公路等现代交通方式的出现.昔日沟通南北经济文化联系的大动脉的繁盛局面一去不复返。本文选取京杭运河主要是山东运河在近代以来的衰落情况及其原因作简单分析。  相似文献   

17.
"中国文化失语"现象普遍存在于我国各高校.以济宁学院为例调查济宁学院英语专业学生的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研究结果表明学生"中国文化失语"现象严重,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严重欠缺,原因与课程设置、教材选用、中国文化输入不足密切相关.为克服"中国文化失语"现象,提高学生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尤其是儒家文化的英语表达能力,从需求分析的角度对应对策略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8.
武术文化与会党文化语境中的福建南少林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福建少林寺”长期来在海内外(尤其是习武群落中)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已成为一种具有强烈文化认同的集体记忆,它是史学界讨论天地套起源时一个无法绕开的话题,也是研究有关中国武术史和少林武术的重要内容,尤其对于我们认识多样式的少林武术文化构成,提供了一个详实的样本。作为一个由武术文化与会党文化长期共同氤氲催生的文化概念,其中既烙有明季的历史文化印痕,也有清代天地会出于纠众结盟的需要,更反映了人们在当时少林武术文化辐射下的多元价值诉求。由于这一语境中的福建南少林不是一个具有确切地址的实指寺院,故而囿于了实证主义方法中的“南少林诸说”在一些关键问题上往往难以自圆其说,其根本原因也在于此。  相似文献   

19.
济宁位处京杭大运河中枢区段,元明清三代都把这段河道作为漕运重点,把济宁运道的维护和治理视作贯通大运河的关键,列为朝务重中之重,不断旅高官重臣到济宁治运司运。在济宁,从中央到省道府州县各级衙门林立,特别是三代都将最高水利衙门——河院总督署开设在济宁。三代数百位河道总督以济宁为大本营和司令部,不辞辛苦,呕心沥血,为600年漕河畅通和大运河的建设做出了贡献。历史表明,济宁以它在京杭大运河无与伦比的重要地位以及它在历史上所发挥的独特的巨大作用,使其理所当然地成为京杭大运河的河都。  相似文献   

20.
运河南旺枢纽文化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旺枢纽工程始建于明永乐年间,完善繁运于明清,营运五百余年,为促进我国五个世纪的物质文化交流谱写下千古绝唱。它在中国历史上的功绩与都江堰相媲美。南旺一代人杰地灵,运河文化,渊运流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