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劈挂拳     
劈挂拳作为一个古老的优秀拳种,有着独特的演练风格和技击特点,在我国武术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深受武术爱好者的喜爱。一、劈挂拳原理劈挂拳原称"披卦拳","披者,打开、破开之谓也;卦者,八卦,伏羲氏所创也"。顾名思义,披卦者,指打开,破译八卦变化之玄奥,后人传承至今,称劈挂拳。劈和挂为本拳的两大功法,它们有机的结合成为劈挂拳实  相似文献   

2.
为健康、有序、可持续的传承竞技武术套路技术,明确竞技武术套路技术传承的若干问题,文章运用专家访谈法、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界定了竞技武术套路技术传承的内涵及其要素构成,论述了竞技武术套路技术传承的概况,并从文化学的视角阐述竞技武术套路技术传承的性质,探讨了竞技武术套路技术传承的内容、途径与方式及其特点,深入剖析竞技武术套路技术传承过程中存有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竞技武术套路技术传承的发展策略,为今后更好的传承竞技武术套路技术提供理论与实践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武术,又称搏击、格斗,是指以肢体或冷兵器、武器互相竞技的技术。经过数千年的发展,武术成为我国的文化传承符号。传统武术是古代冷兵器时代的竞技格斗技术,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武术逐渐发展成为传统艺术,以传承的方式将武术发扬光大。竞技武术相对传统武术提出概念时间不长,适用于比赛的武术方式。以得分和胜负为其表现形式。虽然学界对传统武术和竞技武术有着明显的区别,但是相关概念和文化研究还不够充分,本研究将从传统武术与竞技武术的概念界定,文化差异和表现形式差异三个方面进行论述,对传统武术与竞技武术的文化研究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4.
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以及逻辑推理等研究方法,探讨了竞技武术发展和传承武术技击性的途径。认为竞技武术的发展应遵循竞技体育的发展规律,而传承武术技击性的途径是使传统武术真正进入学校。  相似文献   

5.
竞技武术近年来发展迅速。本文通过对相关文献资料的查阅,对竞技武术功能的积极方面和消极方面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竞技武术必须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才能持续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6.
竞技武术商业运作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和调查访问法,阐述了竞技武术商业运作的发展现状、影响的因素和条件,并得出相关结论和提出建议。为加快竞技武术产业化步伐,实现竞技武术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为竞技武术走向世界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人和社会的需要是文化发展的基础和动力,文化的传承与革新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在全球化的今天,竞技武术这种新的表现形式标志着武术的发展,通过竞技武术可有效地向全球传播中国体育文化。  相似文献   

8.
武术是国家非物质文化保护的重要保护对象,在国家的文化传承中有着重要的作用.竞技武术运动员在武术的传承和保护中充当着重要的角色,其退役安置问题在武术的深层发展和文化传承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对竞技武术运动员设置并购买相关保险险种,积极为职业武术运动员开展再就业教育,鼓励他们积极探索并深入到社会创业大潮中去,在体育相关管理部门参予管理、指导工作或在相关领域发挥特长、自助创业.文章就此对竞技武术运动员的退役再就业规划做出探讨.  相似文献   

9.
我国武术运动包含两个部分,传统的竞技武术和新兴的大众健身武术。我国武术运动的发展,要坚持推广与传承的结合,开发与保护的结合,一体两翼的结合,以及武技、武德与武术文化的统一。推广与传承的结合使得我国武术的延续成为了可能。开发与保护的结合丰富了我国武术体系。一体两翼的结合为我国武术指明了方向。武技、武德与武术文化的统一是我国武术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0.
采用文献资料法、历史与逻辑分析法,通过对武术体育化“文化空巢”现象的解读,从近年来武术体育化时代视角下对中国武术历史留存的空间、标准化竞技武术的导向和武术教育薄弱所引起的武术“文化空巢”现象给予客观地分析;并从传统武术需要文化创新、竞技武术需要文化传承以及学校武术教育兴趣培养的需要中唤醒中国武术文化的理性发展与思考。由此得出,中国武术在体育化时代需要加强自身文化的创新与传承,使中国武术文化在现代传承中担负起自身的使命。  相似文献   

11.
形意拳作为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学生担负着形意拳这一拳种的继承和发扬,根据国家体委段位制教材的编写,认为将形意拳初段位教学内容设为中学体育课教学内容,对形意拳的继承和发扬具有重要的意义;有利于发挥学生主动性激励学生不断进取;符合学生对传统文化的需求;为中学体育武术课注入新的活力,提高习武人口,促进形意拳的继承和发展,并针对学校开设形意拳初段位课程所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2.
南枝拳撷珍     
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对潮汕地区著名非物质文化遗产、岭南优秀武术拳种南枝拳进行撷珍、拾遗。主要从南枝拳产生的历史条件、技术特征、传播空间和民间传说等方面进行分析。分析得出:南枝拳产生的历史条件受自然环境、区域文化以及武举制度的影响;南枝拳的技术特征有能攻善守、拳打卧牛、攻守兼备等;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民俗节日、传统仪式和校园空间进行传播。  相似文献   

13.
Abstract

This paper begins with an interpretation of how Shaolin martial arts were used to provide military service for imperial authorities before 1949, and how it was restricted and forbidden to practise in Mao’s era from 1949 to 1978. It then examines how UNESCO’s international heritage conventions and China’s post-1978 heritage policies have influenced the reconstruction of Shaolin martial arts and tourism development at the Shaolin Temple since 1978. It investigat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ifferent agents and how they have influenced the reconstruction of traditional Shaolin martial arts and tourism development. This paper argues current Shaolin martial arts, known as Shaolin Kungfu, have been deliberately reconstructed to serve contemporary political and economic needs. Contemporary Shaolin Kungfu is, in fact, a product of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heritage authorization processes and tourism development. The reconstruction of Shaolin martial arts also demonstrates hierarchical relationships of power between these different actors. This has led to a situation in which ‘experts’ and local residents are positioned unequally. The overarching finding of this study is that Shaolin martial arts worked as a tool for Shaolin monks to develop the Shaolin Temple in history and Shaolin monks have assumed the role of ‘expert’ in reconstructing Shaolin martial arts.  相似文献   

14.
针对武当武术文化如何进行国际化传播这一问题,以武当武术的来源与内涵为切入点,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实地考察法等研究方法分析了武当武术的思想起源、历史渊源以及武当内家拳的理论,诠释了武当武术文化的含义,进一步剖析了武当武术文化发展现状,最后提出武当武术文化国际化传播方式可行的对策与建议,藉此为武术主管部门制定武当武术文化国际传播的政策提供参考与依据,从而进一步推动武术文化在世界范围的普及与发展。  相似文献   

15.
梅山武术是2014年入选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湖南的一个优秀拳种。梅山武术选择中小学校为发展的主要路径,对梅山武术的有效传承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对梅山武术在中小学校发展的现状分析,挖掘梅山武术在校园开展的价值,了解梅山武术课程在中小学校推行的具体困难,提出梅山武术在校园发展的相应对策,以期促进梅山武术在中小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以往体育学界未能充分认识并具体分析政府及其衍生机构在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协同机制中的引导,所提协同机制操作性不强,不能充分揭示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实践中存在的问题症结。针对这些问题,受挪威人类学家弗里德里克·巴特(Fredrick Barth)的文化转换“生成”过程论的启发,对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中的引导性协同机制的生成过程开展个案研究,以弥补学界当下在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协同机制研究及其建构过程实证研究方面存在的不足。Y寨苗拳为这方面的研究提供了一个鲜活生动的个案。在翔实的田野调查基础上,借鉴行动者网络理论中的“转译”概念、德勒兹的“生成”思想来剖析体育非物质文化传承中个体与组织、机构间的协同机制生成过程。该研究个案表明:州武协、市文广局、镇政府作为核心行动者之一,对苗拳师、村民实施行动意图、目标、路径上的转换,形成一种引导性协同机制,使武术文化旅游成为苗拳传承与乡村振兴的可选路径。他们在交往的基础上,就武术文化旅游的筹备反复协商,凸显了政府对苗拳传承在人员、政策、活动、物质等层面的引导,生成了苗拳师与其他村民、镇政府、州武协、市文广局的多维联结关系,生成一种基于利益相互嵌合的、具有引导性协同机制效能的行动者网络,使武术文化遗产的传承成为可能。通过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引导性协同机制生成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更深刻地了解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中的症结问题,而且也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政府及其衍生机构在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协同机制中的引导作用,以及具体的引导途径与策略。  相似文献   

17.
传统武术的发展思路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传统武术的产生、发展至今已历经数千年,它以民族传统特色文化为内涵,以攻防格斗为根本内容,以涵养身心为目的,是一项中华传统的技击术、健身术、修心术.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和调查,就传统武术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加以分析与讨论,对传统武术的发展提出看法与建议,旨在扬长补短,探索武术发展与传播之路,引起共鸣,各抒己见,为传统武术这一传统民族文化的振兴繁荣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8.
采用文献资料法、实例分析法、逻辑推理法和综合归纳法等,研究濒危失传或正在失传的传统武术,提出要从“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高度对其加以抢救和保护。认为:由少林功夫“申遗”给予的启示是少林武术是我国传统武术的重要流派,少林武术能率先想到并能积极开展卓有成效的“申遗”工作,相比之下其他传统武术流派明显滞后等。目前传统武术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是“孤芳自赏”带来的尴尬局面;挖整成果一直处于“沉睡”的状态等。发展传统武术的基本方略是重新为传统武术文化定位、为传统武术提供法律保障等。旨在为传统武术的抢救和保护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9.
运用文献资料调研、专家访谈、田野调查、对比分析法等方法,从传统武术视野下审视散打的发展。研究发现,气、桩功、整劲、短打为传统武术的技法特征,与散打腿法具有很好的互补效应;提出了散打应从武术基本功、传统武术短打、传统武术拳理三方面入手改进的建议。通过传统武术与散打的融合升华散打文化,有利于调节武术界长期对散打发展的诸多争议,促使其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功夫",以浓郁的武术散打文化意蕴更好地传播于世界。  相似文献   

20.
陈诗强 《体育科技》2005,26(2):38-39
当前,武术界出现了套路与技击“分离趋势”,“唯技击论”和“唯套路论”两种观点,严重地阻碍了武术运动的健康发展。通过论述八极拳套路与技击的关系,得出套路运动与技击运动关系密切,并行不悖的结论,应同时并举,旨在使武术运动成为一项全能的体育项目,更有利于进入奥运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