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贺年永 《语文知识》2000,(12):16-17
①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李白《静夜思》)②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望庐山瀑布》)这两首诗中的“疑是”至今无确解。多数人讲成“怀疑是”,另有一些人释“疑”为怀疑,疑心,疑惑,以为,未注“是”为何义。这两种解释都未落实“是”为“这”的指代义。在有的语言环境中,“疑是”是可以讲成“怀疑这”的。例如唐代张渭的《早梅》诗:  相似文献   

2.
《小学教学研究》总第84期刊载了《“疑”作何解》一文。作者认为李白《静夜思》诗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望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两处之“疑”均应解为“像”、“似”。理由是:(一)诗人既知是“月光”、“瀑布”,无庸置疑为“霜”,为“银河”之水;(二)“疑”释为比喻词之后,两处诗句的前后句都成“本体、比喻词、喻体”皆有的明喻。这些看法,似可商榷。我们认为,诠释词义要紧扣语言表达的情境。《静夜思》是写远客思乡之情,诗中人完全浸入沉思之中,在迷离恍惚的神情中,腺胧地乍一望去,真好像是地上铺了一层白皑皑的浓霜,可是定睛一看,现实环境告诉他,这不是白霜,而是月色。这多  相似文献   

3.
李白名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静夜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望庐山瀑布》)中的两个“疑”作何解?一般选本如清蘅塘退士编的《唐诗三百首》,现代朱东润先生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等都没有替它作注,似乎“疑”很容易理解,无须作注。正因如此,不少人认为“疑”就是“怀疑”的意思。《语文学习》(94年第2期)载文说:“诗人出外奔波已久,深感时序更替之快,思乡之情  相似文献   

4.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两首古诗词出现“疑”字。如: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望庐山瀑布》)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静夜思》) 许多老师在教学中自然而然地把这两首古诗的“疑”,解释为“怀疑”,教学参考书也持这种观点。笔者认为这种解释欠妥。道理很简单:诗人先肯定了某种事物,就不应再怀疑它是别的事物。如①②两例,既然上句说明遥看瀑布,飞流直下,为什么还要怀  相似文献   

5.
梁剑峰 《语文知识》2005,(12):10-10
我国古典诗歌常干无疑之处巧设“疑”,从而达到化实为虚、虚实相生的艺术效果。 诗仙李白就很擅长用“疑”字。如《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中的“疑”,不仅写出了客中深夜不能成眠,短梦初回时迷离恍惚的情景,而且引出了抬头望月、对月思乡之情。诗中一连串的动作、心理,都是从“疑”字生发出来的。他的《望庐山瀑布》中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相似文献   

6.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两首古诗出词现“疑”字.如:①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第七册李白《望庐山瀑布》)②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第四册李白《静夜思》)小学语文教材所选的古诗词都没有在字词上作解释,一些老师把这两首古诗中的“疑”,解释为“怀疑”,教学参考书也持这种观点.《小学语文古诗释解》这本书则把这两首的诗句分别译为:③瀑布从三千尺高的地方飞一样直泻下来,简直疑心它是从九天上落下来的银河.  相似文献   

7.
“疑是”一词常见于唐人诗词中。“疑是”的“疑”是什么意思呢?蔡仪主编的高等学校文科教材《文学概论》写道:“又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里描写的虽是庐山瀑布,但也有一个观赏的作者,就是‘看’和‘疑’的人。”王易鹏选注《古代诗歌选》中的《望庐山瀑布》“说明”写道:“几乎疑心是天  相似文献   

8.
古诗中几个常被误解的字□江苏泰兴刘春阳语文教学中,常有一些似是而非的东西,若不注意,便会讲错,贻误学生。现辑录一组供广大语文老师参考。一“疑”先看两例:①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李白《静夜思》)②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望庐山瀑布》...  相似文献   

9.
历岗 《小学语文》2007,(3):43-43
问:《古诗两首》(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17课)中的《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诗中“疑是银河落九天”的“疑”,有的老师说是“怀疑”的意思,还有的说是“好像”的意思。究竞应该如何解释?  相似文献   

10.
徐静 《辅导员》2010,(13):29-29,39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望庐山瀑布》) 这首诗想必同学们都耳熟能详了吧。可诗中"疑是银河落九天"的"疑",是什么意思?有人说是"怀疑"的意思,有人说是"好像"的意思,还有人说“怀疑”和“好像”都讲得通。究竟应该如何解释?  相似文献   

11.
李白诗“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句中之“疑”,其音其义,所见注本、教材或赏析文章,都释曰“怀疑”之“疑”,几成定论。笔者细玩,不无疑窦,兹献于后,求教专家。 诗以题观,当是身处异地的诗人在一个不眠之夜的即兴之作。既然首句明明白白写道“床前”的景象是“明月光”,为什么又转而怀疑是“地上霜”呢?这样岂  相似文献   

12.
李白《望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中的“疑”字,通常只作为“怀疑”解,其实它是比喻句中独具弹性的比喻词。这类比喻词在古典诗词中有一个极为显著的特点:它一方面保留着词之原义,另一方面却又能发挥该词中的微妙因素,以抉择特定内涵融  相似文献   

13.
人教版课标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选有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一诗,《小学语文》在2007年第3期以及人教版教材答疑栏目均有历岗先生《(望庐山瀑布)中的“疑”字怎么解释好》(以下简称“历文”)的文章,历文认为《望庐山瀑布》之“疑”字释为“疑心”好。  相似文献   

14.
"三"与"九"     
唐朝著名诗人李白在《望庐山瀑布》中有这样两句诗:"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诗里的"三"、"九"都是数词,如果按数排列,三在四下,九又小于十。而这首诗开阔的意境、磅礴的气势,却是借助"三"和"九"来显示的。这是为什么呢?  相似文献   

15.
六(上海卷)阅读下面的诗和相关材料,完成第1—3题。(8分)望庐山瀑布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庐山瀑布徐凝虚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暂息。千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苏轼《东坡志林·记游庐山》:“仆初入庐山,山谷奇秀。……是日有以陈令举《庐山记》见寄者,且行且读,见其中云徐凝、李白之诗,……旋入开元寺,主僧求诗,因作一绝云:‘帝遣银河一派垂,古来唯有谪仙辞。飞流溅沫知多少,不与徐凝洗恶诗。’”[注]谪仙:李白。[赏析]《望庐山瀑布》是一首气势磅礴的山水诗。香炉,指庐山香炉峰,…  相似文献   

16.
唐朝诗人李白有一首七言律诗《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古诗描绘了庐山瀑布飞流直下的磅礴气势和雄伟壮观的景象。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展现了他惯有的浪漫主义情怀。诗中第二句“遥看瀑布挂前川”中的“川”字究竟作何解释,笔者在不同的书上看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说法。  相似文献   

17.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李白的这首诗,家喻户晓,二三年级的小学生也会背得滚瓜烂熟.可是为什么生"紫烟"?知道的人并不多.我问过上初中的儿子,我一提起《望庐山瀑布》,他得意扬扬,有声有色地背诵起来.当我再进一步追问,为什么生紫烟,不说生青烟、黑烟或白烟呢?他哑然失声,说:"不知道,老师没讲过."  相似文献   

18.
课文解难     
▲怎样理解古诗里的“三”和“九”? 古诗《望庐山瀑布》里,“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一句,其中的“三千”和“九”并非准确的数字,而是  相似文献   

19.
谢琰 《小学语文》2014,(4):56-57
【原文】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经奠黉析】庐山在今江西省九江市南,历代文人墨客为它留下了众多的诗文。《望庐山瀑布》作于开元十三年(725)。此诗一出,其他吟咏庐山的诗都黯然失色了。如中唐诗人徐凝有《庐山瀑布》诗云:“虚空落泉千仞直,雷奔人江不暂息。  相似文献   

20.
释“疑”     
释“疑”李文甫,高振发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在《望庐山瀑布》中有一流传千古的佳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关于·‘疑”一词,历来解释不一。尤其是在中学语文课堂上,不少教师采取直译方法,根据现代汉语,把“疑”译成“怀疑”。这种译法似乎可以讲得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