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水书是水族的文化典籍。2005年12月,国务院批准将水书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水书内容博大精深,目前出版的水书译注,一般读者不易看懂;水书译注应当更加大众化,以有利于进一步推进水书学术研究和传承普及发展。因此,水书译注的体例,是一个应当引起关注和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
在进行水书语料库的建设时,必须根据水书的特点来确立建库原则。在真实性方面,水书样本除选取一些经过专家译注出版的经典卷本外,还要选取一些原始的,同时是水书先生手上正使用的水书作为语料库样本。在代表性方面,根据水书的特点,我们采用主题、文类、年代、使用地等四个指标作为平衡因子,并以主题内容进行语料比例的分配。  相似文献   

3.
水族丧葬忌荤习俗的文化解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水书对水族人民的生产生活产生重大影响,是用以指导水族社会重大民俗事象的文化载体.水书典籍上有丧葬忌荤记载,水族人民通过水书及水书师对这一习俗的讲解,形成一种独特的民间习俗.  相似文献   

4.
水书是水族先民用类似甲骨文和金文的一种古老文字书写而成的民族古籍.水书阴阳五行思想来源于中国古代阴阳五行学说,《水书·阴阳五行卷》则是水族水书阴阳五行思想的集中反映和代表载体,按照阴阳相配、五行相生的理论,配以“四雄”择法,对水族社会中的丧葬、婚嫁、营建、节日、出行、占卜、生产等活动进行解释、预测和干预.虽然《水书·阴阳五行卷》科学成分与宗教成分并存,但不失为中华民族一份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5.
水书文字的识别研究对于水书文献数字化和保护有着重要的意义.实验证明,结合水书文字的特点,利用水书文字的字密度特征、宽高比特征和FCM对水书文字进行粗分类设计后,每个类别的文字个数相对均匀,分类稳定,获得了较好的分类性能.  相似文献   

6.
水书文字规范标准建设与信息化是要最大限度地搜集水书文字,充分利用已有的各种水书和相关研究成果,遵照“有见必录”的原则,组织专家对水书文字进行甄别、查重,制定《水书文字字符总集》;对选定的水书文字进行形体规范,制定《水书文字形体规范标准》和水书文字编码字符集方案。搭建高水平的水族文字信息化平台,对加强水族文字信息传输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7.
水书传承式微的原因,有学者认为水书"传内不传外"、"传男不传女"的"狭隘"传承方式限制水书的发展传播;也有学者认为"文革"的破坏对水书传承是重大打击;还有学者认为由于外出务工年轻人越来越多,使得学习水书后继乏人等等.但这些分析都只谈及水书式微原因的表面现象,并非真正触及水书传承式微的深层次原因.事实上,水书正走向消亡深层次原因在于水书生境的剧变,即社会发展进步,水书服务水族大众的社会功能的逐步丧失.  相似文献   

8.
"水书"文字编码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书文字属于拼形文字。采用6种基本笔画与水书文字部件相结合的方案,对水书文字进行编码。提出了水书文字折分原则和部件形态特征近似归类,并按其归类特征与键盘符号近似实现映射。实践证明,这种方案是合理而有效的。  相似文献   

9.
“文化自觉”和水书文化的本土传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书是水族独特的文字,也是水族文化中不可忽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赍孝通先生提出"文化自觉"的理论概念,水书文化的本土传承需要民族文化自觉、民族的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10.
水字是水族人民的古老文字,水书是水族人民的古老典籍,是水族的百科全书和易经。水族先民为了满足生存和理智的需要,把汉文化中的阴阳五行思想加以吸收,并结合水族的传统思想,形成了水族的阴阳五行思想,同时以水书的形式将其记录和传承下来。水书是作为水族阴阳五行思想的载体而存在和发挥作用的。  相似文献   

11.
水书是中华民族文化瑰宝。水书支撑着水族几千年的文字史和文明史。用水族古老文字镌刻的墓碑十分罕见,这是研究水族古代习俗不可多得的实物史料,识读水书碑文,应在基本掌握水书文字的基础上,找准视点,摸清脉络,方能抓住突破口,准确地破译其文意。  相似文献   

12.
目前水族地区所见到的最早的水书典籍是<泐金·纪日卷>.该书计有水字1472字,除去其中的重复使用字,实际只有61个不同的水字.这61个水字可分为水族独创文字和水族假借汉字为水字两大类.其第二类即水族假借汉字与汉语汉字在读音与意义上存有密切的对应关系.再从史书记裁来看,水族作为独立单一的民族最早形成于唐代.故前修时贤关于水字起源"远在秦以前"的观点其证据并不充分,水书水字的创造起源不会早于唐代.  相似文献   

13.
水族是具有悠久传统文化的古老民族,水族文化丰富多彩,但目前水族文化保护、传承状况却不尽如人意.为进一步继承和发展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水族地区应以学校教育为主阵地,以水族传统文化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以及在校园开展丰富多彩的水族文化教育活动等为载体,深入持久地推行“水族文化进校园活动”,方可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奇特、古朴的水文是水族先民距今六千余年前的伟大创造。它是一种与殷商甲骨、金文同根同源,却远远早于甲骨、金文的古老文字。水书初创于帝喾高辛时代,发展、流播于唐虞夏商之初,在中国文字的发展史上曾经起到过上承"三坟",中通"五典",下启殷商甲骨、金文的伟大作用。  相似文献   

15.
“旭早”是以水族歌谣为基础,采用寓言、传说、故事的表述方式,应用“双歌”的音调叙唱,以民俗为载体的民间说唱艺术。其流传特征主要是在群众聚会的礼俗场合演唱,由一人主唱,众人帮和。参与聚会的人既是听众也是帮唱者,且演唱必有醪酒助兴,既自娱也娱人,是水族社会民间音乐文化中独具魅力的民间说唱艺术形式。  相似文献   

16.
在文化变迁的背景下,如何开发、利用与保护好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已成当今学术界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从水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出发,分析水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本现状以及探讨其开发、利用与保护等问题。  相似文献   

17.
《论语.先进》篇中的春风沂水,以它的乐生与和谐、纯清与超越、爱与孝悌凝铸了我们民族的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18.
"红颜祸水"一度被人讲述得理直气壮,可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逐步认识到"红颜祸水"只不过是男性开脱责任的借口,女性与男性应该享有平等的地位,从水浒小说中可以清晰地看出这种观念的变化:在《水浒传》中"红颜祸水观"比较强烈,到《水浒后传》、《后水浒传》中出现了松动,而到了《荡寇志》与《新水浒》,"红颜祸水"观已经得到完全改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