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校本研究是当前基层学校开展教育科研的一种新兴的恰当的研究方式。校本研究可从研究性质的视角和研究内容的视角进行研究类型的分类,基层学校在开展校本研究的过程中必须根据本校实际和发展需要,确定研究课题的研究类型,开展切实的校本研究,促进学校发展,提升办学品位,同时推动校本研究走向理性化和优效化的境界。  相似文献   

2.
科研兴校理念与实践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研兴校是现代学校提供优质教育的基本战略,其实质是师生员工对学校理念的价值认同,形成学校文化的重要路径。科研作先导,其机理在于孕育先进的教育理念,生成可持续发展的学校教育,塑造学校的办学个性与特色;开放搞科研规定学校教育科研的基本方式,是对学校教育科研形式和方法的基本要求;校本研究为主线反映学校教育科研的宗旨,它以促进学校、教师、学生发展为基本价值取向,目的在于解决学校的问题,校本研究为主线体现为学校教育科研的全员全程参与,研究的实践性、应用性、开放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3.
多年来,我校开展了校本教育科研,促进了学校的跨越式的发展.我们深刻认识到,开展校本教育科研要以学校自身条件为基础,以学校教师为主力军,针对学校现实存在的问题而开展有计划的研究活动.这种活动是一种以改善提高学校教育质量,促进学校内部人的发展为主要目的的实践探索活动.  相似文献   

4.
当科研兴校越来越被认同的时候,教育科研便发挥了学校教育生产力的应有水平,推动学校朝着规范、科学和高位发展.这是基础教育发展中的一件可喜之事.校本课程作为教育科研的一个重要阵地,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学校的进一步发展壮大不能没有校本课程,跟风也罢,效仿也好,总之,各级各类学校都堂而皇之且美其名日:用校本课程立校,并作为特色推广.正因为如此,校本课程被神圣化了,走上了祭坛,被顶礼膜拜着.  相似文献   

5.
随着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以教师为研究主体,以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面临的具体问题为研究对象,以行动研究为主要方式,以促进学校、教师和学生可持续发展为目的的校本教研成为我校广大干部教师的共识。为此,我校以课程改革为契机,积极探索“以人为本,促进师生共同发展”的校本教研整合模式,确定了校本教研的基本思路一以校本科研转变教师的研究方式,以校本培训夯实教师的研究基础,以校本教研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让科、训、研一体的校本教研模式,成为学校、教师、学生发展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6.
校本科研是提高教师教学研究能力和学校教学质量的有效方式。二十年的校本科研,改变了我校的教育教学面貌,有效地促进了我校的发展。开展校本科研必须领导重视、全员参与、形成校本研究机制;要发挥教师的研究主体作用,针对教学中的问题确定课题,开展研究;行动研究和叙述研究是校本科研的切实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随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以及教育新形势的进一步发展,加强校本课题研究已成为适应新形势,实现学校内涵式发展,增强教师队伍自身的反思能力、创造能力、再生能力的迫切任务.我校高度重视教育科研的先导工作,以加强校级课题管理,推动学校校际交流为突破口,打开教育科研的新局面,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我们的做法是:更新观念,增强科研意识;建章立制,规范管理,加强过程调控;从课堂教学人手,扎实有效地开展校本教研活动,以课改激活科研,以科研支撑课改.  相似文献   

8.
校本研究是以学校为基地,以教师为主体,以教育教学工作为主要内容的制度化、系统化、经常化的教育科研机制.校本研究要坚持校本性、全员性和特色性.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小学要根据本校实际,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本着能促进学校发展、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目的,开展校本研究.  相似文献   

9.
校本研究已成为些前基层中小学推动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相互融合,从而拉动教师专业成长,提高教育质量,创建学校特色,提升办学品位,促进学校发展的有效的教育科研形式,因此很有必要对校本研究进行历史的、理论的、实践的和发展的系统研究。本文对校本研究命题的产生和在我画的兴起作了历史性和现实性的探讨,追溯了校本研究产生的历史渊源,展现了校本研究在我国可喜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校本培训是指以学校为单位,面向教师的学习方式,内容以学校的需求和教学方针为中心,目的是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通过校本培训能够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进而对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校本培训是继续教育的一种重要模式,文章通过探讨校本培训,希望能够对继续教育的模式和内容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并且呼吁更多的学校参与校本培训,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为推动我国的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相似文献   

11.
校本研究是当前基层学校在课程改革背景下开展教育科研、促进学校发展的有效的科研方式。为将校本研究引向深入,必须认识其有别于传统教育科研的特点。这些特点,主要表现在本质、研究起点和研究归宿、研究过程和研究成果、研究范式和价值取向七个方面,基层学校的教育工作者在开展校本研究中,必须牢牢把握并且努力彰显这些特点,才能获得理想的研究效果。  相似文献   

12.
培养中小学青年教师教育科研能力对促进青年教师自我成长,推动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中小学青年教师自我实现需求出发,构建培养中小学青年教师教育科研能力的“F-D模型”.为突破中小学青年教师参与教育科研过程中的障碍,可从提高科研意识,开展校本培训,寻源教学反思,开展科研实践等方面,促进中小学青年教师教育科研能力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教育评估对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起到了较大的推动作用,但是,这些评估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如何使教育评估更好地促进学校发展成了业内人士关心的重点.由于校本评估具有充分的自主性,并且校本评估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校的发展,校本评估是促进职业学校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文章还就校本评估的顺利实施,提出了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14.
论校本教育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校本教育研究是为了学校发展、立足于学校并在学校中开展的一种开放式、发展性教育研究实践活动.是伴随新一轮课程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而生发的一种学校教育研究策略。是实施科研兴校战略、建设学校办学特色、提升学校品质形象、促进学生发展、推动教师专业成长的有力举措。校本教育研究具有本土性与针对性、主体性与多元性、现实性与实效性、开放性与发展性等特点。开展校本教育研究要切实加强制度建设。强化校本管理。搭建交流平台,注重督导评价。狠抓教研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5.
当科研兴校越来越被认同的时候,教育科研便发挥了学校教育生产力的应有水平,推动学校朝着规范、科学和高位发展。这是基础教育发展中的一件可喜之事。校本课程作为教育科研的一个重要阵地,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学校的进一步发展壮大不能没有校本课程,跟风也罢,效仿也好,总之,  相似文献   

16.
黄敏 《湖北教育》2003,(23):10-12
校本研究是指以学校为研究主阵地,以学校教师为研究主体,以学校教育、教学中的问题为研究对象,以促进学生发展、教师专业化水平提高为目的,把教师培训、教育科研和教学研究融为一体的研究活动。 校本研究旨在使学校教师具备研究能力,形成自我发展、自我提升、自我创新、自我超越的内在机制,使学校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化组织,从而促进学校的发展。我们在校本研究中坚持以下做法。  相似文献   

17.
校本培训是从学校实际出发、从教师需要出发,在学校内部进行科研培训活动,其工作中心在于帮助教师提高教育科研能力,促进教师个人专业成长. 教师既是校本培训的对象,也是校本培训的主体,具有一定的主观能动性,因此不能按照传统方式和固定形式对教师进行校本培训,而应不断创新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让教师在培训中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不断寻求适应自我专业发展的途径,达到校本培训的最优化.  相似文献   

18.
校本管理就是以学校为根本,以发展为主旨,以人为主体的管理。教育科研是一项特殊的教育实践活动,对于一所学校而言,它必须植根于本校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因此,加强以校为本的教育科研活动的管理是促进教育科研在推动学校发展中充分发挥实际作用的重要策略与手段。我校在10年来的教育科研工作中,坚持以校为本体,以人为主体的实践思路,从实际出发,研究与探索有效的管理策略,基本形成了学校教育科研工作的校本特色。  相似文献   

19.
走向校本是新课程教育改革的趋势.校本教科研是以达到新时期基础教育培养目标为宗旨,以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实际发生的问题为研究重点,以教师为研究主体,以实践反思、同伴合作、专业引领为基本实践形式,是一种融学习、工作和研究于一体的教师行为和工作方式.加强校本教科研是新课程实践的需要和新课程顺利开展的保证;是深化政治课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益的方向和重点;也是促进政治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本文所讨论的校本教科研包括通常意义上的校本教研、校本科研和校本培训.  相似文献   

20.
校本教研是以教育教学中的具体问题为研究对象的民主、开放的研究机制,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学校应结合实际,完善校本教研制度建设,创设良好的教研环境;丰富校本教研内容,发挥校本教研的积极作用;加强教师自我反思;借助专家引领,提高校本教研深度;结合学校课题研究,提高教育科研能力;改革评价方式,构建发展性评价机制;开展扎实有效的校本教研活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