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数学教学中的四个“等一等”江苏华占和为了更好地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做到四个"等一等"。1.教师提问后"等一等"再让学生口答。由于基础与智力的差异,学生对老师所提问题的反应速度往往存在差别,如果提问后教师看见几个尖...  相似文献   

2.
每位教师都知道,在教学过程中要运用“启发式”,摒 弃“满堂灌”。可在实践中,满堂灌的现象仍然非常普遍,思想品德课也不例外。这并非是教师想要满堂灌,而是教师不知“启发式教学”的内涵,以为课堂上教师多提一些问题让学生回答就是启发式教学,而教师讲就是满堂灌。 由此,在课堂教学中,出现了教师应该讲的不讲,还不到提问的时候就提问。如一位教师上《人格比金钱更宝贵》一课时,当板书完课题后,就提问:请你们想一想,人格为什么比金钱更宝贵?由于教师没讲明什么叫“人格”?没有讲清楚“人格”宝贵的道理,以及“人格与金钱”的关系。这样学生怎么能回答出教师提出的问题呢? 诚然,课堂上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回答是属“启发式教学”的范畴,但要分清楚的是:提问是否适时、适度,所提问是否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有否思考  相似文献   

3.
正在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中,课堂提问常常贯穿于教学过程之中,它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手段,因此,我们必须十分重视课堂提问。一、提问要难易适度教师所提问题的难易程度关系到提问的效果,如果所提的问题过于简单,学生随口可答,这就失去了启发学生积极思维的作用,如果教师提出的问题难度很大,学生就会产生畏惧心理,不知如何回答。因此,教师提出问题应建立在对学生充分了解的  相似文献   

4.
一、提问要有层次性。教师所提问题有记忆性问题、理解性问题、应用性问题、创造性问题及评价性问题几种。教新课前,宜提一些记忆性问题,这样能起到“温故知新”、“承前启后”的作用;上复习课时,则应提些理解性、应用性问题。二、提问要先集体后个人。教师所提的问题要能引起全班学生的注意和兴趣,使大家都开动脑筋,然后再让学生个别回答。否则,如果首先叫一个学生回答问题,则其余学生思想容易开小差。三、提问要因时因人而异。一般上午上课,学生精神状况较好。这时,宜提问后进学生,问题难度也应适当。这样,容易使后进学生树立…  相似文献   

5.
提问作为一门教学艺术,与其它学问一样,同样具有自身的规律。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要熟练掌握并自如运用这一规律,就必须精心设计,悉心揣摩,用心把握课堂提问中的各种“度”,力求使课堂教学达到最佳效果。一、要把握提问时间维度美国的一位教育研究者指出:在课堂提问中教师应有时间意识,掌握两个时间维度,即“第一等待时”与“第二等待时”。“第一等待时”是指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后要等待一段时间,而不能马上重复问题或指定别的学生回答。“第二等待时”是指学生回答之后教师也要等待一段时间后,才能评价学生的回答或提另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6.
1.中学语文课堂提问现状。目前,多数教师对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双向活动最常用最重要的方法一课堂提问重视不够、研究不深,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1粗放提问,实效不高。教师往往随意提问,甚至流水式提问而导致“满堂问”,且所提的大多是低思维度的问题,学生常可用“是”、“对”或“不是”、“不对”回答,  相似文献   

7.
在语文教学实际中,那种随心所欲、毫无计划的设疑提问,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只有有目的、有计划地提出问题,才能引起学生最强烈、最持久的兴趣,也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因此,设疑提问必须要有启发性,要达到四个基本要求。1.提问要有目的性。设疑提问不能为设疑而疑,搞形式、图热闹。设疑不是教师提一些与教学无关的问题去考学生,也不是只提一些简单的本身带有暗示性的“是不是”、“对不对”的问题,或是学生完全不假思索、不费力气就可以回答的问题。这种只图形式的提问,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中充分钻研教材,发掘问题。在…  相似文献   

8.
课堂中没有提问,就成了死水一潭,而连珠炮式地提问,又使被提问的学生没思考的时间。教师向学生提问,如何把握时间,才能使提问变得有效呢?教师的课堂提问,应该有两个重要的停顿时间,即“第一等待时”与“第二等待时”。“第一等待时”是指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后,要等待一阵,不能马上重复问题或指定别的学生回答。“第二等待时”  相似文献   

9.
刘丹 《辽宁教育》2006,(9):36-37
一、改革课堂问答方式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教学或实验上的技能问题,而提出问题,却需要创造性和想象力。”教师在教学中应十分注重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许多老师在课堂上不希望学生提问,害怕学生所提的问题自己事先没有准备好,回答不出来,验面上过不去;或者担心学生的提问影响自己的教学计划,往往不让学生多提问。从而导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么采用满堂灌的方式,从头讲到尾;要么根据自己的“经验”,在教学中设计一些浅显的问题让学生回答,学生的回答稍稍发生偏差,教师就立即给学生以间接或直接的暗示。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是课堂的主角,学生被老师牵着鼻子走,按老师的提问学习,自主思考问题的范围和空间非常小,就更不用说创新了。  相似文献   

10.
数学差生”在教师提问时 ,常常是耷拉着脑袋 ,沉默不语 ,他们生怕提问到自己 ,生怕答不上问题而丢人现眼。在具体教学中 ,能不能施行一些帮助“数学差生”答问的方法呢 ?笔者以为 ,下面三个策略可以调动他们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提高答问能力。一、先讨论后答问的策略“数学差生”怯于回答教师的问题 ,多数情况是他们对问题的内容不甚了解 ,或不知从何处想起 ,怎样表述。若教师意在提问“数学差生” ,宜先组织学生围绕所提的问题进行一番讨论 ,让“数学差生”听听别的同学的发言 ,把自己不明白的东西弄清楚 ;想想别的同学是怎样表述的 ,调整自…  相似文献   

11.
一、提问设计要有启发性在自然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积极动脑筋思考,尽量避免提“是不是”、怎么样”、“对个对”等机械性的是非问题。力求利用灵活多样的启发式提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一旦对所提问题或提问所涉及的知识感兴趣时,便会积极动脑筋思考。此外,当学生对问题似懂非懂时,教师应及时给予启发点拨,以利于启迪学生的思维。如,教学第六删《物体的热胀冷缩》一课。开始.教师叶先利用电效手段创设问题情境:装满一壶水放在炉火11烧,过一会儿,水还没开就从壶里溢出来了。这时一教师可以提问:“壶中烧的水还…  相似文献   

12.
课堂提问,是上课时常用的教学手段,是启发式教学的重要环节。将课堂提问巧妙地应用于课堂教学,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深与浅提问,必须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所提的问题难度过大,学生就难以回答,导致提问后的“冷场”和“卡壳”,达不到提问的目的。因此,对一些偏于艰深的问题,可以作比较浅的处理。比如,“青少年如何正确对待就业和升学?”这个问题的难度较大,在教学中我没有急于让学生作答,而是先从浅的问题入手,问:“如果一台机床的零件坏了,机器还能生产吗?”学生毫不犹豫地回答:“不能。”接着再问:“一台机…  相似文献   

13.
教学不仅是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在诸多的教学方法中,提问式在课堂教学中屡见不鲜。它作为一种艺术,很多教师并不能如愿以偿地展示。在具体教学中,有的教师满堂提问,所提的问题很直白,“对不对”,“是吗”,简单的二元问题。学生不用思考就能回答,这并没真正启迪学生思维,反而还会养成思维的惰性。有的教师则问得太玄奥,学生一头雾水,半天找不到北,这会使学生产生恐惧心理。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素质教育全面展开,教育艺术也被提到一个新的高度。那么,在教学全过程中,如何保持学生对所提的问题感兴趣,维持学生旺盛活跃…  相似文献   

14.
实施新课程后,大多数教师都明白了动员、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意义,因此,在各种观摩课中,教师提问的频率很高。一堂课提两个问题是少的。有些课在40分钟内能提5个问题。提问是动员学生思考的好办法,过去也用。不过那时局限于“一纲一本”,结论还要回归教材。现在应有所不同。新课程提出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那么,提问的目的就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兴趣,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和方法。如果仅仅是为了连贯教学,提问就没什么意义。对青年教师来说,首先要把握提问的时机,其次是要掌控问题的方向。一般来说,在一节优质课中,教师的教学智慧必然体现在这两方面。缺乏经验的教师不是提问太早,就是对学生的回答肯定或否定都过于草率。在初中教学中,此类问题暴露比较明显。  相似文献   

15.
课堂提问是引导和促进学生自觉学习角常用的教学手段,是沟通师生思维交流、活跃课堂气氛的纽带,是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动力的方法,是诊断学生课堂学习情况的反馈途径,是启发式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师若能认真研究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水平,深入细致地考虑设问的时、量、度,对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率乃事半功倍之举。一、深与浅提问,必须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问题的设置应由易到难、由小到大、由简到繁,层层推理,步步深入,难易适中。所提问题难度过大,学生难以回答,导致提问后的“冷场”与“卡壳”;所提问题太浅,学生就会失去兴趣,产生麻痹、倦怠心理。两者都达不到提问的目的,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必须掌握好设问的“深”与“浅”。  相似文献   

16.
1中学教学课堂提问的基本评价目前,多数教师对课堂教学中师生双向活动最常用最重要的方法——课堂提问重视不够、研究不深,普遍存在以下问题:(1)粗效提问,实效不高.教师往往随意提问,甚至流水式提问而导致“满堂问”,且所提的大多是低思维度的问题,学生常可用“是”或“不是”、“对”或“不对”回答,这种看似活跃的课堂气氛,实质上是在为教师的教或板书“填补空档”服务,教学实效不高.(2)教师提问多,学生提问少,比例严重失调,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得不到落实.2对优化课堂提问意义的认识优化课堂提问,其实就是提出新的问…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在课堂上提问已然成为教师独享的特权,学生只能老老实实地回答问题。课堂被教师牢牢地控制着,学生变得消极被动,不得不成为配角。而将课堂提问权还给学生,则标志着教学观念的更新、教师角色的变化。据考察,中国的孩子在放学回家后,家长常常会问:“今天老师提的问题都答上来了吗?”而在犹太民族.家长的问题则是:“今天你向老师提问了吗?”  相似文献   

18.
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已改变了教师“满堂灌”、“一言堂”、“以己昭昭,使人昏昏”的局面,普遍将提问法运用于教学之中,但不可否认的是,课堂提问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无障碍性提问,即所提出的问题没有难度,学生无需经过思考就能立即回答,这种提问是“为问而问”,整个课堂表面上看轰轰烈烈、气氛活跃,实则流于形式。习惯性提问,问题未精心设计,每讲一两句便问是不是、对不对,形同口头禅,不等学生回答,教师自己接着讲课去了,整堂课发问不少,  相似文献   

19.
课堂提问是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教师讲课不能不提问。因为提问不仅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还可以使学生加深理解内容,同时,也有利于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但在现如今的教学中,教师在提问中却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提问不能面向全体目前的课堂提问中,教师或多或少都有提问,但存在着不普遍的问题。尤其是讲公开课时,教师惟恐一般学生答不上来,只是一遍一遍地叫几个尖子生。让大部分学生当了“陪衬”,思想也早就“飞”了,这些学生学习的热情被打击,结果可想而知。二、提问后不重视学生的回答教师提出问题后,在学生回答过程中,也许…  相似文献   

20.
我曾听过这样一堂课,教师自始至终向学生提问题,甚至这堂课该讲什么,也通过学生的口说出来,形成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模式。课后他告诉我他是在尝试进行“问题教学”。 这是问题教学吗?当然不是。 问题教学离不开“问题”,但提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