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要说明的问题有三点:(1)辩证地认识“六书”定义的内涵与外延,历史地说明传统“六书”理论的得与失;(2)采取更加达观的态度认识“六书”造字说与“四体两用”说的联系与区别;(3)人文学科不能完全用科学方法来说明,正确把握未来汉字构形研究的导向。  相似文献   

2.
《中国科技奖励》2010,(1):26-29
如果觉得“科学与民主没有直接关系”,那是肤浅; 倘若认为“科学是民主的基石”,不免牵强; 我们说“科学与民主相生相伴相辅相成”,是一种东方式的“智慧”。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析研究了以下四个哲学基本问题:1、哲学作为世界现,它的“世界”不是外部物理世界,而是语言中观念中的自足独立的意义世界;哲学不是后于具体科学的元科学,而是先于科学的人学、“源学”。2、“存在论”和“语言学”两大转向构成本世纪两大哲学革命;它们与其说是标新立异,毋宁说是浪子回头,回归哲学的最古老家园;3、存在和意识即有和无的关系问题之所以是哲学基本问题,是因为它们的关系是一个永恒的悖论,是因为它们的关系是比”是──不是”(知识论)、“应该──不应该”(伦理学)这些人类基本问题更古老的“存在论”(有──无)问题。4、哲学面临的最大的亦即最后的悖论是哲学只有消灭自身才能实现自身,哲学导致自身的终结乃是哲学原则贯彻得最成功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邵雍的“元会运世”说是中国古代唯一的对宇宙发展规律的定量研究。邵雍的自然哲学富有科学精神主要是:(1)相信自然界有统一的发展规律,相信人可以认识这一规律,并努力探讨这一规律;(2)他的研究方法是以经验事实为基础,理性地进行探讨,邵雍的学说和研究方法,在一定意义上起到了“科学范式”的作用,促进了中国古代科学的发展,否定邵雍的自然哲学和科学精神,不利于正确认识中国古代科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说“赋”     
在中国文学史上,“赋”既是诗的“六义”之一,又是一种特殊的文体,故特受学人重视。班团说:“赋者,古诗之流也”(《两都赋序》),又说:“不歌而诵谓之赋”(《汉书·艺文志》);郑玄说:“赋之言铺,直铺陈今之政教善恶”(《毛诗笺》);刘勰则说:“赋者,铺也.铺采离文,体物写志也”(《文心雕龙·诠赋》);而朱熹又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诗集传》)凡此种种,释义不一。然则“赋”字本义如何?它与诗之“六义”和文体之“赋”有何关系?看来仍是一个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下面让我们从“赋”字本义谈起.一、…  相似文献   

6.
浅谈单元教学中教的问题温业钜,杨吉元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凡为教,目的在达到不需要教。”在这句话里,叶老把“教”与“不教”二者之间的关系明明白白地告诉了我们。应该说,“教”是手段,“不教”是目的;“教”是(知能)量的增多,“不教”是(知能)质的突破。...  相似文献   

7.
怎样看待西方自然科学家的“宗教感情”──与蒋四清同志商榷周吉友蒋四清同志在《宗教是科学的死敌吗?》(载《中学政治教学参考》1996年第5期)一文分析了宗教对科学在特定条件下的积极作用,令人耳目一新。文中还谈到:“近现代许多著名科学家,如刻卜勒、牛顿、...  相似文献   

8.
父母之爱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是孩子赖以健康成长的精神食粮,在现代家庭里,为人父母对子女不只要奉献爱心,关键是父母懂得科学施爱。父母科学施爱的应有思路是:(1)抚养爱与培育爱相统一;(2)母爱与父爱有机结合;(3)“爱”与“严”的辩证统一;(4)科学调控与正确对待儿童需要;(5)建立良好家庭气。  相似文献   

9.
《楚辞文心管窥》是李诚第一部楚辞研究专著。此书结合历史典籍、宗教祭祀、图腾神话的广阔背景,对屈赋的文化内涵、艺术构思、作品结构及神话传说的特点作了探讨,在继承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多有新的发明和突破。其治学严谨朴实、注重证据,研究角度新颖。但仅从屈赋的“时间”、“空间”总结其结构方式,显得过于单调划一;从屈作“两两相对”、“配属关系、寻其构思来源显牵强;“图腾崇拜”说也欠科学。  相似文献   

10.
劳动力简单再生产刚性是我国必须正视的最基本的国情,“劳动-收入”转换率偏低已成为扩大内需、促进协调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障碍。本文以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为基础,重点从宏观角度论述了掌控“劳动——收入”转换的方法;阐述了“劳动——收入”转换的现状、问题和“劳动——收入”适度转换的现实意义;揭示了劳动力(L)与生产总值(GDP)的三种弹性(I)关系以及与I相对应的工资(W)弹性(i)的三种关系,并在建立直线回归方程的基础上对适度“劳动——收入”转换率量度进行实证分析。提出了保持适度劳动收入转换的相应政策建议,以期实现“劳动——收入”转换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1.
初中语文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教“说”四法:(1)诵读带“说”;(2)引问后“说”;(3)复述练“说”;(4)设境演“说”。关键在于充分开发利用既有的教学资源,实现课程规定范围内精心选择的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12.
法兰克福学派代表人物哈贝马斯在认识论问题上揭示了知识与人类兴趣之间的关系,提出了“认识兴趣”这个具有原创性的概念。技术的兴趣形成了经验性-分析性的知识,即实证科学;实践的兴趣形成了历史性-诠释性的知识;解放性的兴趣,形成了批判的知识(反思)。实证科学有助于经济史研究的准确性;历史的-诠释的科学为经济史研究开拓了更为广阔的认识道路;批判的科学(反思)使经济史研究具有强烈的实践倾向。  相似文献   

13.
默顿命题最突出的理论贡献是:在宗教与科学“完全对立”观点十分盛行的历史情况下,它勇敢地冲破了该学说所造成的思想樊篱;同时告诉人们,仅仅看到宗教与科学在世界观和认识论上的对立是一种肤浅和简单化的观点,二者在某些侧面还存在着协调和一致,甚至还可以互相利用。应当说,宗教与科学的这种统一性对于科学社会学的研究有十分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认为,叶剑英在抗战时期积极倡导了建立与爱国宗教界人士的统一战线,科学地论述了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宗教与现实的关系,指出了爱国宗教界人士如何参加抗日救亡活动;并阐明了如何正确区分反封建迷信与保护宗教文化遗产等等问题。这对促进我党尊重和保护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境界论” 索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境界”(意境)包含着情与景,但绝不是一般的情景交融。“境界”(意境)的审美特质主要有三:一是因心造境的审美具象性;二是以形写神的审美表现性;三是以情动人的审美感染性。“境界”(意境)的生成是“虚实相合”,“虚实相合”的媒介有三种:相似点、牵连点和相反点。“境界”(意境)的审美效果是“境外有境”。林纾的“文境论”强调作者心境、修养对“文境”的决定作用是“扩前人所未发”。如果说“言志、缘情传统”是“境界论”(意境论)的历史基础,“立象尽意说”、“无外之境说”、“因心生境说”是它的哲学基础,那么,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则是“境界论”(意境论)的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16.
1996年美国正式公布出版了“国家科学标准”,这是美国科学教育史上第一个“国家标准”,也被称作美国90年代的第三个国家级科学教育改革方案。在这里,本文主要介绍三个方面的内容:(1)“国家标准”的主要特征;(2)“以标准为基础”的教育改革的战略框架;(3)“国家标准”的挑战。  相似文献   

17.
科学发展通指事物的各要素(系统)之间相互协调形成合力,实现全面、可持续的发展。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包括许多要素(系统),宏观方面如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关系、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关系等,微观方面如学校的发展战略、教师管理、学生教育等。落实教育的科学发展观就必须促进教育各要素(系统)之间的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具体说,就是要实现“五个结合”:教育发展规模与教育发展质量相结合、普通教育发展与职业教育发展相结合、抓好学校全面工作与抓特色工作相结合、对教师的任务导向管理与关系导向管理相结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发挥学生特长相结合。  相似文献   

18.
科学·宗教·道德生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以来,人类的物质发展水平借助科学有了极大的提高,但人类的幸福感、道德自律、审美情趣和共同生活的智慧没有同步的提升。这表现为人的生存的虚无化和价值观的低俗化。如果我们正视历史,就能体会到宗教的社会整合和赋予意义的功能。也许我们应当意识到:科学、宗教、艺术是人类面对自然发展出来的三种不同的、彼此无法替代的互补的认知方式。宗教与科学在当代的接触也促进了宗教的改变,使得她有可能与现代理性和谐地组成“经纬”关系,共同编织现代全球的文化生态。断言“人类历史未来的方向取决于现代人如何看待科学与宗教的关系”可能不是危言耸听。  相似文献   

19.
中西宗教精神的不同及其文化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文化角度对中西方宗教进行比较,指出西方宗教中的神是由超人类的终极之神所赋予,其宗教的原始动力是“罪感“,故而其人神关系是单向的皈依,其宗教态度是膜拜,其价值张力是远离世俗;中国宗教中的神则是由现实中的杰出人物经过修炼而成的,其宗教的原始动力是“畏感“,故而其人神关系是双向的交换,其宗教态度是恭敬,其价值张力是固着世俗。文中还以此解释了中西宗教中其他一些方面(如对异教的态度、宗教的地位、屋顶选型以及不朽观等)的不同。  相似文献   

20.
2001年2月24日,在国家图书馆召开“儒教问题学术研讨会”,参加者有40人。下午有30人。许多学者发表各种不同意见,主要有儒学与儒教的区别,研究儒教的意义,宗教与哲学的不同,中西宗教的区别等问题。我认为:1)儒教是有中国特色的宗教,与西方宗教不同:2)宗教的本质是信仰,形式可以有许多差别,信仰流行起来,都带有宗教性,或者可以发展成宗教;3)儒教与儒学融合在一起,人们可以信仰儒教,也可以研究儒学,各取所需;4)纪念孔子生日时,召开国际学术研讨会,同时也搞祭孔活动,说明“学”与“教”并行不悖。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学报的李尚英向我约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