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王静悦 《函授教育》2002,(1):107-108
《边城》是沈从文的代表作,发表于1934年。自它诞生之日起至今,对它的研究文章字数已经高出原著数倍,然而“认识是思维对客体的永远没有止境的接近”,所以本文沿着前些评论家的研究成果铺设的路继续走向“边城”。笔者认为,读沈从文的作品,可以窥见沈从文的为人。如能正确认识沈从文的为人。就能更好地科学地理解评论沈从文的作品。即“知人论文”。  相似文献   

2.
3.
王倩龄 《家教世界》2013,(2):150-151
湘西的山,秀拔峻峭;湘西的水,清澈透明。在湘西这个环境中,土生土长的湘西人,性格中既有山的坚实刚强,又有水的柔婉与纯净。这种山水构成了湘西特有的自然环境和人物气质。沈从文不但透视了大自然的生命律动,更加透彻的认识到这片原始空间的生命力.沈从文笔下湘西世界是生命与自然的融合,是人性美与自然美的融合。  相似文献   

4.
沈从文与《边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边城》是沈从文的代表作 ,发表于 1 93 4年。自它诞生之日起至今 ,对它的研究文章字数已经高出原著数倍 ,然而“认识是思维对客体的永远没有止境的接近” ,① 所以本文沿着前些评论家的研究成果铺设的路继续走向“边城”。笔者认为 ,读沈从文的作品 ,可以窥见沈从文的为人。如能正确认识沈从文的为人。就能更好地科学地理解评论沈从文的作品 ,即“知人论文”。沈从文一度自称是二十年代最后一个浪漫派。写理想 ,当然便是他创作的主要内容。《边城》、《三三》等许多作品就是这样 ,而且 ,正是它们才被公认为沈从文的代表作。但是 ,是否凭此…  相似文献   

5.
着重从自然、健康、优美的“人生形式”及作品呈现出的浓郁的地域色彩和清新的抒情风格等方面探讨了作品充满着“爱”与“美”的乡村风情画特色。  相似文献   

6.
本结合沈从生活的时代特点,论述小说《边城》独特的艺术魅力。真正的“精神家园”在作的梦幻之中。  相似文献   

7.
《边城》是沈从文先生精心描绘的一幅湘西人物风情画.随性洒脱,快意自然,湘西世界是如同陶渊明笔下桃花源一般的存在.淳朴彪悍的民风与清新优美的水乡风光,读来让人倍感愉悦与放达.本文将从隐含读者、叙事艺术与寻根文化三个维度,试图揭示《边城》在构思、行文等方面的精巧之处.  相似文献   

8.
许思友 《池州师专学报》2001,15(1):57-58,88
学术评论界一直认为《边城》是沈从文描写人性美的佳作,它描写的是“健全的人性”、环境的“牧歌式”,然而在认真解读文本的基础上,本文认为《边城》中的社会并不美,健全的人性也没有重建起来,文中隐伏着作者难以言说的悲痛,它只是沈从文无法实现的梦。  相似文献   

9.
面对沈从文的这篇盛年之作,我们正需要唤醒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好在教材编写者在此次修订中已经着重强调了这一点,课后练习中的问题设计就是很好的证明: 练习一“说说你对课文主题的解释”;  相似文献   

10.
在沈从文所精心构筑的“湘西世界”里,《边城》无疑是其中的核心之作。在这部作品中,沈从文通过一个美好单纯又略带忧伤的爱情故事,对“湘西世界”里的人性爱和人情美作了充分理想化的表现,抒发了自己对“湘西世界”里特殊的爱与美的讴歌,探究了这种爱与美因受到时代无情摧折而行将凋零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怀着对湘西世界无以言说的温爱,寄寓着对人类社会“美”与“爱”的理想,沈从文于1933年冬至1934年春谱写了一曲清婉的牧歌一边城》,以希实现他“用一枝笔来好好保留最后一个浪漫派在二十世纪生命取予的彤式”。现从以下几点进行赏析。  相似文献   

12.
对沈从文《边城》的接受及其嬗变过程研究表明,对作品的理解和认识与接受环境、接受主体的期待视界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3.
“生命”作为沈从文湘西小说的艺术维度之一,是解读沈从文湘西小说的突破口。“湘西生命”的精神内核是“人与自然相契”,是沈从文孜孜追求的理想的生命“常性”。这种精神浸透到了它的生命形态、命运观念、处世精神之中。具体而言,“自然性爱”、“未凿童心”、“血性强力”是湘西生命的自然形态;“死亡”与“爱情”相邻体现了湘西生命的自然抉择;在“守势”与“超脱”处世姿态中生命的“自足”、“澄静”.展现了湘西生命的人生情怀。  相似文献   

14.
两度被提名为诺贝尔学奖候选人的沈从先生,一部几近完美的经典之作《边城》给世人重构了一个亦幻、亦真、亦美的桃源社会,一个让世人追逐的精神家园,一个和谐的湘西世界。一条黄狗,一只木船,一位老人与一位十五六岁的姑娘,构筑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这是一方人性真善美的净土,生活中充满爱与被爱、宽容与理解,相处中没有指责、没有埋怨,展现了湘西苗汉人民那原始粗犷的生命力与直率的本性,凸现出了他们炽热、朴素的人性之美。中主人公翠翠的母亲不幸早年离她而去,祖孙二人相依为命。她豆蔻年华,情窦初开,船总的两个儿子天保、傩送同时爱上了她。在矛盾交织的爱情生活中,没有血腥,反而折射出了一束人性的光彩。这种人性美是湘西淳厚的民风孕育而绽放的花朵,或许这种生活也只有在沈从先生的双眸中才能捕捉的到。因此,马悦然先生强调沈从先生是五四以后中国最伟大的作家之一,这个迟到的评价,对沈从先生来说,是名与实俱的。虽是个遗憾,但也是个安慰。  相似文献   

15.
沈从是京派小说的代表,他的创作题材非常广泛。然而,在沈从的全部创作中占有突出位置和最引人注目的是以湘西生活为题材的作品。他的作品描写湘西独特的自然风物、人情世态,展示了湘西普通人的生存状态和人生形式,及其在时代的大力挤压下的扭曲与变形,讴歌了湘西底层人民身上朴素的人性美和道德光辉。  相似文献   

16.
沈从文《边城》的文学世界是特异的“湘西世界”,湘西是中国的边地,因此相对比较完整地保留了乡土中国的文化。在这个世界中,乡情风俗、人事命运、下层人物形象往往和谐地融为一体,“湘西”所代表的是一种健康完善的人性,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从文自传》)。沈从文的乡土小说不是产生在乡土、本土,而是产生在都市。  相似文献   

17.
沈从文先生是一代文学大师 ,以《边城》为代表的小说 ,呈现出一幅富有诗情画意的湘西乡村风俗画卷 ,具有艺术美典型的形象性特征、强烈的情感性特征和鲜明的独创性特征  相似文献   

18.
《中学生阅读》2007,(6):6-7
中篇小说。1935年6月,由生活书店初版,后收入《沈从文小说选集》和《沈从文小说选》。[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纵览近十年的《边城》研究,其兴奋的视阈可归纳为牧歌说、悲剧—挽歌说、文化—原型批评说等三种类型。《边城》整个小说有着浓重、多层次的象征意义,用文化—原型批评的方法来审视小说中弥漫着的淡淡哀愁将会有全新的诠释。  相似文献   

20.
表现人性美好是沈从文小说创作的核心之一。在小说中,作家常常通过描写边远乡民身上那种自然、和谐、质朴、善良的性格来歌颂人性的美好,《边城》就是沈从文写得最具人性美的一篇小说。人性美在《边城》中主要体现在亲情和爱情两个方面,并贯穿在凄美的爱情故事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