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儒道佛三种文化思想的融合,形成了苏轼独特的思想内涵。在政治上,他表现出积极入世、经世济民的儒家思想。在仕途处于逆境时,他又表现出道家的"无为而治"和佛家的"静达圆通",他在本为玄虚缥缈的佛老思想中去追求一种简易、粗浅和实用的思想境界。苏轼对儒道佛三教思想兼收并蓄,铢分毫析,臻于化境,从而构筑了诗人完美的文艺境界。  相似文献   

2.
艺人形象是元杂剧中的一类人物形象,虽然为数不多,但却传达出了丰富的意义.它是元代社会特殊历史文化环境的产物,其具有的形象特征诸如对自我的肯定,对自由平等的追求,对社会的反抗等等,既反映了那个时代底层人民的精神风貌,同时也折射出有元一代的社会现实生活状况.  相似文献   

3.
要搞好“三教统筹”这项工作,必须在搞好规划的基础上努力办好试点.逐步推开。几年来,我们在这方面进行了积极地探索,取得了一些成效。主要做法是:第一,调整农村学校布局,改革农村教育结构。一是认真宣传和贯彻《义务教育法》把每年的三月和九月定为义务教育宣传月。通过各种媒介把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宣传做到家喻户晓;重点建好一批中心小学和重点小学;本着方便群众,就近入学的原  相似文献   

4.
武则天佛教居先政策的具体表现是大规模翻译佛经,对许多著名高僧给以礼遇,有种种佞佛举动。在佛教居先之同时,武则天又给道教以合法地位,让它与佛教共存。之所以主张佛教居先,一是为了表示对李唐王朝的彻底否定,二是为了对佛教徒在以周代唐过程中的功绩表示回报,三是与武则天个人的佛教信仰及身世经历有关。给道教以合法地位,则是由宗教的性质及其对统治阶级的作用所决定的。唐中宗重新即位伊始,虽曾倡言中兴,有意抬高道教的地位,但不久又改变初衷,继承武则天宗教政策。中宗在佛教居先政策的同时,也给道教以合法地位,让它与佛教共存,则是由唐代君主(武则天除外)都攀附道祖老子为其始祖这个根本原因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5.
方以智"参自己本分禅"的禅道观认为,大道本来无常,无需劳神外求,唯心为三教融通的根本。他提倡的三教融通思想,主要指"体无内外,道无彼此"与一二合一的本体融通和"三即一,一即三"与"随""、泯""、统"的方法融通。  相似文献   

6.
三教会通是王塘南思想的一大特色,此具体体现在“彻性体之‘廓然’”、“探本穷原”与“为学方便之门”三个层面.对此进行探究,不仅有利于清晰化理解塘南本人的思想体系,而且有利于呈现中晚明三教会通思潮的探究视野.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九华山儒释道三教宗教文化的梳理分析,论述了作为主体的九华山佛教文化如何融通儒、道文化,从而形成九华山三教融通的特色宗教文化,并将其主要文化特色概括为:三教融通的宽容态度;三教融通的世俗性格;三教融通的地藏精神。  相似文献   

8.
幂零李代数和可解李代数是两种重要的代数,通过对这两种代数性质进行比较,指出它们的异同,进而更深入地理解这两种重要的代数 .  相似文献   

9.
李勣论     
李历仕三朝,在唐初统一全国和后来巩固边疆的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军事家.他任宰相期间也有作为,与唐太宗的关系总体是和谐的,不像有些论者说的两人后期关系剑拔弩张.李与唐高宗的关系更是密切,在高宗废立皇后之争上,两派官僚没有谁是谁非之别.  相似文献   

10.
论李勣     
一李勣和李靖是唐开国时位置最高、名声最响的两员大将。新、旧《唐书》都为此二人合传。《旧唐书》卷六七二李传论所谓“近代称为名将者,英(李勣贞观十一年封英国公)、卫(李靖同年封卫国公)二公,诚烟阁之最(贞观十七年同预二十四功臣图形凌烟阁之列)”,不仅是后来纂修《唐书》时史臣的看法,也代表二李生前的定论。唐  相似文献   

11.
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是推进课堂革命、实现高效课堂、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突破口.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职教20条,文章从师资、教材和教法3个方面分析了高职《大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指出了高职《大学语文》改革的必要性,并从教师培养、教材开发、教法创新、教学评价等方面提出高职《大学语文》教学"三教"改革的策略.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初期和中期 ,史学界对隋末李密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讨论其是否是农民起义领袖方面 ,对李密评价不够客观。 2 0世纪中晚期 ,学者们侧重于李密在瓦岗军中的作用及其失败之因的研究 ,对李密的评价渐趋客观。  相似文献   

13.
《水浒传》阐扬了儒、释、道三教扬善惩恶的伦理意识 ,并规范人欲 ;三教互补的人格范型 ,决定了好汉们的人生观和价值取向。同时三教宗教观念及某些表现形式 ,是小说构思情节、展示人物性格命运的依据和手段 ,在写实的背后又显现出宗教神秘的色彩。  相似文献   

14.
李京丈,1986年毕业于苏州丝绸工学院,安徽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系副主任,教授,安徽省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带头人,《网页设计》省级精品课程负责人,2004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2005年荣获三星“优秀园丁奖”。  相似文献   

15.
陇西李氏并非魏晋旧族 ,而是鲜卑贵族、汉士族合流时出现的新士族。陇西李氏先世前汉时是武将世家 ,在汉魏晋门阀形成、发展过程中 ,已衰落为陇西寒门。晋末十六国时期 ,陇西李氏开始崛起。北魏初年李建立西凉 ,其家族成为小王国的王室。西凉灭亡后 ,李子孙仕魏。李氏作为亡国小朝廷的后裔加入北魏政权 ,失去了豪强割据的社会基础。李氏为保持自己的社会地位 ,只有依附皇权 ,并和皇权紧密结合。正由于李氏对皇权的依附性 ,与皇权利益的一致性 ,仕魏后很快取得了与五姓七家并列的地位 ,成为当时盛门。  相似文献   

16.
李塨是清初著名实学思想家,他对当时的水利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解决方案.他的水利思想主要包括兴修水利、治理黄河和淮河、恢复海运.  相似文献   

17.
李塨是清初知名思想家,颜李学派创始人之一.在其一生中,他曾多次应聘入幕,辅助地方官员料理政务.他的游幕活动,既解决了其家庭生计问题,又使他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广交了朋友,同时也使颜李学派的实学思想得以更为广泛地传播,并使其政治经济思想或多或少地付诸实践.  相似文献   

18.
北宋中期著名思想家李觏从现实之弊出发,看到了人才问题的重要性。认为择贤任能关系到国家的兴亡、社会的安定、人民的祸福;提出要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兴学设教培养人才,采取正确的方法选拔人才;同时还分析了不能举贤的社会原因。李觏的人才论较为深刻,其中含有许多积极的、合理的因素,但也不可避免地存在阶级局限性。  相似文献   

19.
教师、教材、教法改革在高职院校深入推进,课程思政教育作为国家战略部署向全国推广。文章基于课程思政视角,分析了“三教”改革的现实意义和存在困境,提出教师改革应聚焦思政能力提升、教材改革应凸显思政元素挖掘、教法改革应着重思政方法创新的“三教”改革新思路,旨在通过推动“三教”改革,形成课程思政的团队合力,提升“三教”改革和思政教育的效果,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20.
高职“三教”改革是职业教育类型定位优化的核心要素,是职业教育功能定位的重要因素,是“双高”建设的切入点和突破口。通过阐述高职“三教”改革的内涵,剖析高职“三教”改革过程中的困境,从建机制、搭平台、聚四能等组建高水平教师队伍;从教材的内容、形式、育人功能等开发育训融合优质规划教材;从课堂革命、学分银行、课程思政等创新教学范式,开启高职“三教”改革的实施路径,为高职“双高”建设的落地提供借鉴和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