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亚里士多德在《形而上学》中把"四因"最终归结为"质料因"和"形式因",究竟如何看待二者之间的关系对亚里士多德思想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本体论是亚里士多德第一哲学的核心,本文试图从本体论的意义层面上来讨论二者的关系,以期能对进一步理解亚里士多德哲学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
但是,这一发展变化并不是决定性的。因为,在这里始终存在一个问题,这就是,在质料和形式之间,哪一个更为基础呢?在对实体的追寻中,应当贯彻的是一种本质主义的思路还是一种还原主义的思路呢?因为,很显然,质料和形式明显地代表着两条不同的认识路线,一条是还原主义的,一条是本质主义的。从而,在这两条认识路线中,哪一条更优越呢?哪一条更能向我们提供关于存在的基本世界图景呢?这就是亚里士多德的问题。正是这个问题把他带入到了对实体的更为深入的探索中,而这也就构成了通常被称之为《形而上学》核心卷的第7~9卷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3.
在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中,关于"形式"的论述占有很大篇幅。亚里士多德把"形式"等同于"其所是的是",又认为"形式"是"这类"。探讨亚里士多德在其《形而上学》中对"形式"的不同规定及其相互关系,对于进一步研究亚里士多德的"实体学说"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4.
亚里士多德的戏剧理论在西方乃至世界戏剧领域称雄千年,不同历史时期的戏剧家大都视其为艺术规范,并成就了一大批戏剧杰作。现代剧作家曹禺在继承亚氏传统的同时,又融合了契诃夫等剧作家们的理论元素,并充分发挥个人的独创性,从而实现了对经典理论的突破,向人们展示了另一片全新的戏剧天地。  相似文献   

5.
现代性在什么意义上可被视作智者的后裔?黑格尔认为现代性源于智者,他的论证虽然有可商榷之处,却极富洞见。《形而上学》第四卷显示,智者的问题不在于是否陷入感官主义或主体主义,也不在于是否违反了矛盾律,而在于遗忘了实体,并企图以一种服务于多变的效用的虚构秩序来代替事情本身的秩序。这种做法在本质上不是智者的自私自利或偶然意见,而是亚里士多德时代希腊生活中的一种普遍现象,代表了西方文化中迄今难以彻底摆脱的一种危险,而现代性正是这种生活方式的彻底推进,主要表现在世界图景、意识形态、技术和虚无主义4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本体论问题作为西方哲学尤其是古典哲学最基本的哲学问题,其内涵之丰富、范围之广泛、思辨之抽象、玄想之辽远,是其他学问所不能比拟的,因此它是所有哲学问题中最为复杂最令人困惑当然也是最具有魅力的哲学问题。从历史上来考察,我们可以把本体论分为古代本体论、中世纪近代本体论和现代本体论。它曾在西方哲学史上占据统治地位长达2000多年之久,并且直到今天仍然是哲学家们热烈争论的问题。因此研究本体论问题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论述《易传》在宇宙论的基础上建立起关于性别的形而上学,这种性别的形而上学主要体现在:一、阴阳是宇宙和人类两性关系与社会生活的基础。二、刚柔——阴阳的特性与男女两性的理想气质。三、合和——阴阳与男女两性的理想关系。《易传》的性别形而上学有其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
《编辑者办公室》模式本体论从整体叙述它的形成、开展研究的内外条件以及优势等,并描绘了该模式可操作的功能蓝图,展示了传播先进文化的实在意义。  相似文献   

9.
10.
学界对儒家形而上学的研究已经取得了诸多成果,《〈中庸〉学与儒家形而上学关系研究》立足于前人基础,在儒家形而上学与儒家本体论含义界定、儒家形而上学研究的切入点和载体以及儒家形而上学发展演变史等三个方面做了进一步探讨,提出不少值得深思的观点。这些观点体现了儒家形而上学研究的新进展,有利于进一步推进儒家思想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1.
12.
教育学不但有人伦日用的形而下目的,而且述有形而上的追寻。教育学的形而上追求就是寻求一般,把握基本原理。教育学的形而上追求的意叉在于:服务于学科内容和人的发展及其完善。  相似文献   

13.
形而上学的思维逻辑是一种思考的逻辑。形而上学的思考逻辑是使问题纯粹化(简单化、理想化、非现实化),就是要求人们在思考问题时首先用孤立、静止、片面、表面、无矛盾的观点看世界,也即是形而上学地看世界。通过形而上学的思考,找出事物内在的联系或规律性的东西,并在此基础上再整合,然后进入到具有全面性、现实性的理性认识,即辩证方法。因此,作为方法论意义上的形而上学与辩证法有机结合,才能比较完整地形成人类的科学思维方法。  相似文献   

14.
儒家道德形而上学以"天道"作为内在依据,它萌芽于先秦孔、孟、荀的道德论证学说之中,经历了两汉、宋明与近代的发展,最终形成了自身内在结构与运作机理.它通过对非感性世界的追问,为人们的道德生活与意义世界提供了源于生命内在自我领悟的终极关怀.在与"形而下"的沟通中,儒家道德形而上学具体转变为道德理想、道德规范、道德评价与道德修养等器化之物.而重实用性,重直觉的悟性则是儒家道德形而上学最重要的特征.  相似文献   

15.
无论是科学主订还是人本主义的现代西方哲学和后现代西方哲学,他们之所以高举反形而上学的大旗,其理论原因在于他们都没有异清形而上学的深层本质和深层关怀,因而割断了古代西方哲学和现代西方哲学的历史联系,其实,在玳西方哲学中已经孕育着现代西方哲学的精神,无论是亚里士多德,康德还是黑格尔等哲学巨人的思辨的形而上学体系中已经包含着一种现代哲学的人文主义精神,不过这种精神由于历史的原因,它们都被种种思辨的浓雾遮蔽着。  相似文献   

16.
王颢 《邯郸学院学报》2009,19(2):29-32,53
和合学的形而上学思议不同于传统形而上学的执着形态,特异的和合生生道体继承和发展了东两方本体论思想的精华,舍弃了传统形而上学刚性的意义中心和排他的言说方式,以廓然虚灵的精神家园为道体安立,以和合生乐的道体自由境界为指归,实现了形而上学的解脱.  相似文献   

17.
早期山水诗萌芽于曹魏时代,在晋代逐渐发展和成熟,开启南朝一代新的诗歌风貌,标志着人与自然的进一步沟通与和谐,一种新的自然审美观念和审美趣味的产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玄言诗孕育了山水诗。玄学使山水具有清越之气,老庄思想使人们向往自然。随着情理的消长,山水逐渐与情感相结合,逐渐完成了对玄理的清洗,并且随着玄佛的融合,使山水诗具有了境界之美,并朝着世俗化和抒情性的方向发展,逐渐使山水诗成为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  相似文献   

18.
本评述了海德格尔对以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笛卡尔、尼采为代表的传统形而上学的批判。在评述中,作展示了海德格尔心目中传统形而上学的发展轨迹以及他的看法,指出了海德格尔对传统形而上学的批判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和影响。不过,作同时也指出,从后现代哲学观点看,海德格尔仍然是用形而上学反对形而上学。他所说的本真存在是没有根据的。  相似文献   

19.
形而上学以巴门尼德的存在学说为其开端,中经苏格拉底——柏拉图的理念论,在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范畴体系中初步完成,经过中世纪哲学的改造后,在近代发生认识论转向,形成富于近代特色的形而上学。在康德对传统形而上学进行全面系统的批判的基础上,黑格尔则通过恢复古代形而上学传统方式使形而上学得以完善。而在某种意义上,黑格尔哲学既标志着形而上学的完成,也象征着形而上学的终结。  相似文献   

20.
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的思想体系历来是亚里士多德研究者中讨论最多的一个主题。在这方面,就中国目前的研究状况而言,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学者们通常只是依据亚里士多德整个形而上学思想体系中的这个或那个文本进行孤立的研究,通常是选取《范畴篇》或《形而上学》这样一些明显可见是属于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思想体系的文本,既没有考虑这些文本之间内在的整体关联,更少考虑它们之间所存在的思想发展的阶段性问题,就匆忙对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思想体系整体进行断言,甚至按照己意进行某种主观的体系性逻辑演绎和构造。这样无疑就造成了在研究上的独断倾向,既不严谨,也不科学。正是出于对这样一种研究状态的审查,本文在对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论著全面考察的基础上,在综合了20世纪以来西方学者从整体论和发展论的不同方法出发研究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思想所取得的成果的基础上,认为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思想是一个连续发展的体系,从阶段上来说,它经历了逻辑学著作阶段、物理学著作阶段和形而上学著作阶段,最终以《形而上学》第4卷、第6卷、第12卷中所表达的形而上学一神学思想作为完成。本文深入讨论了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思想发展的这些阶段的形成、发展和转变的关键概念和关键思想,尤其是对其中的实体优先性的思想、存在的核心意义的理论、“是其所是”的概念、“作为存在的存在”的概念以及《形而上学》中第四卷和第六卷的关系问题作了创造性的研究和回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