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为纪念峨眉山邮票发行60周年,峨眉山市邮政 局于2004年11月16日启用6枚风景日戳,戳名分 别为报国寺(戳号1)、雷音寺(戳号2)、洪椿坪(戳号 3)、洗象池(戳号4)、卧云庵(戳号5)、金顶(戳号6),  相似文献   

2.
新疆的新式双文字戳从1995年12月启用。目前所见最早为“乌鲁木齐·黄河路1”戳(图①),未冠“新疆”,戳径29毫米,符合文件规定。“新疆霍城县”戳(图  相似文献   

3.
台湾风景戳     
台湾地区于1957年4月25日启用第1枚风景戳——台湾阳明山(图1),现已两次更换戳型,4次变更戳面。最早的台湾风景戳,戳面标有阿拉伯数字和时间(图2),使用黑色油墨销戳。1958年9月22日戳面变化,加镌篆体“邮”字,并有一个小圆圈,日期(阿拉伯数字)保留年、月、日,取消时、分(图3)。1961年12月15日台湾更换新戳,在戳面地名旁加刻景点名称,如日月潭、光华岛、青草湖水库等。从1968年7月16日起再次换用新戳,取消了日期字钉(图4)。现在使用的是六角形的风景戳(图5)。  相似文献   

4.
为配合国家邮政局新邮发行,2004 年上海市邮政局刻制新邮纪念戳28 枚。将这些戳摆在一起,可以构成一幅美丽的画卷。今一并介绍给集戳爱好者。(李淑君提供)  相似文献   

5.
50年前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30周年,新疆迪化市(现乌鲁木齐市)邮电局刻制纪念邮戳一种(见图),戳径40毫米。此纪念戳与北京及其它城市当年的纪念邮戳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北京戳年月日数字为小写,有局所代号,五角星显得小一些。而新疆迪化戳的年月日与数字上下并列,并多了一个“时”字。  相似文献   

6.
一封廿一戳     
一件实寄封上,通常会有:寄出局销票的收寄戳;投递局的落地戳,即投递戳;路途遥远者还有经过中转局时的中转戳;投递员的名戳或者代码戳;邮政业务指示戳,如挂号(R)、双挂号(AR)、欠资(T)等戳记。一件被集邮界视为完整的实寄封,收寄、投递戳是必不可少的,故一件封上有2-4个戳记者较为常见,而多到十余个戳记,已属罕见了,本文介绍  相似文献   

7.
本期封面刊登的为丙午年(1906年)南京寄扬州的中式红条信封,正面贴蟠龙红2分一枚,盖有红色“花牌楼/邮政分局”长方戳和黑色南京“丙午十月廿七”汉英腰框戳各一个,背面到达戳为江苏扬州府“丙午十月廿九”全汉文腰框戳。 腰框式干支戳分全汉、汉英、英汉三种形式,其中汉英腰框戳较为少见。据孙君毅《清代邮戳志》记载,  相似文献   

8.
笔邮集中有一件展品:马任全先生出国途中从苏联寄往上海复兴西路55号的明信片,销苏联1957.7.22日戳,到达戳为上海18(支)局1957.7.31日戳。  相似文献   

9.
张立 《集邮博览》2009,(1):35-35
无论是对于销票的邮戳,还是用于免资的特殊戳,如早期的军邮戳、"文革"时期的"机要"戳,乃至义务兵使用的三角戳等。加盖时总会适可而止。前者如一票一戳或数票骑齿(孔)单戳、数戳,后者如一封一戳,但不包括落地戳。假如由于种种原因多了一两枚戳,可以用疏忽解释,算  相似文献   

10.
四、世界第一枚邮政日戳的变体戳封前英国邮政总局局长亨利·比绍普于1661年针对信件投递的延误现象而发明世界第一枚有日期的邮政日戳。该戳为圆形,分上下两个半圆形,E半圆为月份,下半圆为日期。世人称此种戳为“比绍普邮戳”。笔者收藏数枚比绍普邮戳,其中最小的直径为1.5厘米.时间为1765年8月17日。该戳上、下半圆横线左边交接点断裂。该戳形态老旧、小巧、别致,估计应属早期的“比绍普邮戳”(后期的戳形较大,有的直径达2.5厘米)由于使用时间久而导致断裂,成为罕见的下半圆大、上半圆小的变体戳。  相似文献   

11.
本期封面是绥蒙区加盖5元票(《区目》1988版HB306、1993版HB324)的实寄封,销票发信戳为1949年3月25日“绥远/集宁(代二)”,落地戳为4月2日天津中英文滚筒戳。信封背面无任何文字戳记。 绥蒙区曾称绥(远)察(哈尔)区,为晋绥边区的一部分,晋绥边区使用以西北农民银行货币为面值的邮  相似文献   

12.
这是一枚销有三个戳 记的首日实寄片。三个戳 分别是:“黑河市少年邮局 成立纪念”,戳图为正在往 信箱内投信件的女生学; 黑河少年邮局(1)邮政日 戳;“祝贺第三小学被授予 省青少年集邮活动示范基地称号”宣传戳。据悉,2005年4月6日,黑河 市少年邮局成为黑龙江省第一家少年邮局。  相似文献   

13.
贵刊于2003年第5期登载粒奇先生的邮文《法国的宣传邮戳》,图文并茂,该文将带宣传戳的邮资机戳分为6类,读后令人赏心悦目,受益匪浅。笔者再补充一类:名人纪念。如1991年1月2日纪念马尔罗诞生90周年戳(图1);1994年12月19日纪念拉伯雷诞生500周年戳(图2);1997年6月20日纪念都德逝世100周年戳(图3);2002年3月28日纪念大仲马诞生200周年戳(图4);2002年4月10日纪念雨果诞生200周年戳(图5)等,皆  相似文献   

14.
戳脚翻子拳     
戳脚翻子拳,传统拳种。系戳脚与翻子融合发展而成。戳脚原名“九翻鸳鸯脚”,简称“九枝子”,又叫“趟子腿”。原有九趟(套),后来以此为母,又创“文趟子”九套,原来的九趟即改名为“武趟子”。所以戳脚又有,文、武之分。  相似文献   

15.
从2004年开始,我国各地邮政开始大量使用“必能宝”DM30型邮资机。该型邮资机主体部分包括邮资方框戳、编码、邮政日戳三部分。而在主体部分的左侧附有可选部分:副戳。邮资机预设有10种副戳,其中9种为邮件属性表述戳,分别为“挂号”(挂号信件)、“印刷品”(挂号印刷品)、“印刷品”(平寄印刷品)、“信函”(平寄信件)、“邮  相似文献   

16.
上海浦东新区金桥邮政支局(邮政编码201206)于2001年1月10日换用欠资戳,旧戳用至前一日,新旧两戳规格相同,都是40×25双圈椭圆形,唯新戳"分"字刻在戳上,旧戳金额数字及单位都须手写,而图示尾日盖用的旧戳下环文字已模糊难辨。  相似文献   

17.
笔者收集的另外几枚邮戳,从邮 政业务角度见证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 后,德国疆土划归波兰的历史。图5(北 德联盟1866年发行)、图6(德国1845 年发行),戳为1878年2月12日、图7 (德国1881年发行),戳为1894年9月 2日下午(N)8-9时、图8(德国1919 年发行),戳为1920年6月15日。四枚 邮戳中的地名均为斯特丁(STETTIN)。  相似文献   

18.
帝国日戳为清代不常见邮戳之一种,因其上为英文“IMPERIAL POSTOFFICE"字样,故名之。戳分全英文和英汉文两种,戳形也分椭圆和圆形两种,全英文椭圆形戳的使用地点有上海、南京、杭州、梧州、广州等五地。此戳式之使用时间多较短,唯梧州一戳,在1897年、1898年、1899年皆有使用,但也不多见。各家之记载都较简略,孙君毅《清代邮戳志》(以下称《孙志》)记:最早见1897年8月26日作到达戳用,还有1898年及1899年  相似文献   

19.
机盖销票日戳和宣传戳 英国邮政系统每个工作日大约投递,2000万封信函。在这些信函上,最常见的邮戳是附有宣传戳的机盖销票日戳。其日戳部分为圆形,刻有收寄局名、日期和时间,日戳旁常附有广告宣传戳(图1)。宣传戳的内容每隔一段时间就要更换。至于何时、何地、启用何种内容的宣传戳,均提前在《英国邮戳公报》双周刊上公布。  相似文献   

20.
(一)航空邮递戳(2)飞艇飞机试航指示戳1920年5月7日,北京至天津间开办试航,天津邮政局刻用了“中华邮政飞艇寄递”圆形试航邮戳。图⒀为“午前”、图⒁为“午后”,该戳外圈为钟点图形,可转动使用;另外还刻用了中英文对照排列的“中华邮政由飞艇寄天津至北京”矩形全文字飞机(“由飞艇寄”实际还是由飞机寄递,戳中英文也是飞机,系海德利·佩奇飞机)(图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