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近年来,国家在基础设施及公共事业领域大力推广PPP模式,PPP模式已成为中国探讨新的发展路径、发展模式、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的重要抓手。文章介绍了PPP模式的概念和特点,提出了PPP模式下造价管理与控制的必要性,并通过武汉市青山示范区海绵城市(南干渠片区)PPP项目建设实践提炼总结在该模式下海绵城市造价控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志愿服务以提供公共服务为基本形式,但实际中遭遇不持久、层次低、功能不对口等现实功能性困惑。PPP是公共服务市场化管理创新的新模式与新途径,其不仅作为一种市场融资模式促进公共事业建设发展,也以管理、维护、运营等功能直接提供公共事业产品与服务。改进大学生志愿服务方式,亟需将大学生志愿服务与公共服务市场相对接。推进大学生志愿服务模式与PPP融合,有利于进一步明晰大学生志愿服务在公共事业产品、服务供给中的功能与定位,通过目标化引领、项目化运作、动态化管理、品牌化培育、制度化运行等方法引导大学生志愿服务走上内涵化可持续道路。  相似文献   

3.
PPP模式是一种新型的融资模式.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PPP模式在基础设施、公共事业等领域的投资与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阐述了PPP模式的兴起、运作路径并结合具体的案例进行分析探讨,提出了政策性建议,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工程项目融资风险的控制与规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工程项目融资模式包括BOT(Build-Operate-Transfer)、ABS(Asset-Backed-Securization)、PPP(Phvate-PublicPartnership)等,这些工程项目融资模式在我国基础设施建设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但其存在的风险以及如何管理风险也一直是项目参与者关注的问题.本文主要分析主要项目融资模式的风险类型以及如何进行控制与规避.  相似文献   

5.
职业教育PPP供给模式是我国职业教育办学和育人模式的重大创新,也是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重要表现形式。通过充分发挥PPP模式的融资功能和管理功能,能够在职业教育领域促进政府和企业之间建立起基于市场逻辑的合作关系,健全职业教育办学的成本分担机制,加快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现阶段国内的职业教育PPP供给模式还不成熟,在实践中存在着一定的法律风险、政策风险、道德风险和项目风险,需要从加快立法进度、改善政策供给、完善监督机制、加强项目论证与运营管理等方面来降低风险,提高PPP项目的成功率和收益水平。  相似文献   

6.
《湘南学院学报》2017,(3):17-23
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作为发展、完善于西方的一种公私合作方式,要想真正在我国开花结果,推动公共产品或服务效率和质量上的提升,尚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从银行业角度来看,作为主要的融资方,也将面临项目参与方式和风险应对上的变化。围绕我国银行业推进PPP的现状、融资租赁在PPP模式中的运用、全股权模式在PPP模式中的运用,提出了准入要求、还款来源评估、贷款额度、担保方式设定、资本金、封闭管理等商业银行深入展业PPP项目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当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需求与日俱增,PPP模式因其资金利用的高效性和融资模式的灵活性,可以为政府缓解建设资金压力,提高项目运营效率。结合国内外城市轨道交通PPP项目典型案例,从加强顶层设计、健全法律法规、建立融资机制、构建合作和风险分担机制等方面,提出福州市在轨道交通领域成功运行PPP模式的一系列战略保障措施,这对加速福州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具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8.
在基础设施投资领域引入PPP模式已渐成潮流,租赁作为PPP项目的创新性融资工具,具有可行性与必要性,具体操作形式有经营性租赁、传统融资性租赁和创新融资租赁,对于出租人和承租人来说应分别注意其操作要点。  相似文献   

9.
李国昌  王康 《唐山学院学报》2019,32(3):80-83,108
为了有效解决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的融资问题,提出了PPP+ABS的融资模式,对此进行了定价分析、财务指标分析,以及通过实例的数据测算的资产池契合度分析,在此基础上,给出了PPP+ABS模式应用到城市轨道交通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
目前,辽宁省正处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快速发展阶段,"存量债务的化解"和"建设资金的来源"是这个阶段发展的关键问题。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PPP模式在筹集项目所需的资金、提升公共服务的供给质量和降低项目整体投资风险等方面具有非常显著的优势。辽宁省在积极、有序、稳步地发展PPP模式助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为此,辽宁省在PPP项目发展的过程中,应采取的举措是:逐步完善与PPP项目有关的法律法规体系,成立专门的省级PPP工作机构,创新PPP项目的融资模式和渠道,加快人才队伍培养等,以此助推新型城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1.
将国内和国外文献对PPP模式概念的界定进行了梳理,对当前我国学者对PPP模式理论基础研究中较为统一的观点进行了归纳总结,并从公共管理的角度对PPP模式的理论基础进行了探究,最后对我国大力推行PPP模式的效用问题进行了简单评价。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试图论证基于平衡的风险分担原则在解决公私合作伙伴关系(PPP)项目风险分担问题上是最有效的,并提出实施该原则的建议.为了满足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的不同利益和目标,PPP项目应建立一个可行及有利可图的风险分担机制.一个有效的风险分担机制既是项目文件准备的重要部分,也是PPP合同成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风险分担可用风险矩...  相似文献   

13.
PPP项目融资模式在世界范围内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但在实际的应用中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往往就PPP项目中风险的分配难以达成一致,大大延长了双方谈判的时间和增加了交易成本.本文分析了影响PPP项目私营企业风险分配的因素,提出了更为合理的风险分配原则,对指导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谈判PPP项目具有实际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PPP模式与教育投融资体制改革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唐祥来 《比较教育研究》2005,26(2):61-64,60
PPP是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伙伴关系提供公共产品的新模式.教育服务是准公共产品,教育投融资体制中引入PPP模式,能有效减轻政府财政支出压力,转移风险,提高公共教育资源配置效率;同时,国外的成功实践、良好的项目运作环境和充足的市场资金来源为PPP模式的引入提供可能.我国应从高等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入手,选择合适的项目进行PPP试点.政府应营造PPP模式正常运行的法制环境,协调各方利益,充分发挥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15.
在运用PPP模式进行项目投资时,需对PPP项目进程中的各种风险给予充分重视。文章将潜在性质的PPP项目风险因素分为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一级指标包括政治风险、建设风险、利率风险、法律与合同风险、经营风险5项指标;二级指标包括利率风险、法律及监管体系不完善等17项指标,通过模糊综合评价法对PPP模式的风险因子进行量化,从而构建风险管理功能模型,最后确定风险等级,以加强对PPP模式风险的管理。  相似文献   

16.
基于PPP的城市基础建设模式刍议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PPP模式是以由政府公共部门和私营企业所建立的一种新型的伙伴关系。我国城市基础建设领域以PPP模式加强政府和私营企业的合作,是目前城市基础建设领域存在问题解决的有效途径。参与项目相关的地方税收和收费制度的制定,保证私营企业的投资收益,并由政府监管整个项目的运营管理,是政企在城市基础建设领域合作的基本模式。这种新型合作模式在推行过程中应慎重对待项目的选择,由政府设立专门机构协调相关事宜,用法律手段监督PPP项目建设和运营管理。  相似文献   

17.
论PPP模式在我国城市公共品中的适用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PPP模式在我国城市公共品领域已经得到了一些应用。根据其涵义及实践,PPP在中国的适用具有融资、优势、政策、发展前景等方面的依据,但具体运作PPP模式仍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对此,有必要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城市公共品建设中PPP的实践,从法律政策、融资渠道、采用时机、选择合作伙伴等方面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18.
当前,PPP模式广泛应用于教育、医疗、公共交通、能源等多个领域,政府通过PPP模式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引入社会资本,成了化解地方债务风险,解决地方资金不足,提高社会资源配置效率的有效举措,为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建设带来了长足的发展。为此,政府和相关企业有必要分析PPP的应用模式,剖析国内外PPP应用典型案例,通过PPP模式的实施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资金投入,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建设。  相似文献   

19.
This article describes the use of action learning and action research in the development of management training institutions and management development experts in China. A case study is reported here which was based on a technical cooperation project between Switzerland and China which took place from 1994 to1996. The aim of this project was to build up the Chinese Government's institutional capacity in support of its policy to modernize its public administration and to strengthen its management of public enterprises. Conclusions from this case analysis illustrate that it is possible to operationalize action learning and action research methodologies successfully in China and to bring about organizational, managerial, professional, and personal development. It also illustrates needed adaptations of applying these management development strategies in the context of an international transfer of know-how. Learning took place at two related domains, i.e., at the domain of Chinese organizers, trainers, and managers who participated in the project and at the domain where the two partner institutions of the project interacted. More work is needed to better understand how to accelerate the development of facilitators and to manage structural and cultural constraints when one applies action learning and action research methodologies to large and complex systems in transitional economies within an Asian cultural environment.  相似文献   

20.
This paper seeks to evaluate the access to 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 (PPP) schools by examining their geographic distribution and the factors that predict whether a child enrolls in a public, PPP, or private school in Punjab, Pakistan using multiple micro data sets. The analysis shows that PPP schools are located in districts where high shares of children are out-of-school, unlike public and private school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while private school students are the most likely to belong to more affluent households and receive private tuition, there is no evidence that students enrolled in PPP schools come from more advantaged households than public school students. Girls are more likely to be enrolled in PPP schools than in public schools, while students enrolled in the New School Program seem to be the most disadvantaged amongst all PPP studen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