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黄济 《中国教师》2008,(9):31-32
<正>(接上期)(二)《三言》《二拍》和《聊斋志异》小说,可以根据篇幅的长短和情节的多寡分为长篇、中篇和短篇。上面所列举的四部古典小说属长篇,《三言》《二拍》《聊斋志异》则属于中篇和短篇。中篇小  相似文献   

2.
加西亚·马尔克斯,1927年3月6日出生于哥伦比亚一个依山傍海的小镇阿拉卡塔卡。重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百年孤独》(1967)、《家长的没落》(1975)、《霍乱时期的爱情》(1985),中篇  相似文献   

3.
看《当代》     
2008年以来,《当代》一直不尽人意。本期虽然篇目较多(13篇),但总体质量仍让人失望。稍值得注意的是两篇具有民间文学色彩的小说——王祥夫的《驴肉球》(中篇)和马笑泉的《悔山》(中篇),读来颇具趣味,与其他篇目的普遍沉闷和俗旧相比,算是本期的亮点。  相似文献   

4.
看《十月》     
本期《十月》,整体嫌平。本论坛推荐其中一篇:老虎的《锦鲤记》(中篇)。  相似文献   

5.
看《大家》     
本期《大家》,虽有张炜、陈丹燕等“大家”的捧场支持,却少见力作。喜爱《古船》、《九月寓言》中张炜风格的读者,恐怕会对这篇《丰姿绰约的年代》(中篇)感到失望。张炜  相似文献   

6.
《人民文学》的岁末作别,有奉君橄榄之美。如11期曹征路的《真相》(中篇)、须一瓜《西风的话》(中篇)、12期滕肖澜的《你来我往》(中篇)虽难言惊艳,可禁咀耐嚼,让人回味生津。  相似文献   

7.
1982年长篇报告文学《将军决战岂止在战场》1983年中篇小说《斑竹林纪事》1984年长篇小说《崩溃》1985年中篇报告文学集《征夫泪》1986年中篇小说《战争的天平》1987年长篇小说《哀军》1988年中篇报告文学集《我不敢画出自己的眼睛》1989年中篇纪实文学《父与女》1990年中篇小说《九头鸟夜歌》1991年长篇小说《重庆谈判》(上部)1992年长篇小说《重庆谈判》(下部)1993年长篇纪实文学《三峡工程议案是怎样通过的》1994年中篇纪实文学《黄埔投军记》1995年中篇纪实文学《还是这门…  相似文献   

8.
【主持人的话】新年伊始,不少著名作家推出了重头长篇,如莫言的《生死疲劳》(《十月长篇小说·立春卷》,作家出版社2006年1月版)、阎连科的《丁庄梦》(《十月长篇小说·立春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6年1月版)、张洁的《知在》(《收获》第1期)、铁凝的《笨花》(《当代》第1期,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1月版)等,为当代文学的研究提供了不少令人兴奋的话题。几位“一线作家”各自推出了引人注目的作品。陈应松的《吼秋》(《钟山》第1期,中篇)继续关注底层问题。开篇对于神农架地区自然景观的描写颇具气象,可惜落实到现实批判层面越走越窄,在一定程度上也存在着如《太平狗》一样的简单化和极端化的毛病。不过,这样的毛病更体现在罗伟章的新作《狗的一九三二》(《十月》第1期,中篇)中,小说写饥馑之年一对黄狗母子的故事,无论是人吃人的悲剧,还是母狗忠心护主死于群狼之口的情节,都只能用“极尽惨烈”来形容。作者似乎非常满足于刻画狗的那种源于“物种本能”的“忠诚”,对这种毫无道理可讲的奴性的赞美推崇,在狗年骤增的以狗为题材的作品中屡见不鲜,不知反映了怎样一种时代情绪。乔叶的《打火机》(《人民文学》第1期,中篇),写得很好看,一些细节见情入微,但缺乏一点力度,想表达的主题没有真正提起来。石舒清的《黄昏》(《十月》第1期,短篇)依然保持着作者亦诗亦散文的风格, 黄昏中的寂寞和宁静被表达得颇为传神。王祥夫的《菜地》(《花城》第1期,短篇)和须一瓜《提拉米酥》(《人民文学》第2期, 短篇)是两篇味道颇足的“小品”,前者如浓汤,后者如甜品,虽然格局都有点嫌小,写作难度都不大,但火候把握得好,让人心头一喜。更让人欣喜的是几位新进作家保持了自己鲜明的个性。黄咏梅的《单双》(《钟山》第1期,中篇)继续描写边缘人的偏执心境,冷峻的笔调贯彻始终;李浩的《失败之书》(山花)第1期,中篇)以类似雕塑的笔法刻画出哥哥这个“坚硬和失败者的形象”,笔法凌厉;文珍的《色拉酱》(《山花》第1期,短篇)写了两个女孩之间新奇微妙的感情,文笔灵异;徐潞的《李莫愁们的念去去》(《布老虎青春文学》第1期,短篇)继续书写理想主义情怀,在“80后”写作中独树一帜。——邵燕君  相似文献   

9.
杨富学著《回鹘文献与回鹘文化》已于2 0 0 3年9月由民族出版社出版。该书前面由兰州大学郑炳林先生撰写《〈敦煌学博士文库〉缘起》,耿世民、齐陈骏先生分别为之作序。该书分绪论、上篇(回鹘文献———回鹘文化的基本载体)、中篇(回鹘文化研究)、下篇(回鹘与周边民族的文化交流)等4部分,书后还有附录———(回鹘文《折叱王的故事》译释)、附录2 (回鹘文《杂病医疗百方》译释)等。作为该书正文,上篇概述了回鹘语文献的发现、收藏与研究、刊布状况;中篇是全文的核心,重点研究了回鹘语文、宗教、文学和科学技术4个方面的内容;下篇论述了回鹘文…  相似文献   

10.
看《十月》     
本期《十月》,小说容量虽大,精品嫌少。我们推荐一篇在艺术上颇有特色的作品:韩晓征的《妙色》(中篇)。  相似文献   

11.
看《十月》     
本期《十月》刊发的小说整体来看相对充实,《云端》(马晓丽,中篇)、《千万别让她说话》(格致,中篇)等小说都各有可圈点之处。  相似文献   

12.
刘庆邦的《卧底》(中篇)像一声压抑许久的闷雷从地底爆出,以赤裸裸的真实和黑漆漆的惨烈震惊了我们。  相似文献   

13.
湖南怀化作家邓洪顺推出的中篇力作《金秋是个梦》(以下简称《金》)为编辑们慧眼识珠,发头条(96年10期《湖南文学》)人选大型文学选刊(97年1期《中华文学选刊》),决非偶然,仔细阅读过后感觉到它简直如鲁迅评价白莽《孩儿塔》所说的:“是别有一种意义在。”  相似文献   

14.
文学期刊每年最后一期的作品通常良莠不齐,但每有让人眼睛一亮的新人新作以及尚处于上升期作家的力作,给人带来惊喜。今年也是如此。文学新人张静的处女作《采阴采阳》(《当代》第6期,中篇),以女性“真切的痛”写下“北漂”生活“原生的乱”,鲜活生动;徐则臣的《纸马》和《鬼火》(《上海丈学》第11期,短篇),都是扎实且结实作品,展示了作者日益圆熟的叙述能力;李浩的《日常的流水》(《十月》第6期,中篇)以流水的重复和单一描写一种人生的状态,意蕴的厚重与小说整体上氤氲的氛围交织在一起,形成一种奇特的气质。《夏冈的发明》(短篇,《山花》2005年第11期)则洋溢着后现代的游戏精神,面孔新鲜,骨骼轻盈。由香港、南京、台北三位年轻作者黄劲辉、葛亮、薛西分别操刀的《众字成城——年轻一代的三地书写》(《芙蓉》第 6期,短篇)不约而同地将现代人的孤独感作为主题内容,既富有震动的力量,又充满了无奈的焦虑感,让人一路读来既过瘾又刺激。陈启文的《河床》(《花城》第6期,中篇)可以视作1980年代风行的家族传奇小说在当下创作的延续,其诗性的语言和磅礴的气势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王大进的《葬礼》(《当代》第6期,中篇)堪称佳构,叙述功力令人称道;范小青的《我们的朋友胡三桥》(《当代》第6期,短篇)淡而有味,通篇充满迷离之气;艾伟的《田园童话》(《上海文学》第12期,短篇)如作者的一贯风格,将日常生活推向极端,对复杂的人性进行拷问。以上诸篇,加上迟子建具有史诗性追求的长篇《额尔古纳河右岸》(《收获》第6期)和史铁生继《务虚笔记》之后继续进行灵魂探寻的《我的丁一之旅》(《当代》第6期,长篇节选),岁末的这桌文学筵席,也该算丰盛。 2005年以来,“底层”问题是当代文学最大的主题。也许是时值年末,本期有关农民题材的小说也更加集中。《人民文学》继第10期推出陈应松的《太平狗》(中篇)之后,又在第11期重头推出罗伟章的《大嫂谣》(中篇),并配发“编者留言”,由此也显示出“底层叙述”不但已经从一种“冷门叙述”,变为一种“热门叙述”,也开始从一种“异质性叙述”,变成为一种“主流性叙述”。正因为如此,近期在有关“底层”创作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不容忽视。在上期有关《太平狗》的点评中,我们提出这部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人物概念化、情节离奇化、苦难抽象化和认识片面化等问题,引发了争论。我们希望争论进一步深化下去,因为我们今天真正要面对的,不仅是“文学如何底层”的问题,更是“底层如何文学”的问题。这关系到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一些命题的重新思考,至少是在现实主义的文学传统内,思考其基本原则如何在当下的创作中获得继承、深化和发展。比如,如何把握“真实性”与“虚构性”的关系、思想主题与细节经验的关系、“典型人物”与“类型人物”的关系等。令人欣喜的是,《大嫂谣》恰好可以在这些问题上与《太平狗》做对比性参照。——邵燕君  相似文献   

15.
壶井荣(1900—1967),日本女小说家、儿童文学家。生于香川县小谷岛。父亲是箍桶匠。1925年到东京,同作家壶井繁治结婚。1940年发表中篇自传体小说《历》,受到好评。《二十四只眼睛》(1951)被改编为电影、电视剧。《坡道》、《没有母亲的孩子和没有孩子的母亲》(1952),分别获艺术选奖、文部大臣奖。  相似文献   

16.
看《钟山》     
一份刊物的突破需作品的强有力支持,此番《钟山》找到了苏炜,并连续两期以“头条”的规格重推。《米调》(中篇)之气显然接着《迷谷》的磅礴而来,作品依然沉郁浑厚,复杂多义。《迷谷》没有正面触及的“文革”  相似文献   

17.
王蒙在五十年代以小说《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而成名。“文革”后重返文坛。新时期中出版了《深的湖》、《王蒙小说、报告文学选》、《王蒙中篇小说集》、《王蒙选集》(三卷本)以及长篇小说《活动变人形》等作品。其中短篇《最宝贵的》、《悠悠寸草心》、《春之声》,中篇《蝴蝶》、《相见时难》分别在全国文学评奖中获奖。  相似文献   

18.
对刘震云来说,从《花园》、《大庙上的风铃》到《一地鸡毛》、《官人》,从始出文坛的“羞涩”和“稚拙,到新写实主义阵营的主将,其间不过数年而已。因而,当长篇小说《故乡天下黄花》(以下简称“故乡”)摆在你案前时,大可不必惊讶于惯写中短篇的刘震云怎么写起了长篇,而且出手不凡。凭心而论,《故乡》不是那种因总体把握力匮乏而不能连贯如一,浑然一体的“中篇拉长式”的长篇小说,而这种“中篇拉长式”,恰是许多青年作家从惯于写中短篇匆匆跨到写长篇行列而极易留给读者和文坛的缺憾。  相似文献   

19.
第5期《人民文学》刊登了2个中篇、3个短篇。毕飞宇《相爱的日子》(短篇)与袁远《一墙之隔》(中篇)取材城市生活,以人与人之间隔膜、荒谬、却不乏辛酸的关系为情节主线,颇有现实气息。毕飞宇的《青衣》、《玉米》所有的劲儿都绷在人物心理上,外界的风吹草动左右着人物的心境。人物的举手抬足,都活脱脱是心头一出戏。这篇《相爱的  相似文献   

20.
苗族作家李必雨的创作生活虽然不到五年,奉献给读者的主要作品也只有一部长篇小说《野玫瑰与黑郡主》(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三部中篇即《飞貉垭口》(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红衣女》(载贵州《创作》1983年第3期)和《在遥远的大江彼岸》(载《边疆文艺》1984年第3至4期)但由于这些小说具有浓郁的异域色彩,传奇式的神秘气氛,生动感人、紧凑曲折的故事情节,尤其是深刻的主题和蕴涵一定美学价值的典型形象,因而受到读者的欢迎和好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