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众多当代作家中,苏童是比较超验的一位,其小说致力于故事与叙述技巧的和谐,以较为诗性的语言对人类的生存和灵魂进行感悟,使得现实深度和人性关注又重归文本本身,并以其独特叙述方式建立起苏童的叙事王国。短篇小说可谓是苏童叙事美学一大功臣,这里仅选取2008年出版的“苏童短篇小说编年”第五卷《垂杨柳》中几个短篇为例试做分析,借以感味苏童短篇小说唯美精湛的叙事智慧。  相似文献   

2.
第11期《山花》最值得看的小说是赵刚的中篇《K》。《K》构思精致,扑朔迷离的意境之下深藏着对超越俗世生活的憧憬与唏嘘。在构成此中篇的四个短篇里,前三个短篇的叙事人称依次为"我"、"你"、"他";相应的,K作为人物代号三个短篇里依次在变换身份:陌生而熟悉的音乐会起哄者,研究如何在大  相似文献   

3.
从某种意义上说,《黄雀记》是一部经历过艰难探索后的蜕变性的作品,苏童在人物形象塑造、结构、风格等方面都试图突破围"苏童式"的风格,但是作品的背景又回归到了大家熟悉的"香椿树街"。本文试图以苏童在《黄雀记》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与以往小说中形成的典型形象进行比较,探索苏童的《黄雀记》是转型后的回归还是真正的蜕变。  相似文献   

4.
苏童的作品以意象主义著称,那些弥漫着忧郁与压抑心绪的意象群落里,有一类与"死亡"紧密相连。"死亡"意象作为苏童推动情节的一种叙述策略,它的能指颇为广泛,文章以苏童作品中关注现代两性婚姻和家庭生活的几个短篇为例,从中挖掘苏童小说中"死亡"意象作为叙述策略的深层内涵及其背后的美学意义。  相似文献   

5.
借着2005年"重述神话"这一项目在全球的启动,苏童的《碧奴》在千呼万唤中终于出来了。苏童对自己的新作充满信心,一再强调这是他"迄今为止最好的长篇小说"。《碧奴》到底是不是苏童最好的长篇小说呢?关于这个问题,读者和评论家众说纷纭。苏童的长篇小说《碧奴》是以家喻户晓的"孟姜女哭倒长城的传说"为素材的。他的《碧奴》是如何对孟姜女的传说进行再叙述的呢?本文就这些问题深入到苏童的文本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美国当代著名小说家雷蒙德.卡佛以他"极简"的风格对中国作家苏童的创作从内容到形式上都产生了很大影响。首先它重塑了苏童的文学价值观,使苏童更加关注平民、小人物的生活,其次它还影响了苏童小说创作的主题,苏童因而塑造了一系列缺少交流的孤独的人;另外这种影响还体现在苏童的语言风格,苏童又不同于卡佛,他将"极简"的线条变得丰腴妙曼,简洁明了的同时又极富质感。最后,卡佛和苏童在创作态度上极具相似性,两者都对"短篇"这一文体极其挚爱。卡佛拥有雕刻家干练精准的气质,而苏童更是秉承着自己画家式的天才的想象力,接受前者对于他"唤醒"式的启迪与影响,同时实现了超越与突围。  相似文献   

7.
苏童,江苏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当代著名作家,以《米》《红粉》《妻妾成群》《碧奴》等作品蜚声文坛,他还有兴趣客串一把语文老师?有。在《扬子晚报》组织的一次"作家评参赛作文"的活动中,我们有幸看到了苏童对一组中学生作文的精彩点评。  相似文献   

8.
苏童的小说《米》中,主人公五龙因故乡洪水乘火车出逃,入城不得而客死归途。"米垛"、"枫杨树大水"、"风铃声"、"火车"等流动性意象,对应人物"逃"的生命形态,实现了对文本主题的曲笔表达。  相似文献   

9.
河流的秘密     
苏童是当代具有强烈唯美写作倾向的先锋小说家,他以令人惊异的想象天分,为我们充分展示了枫杨树故乡小说(如《一九三四年的逃亡》)和"新历史小说"(如《妻妾成群》《我的帝王生涯》)独特的美学气韵。苏童的散文起点也很高,一上手就显示出不凡的写作功力,呈现了小说家面对世界时在情感、态度和价值判断方面的另一种真实。苏童的散文细腻柔韧,文字典雅优美,叙述温婉凄迷,充满诗意,读来让人心动。苏童是一个情感型的作家,他的散文写得很怀旧,很温润,带有江南小镇独特的印记和情调。从内容上看,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童年的人和事。苏童以惯用的童年视角,娓娓道来,细致但不琐碎。代表作品如《童年的一些事》《雨和瓦》等。二是世态。这类文章在平实的语言后面,饱含着作者对生活的感受,或直抒胸臆,或旁征博引,或幽默谐趣,让读者细细去体会、咀嚼。代表作品有《说茶》《饶舌的益处》等。三是谈艺文章。苏童以一个作家的眼光,谈自己对写作本身的认识和理解。代表作品有《想到什么说什么》《虚构的热情》等。从艺术上看,苏童散文想象奇特,飘逸洒脱。他的散文一般没有所谓的点睛之笔,但构思灵巧,总能把我们带向一个又一个开放的想象空间,给人一种目不暇接的意外惊喜。意象绚丽是苏童散文的又一个特点。他常借用影像艺术的整体感、画面感和情节律动,构筑扑朔迷离的意象,从而为散文叙述增添新的质感,给人以愉悦的享受。苏童散文为我们所熟悉的有《自行车之歌》《雨和瓦》《三棵树》《飞沙》等。本期我们选载了他的散文《河流的秘密》。这是一篇充满感性色彩和伤感情调的抒情散文,从对河流的崇敬和忧虑写起,在字里行间,河流优美的诗意与隐晦的象征浑然一体,表达了作家内心一种独特的生命体验和心灵真实。  相似文献   

10.
论苏童小说的叙事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苏童小说的叙事模式张应中苏童的创作甚丰,至1994年底,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的“苏童文集”已达五册,计百余万字。这些小说作品,大致可以分为四个系列。它们是:1.写童年、少年的“香椿树街”系列,包括《桑园留念》、《金鱼之乱》、《黑脸家林》、《伤心的舞蹈...  相似文献   

11.
苏童在《三盏灯》中有意淡化战争描写,突显出人的主体性,通过对"棺材""鸭子""三盏灯""渔船"等意象的象征性寻找,思考生存忧患、孤独焦虑、人性沦陷、灵魂漂泊等问题。从"人文精神大讨论"这一背景以及苏童的文学道路来看,《三盏灯》作为一个象征性符号,在文本立意和创作转型上都表现出一种"寻找"的仪式感。  相似文献   

12.
<正>春天是最好的读书季节,闲暇之约,我又开始为自己寻觅新的精神食粮。近日,在旧书网有幸淘得著名作家贾平凹第一本作品集《兵娃》,这部薄薄的短篇小说集,是贾平凹从发表在全国各地报刊四十多篇作品中,选录了《荷花塘》《小会计》《小电工》《兵娃》《参观之前》和《深山出凤凰》等6个小故事。这部儿童题材的短篇小说集,是一本反映农村中两条道路斗争的短篇小说集,兵娃和杏娃等红小兵,在学习无产阶  相似文献   

13.
《碧奴》是苏童沉寂许久的一部力作,它述说了关于一个女人千里寻夫的故事,一个持久、艰辛的历程,呈现一个女人柔韧、坚强的品格。《碧奴》中,对于"眼泪"的书写是苏童煞费苦心的一个环节,对"眼泪"的表现形式"哭泣",他作了极富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描写,"眼泪"贯穿整个文本,赋予"眼泪"这一种人类感情表达方式以更深层的内涵。  相似文献   

14.
杨绛是三十年代初露头角的女作家,具有多方面的文学才能。《倒影集》收杨绛解放前写的五个短篇:《“大笑话”》、《“玉人”》、《鬼》、《事业》、《璐璐,不用愁!》,由人民文学出版社于1982年梓行。在《倒影集》前面的《致读者》中,杨绛介绍这五个短篇说: 故事里的人物和情节,都是旧社会的。在我们的新时代,从前的风俗习尚,已陈旧得陌生,或许因为陌生而变得新奇了;当时见惯不怪的事,现在也会显得岂有此理而使您嘻笑、使您怒骂。  相似文献   

15.
2010年10月19日,第五届鲁迅文学奖评奖办公室发布公告.宣布了第五届鲁迅文学奖评选结果:方方的《琴断口》等五部作品获得了中篇小说奖,鲁敏的《伴宴》、苏童的《茨菰》等五部作品获得了短篇小说奖,李鸣生的《震中在人心》、李洁非的《胡风案中人与事》等五部作品获得了报告文学奖.另有诗歌、散文杂文、文学理论评论各5篇(部)作品获奖。各奖项中,仅文学翻译奖空缺——初评入围的五部备选翻译作品全部落选,这在鲁奖评选历史上尚属首次。  相似文献   

16.
苏童的短篇《狂奔》可以看作是一首诗样的小说,是他对人生,对生命思索探询之后的产物。在该小说中,苏童所力图表现的,是一种自儿童身上观照出的人类普遍宿命的深渊和人在命运旋涡中挣扎以期找到并“狂奔”出一条出路的本能努力。而恰是由于儿童视点的选取,使作品的内涵意义更趋深刻和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17.
新闻一束     
正2017收获文学排行榜上半年榜单揭晓由《收获》文学杂志和长江文艺出版社联合主办的2017收获文学排行榜上半年榜于日前在上海揭晓。这份排行榜分为短篇小说榜,中篇小说榜,长篇小说榜和(长篇)非虚构作品榜,苏童的短篇小说《玛多娜生意》、王安忆的中篇小说《向西向西向南》、石一枫的长篇小说《心灵外史》和周晓枫的非虚构作品《离歌》分列上述四个组别的榜首。2017收获文学排行榜上半年短篇小说榜前五名:1.苏童《玛多娜生意》、2.  相似文献   

18.
正安徒生的短篇童话《五颗小豌豆》:在一个豆荚里,长着五颗豌豆。当它们成熟的时候,一个小男孩捡到了它们。小男孩把第一颗豌豆放进一支气枪里,"砰"的一声,豌豆射了出去。这颗豌豆欢呼着说:"我要飞上天去啦。"小男孩问第二颗豌豆:"你想到哪里去呀?"豌豆说:"我想到太阳上去。"于是,第二颗豌豆被射了出去,它一边飞一边喊着:"我要飞到太阳身边去了。"第三颗、第四颗豌豆怕被装进气枪里,就悄悄地溜走了。小男孩拿  相似文献   

19.
苏童是中国当代文坛上一位十分重要的作家,他以先锋小说作家的身份登上文坛,凭借作品《一九三四年的逃亡》而一举成名,随后,苏童又发表了《妻妾成群》《妇女生活》等一系列作品,受到文坛瞩目,奠定了其在当代文坛中的重要地位。苏童的小说兼具先锋文学的实验性和中国古典文学的美学精神,他的小说讲究"如何叙事"同时也讲求"形象塑造",在他创作的众多作品中,"香椿树街少年"和"红粉"可称之为其作品最为著名的两大形象系列。本文关注苏童小说中的"香椿树街少年",以少年的欲望为核心,通过对时代背景与少年生活环境的把握,探求这种欲望背后所体现出的孤独与空虚,看到作家对少年命运的深切关注。  相似文献   

20.
作为当代文学中颇具个人特色的作家,苏童塑造了无数富有悲剧色彩的人物形象,构建了一个个具有独特视角的故事情节,无论是"枫杨树乡"系列、"香椿树街"系列,亦或是苏童的代表作《妻妾成群》,读来都有一种不可避免的阴郁颓废气息。苏童一直对人性一元论持强烈的反对态度,拒绝用一个正面的、积极的或者反面的、消极的意义去囊括整个人性。人性是复杂的,但不可否认的是,苏童有意无意地在作品中更多地展现人性阴暗的一面,并叙写阴暗人性所带来的悲剧结局。本文针对苏童八九十年代中短篇小说,分析其中共同包含的阴暗人性和悲剧宿命元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