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陶行知不但重视教师教育问题 ,而且建立了独树一帜的教师教育“生活化”体系 ,包括“生活化”的意含、构成与相应的教师教育实践。以此反思当代教师教育 ,“教师专业情意低迷”、“教师实践性反思能力缺失”、“教师教育实效性偏低”的现状正可反证“生活化”的缺失  相似文献   

2.
教育叙事:让我们人人成为研究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叙事义称“教育叙事研究”,指教师在进行教育教学研究时,不去写那些有时连自己也不理解的概念性论文,而是去关注发生在自己教育生活中的事情,寻找其中有意义的细节,然后去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从而改进和重建自己的教育生活。这样做更加符合广大教师的实际,给教师提供了一种新的教研视角,更加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只要热爱教育,善于观察、体验和反思自己的教育生活,教师就能写出很好的教育叙事研究文章。  相似文献   

3.
黄有华 《福建教育》2007,(11):52-52,55
课程改革以来,教师很重视对自己的教育理念、教学行为进行反思,但比较忽视对学生学习反思的研究,导致教育教学中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现象:教师满腔热情,学生却疲惫懒散;教师分秒必争,学生却姗姗来迟:教师循循善诱,学生却启而不发……种种因由,学生学习的责任感缺失是重要原因之一。《数学课程标准》已明确指出“要使学生形成评价和反思的意识”。经过多年的实践,我指导学生进行单元学习反思,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张华 《广西教育》2006,(5B):12-12
作为教师职业发展和专业能力提升不可或缺的中间环节,反思性教学是教师教育未来的必然学习和生活方式,反思对教学的精神导航和实践引领在于促使反思者体察教育生活并在理解之“道”的基础上建构科学的教育之“术”——既是技术,更是艺术,培养自身的教育智慧与教育良知,以达到教育实践的学理和智慧,促成教育角色的实现和超越。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教育叙事研究在我国教育研究领域广泛兴起,引起了教师们热切的关注。所谓教育叙事研究(narrative),是指以叙事的方式开展的教育研究,其实质即“以叙事的方式反思并改变教师自己的教学生活,”让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生活中,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进行反思、研究、记录成叙事研究报告。本文着重探讨教育叙事研究为何成为教育科研的新取向;教育叙事研究的一般要素;教育叙事研究应注意避免哪些问题以及教师如何更好地开展教育叙事研究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教育也是一种生活。原生态的教育研究应植根于“教育生活”,让教师和学生最广泛、最直接、最主动地参与,自上而下,由问题到课题,及时、生动、真实地反映并反思教育现状。  相似文献   

7.
在教师教育“大学化”背景下,高校作为教师职前培养的主阵地,在教师教育共同体中发挥了主导作用。教师教育中高校的“独立性”强化,“依存性”弱化,教育“合作文化”缺失。基于社会性学习理论的“实践共同体”论域,重构新时代专业化教师教育共同体,打造教师教育“合作文化”,应正确认识教师教育共同体中合作性、平等性、发展性思想缺失的实践困境,推进教师教育共同体在培养主体、教育内容、发展过程中实现依存性融合,不断提升教师教育质量,助推教师教育专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8.
前沿观点     
《广西教育》2013,(12):28-28
教师应把“关键事件”作为反思对象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苏红博士在1月2日的《中国教育报》上撰文认为,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把“关键事件”作为反思对象。从已有的研究来看,关键事件在初始状态时基本上都是教师在日常教学和生活中常见的“小事情”,教师可以通过观察、描述、分析,找出事件的普遍意义,并加以归类,使之成为关键事件。具体分为两类:一是反思教师以往教育教学中的经验和个体经验中具有普遍意义的关键事件,帮助教师更新理念,提高对关键事件的认识和行动能力;  相似文献   

9.
教师教育生活的“习惯化”是一种不良的教育惯习,表现为:习惯于旧的教育观念;习惯于传统的教师角色定位;习惯于现代教育制度的统一规范;习惯于教条化的“教”教材;习惯于固定、刻板化的教学过程;习惯于倦怠生存.它们的存在对教师专业的自主发展起着阻碍作用.只有超越教师教育生活的“习惯化”,才能促进教师专业的健康发展.超越的路径有: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转变教师的角色观;唤醒教师的自主发展意识;促进教师有效的反思;激活教师的创新思维.  相似文献   

10.
国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对数千名中小学教师进行的心理调查表明,51%的人存在着心理问题,近三分之一的人属于“心理障碍”。其中“过度自责”和“推委责任”就是一种“心理障碍”。现在提倡教师反思,一些教师不是把“反思”视为自我扬弃、自我完善的实践研究方式,而是把它演绎成了“反思成悔”、“反思成恨”。教师的过度自责,既有外部人文关怀缺失的原因,也是内部调适不力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回归“生活世界”,是哲学界对科技理性支配下人们生活的一种积极反思的结果。因此,以“生活世界”理论促进师范教育向教师教育的转型,将使教师教育的内容出现新的选择,活动发生新的变化,并构建起一种培养教师的新模式,从而使回归“生活世界”的教师教育同教育改革的新走向和教育的生活意义相一致。  相似文献   

12.
所谓教育叙事研究。是记述教师提出教育问题的整个过程以及解决问题过程中发生的系列“教育事件”。其内容记述的是教师自己专业生活中的教育事件及某些问题的解决过程。叙事研究所要追求的是教师叙述并改进自己的日常教育生活,即“以叙事的方式反思并改变教师日常教育生活”。  相似文献   

13.
构建"一主多元"的开放式教师教育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对“师范教育”制度性特征的分析入手,指出师范教育已经凸显出时代性缺失。强调以“教师教育”替代长期使用的“师范教育”的概念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教师教育”具有开放性、高学历层次性、专业化、职业化、终身化、一体化等新的特质与发展趋势。根据近年来师范教育“转型”的反思,提出我国教师教育应走“一主多元”发展道路的构想。  相似文献   

14.
仔细分析就会发现,教师的工作中存在着许多盲点,不是因为我们没有意识到,而是因为我们离它太近了,太熟悉了,以至于我们很少对其合理性进行思考。幼儿一日生活各环节就有可能成为这样的盲点。为此,我园引导教师将反思的视线指向幼儿一日生活各环节,组织教师“老生常谈”、“小题大做”,通过对一日生活各环节的反思与剖析,感受“熟悉的震惊”,提升反思意识与反思能力,进而提高教育工作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5.
陈文 《教育情报参考》2004,(7):15-15,23
教师叙事是指教师用自己的话叙说和记叙亲历的教育故事。引用教育叙事研究者的话来说,叙事引入教育研究是为了“使教师的声音能被人们清楚大声地听到。”教师讲教育故事不是旁观者的解说,而要把“自己放进去”,描述自己教育生活中实际的遭遇、困境,尝试解决的过程及自己的感悟,将焦点放在特定教育情境的经历、体验,不断叩问、探询其对个体成长、发展的意义。教师叙事研究要特别注意个人专业生活中“关键事件”的叙述与反思。这类关键事件包括日常专业生活中所遇到的危机情  相似文献   

16.
教育实践是教师教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实践反思是提高教育实践质量、实现教师培养目标的关键环节。厘清“反思”和“教育实践反思”的概念和意义,旨在使反思成为教育者的习惯和自觉,成为教育者的核心素养,成为教育的文化。分析和研究教育实践反思的策略,就是要在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之间架起一座桥梁,指导教育实践反思,解决教育实践反思中出现的问题,处理好“成事”与“成人”、“做人”与“为师”的关系以及“反思行为”与“反思意识”的关系,最终实现培养合格教师的任务和目标。教育实践反思的策略明确之后,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必须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须将反思策略的指导性与反思路径与方法的灵活性结合起来,这样,反思才能真正实现其价值和目的。  相似文献   

17.
刘万海 《早期教育》2005,(8):i004-i004
对教育中的叙事研究目前基本存在着两种理解:一种是广义的,就是通过对有意义的教学事件、教师生活和教育教学实践经验的描述分析,发掘或揭示内隐于日常事件、生活和行为背后的意义、思想或理念。另一种是狭义的,专指教师叙事研究。如有的学认为,教育叙事就是教师“叙说”自己在教育活动中的个人化的教育“问题解决”和“经验事实”,并在反思的基础上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和行为。总体来说,当前似乎基于狭义理解的叙事研究居多。  相似文献   

18.
“实践反思模式是面向未来的教师教育的基本模式”,自2003年起,我校数学组要求每位教师写教学反思日记,并定期进行交流研讨,营造出了浓厚的学术氛围,促使每位教师站在科学的现代教育理论高度,用新的教育理念、超前意识去反思,改进教学实践,实现从“经验型”教师向“研究型”教师的转化,本文就是笔者参与交流的一篇反思日记。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在教师教育研究中,反思能力被看作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因素。倡导反思性教学培养反思型教师也成为国内外教师教育理论界形成的共识。要使教师成长为一名具有反思能力的教师,不单单是其拥有的知识和使用的方法技术策略,而是教师对教育对象、自身特殊倾向,教育目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所持有的信念信仰,以及教师教育教学实践过程所表现出来的教育机智和批判反思能力。例如,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林崇德就提出“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的成长公式。  相似文献   

20.
针对目前高校教师教育发展的现状及缺失,分别从教师教育的本质和根源进行剖析,结合实践探索出以“团队-反思-意义”为取向的新型高校教师教育模式。以团队实践的反思形式,使教师明确和认同促使生命成长重任的文化身份,并逐渐成为内驱式教育意义的追求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