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村职业教育是推动农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使用SWOT模型分析发现,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村职业教育行政管理体制存在简政放权、层级分明、分散管理的制度优势,但也面临多头管理、相互制约的劣势困扰,在国家顶层设计重视农村职业教育发展、教育体制深化改革、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外部机遇下,职业教育法律法规不健全、计划经济时代遗留下的政府行政方式未得到充分根除的威胁隐藏其中。为优化农村职业教育行政管理体制,应加强行政立法、更新行政理念、优化行政方式、调整行政机构。  相似文献   

2.
中国城市化建设是一条复杂且艰辛的历程,尤其是在近代社会中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城市化发展的不平衡。本文探讨了新型城镇化与乡镇行政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重点提出了一些改革策略,通过整合行政资源,创新管理机制、着眼于城乡统筹机制等方式,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3.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我国的行政管理体制也亟待改革,为了更好地适应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我国行政管理部门应该在了解我国行政管理体制现状的基础上,明确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意义,以新理念、新策略加快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发展。  相似文献   

4.
国外城市化的理论研究大致可以分为四大类型,即区位理论、城乡结构转换理论、非均衡发展理论和协调发展理论,城市化道路演进经历了城市化与工业化基本同步推进的阶段、城市化问题突出的阶段和重新审视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阶段三个阶段,并形成市场主导模式、自由放任模式和被动发展模式三种城镇化模式。我国的城镇化道路问题,经过长期研究、争论,基本上取得了共识,继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之后,又对新型城镇化的内涵进行探索。新型城镇化的科学内涵首先是可持续发展的城镇化,提高城镇化水平的同时还要解决城市发展中的问题,如社会问题、生态问题和环境问题等;其次是城乡统筹、城乡一体的城镇化;再次是以人为本的城镇化,"为民"是新型城镇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其目的在于服务于人民的安居乐业。概括说新型城镇化是可持续发展的,城乡统筹、城乡一体的,以人为本的城镇化。  相似文献   

5.
从贵州省实情出发研究小城镇行政管理问题 ,阐述小城镇发展背景及现状。从小城镇的概念入手 ,对贵州小城镇的特征和综合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困难进行成因分析 ,并对此提出政策建议和做法 ,尤其强调管理机构设置的模式选择。  相似文献   

6.
城镇化建设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城镇化发展可将内需扩大到最大化,从而刺激消费加快城市建设.广西新型城镇化发展应当从城乡统筹规划着手,完善体制改革和人口管理制度,优化城镇配套实施,政府加大力度支持中小城镇发展.本文通过广西城镇化发展现状问题分析,提出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7.
文章梳理了国内外相关的研究成果,综合介绍了教育行政体制的涵义、教育行政体制的类型以及国外教育行政体制改革的趋势,着重阐述了我国教育行政体制改革的历史变迁、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改革之路。  相似文献   

8.
教育行政体制作为国家领导教育的最基本方式,是各项教育管理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基础,影响着教育管理模式的选择.我国的教育行政管理是在我国特有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下产生的,具有我国的特点.通过教育行政管理体制现状的分析,客观了解我国教育行政管理体制的发展与不足,使我国教育政管理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改革,推动我国教育管理模式更加适应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王攀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9,6(11):112-112,118
教育行政体制作为国家领导教育的最基本方式,是各项教育管理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基础,影响着教育管理模式的选择。我国的教育行政管理是在我国特有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下产生的,具有我国自身的特点。通过教育行政管理体制现状的分析,客观了解我国教育行政管理体制的发展与不足,使我国教育行政管理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改革,推动我国教育管理模式更加适应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选取2011—2020年长三角地区三省一市的相关数据,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障碍度模型,实证检验数字经济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发展的时空特征及耦合协调过程中的障碍因子。实证结果表明:长三角地区数字经济与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及其耦合协调程度呈现稳定上升趋势,各地耦合协调发展阶段皆从低水平耦合阶段上升到高水平耦合阶段,区域空间差异逐渐缩小;上海市和安徽省数字经济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水平始终处于交替领先位置,江苏省耦合协调水平前七年相对较低、之后差距逐渐缩小,浙江省耦合协调水平10年间提升最大;从准则层来看,影响数字经济发展的关键障碍因子分别为电信业务总量和规模以上工业研究开发项目数等,影响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关键障碍因子分别为每万人普通高等学校在校学生数和城乡医疗差异比等。  相似文献   

11.
安徽省城镇化处于快速发展时期,科学合理地研究其城镇化质量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城镇化质量不仅要关注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人口的数量增加,更要测度社会事业、城乡统筹、生态环境等方面"包容性"发展的综合效应.因此,从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城镇发展、居民生活、城乡统筹、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六个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组合评价法,对安徽省各地市城镇化质量进行时空差异研究.结果显示:时间维度上,城镇化质量总体呈上升趋势;空间维度上,各市城镇化质量存在区域差异;发展理念上,由"以物为本"向"以人为本"转化.  相似文献   

12.
浅析我国的教育行政管理体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活动是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不同时期的教育管理体制是由该时期特定的社会生产方式决定的。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以及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高度集权的教育行政管理体制越来越不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其弊病逐渐暴露出来。因而,引进市场机制,竞争机制,提高教育资源的有效利用率.才是当前教育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杨涌涛 《红领巾》2005,(6):140-142
在河南省城镇化进程中,一定要按照中央提出的原则和要求,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要合理划分与组合行政管理权力,完善行政管理组织机构的设置,合理配置政府的行政管理职能,建立和完善各项行政管理制度,健全行政管理的运行机制,以保证和适应城镇化进程和发展的需要,为城镇化建设提供可靠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新一轮的城镇化建设,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在推行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会存在几个问题:人的城镇化水平较低,市民化进程滞后;城市综合承载力不够,"城市病"日益凸显;一些地方政府盲目投资,引起巨额负债,刻意追求城镇化率提高;体制机制建设和改革滞后。可以从四个方面解决:新型城镇化要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推动进城农民工市民化进程;大力提高城市综合承载力,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实事求是,走地方特色新型城镇化之路;大力推行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15.
文章探讨了黄石新型城镇化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思路、原则和举措。充分发挥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带动作用,对于黄石全面实施"三大战略"、实现跨越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6.
新型城镇化建设对农业现代化生产提出了较高要求,而农业的发展离不开新型农民的支持,因此,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开展新型农民培训就显得尤为重要。然而,新型农民培训作为准公共产品,制度、经费、师资等方面的供给不足直接影响到新型农民培训的质量提升;同时,农民的潜在需求未能得到有效激发,农民的培训需求与职教资源承载力之间的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这些都已成为困扰新型农民培训的重要因素。因此,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新型城镇化建设,就必须加快推进新型农民培训,打通多元主体供给通道,理顺培训管理体制,建立健全相关制度规范,加强宣传教育引导,激发农民的培训需求。  相似文献   

17.
美国的教育行政管理体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美国教育管理体制是典型的地方分权制,即联邦政府行使有限的协调和服务的行政职责,而州政府拥有对教育绝对的管理和决定的权利,教育教学事务又南学区委员会根据当地情况自己决定的教育管理模式。美国在立国时的宪法就规定,联邦政府无权干涉各州的教育,1865年南北内战结束后美国开始感到设立中央教育领导机构的必要性。各州的教育委员会和下属的地方学区委员会,与基层学区委员会仍然分别掌握各地的教育大政,发展计划,经费分拨等实权。  相似文献   

18.
作为欠发达地区,近年来安庆市的城镇化发展缓慢,主要是因为其动力机制中存在产业结构转换缓慢、多重的二元经济结构并存、人口红利空间转移上的流失、制度变迁严重滞后等问题。必须从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加速工业化以推动产业结构转换、加快推进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进程、加强制度创新等方面对动力机制积极加以完善,为区域经济的发展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9.
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进入了加速期,必须明确政府推动新型城镇化发展的着力点。新型城镇化发展要求推动人口深度城镇化,消除体制和政策上的人为障碍,重点是增加和开放城镇公共服务;新型城镇化发展要求拓展城镇吸纳能力,提升城镇公共服务供给水平,促进公共服务在城镇体系中的均衡配置。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要坚决摒弃对管制型政策工具的过分依赖,牢固树立公共服务优先的政策理念,充分发挥公共服务对新型城镇化的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20.
粮食主产区新型城镇化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粮食主产区对全国主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其城镇化路径对我国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将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基于利益驱动、稳定需要、农民要求、资源优势等原因,粮食主产区城镇化要求强烈。然而其城镇化呈粗放状态,表现在重数量轻质量、缺乏区域特色、与农业生产争人争地现象严重等方面。充分考虑粮食主产区地方政府的利益诉求,加强对粮食主产区城镇化路径的顶层设计,通过规划、引导适当控制粮食主产区城镇化的规模和经济发展模式,不失为既不使粮食主产区错失经济发展机会、又承担起保卫国家粮食安全重任的明智之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