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英语作为我国学习的第二大语言,修辞手法的使用就格外重要,它能保证其他人能否正确接收你所要传达的信息,而良好语言的表达需要修辞手法的衬托,需要准确地选择和运用词语,即指措辞要准确。本文通过对实例的分析,从精确性、适合性两个方面探讨措辞的基本原则,以此来提高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2.
修辞是一种为了实现一定目的而构建言语的表达行为。修辞学是研究构建言语、实现交际目的的言语表达行为规律的科学。修辞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修辞过程,其次有修辞作品和修辞功能。  相似文献   

3.
修辞是一种为了实现一定目的而构建言语的表达行为。修辞学是研究构建言语、实现交际目的的言语表达行为规律的科学。修辞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修辞过程,其次有修辞作品和修辞功能。  相似文献   

4.
汉字修辞学,作为一门汉语言文学专业高年级学生的选修课,其教学目标主要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树立正确的修辞理念;掌握汉字修辞学的基本内容;增强理解能力和运用能力;形成初步的科研能力;正确地理解汉字的优越性,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深厚感情。  相似文献   

5.
汉字修辞学,作为一门汉语言文学专业高年级学生的选修课,其教学目标主要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树立正确的修辞理念;掌握汉字修辞学的基本内容;增强理解能力和运用能力;形成初步的科研能力;正确地理解汉字的优越性,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深厚感情。  相似文献   

6.
西方修辞学是研究话语如何在现实社会文化语境中产生效力的理论,剖析各种话语效用的内在机制,对实践具有很强的阐释能力。从修辞情景论、修辞人格、辞格与修辞关系的角度出发,揭示中国威胁论之“威胁”事实上是一个辞格而非实际存在,通过对辞格的运用,修辞者为人们看待某一个修辞形势提供了自己的视角,并通过修辞手段操纵受众观点。揭示了中国威胁论本身的修辞特征及其内在的修辞机制及西方修辞学为理解、阐释中国威胁论提供的新视点,以此反驳中国威胁论。  相似文献   

7.
汉语修辞学史的研究是汉语修辞学中的热点,成果很多。汉语修辞学史研究想更上一层楼,是不容易的。对汉语修辞学研究现状进行评论,是汉语修辞学前进所必须的。这种评论应当建立在“诚”字之上,端正学风。研究汉语修辞学史,进行汉语修辞学评论,目的是要推动汉语修辞学研究,促进修辞学的繁荣。  相似文献   

8.
提出了"成语广告"的新内涵;全面系统地归纳了成语广告有三大类七小类表现形式;指出并简要分析了成语广告运用了九种修辞格;从修辞心理的角度分析了成语广告吸引公众眼球、凸显广告意图的深层原因;指出并剖析了谐音成语广告的修辞影响。  相似文献   

9.
翻译作为一种跨文化的交流活动,涉及到翻译动机、翻译观念、文本分析、翻译策略等问题。而西方修辞学主要研究言语的运用,包括研究文本的修辞目的、修辞情境、修辞方式、修辞效果等方面。本文试图从西方修辞学的视角对翻译活动进行分析、研究,表明翻译是一种以修辞为中介的活动。  相似文献   

10.
11.
彝语正反问句有着丰富的形式,可以采用直接重叠、肯定否定重叠、肯定否定重叠中间加语气词三种形式,可以重叠主要成分、也可以重叠附加成分,对双音节词进行重叠时既可以重叠前一音节,也可以重叠后一音节。与汉语正反问句有很多相同之处,也有较多的民族语言特色,虽然自身有方言的差别。  相似文献   

12.
人物研究是历史研究的重要领域。恭亲王奕是清中后期重要的政治人物,他的决策和行政作为对晚清中国走向构成很大的影响,该专题研究价值极高。尽管改革开放以来,历史人物研究呈现兴盛的局面。但是,恭亲王奕尚未摆脱充当近代史研究"背景"的局面,专题研究有待深化。  相似文献   

13.
从文献统计和语法分析可确认,鲁迅作品中“介绍”和“绍介”为混用词和日语借用词之说缺乏可靠依据.事实上,在鲁迅的作品中, “绍介”和“介绍”二词的使用具有显性的区别:一方面, “绍介”的使用频率明显高于“介绍”;另一方面,在句法上,“绍介”适用于主方引荐至宾方,而“介绍”则适用于宾方引荐至主方.对于鲁迅而言,咬文嚼字不仅是其作为一个文学启蒙者、语言革命先驱的写作实践,同时也是出于修辞审美的考量.  相似文献   

14.
韩信作为一代名将,在战场上奇计智谋信手拈来,屡战屡胜。他常示人以怯懦的一面,让敌人不把他放在眼里,继而乘胜追击取得战争胜利。但在生活中韩信为人却常表现出傲慢自大的一面,给他人造成一种有为的观念,从而对其时时警惕,以致疑心暗生,最终导致了他的悲惨结局。“怯”与“傲”这一对矛盾体,同时出现在韩信一人身上,现拟从这一矛盾表现的角度入手,对这一现象进行深度剖析。  相似文献   

15.
元典文化是近年来史学界提出的一个概念,尽管学界对其科学性仍有争议,但它对人文素质教育课程的建构却极具启发意义。既往人文素质教育的实践中越来越形成一种“路径依赖”,也就是注重从元典文献这一角度来构筑人文素质教育的资源体系。从整体上看,使用和挖掘元典教育资源似乎更应该把握核心性文献,以及后来者对其经典解释。设计人文教育课程体系时,可以借鉴“经——论——律”的逻辑序列来构建元典教育的基本架构。  相似文献   

16.
and作为英语中的一个基本词,因其不同的语用环境和语法功能导致了其复杂的修辞功能。它常被作为明喻、重言法、叠用以及重复的修辞格的表达手段。了解and作为以上各种修辞的表达形式及其特点,有助于英语学习者的英语阅读和理解,并提高其对英语修辞的鉴赏能力。  相似文献   

17.
明李宾所编《八代文钞》之《李遐叔文抄》将《厨院新池记》一文归于李华名下,四库馆臣编纂《四库全书》时,所辑李华集亦有《厨院新池记》一文,而最早记载此文的《文苑英华》却将作者题为李玄卿。《厨院新池记》的作者既非李玄卿,亦非李华,而是李幼卿。《文苑英华》所题李玄卿为李幼卿之形讹。  相似文献   

18.
人们对《庄子》的研究历来多侧重其内容的哲学意义,而忽略其语言形式所表现出的哲学价值,庄子的修辞变化多姿,汪洋姿肆,很巧妙地体现出理想追求和现实表达、内容和形式的辩证统一,具有明显的朴素辩证色彩。  相似文献   

19.
《文心雕龙》重视入成才的先天资质禀赋,同时强调“功以学成”,肯定后天学习的价值;认识到文学成才有着特殊规律,文学创作与人的生理、心理规律有一定关系,提出“养气”说,并较为正确地解释了“灵感”问题;注意到文学成才受社会政治、思想学术、个人生活及地理环境等条件的制约。  相似文献   

20.
“相配”是彝族传统文化中较为突出的观念。在彝族史诗中,“相配”不仅有雌雄动物交配繁衍后代的意思,而且还有其他丰富的内涵。在彝族看来,自然万物都是如同动物一样的生命存在,“相配”是生命产生的根源,也是生命存在、发展和完善的条件。“相配”使自然万物互为联系,相互依存,在协作中共生共存。“相配”观念是彝族自然与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基础,也是彝族传统文化现代适应的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