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纳德.巴塞尔姆是美国著名的后现代主义作家。他的《白雪公主》运用"拼贴画"创作手法对19世纪初德国民间童话《白雪公主》进行了全面戏仿和彻底解构。他的"拼贴画"创作手法体现的后现代主义艺术特征,对于我们认识后现代主义思潮的核心观念以及后现代主义小说主要审美特征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后现代语境中的《庄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后现代化语境,赋予我们重新审视经典的视界,在后现代语境中理解《庄子》,可以发现《庄子》在反对崇高、解构神话、以边缘立场反对中心强势话语的统治等方面都与后现代主义有相通之处,《庄子》和后现代主义代表了原始天真对抗模式化世界,以人类精神解放为其终极目的的一种追求,它通向人类精神领域的一种更为自由的境界。  相似文献   

3.
自我解构是《麦田里的守望者》的文本特征。小说在塑造主人公霍尔顿统一主体性的同时又暴露出人物主体的破碎与多重性,这种自我解构的人物塑造模式同时体现了小说的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特征。小说集现代性与后现代性于一身的现象既揭示了后现代主义小说与现代主义小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共融关系,也说明出版于1951年的《麦田里的守望者》已具备了后现代主义小说的雏形。  相似文献   

4.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西方思想界萌动了一种新的思维思潮——后现代主义思潮。后现代主义是一种复杂的思维思潮,其表征为一种思维方式的变革。它追求一种"后现代的思维方式",其本质特征是:反二元论、反实质化、去中心和反整体性,倡导多元化思维、否定性思维,强调不确定的内在性,对现代科学和技术理性进行质疑。后现代思想者针对近现代以来在技术理性基础上形成的"现代性"师生观进行了批判和解构,并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见解。从后现代主义角度对师生关系进行新的阐释,从而使人们对师生关系有一种全新的认识,这对我国新型师生关系构建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以科学和理性为标示的现代主义在给人类带来"福音"的同时,由于其弊病的不断显现,也遭受到脱胎于其自身的后现代主义的无情批判.基于对现代性的态度的异同,后现代主义内部出现了解构性后现代主义与建设性后现代主义两种面向.建设性后现代主义通过对现代性的解构和超越,完成了从"机器"到"花园",从"他人是地狱"到"关系中的自我",从"同质"到"异质"、"多元"的观念转换,使其自身具有了内在生成力和积极的建设性,彰显出丰厚的现实维度.  相似文献   

6.
随着生态文明的崛起,现代工业文明因着它的不可持续性而日渐式微,相应地,与现代工业文明相适应的以"为艺术而艺术"为特征的现代艺术也暴露出它的局限进而陷入困境,最终失去方向感,导致艺术的终结。作为对现代工业文明及其现代艺术的反叛,解构性后现代主义美学艺术不乏宝贵的洞见。但其对"解构"的迷恋使其滑向虚无主义,最终走向自毁。无论是现代主义也好,还是解构性后现代主义也好,都是拒绝担荷意识,拒绝美的,大自然与生态之美也通通是在它们的视野之外的。这样一种艺术显然是与正在来临的生态文明格格不入的,因此时代呼唤新的美学,新的艺术——一种能够与生态文明相匹配的美学艺术。当代西方日益兴起的建设性后现代主义所显示的新取向,特别是她对建设性与创新的强调,对美和自然美的高扬,对意义和归属感的追求,对艺术家社会-生态责任的担荷意识的标举以及对重建人与自然亲合关系的不懈努力,对于我们立足中国现实构建这样一种新的美学艺术,无疑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7.
纳博科夫的长篇小说《洛丽塔》对传统小说的写作从诸多层面进行了颠覆性的解构,可以视为美国后现代主义小说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主题的空灵、模糊、不确定性;使读者相信故事的真实性的同时,又不时地对自身语言的虚构进行暴露,使之成为"元小说";反体裁、文字游戏、戏仿、反讽等叙事技巧的运用,不仅为《洛丽塔》营造出了奇幻的美感,同时表现出了强烈的后现代主义色彩。本文将透过后现代主义的视域对《洛丽塔》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在20世纪初,乔伊斯在创作《尤利西斯》的时候并不是在有意识地在进行后现代主义的写作,但是在《尤利西斯》中却不难发现后现代主义的一系列特征:戏仿、拼贴、碎片、宏大叙事的解构等等。《尤利西斯》中的语言游戏和实验,以及对文学传统和规范的颠覆,都超越了现代主义的范畴,而更具备后现代主义特征。  相似文献   

9.
在20世纪初,乔伊斯在创作《尤利西斯》的时候并不是在有意识地在进行后现代主义的写作,但是在《尤利西斯》中却不难发现后现代主义的一系列特征:戏仿、拼贴、碎片、宏大叙事的解构等等。《尤利西斯》中的语言游戏和实验,以及对文学传统和规范的颠覆,都超越了现代主义的范畴,而更具备后现代主义特征。  相似文献   

10.
目前,许多学者对于后现代主义的研究仍是着重于其解构、摧毁的否定性向度。其实整个后现代主义文化运动好比是一种原始宗教的表演性礼仪活动,正是循着“狂欢—涅槃—更生”这一模拟性的生命发展历程,引导出了它自身的建设性向度,显示出对人类精神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后现代主义是对宏大叙事的质疑。本文通过对《小径分岔的花园》的叙事分析与对《微暗的火》的读者阅读体验来解读后现代文本的特征,即对确定性的解构。  相似文献   

12.
编者按:无论主观愿望如何,随着后现代主义思潮的蔓延,人们其实已王身于后现代语境之中.在后现代语境下,凸显与张扬的是解构中心、消除规范,打破一种维系语言解构、社会现实解构和知识解构的统一性的普遍逻辑的封闭系统.具体到文学研究,后现代语境提供了一种迥异于传统批判理论的后现代文化,它为文学的阐释与解说提供了多元的言说空间.本期推出"后现代语境下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这组笔谈,旨在对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界在后现代语境下的研究状况进行一次梳理,在多元的阐释空间中走进中国现代文学,同时也期许对中国现代文学研究有所启发与反省.  相似文献   

13.
郭非凡 《海外英语》2022,(15):190-191
尽管如今学术界对后现代主义的定义仍然各执一词,其作为一种审美现象已经广泛地出现在后现代艺术作品当中,以激进的方式,打破现有的体系,颠覆传统。特雷·埃利斯的《陈词滥调》套用了传统艺术家成长小说的主题模式,同时又利用后现代主义策略对其进行解构,揭开黑人艺术创作的谜团,呼吁写作自由,定义多元的黑人身份。  相似文献   

14.
后现代主义小说中的人物是对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小说中人物的一种解构,具有零散性、模糊性和固定本体的缺失等特征,而这种"破碎的自我"形象揭示的是现代人的人文困惑和精神危机。  相似文献   

15.
杨鸿江 《教学与研究》2005,12(12):77-80
本文围绕如何界定后现代主义的问题,梳理了后现代主义思潮几种比较重要的理论表征,指出界定后现代主义的真正困难在于其理论愿景与方法之间的悖离,表现为指称悖论、系统悖论和操作悖论。在此基础上,笔者试图把后现代主义思潮定位为一种以“解构”的方法为核心的“研究纲领”,即后现代主义思潮的理论内核是其解构的方法,外围是各种不同的理论。这种界定有助于我们站在马克思主义立场上把握后现代主义思潮。  相似文献   

16.
后现代主义在西方是一种体现文化主导性根本变化的社会文化思潮 ,它产生于现代主义内部 ,但最终却颠覆了现代性的神话而走向了一个新的文化世界。后现代主义以激进的话语策略在解构了一种被理性凝固的传统的同时 ,复活了另一种传统。后现代主义文化实践所带来的价值的解体 ,意义的迷失和灵性的失落 ,是可以也必须要被超越的。  相似文献   

17.
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中叶以来在批判现代主义强调绝对理性、规范性、确定性基础上形成的一种哲学思潮。它提倡超越理性,主张世界的多元性、开放性和不确定性,在历史、文化、自然、教育、美术、建筑等多个领域对现代主义哲学进行了批判和解构,从而构建了后现代主义哲学范式。其中  相似文献   

18.
论建设性后现代主义对后现代教育的重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后现代教育应包括“解构”与“建设”两种不同的气质;后现代教育对解构性后现代主义内容的片面撷取,致使后现代教育走入了无法回头的因境当中;以建设性后现代主义为指导的后现代教育,以一种辩证否定的态度来对待“解构”,把“建设”看成是“解构”基础上的更高一层的目标追求,从而使后现代教育的实践性大为增强。  相似文献   

19.
拼贴是后现代主义文学作品中的代表性写作手法,是后现代主义作家解构传统意义,颠覆传统文学模式的有力武器。在莫里森的《宠儿》中,拼贴手法与传统文学形式和语言产生了碰撞,并最终获得了一种完美的结合。文章着重从片断的文本体现到这些碎片所体现出的内在联系入手,由表及里地向读者展示拼贴的特殊魅力。  相似文献   

20.
《消费文化与后现代主义》一书在国内翻译出版后,引起了足够多的注意和反响,相关的评论也不少,但反复阅读之后,笔者仍然产生了一抒管见的冲动。这种冲动来自长期以来对后现代主义的困惑,对后现代主义前景的迷茫,当然更为重要的是来自一种自以为是的同文本的交流。长期以来,有关后现代主义的理论淋漓尽致地描述了后现代主义的诸多征候:现实向影像的转化及时间碎化为一系列永恒的当下碎片,整体被解构,意义被消解,真理是基于漏洞百出的靠不住的根基上的话语,再也没有确定性在前方等着我们。所有这些征候给我们展现了一幅差异、无序、充满相对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