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1 毫秒
1.
2011年3月中旬,由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引发我国各省市地区大范围的抢购食盐事件。通过对受众在抢盐事件中的信息接触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可以发现,为避免谣言传播泛滥,针对感染者应及时公开信息,针对易受感染者应提高公众媒介素养和公共知识水平,针对具有免疫能力者应发挥媒介意见领袖作用。  相似文献   

2.
两宋时期灾害频发,流言纷起。就传播心理而言,事件的重要性和信息的模糊性是滋生流言的主要原因,而少数人的蓄意煽动、大众认识水平的局限、应对灾害能力的不足和特殊时期心理的剧变是促成流言传播的关键因素。形形色色的灾害流言纠缠着复杂的社会心态和破坏因素,成为侵蚀政府权威和扰乱社会秩序的一股灰色力量,更增加了灾害应对的复杂性和难度。宋代从中央到地方均采取切实有效的办法以应对和化解灾害流言危机:从源头上杜绝流言的产生传布;从信息源入手,惩戒造谣传谣者;力戒妖妄,铲除流言借以生发之本;疏堵结合,以确保灾区人心和秩序的稳定;明辨真伪,处变不惊,理性应对。  相似文献   

3.
在大众传媒时代,媒体的影响日益深远,中职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易受影响的关键时期。学校、家庭、媒体和社会都应重视中职生的媒介素养教育,培养其正确认识、筛选、解读、判断和利用媒介信息的能力,促进其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4.
新冠疫情导致大量谣言、流言的传播,这直接或间接地阻碍疫情的防控并危及经济社会发展。目前国内特别是海南省内疫情得到较大程度上控制,国外特别是欧美国家疫情大多依然未得到有效控制,即使后疫情时代的相当长时期内,谣言、流言传播的易发性依然存在。在深入分析海南当前疫情之下与后疫情时代谣言、流言传播的易发性及其危害性基础上,对当前海南疫情防控中如何防控谣言、流言传播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让流言走开     
李宇春是明星中一下子就红透半边天的典型,但同时也是一位饱受流言伤害的女星。从出道以来,她遭遇到的流言可谓五花八门。 最大的一则与汶川地震有关,地震发生后,身为四川人的孕罕春弟一时间献血捐款。但是很快,一则谣言在网上迅速传播,称其献血为假。  相似文献   

6.
通过 2 0 0 3年 3月 8日至 9日对广州非典型肺炎事件中的流言传播现象实施入户调查 ,得出的主要结论有 :流言的传播渠道主要是人际传播中的亲身传播。流言的核心成分是真实的 ,流言中的细节大都是虚假的 ;二者综合作用 ,造成这样一种状况 ,即公众试图对这种不明疾病加以防范 ,但因缺乏足够的正确信息 ,无法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 ,同时也引发了公众的恐慌心理。流言的真实部分得到正式渠道的证实后 ,即成为“消息” ,虚假的部分被否定后 ,仍以流言的形式存在或消失。流言扮演了“反权力”的角色 ,即它迫使“权威”的正式渠道作出公开回应。流言发展到一定程度 ,已完全成为一种破坏性力量 ,正常社会生活无法继续下去 ,最后 ,危机促成转机 ,政府和媒介开始转变态度 ,对病情作了大量公开报道 ,“非典型肺炎事件”从最初的流言传播、公众恐慌 ,转入政府部门采取积极措施进行防治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7.
所谓流言指的是"一种通常以口头形式在人们中传播,目前没有可靠证明标准的特殊陈述".作为一种非正常的人际传播行为,它违背了人际传播伦理"待人真诚、与人为善、报人以信"的要求.从流言的产生与传播、流言与伦理以及流言的控制三个方面对流言现象进行学理分析,可以发现,控制流言既需要快捷有效地公布信息,也需要主流媒体的有效引导.  相似文献   

8.
胡冰彦 《考试周刊》2009,(2):239-240
作为一种新媒介,短信在2008“蛆橘”事件的传播中展现了强大的力量。本文作者从传播学角度考虑它的角色及功用,期望能对正确引导和利用短信传播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9.
随着新媒体发展与信道扩张,突发公共事件中的谣言、流言、失实新闻等噪音一直充斥在微博、论坛、手机等媒体里,并借助大众传播媒体得以强化,造成信息传播系统失灵和社会恐慌。本文以"抢盐事件"为案例,创新性地采用"全景式"分析模式诊断信息流的全过程,从噪音流的发展阶段和传播要素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以期从信息流这一新的视角探究突发公共事件中噪音的传播和消解。  相似文献   

10.
短信是当代国人包括当代大学生的沟通方式之一.在校园里,短信是重要的沟通途径.本文就此现象调查了短信在学校应用的现状和学生的心理成因,并且通过对部分调查对象的访谈了解了背后深层动因,揭示了大学生是如何看待短信的传播现象.  相似文献   

11.
夸张作为一种修辞手法,在语言表达中被广泛应用。夸张修辞与情境、语体等外在条件相关,更与联想、想象、情感等内在心理因素密切相关。夸张作为一种修辞现象产生是有其客观心理机制的。本文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夸张建构和夸张接受这两个角度来探讨夸张的心理机制。  相似文献   

12.
中华文化认同是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的根基。现有研究主要以大学生和少数民族群体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华文化认同。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是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基础。社会认同理论和文化适应理论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华文化认同的心理机制,有针对性地提升大学生和少数民族群体的中华文化认同。  相似文献   

13.
王小波:死刑游戏狂欢化诗学笑谑艺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小波以游戏笔墨的刑场死亡叙事为切入点 ,使其小说具有狂欢化诗学特质、快乐的相对性精神、解构权力的功能及作者的死亡记忆和变异嗜死情结。从王小波的文学渊源和中国文学的源流上可以考察他的有趣、笑谑的美学追求及价值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了盐胁迫对植物的伤害,植物耐盐的生物学机理,并对抗盐基因的研究进行了初步探讨和展望,以及提高植物耐盐性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戏剧审美接受心理机制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戏剧审美接受心理机制是一种在戏剧情境中完成的撩诱与触动交融、整合、互动的心理过程。戏剧接受的角色效应、集体心理体验和语言体验等共同促使戏剧审美接受心理机制的形成。观众通过与演员和其他观众的直接交流,进入了一种心心相印的交融状态,促成集体心理体验,从而触发感知心理机制,在联想和想象中,观众潜在的审美心理机制得以形成。  相似文献   

16.
维吾尔族人的传统饮食文化中,一直保持着对馕、食盐和粮食的崇敬心理。在日常生活中这种心理通过很多禁忌来加以巩固和传承,它的形成及延续至今,有宗教信仰和地理环境等多方面原因。本文中对这种心理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7.
青少年攻击行为,主要指青少年有意造成行为接受者伤害的行为,包括对他人、自身或其它目标有意伤害的任何行为。从心理学和文化学视角分析,青少年攻击行为可以有六个发生机制,其教育或矫正也要针对多元发生机制走和合之路。  相似文献   

18.
艺术治疗通过艺术的手法让来访者与专业艺术治疗师在建立一定信任关系的前提下,进行绘画等各种艺术创造活动,并围绕作品来达到治疗的目的。本文介绍了艺术治疗的心理机制及各种艺术方法的治疗原理,它可以释放负面情绪,整合自我概念,达到心理平衡;讨论了艺术治疗在特殊教育领域中的应用,艺术治疗解决了特殊儿童所面临的语言障碍,成为了更为适当的心理咨询和教育手段;提出了艺术治疗融入特殊教育领域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为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长效机制,高校必须树立全员育人的理念,坚持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原则,创新途径与方法,以适应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20.
组织中的心理契约   总被引:47,自引:0,他引:47  
组织中的心理契约是联系员工与组织之间的心理纽带 ,也是影响员工行为和态度的重要因素。近年来在管理领域中对心理契约的研究出现了新的高潮。新一代的研究者对定量研究予以更多重视 ,研究主要沿着两条主线展开 :心理契约的内容构成 ;心理契约的动态发展过程。研究结果对于在组织中形成良好的雇佣关系、完善人力资源战略、制定薪酬福利政策、改进招聘及培训手段均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