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用3、4、5、6、7、8六个数字组成两个三位数,使这两个数的乘积最大,应怎样排列?”这是课本中的一道思考题。在贵州2001年第4期《小学数学教材中的极值问题》一文中,作为例1,给出了解答: “分析:根据题意,必须明白以下两点:①要使乘积最大,排列出的两个三位数应尽可能大;②要使两个三位数尽可能大,这两个三位数百位上应是8和7,十位上应是6和5,个位上应是4和3,从而可排出下面两组数:  相似文献   

2.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数学第七册教材中有这样一道思考题:用 3、4、5、6、7、8六个数字组成两个三位数,使这两个数的乘积最大,应怎样排列? □□□×□□□————很显然,要使积最  相似文献   

3.
九义教材六年制小学数学课表(人教版)第七册P_(62)最后一道思考题“用3、4、5、6、7、8六个数字组成两个三位数,使这两个数的乘积最大,应怎样排列?”此题有的学生觉得这道思考题太  相似文献   

4.
小学数学第七册思考题巧解汪珊石练习十七用3、4、5、6、7、8六个数字组成两个三位数,使这两个数的乘积最大,应怎样排列?思路:要使这两个数的乘积最大,排出的两个三位数都应是最大的。因此可以确定这两个三位数的百位上应分别是8与7。但它们的十位和个位上的...  相似文献   

5.
正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9页有这样一个思考题:"用1、2、3、4、5这五个数字组成一个两位数和一个三位数。要使乘积最大,应该是哪两个数?要使乘积最小呢?换五个数字再试一试。"刚开始,我按《教师教学用书》上的方法进行指导:要使两个数的乘积最大,那么两个乘数最高位应该分别是4和5,而三位数的十位应该是3或2;因为3×53×4,2×52×4,所以两位数十位上应该是5,三位数的百位上应该是4;又因为43×5  相似文献   

6.
提起排列与组合,人们就会讲这是高中的数学内容,与小学数学没有关系。其实,小学数学中就有一些思考题渗透了这方面的知识。本文就小学课本数学第三册的两道有关思考题作点初步介绍和教法探讨。 1、第58页,练习十六,第8题: 用3、6、4三个数字卡片,可以排成几个不同的三位数?写出其中最大和最小的三位数。 这明显是一道3个相异元素的全排列问题,排列数列成算式应该是  相似文献   

7.
九年义务教育教材的一大特点,就是渗透了现代数学思想和方法.如集合、函数、对应等。小学数学教材中的一些思考题,就明显地渗透了函数极值的思想。下面举几例教材中的极值问题。  相似文献   

8.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9页的思考题如下:用1、2、3、4、5这5个数字组成一个两位数和一个三位数。要使乘积最大,应该是哪两个数?要使乘积最小呢?换五个数字再试一试。笔者刚开始是这样教学的:师:怎样来确定积的大小?  相似文献   

9.
思考题:用1、2、3、4、5这5个数字组成一个两位数和一个三位数,要使乘积最大应该是哪两个数?要使乘积最小呢?换5个数字再试一试。大纲要求引导学生通过试验和调整的方法寻找答案。为了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在思维能力方面得到更好的提升与发展,笔  相似文献   

10.
<正>瞧!教室里有几名同学正在争论什么。原来小小、智智和叨叨正在讨论妙老师在小黑板上布置的一道思考题。思考题用0、1、2、3、4这五个数字分别组成一个三位数和一个两位数,要求这五个数字全部用上并且不能重复。怎样组才能使两个数的乘积最大?  相似文献   

11.
数学思想方法是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获取知识、发展数学素质的动力工具。而数学思想方法不同于数学知识,学生尤其是小学生难以从教材中直接获取,我们必须挖掘教材,发现其中所隐含的数学思想方法。教材的一些思考题也蕴含了很好的数学思想方法,教师要充分挖掘,在教学中进行适当的渗透。现以教材中的两例思考题说明如何进行转化思想的教学渗透。  相似文献   

12.
这是小学二年级数学课本上的一道题:用1、2、3、4、5、6、7、8、9九个数字,写成三个三位数,使他们的和等于1953。我们首先要看一看新组成的这三个三位数在相加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四册思考题共安排了35道。内容丰富、新颖、形式活泼、开放,贴近教学内容,趣味性浓厚,有助于学生数学知识的学习,数学能力的提高。一般地,思考题在教学参考书上都给出了解答思路和方法,本文就其中的三例(教参未给出解析)思考题给出解析,供参考。 1.在下面的九个数字中间添上几个加号,使计算的结果得99。(相邻的数字可以组成两位数)。1 2 3 4 5 6 7 8 9=99  相似文献   

14.
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科书中的思考题增加了教材的趣味性和弹性 ,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而且有利于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 ,是开展课外活动的好素材。下面仅就一则思考题谈谈自己的管见。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 2 9页的思考题是 :观察前两个等式 ,有什么特点。然后在其他等式的□里填上合适的分数。( 1) 4 12 127=4 12 × 127;( 2 ) 2 23 135=2 23× 135;( 3)□ 134 =□× 134 ;( 4 ) 6 □ =6×□。对于这则思考题 ,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引导学生开展活动。一、积与和相等的数对的特点观察前两个等式 ,可以看出 ,这是两个数的和…  相似文献   

15.
小朋友们,你若从1、2、3、4、5、6、7、8、9这九个数中任意取出三个数字,排出所有的三位数(不可重复),把所有的三位数相加的和再除以这三个数字的和,他们的商都是222。你说,这是不是很有趣啊?下面我举两个例子给大家看一看,俗话说“眼见为实”嘛!  相似文献   

16.
九年义务教材五年制数学第九册P_(64)有道思考题:观察前两个等式,有什么特点。然后在其他等式的□里填上合适的分数。 (1)4 1/2 1 2/7=4 1/2×1 2/7 (2)2 2/3 1 3/5=2 2/3×1 3/5 (3)□ 1 3/4=□×1 3/4 (4)6 □=6×□一、点拨、探索。 1.(点拨)教师要求学生先将前两个等式中的带分数化成假分数后,再观察等式有什么特点。  相似文献   

17.
人教社1995年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数学》(第六册)第80页,有这样一道思考题:“找出下列每行数的排列规律,在()里填上合适的数。……(4)8 24 12 36 18()()”广西《小学教学参考》1996年第4期刊登的周应斌《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六册部分思考题试析(二)》一文认为,这道思考题的答案是:“(4)的规律是:第一  相似文献   

18.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从第五册起增设了你知道吗和思考题这两个栏目的教学内容。思考题是弹性教学内容,它源于教学的数学基础知识、数学思想方法,又略高于基本教学要求,有利于学生在数学方面获得更好的发展。如何让思考题的教  相似文献   

19.
小学通用教材《数学》第八册第92页上,有这样一道思考题:用1、2、3、4、5、6、7、8、9九个数字写出三个大小相等的分数,每个数字只许用一次。这题共有多少个解?怎样得到它的所有解?这是很多教者关心的问题,本文就来讨论这个问题。如果把具有分数形式的整数也算在内,这题的解共有14个,两个解组成一对,它们互为倒数,共有7对。把这7对全部写出来就是:  相似文献   

20.
一、以退求进策略将复杂一般的问题,退到简单特殊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找出其规律,然后再进上去思考解答,有利于得出所求问题的解。例1.用3、4、5、6、7、8六个数字组成两个三位数,使这两个数的积最大,应×(?)怎样排列?(第七册第62页)——这道题比较复杂,若盲目拼凑,也不易得出正确答案。因而,解题时应引导学生先退回来想想与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