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看了《出版工作》第四期王益同志的《图书发行浅谈:单轨制和双轨制》一文,很有启发。该文在总结几十年图书发行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根据整个出版事业的发展,对当前实际存在的单轨制发行渠道,进行了科学的分析,指出了它的优点和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2.
多年来,加强农村图书发行工作,一直是我们新华书店的一项战略任务。开展农村多渠道发行,也是发行理论界经常研讨的重要课题。然而时至今日,农村发行工作仍处于落后状态,农民买书难的问题仍很突出。  相似文献   

3.
“图书发行应当多渠道”,关于这一问题,现在大家的认识已基本一致。但如何理解多渠道、怎样发展多渠道、发挥多渠道的优越性,在认识上有比较大的分歧。其中,特别是批发体制的问题很值得研究。一有的同志认为图书发行的多渠道,就是要多设一些零售网点;有的同志认为图书发行的  相似文献   

4.
46年来,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以下简称“总公司”),为适应国内市场经济,以求与国际书刊贸易接轨,以“新思路、高起点、大发行”的方针走向世界书业市场。据不完全统计,截至1993年,总公司中外文图书发行量在1.6亿册左右,其中中文国书约3700万册(套),超过公司总发行量的23%。根据海关提供的部分资  相似文献   

5.
6.
对外发行中文图书的一个设想 我旅游探亲到美国时,曾到休斯敦市两家中文书店参观,没有看到一本大陆出版的图书。在香港旅游时,曾到旺角参观四家中文书店,就有三家未发现大陆出版的图书,一家虽有,但品种也不太多。以我们大陆雄厚的出版力量和世界公认的低廉书价,却不能与台湾和香港出版的图书并列发行,我深感痛惜!我问过一家中文书店的老板:“经营大陆  相似文献   

7.
我国中文图书打入美国图书市场需要了解中文图书应确定什么样的定价。 有人以为美国人生活水平高,销往那里的书籍定价也应该高。价值一元人民币的书到美国应卖一美元,即用八倍多人民币的价格出售中国大陆的书籍。从理论上讲,这是说得过去的;但实际上,是行不通的。为什么呢?经过考察,我们得知,美国的中文书店,都是从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等单位进货。国图公司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中文图书如何更好地走向世界,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于8月15日在北京召开了“中文图书海外发行研讨会”。来自日本、法国、美国、比利时等国家的中文图书发行商和国内中华书局、文物出版社、外文出版社、北京图书馆出版社等出版界代表参加了研讨会,大家就海外中文图书发行现状,存在的问题与困难,今后的发展趋势等方面交换了看法。 在面临加入WTO的今天,中国出版界在注视着海外出版进入的同时,也在关注着中国图书走向世界的问题。据悉,现在,中国书报刊出口额公认的数字是1500万美元,占中国出版业的0.5%,无论是与世界图书出  相似文献   

9.
一、多渠道发行是历史的必然从人类商品生产的发展历史来看,商品交换最初采取的是“产销合一”型流通渠道,这时社会生产力水平很低,生产者所能提供的商品十分有限,生产者既进行生产,又同时肩负流通,生产者和销售者两位一体。随着生产和交换的发展,这种“产销合一”的流通渠道,越来越不适应社会生产和消费的需要,因此,销售活动逐步从生产活动中分离出来,由商人专门承担,从而出现了“产销分离”型流通渠道。这种有中间商人介入的“产销分离”型流通渠道的出现,可以使流通渠道畅通,节约流通费用,降低销售  相似文献   

10.
中文图书网上订购与现场采购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叙述了图书馆中文纸质图书的网上订购流程以及现场采购流程,分别对两种采购模式进行了利弊分析,从而阐明了两种采购模式之间互相结合、相辅相成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用计算机进行中文图书订购,验收的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2.
中文期刊发行渠道的来回变换和多渠道发行,给订购工作增加好多麻烦,稍一疏忽就会造成漏订、重订和误订,给工作带来不应有的损失.我们把邮发刊订购数据库和非邮发刊订购数据库追加合并为一个中文期刊混编订购数据库,长期保存,统一管理使用.这一方法,既可方便查重,杜绝漏订、重订现象,又能保持同一种期刊订购记录的连续记载,减少因刊物改变发行渠道而引起的重复录入,避免了因期刊改变发行渠道而造成的期刊订购环节管理混乱的现象;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又保证了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13.
中文期刊订购之我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于图书馆来说,确保期刊订购质量,更好地为科研服务是我们期刊管理者的首要任务,笔者就如何选择中文期刊订购渠道,如何避免重订、漏订和错订谈了几点想法。  相似文献   

14.
刘毅 《声屏世界》2006,(9):46-47
从上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广电报发行量出现了整体下滑的局面。据有关部门统计,到2005年底,全国约300家城市广电报中,发行量在20万份以上的只有极少数几家,发行量在10万份以上的也不过十几家,大多数在二、三万份左右,有的甚至已经出现跌破1万份的现象,严峻的形势已严重影响到广告收入,使得相当一部分报社陷入了生存的危机。广电报发行量一落千丈的现实,逼着报社在积极应对改版、扩版的同时,思考着发行方式的转变。单一的“自办发行”和单一的“邮局包销”受到挑战广电报都是由各地的广播电视局主办,大多数属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创刊之初正处…  相似文献   

15.
1952年12月,邮电部和当时的出版总署颁布了《关于改进出版物发行工作的联合决定》和《关于改进发行工作具体办法的联合决定》。这两个联合决定的颁发,对于改进当时报刊发行工作的质量、提高发行时效、增加发行数量,都起了极大的作用。那时,邮电部门的指导思想非常明确,报刊不同于一般商品,它  相似文献   

16.
1952年12月,邮电部和当时的出版总署颁布了《关于改进出版物发行工作的联合决定》和《关于改进发行工作具体办法的联合决定》。这两个联合决定的颁发,对于改进当时报刊发行工作的质量、提高发行时效,增加发行数量,都起了极大的作用。那时,邮电部门的指导思想非常明确,报刊不同于一般商品,它是精神食粮,尤其是党报党刊,是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工具,因此,他们把发行报刊当作光荣的政治任务去完成。邮局和报刊社之间,由于思想,认识上的一致,在工作配合上非常默契,相互支持,相互谅解,使我国的报刊发行工作,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好局面,报刊  相似文献   

17.
18.
19.
电子计算机应用于我国图书发行业务,是80年代中期才逐步兴起的新生事物,是为适应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同时受市场经济及图书发行体制改革的影响而引入的办公自动化工具。计算机的引入,改变了过去书店图书发行业务几十年来手工一贯制的办公方式。从而使图书发行的办公手段和管理手段前进了一大步,管理水平提高到了一个新层次。一、计算机用于一般事务处理80年代中期,各店开始使用计算机的主要目的是解决一些诸如开制调拨单、汇总单、汇总等事务性的手工劳动。几十年来的手工操作由于出票周期长、差错率高等老大难问题一直困扰着书店各级管理人员,拖住了图书发行业务高速发展的后腿,已远远不  相似文献   

20.
杨岗 《新闻知识》2002,(10):42-44
二十世纪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中期,是中国晚报的兴盛时期,据统计,全国报纸总发行量和广告总额,晚报占去一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