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我国发展传播学研究状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发展传播学的 基本情况 作为传播学的主要分支领域之一,发展传播学兴起于上世纪50年代末,以美国学者勒纳在1958年出版的《传统社会的消失:中东的现代化》①为标志。这一学科在六七十年代开始受到广泛关注,1982年获“国际传播协会”承认,发展传播与跨文化传播,成为该协会的8个研究专题小组之一。 发展传播学可以解释为:“运用现代的和传统的传播技术,以促进和加强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变革的过程。”②“广义地讲,发展传播学就是一  相似文献   

2.
战迪 《编辑之友》2016,(10):83-88
作为人类区别于动物本质特征之一的语言,对其生成、理解、驾驭是社会互动的基础,也是传播学的重要关注领域.早在五万年前,人类就已获得了口头语言,而文字语言的出现距今不过5000年的时间.口语文化塑造了社会化内容世代沿袭的传统,造就了社会化主体对长者为先的前喻文化的推崇,也形塑了主客体交往关系的亲密无间.文字语言的发明,不仅促进了人们信息传播与接受的能力跨越时空,更促进了人类抽象思维能力的不断强化.认知传播学研究,更关注以人为核心的语言使用状况,在词语认知、交际心理认知、主体间言语交往认知以及语言与大脑等问题的关系图谱中,寻求语言学与认知传播交叉运用的分析路径.  相似文献   

3.
《编辑之友》2016,(6):5-9
认知传播学,作为以系统论为支撑,以“认识”与“传播”两大学科为研究基础本体,并将两大学科进行融合,形成的分析人类在传播过程中人脑、心智、接受等工作机制规律的系统理论与学说,有着自身的特点和理论建构.文章在阐明认知传播学内在宏观体系构成的基础上,提出认知传播学必须成为具有中国学理内涵、融合西方理论、立足中国国情的新兴学科.而作为一门高程度融合、又极具前沿特征的全新学科,认知传播学必须尽快谋求建构一种总体性制度,完善学科建构,在“脑科学与类脑研究”的过程中实现学术研究成果的转化.  相似文献   

4.
柳邦坤  朱彦 《今传媒》2016,(5):12-13
淮海戏是扎根于淮海地区的地方剧种,作为江苏省主要的地方戏曲剧种之一,在过去的200多年里深受淮海地区人民喜爱,有着独特的历史文化和地域文化的认知价值.但随着现代文明的冲击,也频临衰落甚至消亡的危险,因此进行保护与传承发展尤为迫切和重要.淮海戏要实现传承发展,罴要探讨淮海戏的传播规律与路径,进行有效传播,这样才能使淮海戏永葆青春和活力.  相似文献   

5.
本书对“普及美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普及美学传播学进行研究,具有开创性意义。本书意在以普及美学的学科理论为基础,在本源上探寻中国传播学的本土化发展路径。作为中国迈向高质量发展的社会文化发展的重要力量,普及美学传播所呈现的结果是美在经济实践中的快乐驱动需求和经济发展模式的创新;在文化发展中的创造力、竞争力和生产力的生长、唤醒和花粉式蔓延传播。普及美学传播学是建构中国特色、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的社会科学的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6.
张宸 《新闻记者》2001,(12):69-70
10月18~19日 ,全国第七次传播学研讨会在南京大学隆重举行。本次研讨会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和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系主办。来自全国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和海外的70多位传播学者出席了这次盛会。这是新世纪的第一次传播学盛会 ,其主题为 :“新世纪的中国传播研究 :创新与发展”。研讨范围包括传播与全球化 ;WTO与中国传媒 ;外国传媒与政府如何应对WTO ;网络传播与人际传播 ;网络传播与组织传播 ;新世纪的传播学理论 ;传播学基础概念的界定与创新 ;新世纪的新闻传播大趋势 ,以及其他相关主题。…  相似文献   

7.
李红艳 《新闻界》2008,(6):42-44
本文对乡村传播学的基本内涵、理论基础和发展进行了阐释,在论述发展传播学的发展理论和基本观点的同时.对乡村传播学与发展传播学的异同进行了明确的界定。  相似文献   

8.
李红 《今传媒》2011,(12):130-131
罗杰斯是20世纪美国著名的传播学者,他因为首创的创新扩散理论而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学者。罗杰斯以创新的扩散理论为研究核心,将其研究触角向传播学多个分支扩散,他的研究领域涵盖传播学的多个方面,其中包括发展传播学、议程设置理论、健康传播、传播史研究等等。本文试图勾勒罗杰斯传播学研究的图谱,浅析罗杰斯的传播学研究。  相似文献   

9.
10.
11.
论大众传播研究的符号学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符号学和传播学都是20世纪下半叶以来在国际范围内发展得很快的学科。就其性质而言,两者之间存在着许多相似之处,但又有着显著的不同。最大的不同在于,符号学不仅是一个研究领域,而且还是一种综合的跨学科的方法论。这种不同使得符号学对当今的社会人文科学产生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符号学方法的导入,将会在改进和深化我国的传播学特别是大众传播学研究方面发挥独特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本文尝试识别并界定一种"技术迷思"的概念来回应当下发展传播研究停滞不前的困境。具体而言,在回顾发展传播学术思想的过程中,将"技术迷思"视为理解发展背景下媒介角色及作用的研究透镜,通过它检视发展传播知识生产中被强调和被忽略的方向,以发展传播研究不同范式针对"技术迷思"的"对话"来厘清范式间的复杂关系,同时反思技术迷思对发展传播理论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3.
Experiences with the pursuit of health communication research are discussed in terms of barriers and facilitators to conducting this work. These experiences are considered for generalizable principles relating to the conduct of translational research. The importance of acknowledging the values and agendas which underlie the pursuit of translational research is emphasized. The contributions of both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methodologies to pursuits of translational projects are acknowledged. Finally, the need for communication scholars to participate in interdisciplinary endeavors is advanced as a goal with benefits for sharing the field's theory and research insights, and to expand our own knowledge about other disciplines.  相似文献   

14.
任何传播效果都以人脑对信息的处理加工为基础,但囿于研究工具的局限,传播效果研究一直以来聚焦于信息传播的中期和长期效果。本文梳理了效果研究的发展脉络与困境,在对认知神经科学研究工具引入传播学研究领域进行路径和现有成果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瞬间效果即受众接受信息刺激时的即时反应这一传播效果研究的新课题。本文认为,借鉴认知神经科学的先进研究工具,瞬间效果研究通过探求人脑对信息的瞬间加工机制,不仅可以对既有效果理论假设予以验证或者修正,还将构造瞬间效果—中期效果—长期效果的逻辑框架,对传播效果进行多层面的统合分析,或能为效果研究带来新的理论发现和突破。  相似文献   

15.
本文关注的问题是跨文化传播的研究路径,基本观点是,跨文化传播领域的知识生产,应该以本土跨文化实践中的研究问题为出发点,运用多种学科的理论资源来建构跨文化传播的中层理论,而不主张以学科嫁接的方式建构脱离本土实际的宏大理论。文章首先回顾了跨文化传播研究的历史,认为这个领域是基于社会实践的需要而产生的;继而论证了跨文化研究领域中的学科嫁接式知识生产的不可能和没必要,然后以研究过程的图式为基础论证了从不同学科相关知识生产中挖掘出能为跨文化传播研究所用的知识理论资源的可能性,最后提出从研究问题出发建构跨文化传播的中层理论的设想。  相似文献   

16.
17.
在当前传播生态发生巨变的背景下,国内部分学者提出了创建认知传播学的学科设想,并且从理论溯源、学理建构、学科交叉、研究方法等方面给予了论证.不过在笔者看来,提出新的学科构想固然符合当下学术界学科融合的大趋势,但是就认知传播学的学科构想和论证而言,却存在诸多学理上的漏洞,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学科缺乏基本概念支撑,学科属性定位与研究对象不明确,学科缺乏独立理论体系以及研究方法陈旧.  相似文献   

18.
情报学认知学派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情报学认知学派产生自对主流实验室情报学研究的反思,关注人对信息的利用与吸收,强调知识结构、认知能力、认知风格等主观因素在信息的感知、接收及创造活动中的作用.认知学派大致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以研究用户的个体认知特征为主,对认知活动的社会性认识不足;第二阶段开始重视社会或特定领域背景下用户认知特征的研究,提出社会认知观、领域分析、集成式认知信息检索观等新理论.尤其是集成式认知观及相应研究模型,涵盖技术、人类行为及其互动等不同方面,是对面向技术的信息检索与面向用户的信息查寻所作的首次合成研究,亦是当前情报学认知学派有代表性的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