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古兰经》里有这样一个故事,说有一位大师几十年来练就一身“移山大法”。一天,慕名而来的人,请求大师当众表演,于是大师就来到一座山前坐了下来,等了一会儿只见他起身跑向山的另一面去了,然后告诉众人表演完毕,众人大惑不解。大师微微一笑道:这世上根本就没有什么“移山大法”,唯一所能移动的方法就是:“山不过来,我就过去”。  相似文献   

2.
《古兰经》里有这样一个故事,说有一位大师几十年来练就一身“移山大法”。一天,慕名而来的人,请求大师当众表演,于是大师就来到一座山前坐了下来,等了一会儿只见他起身跑向山的另一面去了,然后告诉众人表演完毕,众人大惑不解。大师微微一笑道:这世上根本就没有什么“移山大法”,唯一所能移动的方法就是:“山不过来,我就过去”。  相似文献   

3.
一《古兰经》上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位大师,曾当众表演移山。他一会儿到山的南面,一会儿到山的西面,一会儿到山的北面,一会儿到山的东面,然而,大山皆纹丝不动。最后的结局是:大师走进了大山。大师说:世界上没有移山之法,既然山不过来,我就过去。“山不过来,我就过去。”改变不了“山”的位置,就改变自己的位置,这才是大师真正的移山“大法”。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启发?请以“改变别人与改变自己”为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写作导引]世上本没有移山之法,唯一能移动山的方…  相似文献   

4.
大师移山     
很久以前,有个年轻人想尽了千方百计,走访了千家万户,跨过了千山万水,经历了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了那位德高望重、闻名遐迩的大师,并决心学会“移山大法”。可是,大师每天只是教年轻人学文习武和修养身心,并不教“移山大法”的诀窍。时间过得很快,转眼就是三年。年轻人的文韬武略  相似文献   

5.
曾记得有这样一则故事:<古兰经>上,一位大师,几十年练就一身"移山大法".人们问他秘诀时,他的回答令人回味:"世上本无什么移山之术,唯一能移动山的方法就是山不过来,我就过去."  相似文献   

6.
《古兰经》上有一个经典故事 ,有一位大师 ,几十年来练就了一身“移山大法”的本领 ,然而他的“移山之术”却颇令我们费解———这位大师的移山方法就是 :山不过来 ,我就过去。了解了大师的“移山秘诀”后 ,我们知道其实大师并无真的移山之术 ,而令我们真正佩服的是大师思考问题的独特方法———思维逆转。多少年来 ,我们教师一直是以真理传播者的角色出现在学生面前 ,他们想尽种种办法 ,使出浑身招数 ,把学生一步步引入真理的殿堂。课堂上 ,只有教师纠正学生的错误观点 ,只有教师讲道理说服学生放弃错误观点 ,接受教师的正确观点 ,……久而…  相似文献   

7.
《古兰经》上有一个先知唤山的故事。有一位先知,几十年来练就了一身“移山大法”,然而故事的结局却耐人寻味———世上根本没有什么移山之术,惟一的方法是改变自己。先知说:“山不过来,我们就过去吧!”山不过来,我就过去$湖北枝江白洋中学@楚怡君  相似文献   

8.
张凯 《班主任》2012,(3):63-63
有一则故事:一位大师几十年来练就一身“移山大法”,慕名而来的人请大师当众表演。大师来到一座山前坐了下来。众人等了一会儿。却见大师起身跑向山的另一面去了。然后,大师告诉众人表演完毕,众人大惑不解。大师微微一笑道:这世上根本就没有什么“移山大法”,唯一能移动山的方法就是“山不过来,我就过去”。  相似文献   

9.
李治洲  黄亚飞 《教师》2011,(31):16-16
在《教师博览》上看到了这么一则故事:一位大师几十年练就一身“移山大法”。人们问他秘诀时,他回答令人回味:“世上本无什么移山之术。唯一能动山的办法就是山不过来,我就过去。” 读完这则故事,深有感触。 教育也是这样。当我们碰到那些不是那么“听话”的孩子时,或者面对孩子们那些不令人满意的行为时.我们何不像大师一样“山不过来,我就过去”呢?  相似文献   

10.
移山大法     
《初中生优秀作文》2010,(11):F0004-F0004
有一个大师,一直潜心练功,花了几十年的时间练就了一套“移山大法”。  相似文献   

11.
有这样的一则故事:有人找到一位会移山大法的大师,邀其当众表演。大师在一座山的对面坐了一会儿,就起身跑到山的另一面,然后说表演完毕,众人大惑。大师道:这世上根本就没有移山大法,唯一能移动山的方法就是:山不过来,我就过去。  相似文献   

12.
世上本无什么移山之术,唯一能移山的方法就是:山不过来,我就过去.现实世界中有太多的事情就像"大山"一样,是我们无法改变的,或至少是暂时无法改变的."移山大法"启示人们,如果我们无法改变事情,我们就改变自己.如果别人不喜欢自己,那是因为我们还不够让人喜欢.如果无法说服他人,那是因为我们还不具备  相似文献   

13.
《成才之路》2011,(7):6-I0002
很久以前,有个年轻人想尽了千方百计,走访了千家万户,跨过了千山万水,经历了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了那位德高望重、遐迩闻名的大师,并决心学会“移山大法”。  相似文献   

14.
有这样一则故事:一天,有人找到一位会移山大法的大师,央其当众表演一下。大师在一座山的对面坐了一会儿,就起身跑到山的另一面,然后就表演完毕,众人大惑不解。大师道:这世上根本就没有移山大法,惟一能够移动山的方法就是:山不过来,我就过去。我的一个朋友非常适合经商,但他却立志成为画家。他辞去公职,躲在家里,一心画画。几年过去却毫无长进。经过痛苦反思,他决定暂时放弃画家梦, 下海经商,没几年他便跻身富人行列。闲时与书画家们在一起切磋技艺。几年后,他的画竟获行家好评,挂在宾馆和画廊出售,出了画册,圆了当初的画家梦。  相似文献   

15.
有这样的一则故事:有人找到一位会移山大法的大师,邀其当众表演.大师在一座山的对面坐了一会儿,就起身跑到山的另一面,然后说表演完毕,众人大惑.大师道:这世上根本就没有移山大法,唯一能移动山的方法就是:山不过来,我就过去. 学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对一些高深的知识,他们也会望而生畏.此时,他们急需要教师"出手相助".我们不妨"过去",移去"大山",一切美妙的景致尽将在眼前.例如,在教学《用数对确定位置》时,我先后采用了"探究式学习"和"有意义接受式学习"两种不同的教学方式,取得了迥然不同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6.
有位大师苦练移山大法,修成正果后, 进行移山表演。他先是一番作法, 然后自己跑到了山的另一边, 宣布移山成功。友人不解地询问山怎么还没有动,大师解释说,我的做法是山不动我就自己走过去。这个哲理故事给人很多启示。我们作教师的, 应当有一种向学生主动走过去的胆识。抛弃老师的架子, 坦诚地向学生走去,亲近学生,了解学生。 教师主动亲近学生, 就要抛弃老师自己思想上的架子观念,主动向学生问候。 有老师说,学生不主动招呼我, 要我招呼他, 真是岂有此理?这些话反映的实质是老师的架子观 念在作怪。这种架子观念最突出的 …  相似文献   

17.
早就想对幼儿教师们说点什么,时间过了一天又一天,草稿纸揉了一张又一张,从威海《幼教园地》通讯员培训班学习回来,更是感慨万千。国庆七天长假,我将自己闷在家里,苦苦思索了七天,资料翻了一大摞,说点什么呢?不经意间,2003年第9期《祝你幸福》杂志卷首语“山不过来,我就过去”使我茅塞顿开。文章说:在追求成功的过程中,我们十有八九不会一帆风顺,一定会遇到困难,碰到瓶颈,也一定有“头撞南墙”的时候。《古兰经》中有一个经典故事。有一位大师,几十年来练就一身“移山大法”。然而,故事的结局足可让你我回味———世上本无什么移山之术,惟一…  相似文献   

18.
李华同学问:“《愚公移山》中,愚公移山的壮举令人敬佩,可私下里有人说,愚公其实很愚,他干吗移山而不搬家?这不更省力吗?对此,老师您是怎样看的呢?”关于这一问题,即愚公不应移山而应搬家,看起来似乎是能根据实际情况而省时省力地解决问题,似乎是“实事求是”,其实不然!我们知道《愚公移山》是一篇寓言,寓言往往是把一定的道理寄托在故事中来教育人们应该怎么做。这篇课文主要是通过愚公形象的塑造和其移山壮举的成功,告诉人们这样的道理:人要有远大的抱负,面对困难,要有信心和坚强毅力,相信人能战胜一切困难。而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愚公精神”。愚公的远大抱负体现在“年且九十”却仍要去“叩石垦壤”以求“指通豫南,达于汉阴”的美好未来,很显然移山不  相似文献   

19.
在《教师博览》上看到了这么一则故事:一位大师几十年练就一身移山大法。人们问他秘诀时,他回答令人回味:世上本无什么移山之术,唯一能动山的办法就是山不过来,我就过去。读完这则故事,深有感触。教育也是这样。当我们碰到那些不  相似文献   

20.
讲读目的:理解故事寓意,学习愚公精神;掌握多义词和通假字;体会衬托、对比手法对表现人物性格和突出中心思想的作用。讲读步骤:一、指导学生通读全文,掌握梗概:1、抓住“方七百里”,“高万仞”和“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的矛盾,理解移山的原因;2、抓住“吾与汝毕力平险”,理解移山的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