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在听课和分析课时常常想:为什么学生的回答总是那么贫乏、平淡而又刻板?为什么在这些回答里往往缺乏儿童自己的、生动的思想?于是,我开始记录学生的回答,分析他们的词汇量、言语  相似文献   

2.
约在20年前,我在分析一堂自己听过的课时冥思苦想,为什么学生的回答如此贫乏,平淡,毫无表现力?为什么儿童的话语里没  相似文献   

3.
董旭午 《教书育人》2011,(28):34-35
常有人问我:你为什么总是写不完地写呀?我怎么就写不出什么东西来呢?怎么回答好呢?准确的回答应该是:我的大脑几乎没有闲着的时候,为学生,为教学,为教育,总是在思考着学生,反思着自己。为什么非要这样呢?我想,这可以归结为三个关键词:情结、爱心和信念。  相似文献   

4.
任淑珍 《考试周刊》2013,(38):64-64
<正>在多年的数学教学中,我时常有这样的困惑:有些知识点在课堂上已经详细讲解过多次,为什么学生仍然没有掌握?有些题型已分析提醒过多次,为什么学生考试时还是出错呢?有些问题学生在课堂上明明能够回答,可为什么就是无动于衷、鸦雀无声呢?困惑产生已久,问题必须解决,那么如何改变这一状况呢?  相似文献   

5.
有一天,我突发奇想:为什么每节课都是我唱“独角戏”?为什么不让那些愿意回答问题的学生走上讲台来当小老师?于是,一上课,我就让那些愿意回答问题的学生都走上讲台。不知是因为有人作伴,胆子壮了,还是因为此种做法新鲜,有吸引力,学生上来了好几个,挨挨挤挤地坐了一讲台。这些学生果然有号召力,他们在讲台上  相似文献   

6.
我在教学初中物理“观察水的沸腾”这一学生实验时,曾多次有学生提出:“为什么有许多小汽泡?”,“为什么会发出响声?”等问题.当时,我只能简略地回答说:因水中有气体,烧杯发生了振动.为了能具体而准确地回答这两个问题,我翻阅了有关书籍.  相似文献   

7.
在高中物理课本上册第14页,有这样一道题:放在水平桌面上的书,对桌面的压力等于它受的重力,能不能说书对桌面的压力就是它受的重力?为什么? 首先,我让学生们各自独立地冷静地思考三分钟后,然后让学生自己先解答,最后共同分析确定是谁回答得正确。具体教法如下: 我先反问学生:“书对桌面的压力为什么会等于书的重力呢?学生们在紧张地思考着。这时不要急于让学生立即回答这个问题,而是叫每个学生拿两三本厚书叠放在伸平的手掌上不动,这样大家都感觉到了物体  相似文献   

8.
在我的教案中,最典型的问题是:它的定义是什么?有哪些组成成分?有什么类型?学生们会用正确的语言来回答我的问题。我对此感到欣喜,并要求他们记住这些课本上的定义和概念。但每一天都会有学生问我:"为什么我们必须记忆这些毫无意义的废话呢?我清楚地意识到,我的教学可能遗漏了某样东西,那就是要在自己的教学中利用学生的回答来引导提问。  相似文献   

9.
有一天上午,我在办公室问一位高一学生,对话如下: T:What time is it now? S:It's ten.(他回到隔壁教室拿了手表,然后告诉我) T:还能用其它方法回答吗? S:It's ten o'clock.T:再想想,只要和这问句联系得上的都行. S:不能.(三分钟后,他无可奈何地摇了摇头说) 为什么这位学生只能用一种回答形式呢?他完全可以回答“I'm sorry.I have no watch”.为什么非要去拿表,然后再  相似文献   

10.
我曾在科学课堂问小学生:我们为什么上科学课啊?学生的回答很整齐:为了学习科学知识!我又问:学习科学知识是为了什么呢?学生们沉默了一会儿,有几位小声说:长大了当科学家  相似文献   

11.
上课睡觉     
某学生上课睡觉,被老师发现了。老师问他:“你为什么上课睡觉?”该学生抵赖:“我没睡觉哇!我在闭目沉思。”老师很生气:“那你为什么直点头?”该学生回答:“因为您刚才讲得很有道理。”老师哭笑不得:“那你为什么又直流口水呢?”该学生狡辩道:“我听得津津有味啊!”上课睡觉$湖北十堰市东风公司二汽四中初二(1)班@雷荧  相似文献   

12.
走向生活化的德育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我为什么要做一个好学生?做一个好学生又怎么样呢?”如果我们不能或不愿回答这样的问题,学生必然把你连同你的教育一同抛弃。我们期待着——  相似文献   

13.
赠老师     
我问山边的白云:“你为什么走得那么慢?”白云回答:“因为我依恋巍巍的青山。”我问校门前的小河:“你为什么那么清澈?”小河回答:“因为我有知识源泉的滋润。”我问花圃中的鲜花:“你为什么笑得这样灿烂?”鲜花回答:“因为我有园丁辛勤的培育。”老师,您就是巍巍的青山,知识的源泉,辛勤的园丁,我们永远感谢您!421001广西桂林市桂林中学【简评】该赠言的突出特点是巧用对话的形式抒发感情,一改常用的平铺直叙、直抒胸臆的抒情式写法,形式短小、新颖,含而不露,委婉细致。此外,该赠言运用借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将学生毕业时对老师的感激、怀念…  相似文献   

14.
我从事英语教学四十多年了。我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研究英语教学的规律,探索培养学生学习和应用语言的能力,想方设法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从一九七三年以来,我一直担任高中二年级学生的课。接班开始,我总要向学生进行调查了解,让他们回答我提出的几个问题:1.你对学习英语的看法是什么?你喜欢学习英语吗?为什么我们要学习好英语?2.你在学习中有什么困难?有什么要求?有什么希望?3.你自己掌握了多少单词,多少短语?我让学生将他们的回答用汉语写在纸条上,交给我。这样,我对全班  相似文献   

15.
为难的答案     
老师:"为什么不回答?我的问题使你为难了吗?" 学生:"不,老师,为难我的是那要命的答案。"  相似文献   

16.
如果没记错     
老师问一学生:“为什么你的作业本上有血渍?”学生回答:“可能我哥哥出血了。”如果没记错@Sam  相似文献   

17.
西方哲学史上有一个著名的故事:在剑桥大学,维特根斯坦是哲学家穆尔的学生。有一天,哲学家罗素问穆尔:谁是你最好的学生?穆尔毫不犹豫地回答:维特根斯坦。为什么?因为在我所有的学生中,只有他在听我的课时,老是流露出迷茫的神色,老是有一大堆问题。后来维特根斯坦的名气超过了罗素。有一天有人问维特根斯坦:罗素为什么落伍了?他回答说:因为他没有问题了。  相似文献   

18.
课堂上提问为什么没人举手?为什么回答问题似乎总是那几个学生?为什么有的学生从来不举手?不举手是教师教学方法的问题,还是学生素质的问题?本期会聚小学、初中和高中的共六位教师各抒己见.  相似文献   

19.
潘桂兰 《考试周刊》2014,(16):81-81
<正>在新课程教学中,部分教师为了追求"时髦",未顾及学生的感受,课前绞尽脑汁设计教学方案,结果事与愿违。这是为什么?我们不妨从以下几个案例探个究竟。一、创设问题情境的案例案例一:《千克的认识》。师:请大家认真看多媒体哦(教师动画播放狮子和小狗掰手腕比赛,比赛没几秒钟,小狗就狼狈地败下阵来,全班同学都大笑起来)。于是,我问:同学们,你们认为这样的比赛是否公平?学生回答:不公平。我追问:为什么呢?学生回答:它们的力气之  相似文献   

20.
湖南的一位政治课老师在给学生作报告时,问学生为什么而读书。学生作出了各种各样的回答,但这位老师对学生的回答都不满意,最后他提出,学生读书的目的并不复杂,大家之所以认为不好回答,是因为学生在现有的教育体制下,把问题想得太复杂了。他说,读书什么也不为,就为自己将来能挣大钱,娶美女。这个回答令在场的学生十分不解,被媒体报道出来以后,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这样一个话题,我们似乎很难回答。我们都在努力地读书,可是我们真有些不知为什么读书?真的是为了挣大钱,娶美女?记得刚读小学一年级的第二天,我就打算不再去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