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游牡利 《文教资料》2008,(28):227-228
基督教思想和<圣经>对萧乾小说有一种潜在的深层的影响,具体表现在小说中对基督教所宣扬的真善美的追寻,小说表现基督教思想中无私的大爱,以及一种悲天悯人的宗教情怀.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基督教文化的独特视角对 1 8世纪欧洲启蒙运动进行了重新审视 ,认为启蒙运动虽然是有反封建、反宗教的一面 ,但更重要的是在于倡导一种新的信念和理想 ,从而在启蒙运动内部蕴育了一种既相互对立又相互补充的新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3.
萧乾长篇小说《梦之谷》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这部小说记载着作者对旧中国社会的认知,记录了他为祖国遭遇悲惨命运的同情。《梦之谷》是一部永具艺术生命力的杰作,它的魅力在于真切、丰满而动人地描绘了旧中国广东沿海潮汕地区的社会风貌,成为一部反映时代的作品。  相似文献   

4.
柯尔律治是一位宗教思想家。他从浪漫主义哲学角度发展宗教思想,对很多重要的神学问题进行了独特的思考,并提出保护基督教要理的唯一途径在于沿着由浪漫主义哲学提供的体验方向重新解释这些要理。  相似文献   

5.
6.
在世界宗教体系中,有些宗教主张出世,而基教教与这些宗教则有很大不同。基督教思想中有许多入世思想。这在耶稣由天国来到人间拯救人类,基督教的教义、宗教仪式、宗教事务、宗教经典、对女性和婚姻的态度、提倡创造物质财富等方面都有所体现。  相似文献   

7.
文学史的研究是在两个层面上确立其价值的,即学科本身的价值和社会现实的价值,两方面不可偏废.笔者试图从这两个层面总结萧乾研究的得失,并进一步探究背后的原因,指出这种探究的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8.
鲁迅以多种方式了解和接受基督教的思想。他在同基督教思想中的诚信、博爱、救世及忏悔等元素的碰撞交流中,逐步形成诚心、爱己、救人和自觉的鲁迅精神体系。相较而言,鲁迅精神更接地气,与人生的联系更为紧密,也更能够为现代人所理解和接受。  相似文献   

9.
基督教对近代科学的兴起起过积极的作用。第一,基督教通过自然而认识上帝,把人们的注意力从内心引向外部世界,为近代实验科学的产生铺垫了道路;第二,基督教把哲学引入神学来为其信仰论证及辩护,确定了理性的地位,有利于哲学家、科学家按照理性探索真理,为近代科学思维方式的形成准备了条件;第三,基督教会兴办学校,创立修会,组织学术著作翻译等,为近代科学的产生奠定了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10.
基督教从唐代开始传入中国,经过一千多年的时间,始终未能成为主导中国人精神生活的一种宗教信仰。虽然基督教“儒学化”的倾向严重制约了它在中国的发展传播,但作为一种文化因素,它却在漫长的渗透历程中,逐渐融入到中国人的现实生活。特别是到了本世纪,基督教文化作为西方人文主义的精神主体,迅速被中国知识界所接受,并在文化艺术领域中得以充分的表现。  相似文献   

11.
文学与新闻的交融拓宽了萧乾新闻作品的表现空间,使其具有文学的审美追求和鲜明的个性特点。它以强烈的审美意识,追求新闻的真实美、形象美与情感美;以个性化的审美视角,表现人性化的新闻叙事风格;以文学化的表现技巧,增强新闻作品的艺术感染力。文学意识的主动植入,丰富了新闻表现手法,扩展了新闻的传播张力,提升了萧乾新闻作品的阅读效果。  相似文献   

12.
译者是文学翻译的主体,是翻译策略的最终决策者。拟通过对萧乾翻译活动及翻译思想的分析,阐述译者在翻译活动中体现的个性,即在翻译选择和翻译思想上体现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13.
司马迁不仅擅长赋的创作,而且格外推崇这种体现时代精神的文体,刻意在自己的<史记>中载录了赋家及其作品,论述了他对赋的看法.他还结合自己的作赋心得,把大赋的创作经验借鉴到了<史记>的撰著中,使这部巨著具有了"赋迹"和"赋心"的特色.从而展示了自己深沉而自负的赋家情怀.  相似文献   

14.
司马迁重商思想的形成,主要是基于对汉武帝时期社会现实问题的观察和认识。由《史记·货殖列传》可以看出司马迁有关商业应与农林工并举、商人应有的素质以厦政府应对商业如何管理的主张和认识。  相似文献   

15.
本文甄采先秦古籍中的“君子曰”与《史记》“太史公曰”分析对比 ,以翔实富赡的材料揭示出司马迁史论与先秦史论的师法传承关系 ,以及司马迁对史论的创新发展所作出的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6.
张爱玲通过在教会学校学习,接触到了基督教以及大量的西方文化,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基督教文化的影响。张爱玲接受了基督教文化中的平等博爱、淡漠超然的精神,并将她的同情心投射在笔下的人物。同时,她的作品也也呈现出圣经文本的叙事结构。  相似文献   

17.
司马迁在时代、家庭和儒家孝道观念的影响下,对祖上和父亲都有尽孝的表现。而司马迁对孝道的深刻理解,更向世人诠释了他独特的孝道思想,使传统孝道思想得到丰富和升华。  相似文献   

18.
萧红小说浓郁的故乡情结、生命意识全面的展示与永恒的追求“叛家——离家——归家”人生阶段的三个方面,反映了其小说世界丰富的思想内容和悲剧美的艺术特色,透视出作家的故乡情、民族情。作家对故乡深切的眷恋与怀念。已超越时空界限,成为人们对人类精神家园永恒的追求与向往:作家对人生悲剧的探寻与彻悟,已打动无数不安于现状的人们,并激励其寻求更美好的人生。  相似文献   

19.
司马迁在战争视野中的“死亡叙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司马迁在战争视野中的死亡叙事是丰富多彩的,它们表现了战争人物面对死亡的众生相。司马迁通过写战争人物的死亡临界而使生命定格,战争人物最后的“亮相”变为永恒的雕塑屹立于民族的集体记忆之中。战争人物临死前的自我表白,包含着丰厚的历史信息和巨大的情感容量。司马迁写的只是瞬间的言行,却以广阔的历史为背景。《史记》死亡叙事中蕴含着司马迁对历史和人性深刻的体悟与感慨。  相似文献   

20.
兰陵笑笑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思想倾向充满了矛盾,因而使《金瓶梅》有万千之谜,本文探讨《金瓶梅》文本既反叛“存天理、灭人欲”又张扬“存天理、灭人欲”这一悖反现象,论证作者主要是封建礼教的卫道士,或许有助于解开《金瓶梅》之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