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诗与知音     
伯牙鼓琴,心想着高山,钟子期则说:“峨峨兮,若泰山;”心想着流水,钟子期则说:“洋洋兮,若江河。”伯牙闭口弹琴,心中所想,钟子期就一定从琴声中听得出来。这等知音一直叫我叹服不已。难怪钟子期一死,伯牙终身不再鼓琴。近来,我不知不觉之间,把伯牙、子期、知音与诗联系起来,总觉得有些写诗者与评诗者之相知毫不逊色于伯牙、子期。三  相似文献   

2.
“高山流水”语本《列子·汤问》:“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日:‘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日:‘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子期必得之.”后以“高山流水”四字成文,比喻知音.例如宋·张孝祥《浣溪沙》词:“我是先生门下士,相逢有酒且教斟.高山流水遇知音.”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四:“不是秦筝合众听,高山流水少知音.”清·曹雪芹、高鹗《红楼梦》八十六回:“书上说的师旷鼓琴能来风雷龙凤;孔圣人尚学琴于师襄,一操便知其为文王;高山流水,得遇知音.”  相似文献   

3.
高山流水传说先秦的琴师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弹琴,樵夫钟子期竟能领会这是描绘“巍巍乎志在高山”和“洋洋乎志在流水”。伯牙惊道:“善哉,子之心而与吾心同。”子期死后,伯牙痛失知音,摔琴绝弦,终身不操,故有高山流水之曲。  相似文献   

4.
声音是广播传播的唯一手段,广播新闻作品里的“声音”由语言表述和音响素材构成,其中音响是广播新闻的优势和竞争手段,音响也是录音报道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描绘生活的音响图画,可以成为看得见的声音,使人听了如临其境。这种听觉可以通向视觉,用有声语言表现生活感受,解读生活意境。早在两千多年前发生的“伯牙逢知音”的故事便是生动的一例。伯牙弹琴时心里想到高山,“知音”钟子期在旁边听到后就称赞道:“美哉!巍巍乎若泰山。”伯牙弹琴时想到流水,钟子期又称赞道:“美哉!荡荡乎若江河。”……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用耳朵听到琴声,经过大脑…  相似文献   

5.
我国十大古典名曲!高山流水:传说先秦的琴师俞伯牙在荒山野地弹琴,樵夫钟子胡竟能领会这是描绘的一巍巍乎志在高山」,「洋洋乎志在流水」。伯牙惊曰:「善哉,!子之心而与吾心同。子期死后,伯牙痛失知音,摔琴!绝弦,终身不操。广底改:汉魏时期相和楚调组曲之一。...  相似文献   

6.
本文标题,从讲爱情的“换你心,为我心,始知相忆深”一词中化出,窃以为用来作谈论作者与编者的良性互动关系并不牵强。以爱情论编著者之间的关系,大概起之唐代:唐之前的《列子·汤问》的“高山流水”则以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的典故,衍化为“知音”的美谈,而泛化的“知音”在现代又融入了“爱”的内容,表现蔡锷将军与小风仙的情感、理性共鸣的电影《知音》即是一例。其实,宋代李清照与赵明诚早开两者于一体的先河。  相似文献   

7.
站得高,才能看得远,才能想得深、干得实。所谓"居高声自远"是也。中国人自古有登高望远的传统,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名人雅士、诗人画家多偏爱登高而歌而画,所以才有了王之涣"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不朽佳句;才有了俞伯牙、钟子期"高山流水"的千古知音;才有了黄公望"富春山居图"的传世名画。  相似文献   

8.
<正>一琴是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最古老、最主要的乐器之一。琴广泛地深入到社会生活中,并留下了很多的历史佳话。仅琴台古迹全国就有多处,择其要者有单父琴台、鲁山琴台、汉阳琴台和成都琴台。成都琴台是纪念司马相如琴调卓文君的风流韵事,属于凤求凰式的爱情琴台。不知何人何时而建,杜甫流寓四川时,作有《琴台》诗,可证成都琴台最迟在唐代时已有[1]。汉阳琴台,为纪念俞伯牙与钟子期  相似文献   

9.
<正>本书是安徽博物院“吾心安处——古琴文化空间”展览的配套图书,分为“琴之序曲”“一方雅室琴以正心”“庭园风华琴同道合”“山水苍茫琴我归一”四部分,共收录80余件古琴主题文物的照片、尺寸、解析等信息,并以文物为注脚,讲述古琴的起源、形制、音色、减字谱、流派等基础知识和孔子学琴、一弦琴、无弦琴、伯牙子期知音情等历史典故,以及琴与士人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如抚琴修身、听琴、雅集、携琴访友等内容。此外,附录部分还收录了5篇学术文章,帮助读者深化对古琴文化的认知。  相似文献   

10.
伯牙学琴     
春秋时,伯牙在成连先生门上学琴。三年后,伯牙编成一部《高山流水》乐曲,演奏给老师听。成连先生听了之后说,你演奏的音调很准确,只是表现不出高山流水的雄伟气魄;又说,我领你去访问我的先生吧。伯牙一听,又惊又喜。师徒划船到了一个海岛,成连告诉伯牙说,你到岛上就找到我的老师了,十天后我来看你。伯牙到了岛上,走遍全岛没找到一个人。他明白老师的用意,就在这奇峰峻岭,林木苍苍的海岛上,面对波涛起伏的大海弹起琴来。十天后,成连先生来了,再听伯牙弹奏《高山流水》时说道:“你成功了”。  相似文献   

11.
新时期的广播宣传“扬独家之优势,汇天下之精华”,呈现了再度辉煌的新气象,它已成为广大听众须臾不可离开的“喉舌”和“知音”。在报纸、广播、电视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搞好广播听众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加强对广播传播模式的研究,不断改善广播同听众的关系,满足广大听众的愿望和要求,这是搞好广播听众工作的基础。江泽民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提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这对于搞好听众工作更有新的文章可做,也对我们正确认识新时期广播听众工作的特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么,新时期广播听众工作的特点是什么…  相似文献   

12.
11月的北方已是初冬的景象。踏上南下的列车,风驰电掣,横跨五省,行程2 580余公里,便来到了湖北省会武汉市。这里盛夏刚过,“楚天千里清秋”(辛弃疾词),气候清爽宜人。武汉位于长江的中游,江汉纵横将其一分为三,汉口、汉阳、武昌三足鼎立。此方水土孕育了古老的中原文化,古往今来,墨客云集,豪杰辈出。俞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讲述着高山流水觅知音的千古佳话;由“武昌起义”而引发的“辛亥革命”,又使中国拥有了共和的历史;“一桥飞架南北”(毛泽东词),新中国将古往今来的长江天堑变为通途。这里的江河湖泊记述并流…  相似文献   

13.
“杏林”、“杏坛”两个词虽不常用,但极易用错。请看:“战国时名医扁鹊,医术高明,精通内科、妇科、五官科和小儿科等,还创造了切脉医术,为脉学的倡导者,当时曾誉满杏坛,后被秦太医忌杀。”这段话中“誉满杏坛”用错了。何谓杏坛?相传为孔子讲学的处所。《庄子·渔父》云:“孔子游乎缁(zī)帷之林,休坐乎杏坛之上,弟子读书,孔子弦歌鼓琴。”庄子寓言,本非实  相似文献   

14.
倪楠 《记者摇篮》2007,(8):61-62
广播的终极目的地是为满足听众的需要,为听众提供信息、提供服务、提供娱乐。听众是我们广播工作的唯一对象,与我们是鱼水关系。这问题看似简单,其实在工作中我们往往会忽视他们,事实上,我们对我们的工作对象——听众的研究还很不够。  相似文献   

15.
论文,贵在得文心,亦难在得文心.刘勰说:"夫文心者,言为文之用心也."文心,是作者个性、精神、风格的象征,只是由于种种原因它并不总表露在外.俗云:文心之细,细如牛毛,因此虽然古来文人各用其心,但潜而不彰者亦复不少,难怪刘勰慨叹道:"知音其难哉!音实难知,知实难逢,逢其知音,千载其一乎."  相似文献   

16.
卫林 《视听界》2001,(5):47-47
城郊型县级电台(有县无城),由于其地理位置特殊、听众兼具城乡的特点,若广播节目定位不准,就会造成既不能满足农村听众的要求,也不能满足城区听众要求的尴尬境地。流失了自己的听众群,也失去了电台存在发展的基础。如何兼顾二者,搞好节目定位,办出城乡听众皆受欢迎的节目,是城郊型县级电台要认真面对的问题。广播受众是广播节目的主人和服务对象,是广播  相似文献   

17.
"不懂书"尴尬多 书店营业员由于不熟悉书,闹过不少笑话,如把<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翻译小说)说成是炼钢的书,把<伯牙琴>(哲学著作)说成是音乐书;把<琉璃厂小志>(综合类)当作工厂史;<重放的鲜花>(文艺类)当作花卉养植书.  相似文献   

18.
听众:在所有的新闻传播媒介中,只有您是通过口语形式进行工作的。我们感到,口语形式确有它特殊的功效,是其他媒介形式所不能替代的,请您给我们介绍一下口语传播的特点好吗?节目主持人:好的,在谈到这个问题以前,我先打一个比方:人们说话就象流水,每天要有  相似文献   

19.
中央台听众工作部和文艺部,都很重视戏曲听众工作。多年来,我们主要是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开展工作的: 经常地进行听众调查,认真地分析听众来信,了解戏曲听众的情况、信息以及我们的愿望和要求; 加强同热心听众的联系,和我们交朋  相似文献   

20.
广播的终极目的是为满足听众的需要,为听众提供信息、提供服务、提供娱乐,听众是我们广播工作的唯一对象,与我们是鱼水关系。这问题看似简单,其实在工作中我们往往会忽视他们,我们对听众在我们广播传媒中的地位的确认还远远不够,特别是在他们的需要和我们及我们个人的需要发生某种冲突的时候,我们往往会以牺牲听众的利益作为一种非常自然的选择。我们对我们工作对象——听众的研究还远远不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