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留学生中国社会文化适应性的社会心理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跨文化适应可以划分为心理适应和社会文化适应。研究发现留学生中国社会文化适应的内在结构维度可分为:生活适应、公德意识适应、交往适应、社会支持适应、服务模式适应、社会环境适应和当地人生活习惯适应。社会文化适应与当地文化有很大的关系,留学生中国社会文化适应受到中国独特的价值观念的影响,隐藏在留学生适应背后的中国独特价值观念有四个方面:差序格局、中国人看待"自我"的方式、中国人对待朋友的方式、情境中心。  相似文献   

2.
青少年社会适应行为的特征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社会适应行为是社会适应的重要内容,其特征包括并发性、差异性、发展性和期望性。社会适应不良行为不仅不利于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有碍其未来的发展,而且对他人和社会都有不良影响。目前对适应行为的测量工具较多,主要以适应不良行为为主,对适应良好行为的关注较少。社会适应行为的影响因素主要分为危险性因素和保护性因素两大类。未来的研究应包括对适应良好行为的研究、整合纵向的研究、干预研究。  相似文献   

3.
中学生社会适应状况评估的理论模型建构与验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整合已有理论和实证成果的基础上,从关键性任务分析和积极心理学视角出发,将中学生社会适应状况评估指标划分为内容领域和功能状态。通过开放问卷调查进一步确定了评估社会适应状态的四个具体领域,并据此编制自我报告问卷进行验证。在对全国2314名中学生所填写问卷进行分析后,形成青少年社会适应状况评估问卷。问卷最终共50个项目,包括自我肯定、自我烦扰、亲社会倾向、社会疏离、行事效率、违规行为、积极应对和消极退缩等8个一阶因子;分为自我适应、人际适应、行为适应和环境适应4个领域,以及积极适应和消极适应两种功能状态。经多质多法模型的交叉验证分析,问卷的二阶结构与理论模型拟合较好,可以从四个适应领域和两种功能状态考察中学生社会适应状况。初步验证了社会适应状况评估的领域-功能理论模型。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父母消极控制与反馈、黑暗人格、同伴关系、社会适应的关系以及其内部作用机制,对1934名中学生采用整群施测法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发现:1.父母消极控制与反馈、黑暗人格和积极社会适应呈显著负相关,和消极社会适应呈显著正相关;同伴关系和积极社会适应呈显著正相关,和消极社会适应呈显著负相关.2.控制了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的影...  相似文献   

5.
社会适应是反映个体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指标,对衡量青少年的成长与发展状况有着重要价值。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对哈尔滨、北京、西安、武汉、昆明、上海和广州等七城市共4898名中学生施测"青少年社会适应状况评估问卷",以考察我国城市青少年的社会适应总体状况。结果表明,七城市青少年的整体社会适应状况良好。但从不同的角度呈现出以下主要特点:一、城市青少年在人际和自我领域的适应状况优于行为和环境领域;二、男生在自我、行为和环境领域的适应优于女生,而女生在人际领域适应好于男生;三、所在城市的GDP水平对青少年社会适应也有所影响,在自我肯定、自我烦扰、违规行为、积极应对以及消极退缩5个维度上,欠发达的第三类城市优于第一、二类城市;四、存在显著的校际差异,在青少年社会适应的所有维度上重点学校都优于非重点学校,两类学校的学生在三种社会适应状况类型中的人数分布也存在明显差异。五、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青少年社会适应的大多数维度影响显著,与中、低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的青少年相比,高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的青少年社会适应状况更为理想。  相似文献   

6.
论社会适应     
社会适应作为一种复杂的、综合的社会心理现象,其适应层次包括感觉适应、行为适应、认知适应和人格适应。适应过程包括心理发动、评估比较、内容操作和反馈性自我评价四个环节。适应方式有学习、应对和防御。适应的评价标准分为特质内容维度和活动领域维度。  相似文献   

7.
浅谈高校毕业生的社会适应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毕业生跨入社会后,由于缺乏实践经验,会自觉或不自觉地经历一个对社会的适应问题。这主要包括:人际环境的适应、职业环境的适应、生活环境的适应和社会环境的适应。如何尽快地适应社会,完成从大学生到社会人的角色转换,这是摆在每一个高校毕业生面前客观而又现实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旨在探索我国4~9年级儿童青少年社会适应的结构,并编制适用于该年龄段儿童青少年社会适应的测量工具。首先采用分层抽样方法,在我国南方和北方各选取一个地区,两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大致相当,包括5所小学、3所初中的儿童青少年、家长、教师,以及当地的社区工作者,共88人。其次采用访谈法对儿童青少年社会适应结构进行探索。在此基础之上,编制儿童青少年社会适应初始问卷,并施测于1 179名儿童青少年,检验其信、效度。研究结果表明:(1)4~9年级儿童青少年社会适应结构包括6个因素,分别为认知行为适应、情绪适应、自我适应、规则适应、学业适应和人际适应;(2)儿童青少年社会适应初始问卷的信、效度符合心理测量学的要求,可以用于儿童青少年社会适应评估。  相似文献   

9.
随着首届“中阿峰会”和“中海峰会”的举办,中文助力中国和阿拉伯民心相通的作用将更具战略意义。赴阿拉伯国家中文教师是中阿语言文化交流工作的直接承载者,对阿拉伯社会文化的适应是该群体赴任后的首要挑战。本研究结合社会文化适应内外部影响因素和经典量表制定问卷,通过统计分析和访谈揭示了赴阿教师社会文化适应的整体样态、差异性并提出策略建议。具体而言,赴阿拉伯国家中文教师整体适应情况良好,但跨文化经历和知识技能的缺失使其面临各种困难。教师的适应障碍具有典型的阿拉伯特征,可被归纳为6种类型:社会治理适应、宗教习俗和观念制度适应、交友和自我表露适应、行事风格适应、环境和外出适应、语言和社交适应。在差异性方面,海外工作经历、知识技能、旅居时间的增加对适应状态具有不同程度的积极作用,赴阿拉伯国家中文教师的社会文化适应存在较大的国别差异和微弱的人口统计学差异。通过区域型师资建设、社会支持网络和专业发展共同体、障碍类型和适应策略、风险管理可进一步促进赴阿拉伯国家中文教师社会文化适应和专业发展,保障国际中文教育工作的区域化开展。  相似文献   

10.
留学生的跨文化教育适应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留学生因为各种不同因素的影响而经历各种跨文化适应压力。文章从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阶段入手,从语言和学术适应、教育适应和社会文化等方面讨论留学生所面临的主要跨文化适应压力,从母语文化、自我效能、动机和社会距离等方面分析影响留学生跨文化社会适应的主要因素,以期为高校留学生跨文化适应培训带来启示。  相似文献   

11.
体育教育与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新时期体育教学的主导思想是健康第一。新的健康定义第一次提出了“提高学生对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的教学任务,正在实验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也开拓出了一个全新的学习领域———社会适应。因此分析研究学校体育对如何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是十分重要的课题。一、关于社会适应的基本概念1.适应的观念。适应是生物学概念,后来这一概念引入社会学,指一个社会体系适应自然和社会环境的过程。学校体育要适应社会,适应学生,学生也要适应社会及体育教学的要求。2.适应过程。社会适应的过程是一个个体不断社会化的过程。一个生物的人成为一个社会的人,他必须适应自己生活于其中的社会的变化,在与他人的交往与互动中逐渐形成自我概念,协调人际关系;他要学习和体验社会角色,学会承受各种挫折;面对各种冲突须学会妥协和顺应,合作与竞争;学习各种规则和价值观,这种学习和不断调适的过程就是一个个体适应社会,不断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的过程。体育活动本身所具有的种种特殊性及矛盾特征,如竞争与协同、胜利与失败、求胜欲望与规则限制、强烈的情绪体验与复杂的互动关系等等,使得体育活动在促进个体社会化、提高社会适应能力方面具有不可代替的特殊功能。二、学校体育有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2.
从社会学的研究视角来看,社会适应属于个人的社会化范畴。社会适应是个体对社会生活环境的适应,是“社会或文化倾向的转变,即人的认识、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因为社会环境的变化而发生相应的变化”。社会适应的内容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对社会生活环境的适应,包括  相似文献   

13.
流动儿童社会认同的特点、影响因素及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整群取样法对北京市的1164名流动儿童进行问卷调查,从城市认同与老家认同两方面考察流动儿童社会认同的特点、影响因素、与城市适应的关系,及其在教育安置方式与城市适应关系中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1)流动儿童的社会认同大多属于同化和分离模式;(2)流动儿童的社会认同及适应模式在性别、家庭经济地位、来京时间、教育安置方式等因素上存在显著差异;(3)城市认同对社会文化适应和心理适应均有正向预测作用,老家认同仅对社会文化适应有负向预测作用;(4)城市认同在教育安置方式与社会文化适应、心理适应间均起部分中介作用,而老家认同仅在社会文化适应上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4.
何非 《文教资料》2014,(6):127-129
本文旨在了解听力智力双重障碍学生社会适应行为发展的特点。通过对125~;听力智力双重障碍学生、听力障碍学生、智力障碍三类学生使用《学龄儿童社会适应技能测查量表》进行社会适应(概念、行为、实践)发展水平的测查,得出听力智力双重障碍学生的社会适应概念水平有显著差异,都未能达到正常水平;其社会适应行为发展随着年龄的增长,达到社会适应行正常水平和基本正常水平的比率不断增加,轻度低常水平的比率不断减少;社会适应实践水平虽然没有达到正常水平,但也没有显著差异的结果,可见学校要从教育目标和课程设置、教师培训和家长培训着手,提高双重障碍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5.
王晓敏 《文教资料》2013,(13):124-126
本研究以处在适应与发展关键时期的中学生为研究对象,对广州地区784名中学生进行抽样调查,考察了其主观幸福感和社会适应行为的基本状况,并对社会适应行为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予以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主观幸福感与社会适应行为的关系密切。其中,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与社会适应行为有显著的正相关;消极情感与社会适应行为有显著的负相关;主观幸福感,主要是学业满意度、友谊满意度、积极情感和学校满意度四个维度,对青少年的社会适应行为有较明显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中庸在中国社会个体与中国文化社会适应类型的关系中扮演着重要的特性。研究中国社会个体适应类型的特性,对于理解中国社会个体和社会集体的适应行为特征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从遵从类型、仪式主义类型、退却主义类型以及重构主义类型来分析研究中国社会个体适应特征的隐性中庸特征。中庸是中国社会个体成员中适应类型中的隐性共性,对中国人的行为处事和价值理念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我国社会归正人员呈逐年上升趋势,他们出狱后的社会适应状况也越来越受到国家和社会的重视。本文分析了成人教育促进社会归正人员社会适应的优势,对社会归正人员社会适应的困境进行了阐述,进而提出了成人教育促进社会归正人员社会适应的对策,以期为社会归正人员社会适应提供新的研究范式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8.
培养社会适应能力是大学生应对就业压力的重要途径,而中小学,尤其是农村中小学是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的源头。为了给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创造良好的条件,中小学必须有意识地制定适应社会的人才培养目标、增加适应社会的教育教学内容、组织开展适应社会的实践教学、设计适应社会的主题教育活动、营造适应社会的育人环境、实施适应社会能力培养的评价,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以《中学生社会适应量表》为研究工具调查留守初中生275名,探讨留守初中生社会适应现状,结果表明:男生的社会适应要差子女生;担任班干部的留守初中生社会适应显著高于没有担任班干部的;留守初中生和父母亲关系越融洽,其社会适应相对越好;不同成绩水平的留守初中生在社会适应上差异显著;在遇到困难和烦恼时,有较多伙伴帮助的留守初中生社会适应较强;邻里关系好的留守初中生社会适应相对较好;参加课外活动频率越高,留守初中生社会适应状况越好.  相似文献   

20.
采用问卷法,对农村三至六年级小学生进行调查分析,探讨师生关系对其社会适应的影响.结果表明:(1)农村小学生的师生关系和社会适应在性别上差异不显著,在年级上差异显著;其中,三、四年级学生的亲密性低于五、六年级,三年级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社会认同感低于五、六年级;(2)师生关系各维度与社会适应的一阶因素、二阶因素存在显著相关,表现在亲密性和依恋性与社会适应呈正相关,回避性和冲突性与社会适应呈负相关;(3)师生关系对社会适应的二阶因素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学生的师生关系越良好,其社会适应情况也越良好.结论:通过对小学生与教师关系良好程度的分析,可以对其未来的社会适应性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