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读《中国记者》2000年9月号关于经济走势报道的一组文章,很受启发,学到了不少东西,也引发了一些想法。因此,笔者愿响应编者按中“欢迎新闻界的同行继续来稿”的号召,也就经济走势报道问题谈点个人看法,以就教于同行。  相似文献   

2.
经济发展的状况,通常表现为一种动态的、渐进的,具有趋势性特征的形式。人们习惯于将那些已经发生的或正在发生的经济变化,以及可能会发生的经济变化,称为经济走势。 经济走势述评是经济报道中的一种新形式,也是社会公众非常需要和关注的报道类型。及时而准确地报道经济走势,从不同的角度和深刻的层次上对经济走势进行分析、判断,在研究经济走势的基础上提出建设性的意见,提出大胆的预测,乃至提出尖锐的批评,是新闻记者尤其是从事经济报道的记者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记者  相似文献   

3.
在北京中国记协俱乐部里,记者和诗人一边喝茶一边聊天。兴致正浓时,记者问:“诗人今年几岁?”答曰:“千岁,鼻祖五千岁。”诗人问:“记者今年年庚几何?”答曰:“记者今年九十九。”这一问一答很有意思,幽默、实在而又不玄乎。“诗人千岁”隐喻我国最早的诗歌专集《诗经》已有千年的文明史,“鼻祖五千岁”系指五千年的文明史。然而“记者今年九十九”也是有根有据的。记者,即新闻记者。在我国最早出现“记者”一词的日期是1905年3月10日上海《申报》,一篇题为《论今日各国对中国之大势》的文章中。从1905年到2004年,正好九十九岁。1905年以前,…  相似文献   

4.
题目有些不准确,本应叫做“怎样当经济记者”;但太一般化,太直白,于是改头换面,以求时髦。时下为文,就兴这个,未能免俗也。做经济记者,从没想过。考大学时报的是哲学系,鬼使神差,被抓到新闻系,命定要吃记者饭;毕业后,又被招到财贸报,和经济打上了交道,屈指一算,九年矣! 怎样才能当一名称职的经济记者? 经济记者的优势究竟是什么? 八年来,脑子里常转着这些问题,转去转来,转出一些“心得”来,换成时髦词儿,“角色意识”是也。意识之一:发挥新闻优势经济日报记者,来自五湖四海,不谦虚的说法,可谓长少咸集,群贤毕至。除一部分自学成才的同志外,“科班”出身者,无非是“三大主力”:一日新  相似文献   

5.
望潮随想     
一、记者也要找市场“不找市长找市场”。这是记者写企业家的变化。其实,记者也应该作如此转变,至少要多找市场,相对地少找市长。市场,对记者来说有两个。一个是经济市场,一个是“稿件市场”。搞商品经济,市场是最能生动活泼地反映经济生活状况的场所——不是狭义上的那个搞交易的地方。市场是“晴雨表”,市场又是结合部:生产、流通、消费的结合部;经济和社会的结合部。许多好新闻从这里产生。可惜,现在公认有本领的“市场记者”还不多。善于从市场入手剖析经济现象的高手也还不多。随着我国由产品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变,记者这方面的观念确实需要转变。“稿件市场”——版面,更是许多记者疏于研究  相似文献   

6.
’96中国经济走势瞿绍伟1996年是我国实施“九五”计划的第一年。今年的经济工作能否开好头,起好步,对顺利实施“九五”计划乃至实现2010年远景目标都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国内外人士对我国今年的经济工作发展趋势都极为关注。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有关资料信...  相似文献   

7.
2000年7月,国家统计局公布了我国上半年经济发展状况统计,中国经济在物价指数连续22个月回落之后,呈现出走出低谷的强劲势头。近年来,新闻界对经济走势的报道全面而深入。除了宏观情况的报道外,对于影响经济走势的各种因素,媒介都给予了及时的报道,引起了较好的反响。应该说,在经济报道的领域中,经济走势报道是难度较大的品种之一。在新形势下,记者如何把握、分析经济走势?需要把握什么样的原则和基调?当前报道的困惑与难点是什么?现在已有哪些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如何扬弃西方知名财经媒体的做法?……这些都是需要我们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本刊推出“经济走势报道剖析与对策”专题,目的在于从理论角度探讨这种特殊又影响巨大的报道种类,探索符合中国实际的经济报道思路、视角和方法。 这是一个正在飞速发展中的新闻品种,我们的关注不会就此止步,欢迎新闻界的同行继续来稿,我们期待更有说服力的分析,期待更有力的例证。  相似文献   

8.
6%——今后10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将以这样的年增长速度做出安排。可以说这是第二步战略目标的一个有代表性的数字。围绕着它自然议论颇多。 怎样认识6%?在两会前和两会期间,记者访问了一些代表、委员以及一些经济工作部门、研究部门的同志,大家都感到此事确有“过去未来共斟酌”的必要。 6%由来解 经济工作部门的同志说,6%首先是直接计算的结果。按照“三步走”的战略设想,到2000年,我  相似文献   

9.
一做了6年的财贸记者,积累了一点体验,那就是:财贸记者应当义无反顾地走进市场当中,寻找题材、灵感、激情和成功。市场永远给你机运,市场不会让你失望。翻检自己过去的报道,《苹果市场的反常现象》《保姆市场见闻》《春游平添几多愁——北京“一日五游”目击记》《从“抢手商品”到“跳楼货”——“冷暖风机进口热”始末》《白色的冲击——1988年“盐荒”透视》《来自主战场的报告——“蚕茧大战”的回顾与反思》等等,这些涉及果品市场、劳动力市场、旅游市场、进口市场、日用消费品市场和原材料市场的报道,它们受到版面编辑的欢迎、读者的好评、主管部门的重视乃至中央领导的关注,难道仅仅是一种偶然吗? 环顾数年来新闻界同人们硕果累累的市场报道实绩,《关于物价问题的通信》《“中国经济走势》  相似文献   

10.
新华社上海分社记者陆国元与江苏分社记者张伟弟、福建分社记者周正平合作写采的《百家“三资”企业调查表明:在华投资大有可为》一稿,前不久连过数关,荣登首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的宝座。细细读完这篇1080字的对外消息,我感到这不愧是我国时外宣传中的一篇力作。抓住国际社会关于中国的“热点”问题,不失时机地作出解答,是我们新闻工作者的重要职责。五省市百家三资企业的调查始于前年6月。当时正值我国经济实行治理整顿两周年、89年政治风波一周年之际。一些西方国家继续对我实行经济制裁,配合默契  相似文献   

11.
作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一家面向全国的综合类经济报纸,《中国经济时报》一直十分重视国内宏现经济走势的报道,这既是我们的基本编辑方针之一,也是本报优势所在。《中国经济时报》通过专家观点、政策导向、记者述评、经济评论等多种新闻体裁,对国内不同发展阶段宏观经济走势进行了全面的立体反映,在广大读者中留下了较为深刻的印象。 一般来说,我们作宏观经济走势报道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一是日常报道,即对随时发生的重大经济新  相似文献   

12.
报载,大连市大窑湾举行一期工程4个泊位竣工典礼时,几位工人找到记者,对现在经济建设报道中很少提及工人表示不满。他们说:“这竣工,那剪彩……官儿的名字一大串,没有咱工人的份”。因而要给记者“提个醒”:写稿时“千万要把咱工人捎上一笔。”希望记者写稿时“千万要把咱工人捎上一笔”,这话说得何等意味深长!一是说前些年,记者写经济建设  相似文献   

13.
在一次国际环境保护会议上,一位美国记者问我国著名环境专家曲格平教授:“中国有没有环境记者?”曲格平告诉他这样一组数字: 近10年来,中国共有5万名环境记者参与“中华环保世纪行”活动,建议和督促解决突出环境问题2万个。这位美国记者感到十分惊讶。  相似文献   

14.
楼市“金九银十”销售旺季落空,股市反复震荡调整,钱往哪里投再次成为困扰投资者的一大难题。金融危机过后,中国经济还将面临哪些挑战?未来一年中国股市、楼市走势如何?带着这些问题,《中国新闻周刊》记者采访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巴曙松。巴曙松主要研究方向为金融机构风险管理、公司治理与金融市场监管。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记者采访遭遇人身攻击或事后报复,甚至因撰写新闻报道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的事时有发生.记者的执业环境似乎变得有些“凶险”.危险信号:以刑事手段处理未经查实的言论2010年7月,《经济观察报》记者仇子明不幸成为“记者被通缉”这一新闻事件的男主角.  相似文献   

16.
90年代初踏上新闻岗位的人,需要经受许多诱惑,经历许多困惑。某日出差,与几位“相逢何必曾相识”的乘客在火车里闲侃。听说我是人民日报记者,一位“款爷”高诵一支《记者谣》:“一流记者倒股票,二流记者拉广告,三流记者拿红包,四流记者写本报。”诵毕,两眼盯着我问:“你是几流记者?”我淡淡地吐出几个字:“末流记者,把夜熬。”“熬夜”这个字眼,我并不喜欢;对于朋友,我常这样说:一年里的所有双数月份,我都属于月亮。那是些“暗无天日”的日子。  相似文献   

17.
望潮随想     
一、记者也要找市场“不找市长找市场”。这是记者写企业家的变化。其实,记者也应该作如此转变,至少要多找市场,相对地少找市长。市场,对记者来说有两个。一个是经济市场,一个是“稿件市场”。搞商品经济,市场是最能生动活泼地反映经济生活状况的场所——不是狭义上的那个搞交易的地方。市场是“晴雨表”,市场又是结合部:生产,流通、消费的结合部;经济和社会的结合部。许多好新闻从这  相似文献   

18.
这是一位记者的答记者问:问:“你写新闻有什么诀窍?”答:“用脚底板写新闻.”问:“你最初的新闻理想是什么?实现了没有?”答:“一开始想当大记者、名记者,没想到跑了11年社区,成了百姓口中的‘胡同记者’,这不但是新闻理想的实现,更是新闻理想的超越.”问:“如果有年轻人想要做记者,你会对他说什么?”  相似文献   

19.
马志刚 《青年记者》2016,(24):18-19
最近几个月,伴随着一季度、上半年主要经济数据的先后出炉,各种各样的解读、报道对各方正确认识经济形势,坚定发展信心,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引导作用.但有一种错误倾向需要警惕,那就是个别财经报道脱离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的实际,片面夸大经济指标的“暖色”,认为中国经济正在呈现U型反转. 比如,某报报道: “GDP增长6.7%.4月15日上午刚刚揭晓的中国经济一季度运行结果可算是一份较为不错的成绩,因为一个月前,没有人会想到3月份会成为一个绝地反弹的时点.现在,用字母U来形容2016年的前三个月的经济走势应该是最合适不过了.”  相似文献   

20.
记者:目前,许多报刊出现了“滑坡”现象,听说(《资料卡片》今年的发行量却上升了,请介绍一下详情。郝耀华(《资料卡片》杂志社总编辑):《资料卡片》是一份资料性文摘半月刊,问世只有6年,在我国的刊林报丛中不过是一株新苗。前几天看到一个统计数字,今年我国95%的报刊发行量下跌。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我们刊物通过邮局的征订份数比去年下半年增长72%,加上自办发行部分,发行量可达20万份以上。这使我们感到欣慰,也增添了办好刊物、回报读者的信心。记者:现在报刊发行成为各家报刊的主要议题。不少报刊为了刺激发行量出招设法,掀起了“发行大战”,请问贵社有何诀窍? 郝耀华:当前出版界确实面临着种种挑战,作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