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用红、黄、蓝三种颜色调一调,画一幅秋天的景色图,并围绕秋天的色彩写一段话。  相似文献   

2.
感受秋天     
习作目标:1.能围绕秋天的色彩写一段话。2.按一定的顺序写,用上表达色彩的词语。能力强的同学尝试写三段或三段以上。习作内容:用红、黄、蓝三种颜色调一调,画一幅秋天的景色图,并围绕秋天的色彩写一段话。  相似文献   

3.
用红、黄、蓝三种颜色调一调,画一幅秋天的景色图,并围绕秋天的色彩写一段话。秋,悄悄地来了。你知道秋天有几种颜色吗?秋天五彩缤纷,美丽极了。公园里,盛开着白色的菊花。一阵风吹来,花掉在花盆里,仿佛天上落下的雪花。啊!秋天是白色的。农田里,小麦成熟了,农田都变成金黄色的了。啊!秋天是金黄色的。果园里,一派丰收的景象。又红又大的石榴,高高地挂满了整棵树,像挂着无数个灯笼。鲜艳的色泽,诱人的香味,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啊!秋天是红色的。树林里,春天满树的绿色,如今已变成丰收季节的黄色。小树叶变黄了,枯萎了,风一吹,树上的叶子…  相似文献   

4.
本次习作是让学生用红、黄、蓝三种颜色调一调,画一幅秋天的景色图,可以画所看到的实际景色,也可以画自己想象中的秋景;然后围绕画面表现的秋天的色彩写一段话。为有效达成这一习作目标,首先应激发学生乐画、愿写的情趣;然后要充分利用课内外学习资源,引导学生进行认真细致的观察,尤其是对景物色彩的呈现与变化,为学生发现与积淀直观形  相似文献   

5.
秋色     
用红、黄、蓝三种颜色调一调,画一幅秋天的景色图,并围绕秋天的色彩写一段话。三年级笔下生花1(北师大版)秋天到了,我所住的这座小城仍然郁郁葱葱,一片绿色,似乎不愿脱去那袭夏装。绿油油的桂花树上,怒放的桂花挂满枝头,有的呈米黄色,有的金灿灿的,一朵一朵拥挤成一簇,一簇一簇组合成一个大花球,美极了。而桂花释放出的一阵阵清香,更是令人神清气爽,让人心醉。每当我走在桂花树下,总会情不自禁地深吸一口气,尽情享受这沁人心脾的花香……往郊外走,看到的又是另一番景象。成熟的稻田里一派金黄,在一望无际的稻田上,农民伯伯正高兴地收割着稻…  相似文献   

6.
秋天唱着歌     
秋天秋天唱着歌,咔嚓咔嚓飞满坡。要问唱的是什么.镰刀闪闪对你说:唱的悠悠希望调,唱的甜甜好收获。  相似文献   

7.
设计思路本次习作是让学生用红、黄、蓝三种颜色调一调,画一幅秋天的景色图,可以画所看到的实际景色,也可以画自己想象中的秋景;然后围绕画面表现的秋天的色彩写一段话。为有效达成这一习作目标,首先应激发学生乐画、愿写的情趣;然后要充分利用课内外学习资源,引导学生进行认真细致的观察,尤其是对景物色彩的呈现与变化,为学生发现与积淀直观形象的感性材料,让学生“我手画我见”;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围绕秋天的色彩图写一段话,同时注意引导学生运用描写色彩的词语,使习作的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实现“我手写我画”;最后师生交流,共享习作的成功…  相似文献   

8.
布宁的长诗《落叶》并不是某些研究者所认为的“平庸”之作,而是本世纪初俄国诗坛上的一首名诗。它一反普遍对秋天的空泛赞颂,同时又摆脱了当时流行的悲秋、伤秋的哀怨俗调。诗人选取最有代表性的俄罗斯大自然作为咏叹秋天的寄喻,堪称独树一帜。全诗描写细腻,充满动感,不愧为布宁的代表性诗作。  相似文献   

9.
秋天唱着歌     
中速甜美、山歌风卜是5}气一}夔、}越川远酬沁纠翼翼降一}l}丛鲜。1塑川熟纠鲤鲜少}越纠迅。){3挤1511‘15一.性帆11一怀蜒二。}是‘丁马3 3 31唱呀唱着唱呀唱着是3喂“喂洲哟、哟、1.秋天秋天2.秋天秋天歌,歌,15。降是。。},”3要问唱的是什么要问唱的是什么5 1 653/一一、是2 .3哟喂 、、.尸哟喂 、~产 55笼30飞呀飞满坡。汇呀汇成河。唱的是什唱的是什么呀,么呀,3 132范3 12镰刀闪闪扁担弯弯对你说,对你说,5 1 32镰刀闪闪扁担弯弯1一说:说:3王5一哟喂亩浪皿.你你翅一对对1 13 3一/甘匀z丹0︸ 尹一、厂~、5 1 655调,谣, QU一/一匕‘八0一…  相似文献   

10.
爱的调味乳     
一年年的秋天过去,转眼二十几个寒暑。去年的秋天才刚过,今年的秋天就快到了。总是在秋天,总是在这个时候特别想念,总是有老师听不到的感激。因为老师,我才成就了我。一直到小学四年级,我的成绩都是最后一二名,所以也一直是父母的苦恼,学校老师的麻烦。四年级时,换了一位新的级任老师,而且在他还没踏进我们的教室时,大家就已经知道他一年后要调走。但这对我来说并不是什么重要的事,对吊车尾的我而言,下课、放学,那才是重要的。后来在第一次大考后,情况全都不一样了。“听说你在这班一直都是垫底的,你想过为什么会这样吗?”“……我不知道啦…  相似文献   

11.
叶勇 《现代语文》2005,(5):32-33
我是一棵秋天的树。我出生在秋天。在秋天发芽、长大。在秋天开始我的生命。我在秋天,把春天装进心里。我在秋天,平静且愉悦的,守望春天。——引语我是一棵秋天的树。我出生在秋天。我知道这不是一个适合我生长的季节。可是,我出生在秋天。我是一棵秋天的树。环顾四周。没有绿色。没有芬芳。没有生命。甚至  相似文献   

12.
习作要求现在正值秋季,你感受到秋的气息了吗?秋天的气候、秋天的景物、秋天的庄稼、秋天的果园、秋天的人们都有哪些变化?请你抓住秋天的特点,写一写自己眼中的秋天。习作指导·轻松解文题一年四季,每个季节都有着自己的特点,温暖的春季、炎热的夏季、凉爽的秋季、寒冷的冬季。秋天就在我们的身边,生活在农村的孩子可以到田野里或果园里找一找秋天,生活在城市里的孩子可以到公园里或菜市场里感受一下秋天。重点观察秋天里各种事物的变化,调动自己的各种感官,看一看、闻一闻、摸一摸、尝一尝、听一听,感受到什么就写什么,写出自己眼中的秋天…  相似文献   

13.
秋之韵     
秋天是一首诗,一首快乐的诗,一首金色的诗。在诗中你能听见鸟儿婉转而清脆的叫声,农民伯伯收割庄稼时的欢笑声。劳动的秋天,金色的秋天。秋天是一幅画,一幅画着梦想的画,一幅五彩缤纷的画。诗人在秋天吟诗作画,秋天给了他们灵感,给了他们梦想。红色的高粱,金色的稻子,紫色的包菜,绿色的青菜……都在秋天向大家张开了笑脸。梦想中的秋天,五彩缤纷的秋天。秋天是一张乐谱,它跳跃着一个个轻松、欢快的音符。秋天的叶子黄了,凉爽的微风轻轻地从树枝上吹下了它,落在地上,一片片地飘撒,好像弹起的一首舒缓的轻音乐。跳跃的秋天,飘洒的秋天。我爱秋…  相似文献   

14.
    
茫茫人海,我怎样才能走好我人生的路途呢! 一阵清凉清凉的秋风,卷起初秋那凋落的黄叶.在这采摘丰收喜悦的好季里,充满了决择,花开意味着调谢,成熟意味着蒂落。当秋天把累累果实奉献给人们的时候,它将面临的是枝残叶落,但它们不会埋怨,不会忧伤,而是坚定地融入到季节的循环中去,重新孕育下一代新收成,以进一步来完成自己的伟大使命——走进秋天,走进决择,走进了充实;走进秋天,去实现理想。  相似文献   

15.
一、教材简析《秋天到了》是苏教版《品德与生活》第二单元"走进秋天"中的第一篇课文,通过对秋天气候的感触、对秋天花草树木的观察,引导学生认识秋天的特征;从对秋天瓜果蔬菜的认识,告诉学生秋天是收获的季节,让学生更热爱秋天。  相似文献   

16.
赵霞  王敏 《山东教育》2009,(7):57-59
《秋天的雨》是一篇内容丰富多彩、抒情意味很浓的散文,名为写秋雨,实际往写秋天。作者抓住秋天的特点,从秋天的到来写起,写了秋天缤纷的色彩,秋天的丰收景象,深秋中各种动物、值物准备过冬的情景。  相似文献   

17.
活动一:语言活动《秋天的雨》教材分析:这是一篇抒情散文,名为写秋雨,散文内容丰富多彩,作者抓住秋天的特点,从秋天的到来写起,写秋天缤纷的色彩、丰收的景象、深秋各种动物、植物准备过冬的情景。散文把秋雨作为一条线索,将秋天众多的景物巧妙地串起来,从整体上带出一个美丽、丰收、快乐的秋天。目标预设:  相似文献   

18.
一、教学意图《我爱秋天》是第三单元《金色的秋天》中的第一篇课文,意在引导学生在大自然中与周围的环境中去认识秋季的特征,体验秋天的美丽,感受秋天诗一般的旋律,不断加深学生对大自然的向往与热爱之情,让学生在活动和游戏中把美丽的秋天留在手指间和心窝里。本次活动的目的是通过让孩子们亲自去寻找秋天、认识秋天、观察秋天、感受秋天、表现秋天,从而培养孩子们搜集、整理、发布信息的能力,培养儿童向主动性学习、合作性学习、创造性学习这一方面发展,并鼓励孩子们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自主展开调查、研究等活动。二、教学设计(一)课前观…  相似文献   

19.
一、在生活中感受美《秋天》是一篇看图学文的课文,由一幅色彩明丽的秋景图和一篇短文组成。图文对应,描绘了秋天美丽的景色。学习此文时,正值仲秋时节,我先设计了“找秋天”的活动,让学生到野外去找秋天,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秋天的美。回到教室后,说一说自己看到的秋天的样子,然后让他们用手中的笔,把秋天的美丽景色呈现在白纸上,或用日记的形式记下自己的感受。学生们看着、读着自己的作品,自然有说不出的喜悦。二、在诵读中体验美《秋天》一文,语言优美、生动,读起来朗朗上口,每一句都能使学生产生美的遐想。学生通过感情朗读、配乐读,抒…  相似文献   

20.
正我认为秋天是一年中最美的季节。秋天时叶子变黄。在秋天的晚上,我感到一丝凉意。秋天里树木都是光秃禿的。今天的天气已露出了一丝秋天的气息。九月的天气确实像秋天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