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面对知识经济和数字化的冲击,我国的会计教育还存在看不足,尤其是大学会计教育目标巳不适应新经济发展的需要。大学会计教育目标需要转换,这一转换目标的实现有赖于教师角色的转换。  相似文献   

2.
布卢姆的传统认知目标分类法将认知过程从低级到高级分为六个步骤:知识、领会、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修订版的分类法将教育目标分为两个维度:知识维度和认知过程维度.传统的分类法旨在帮助教师们区分教什么,后者则把重点放在促进学生保留和转化所学的知识.通过实例,说明如何将修订版的分类法应用于<现代教育统计学>的设计之中.  相似文献   

3.
为了达到双语教学的最佳效果,应当对双语教学目标有正确的认知。双语教学的目标包括基本目标和发展目标。本文辨析了双语教学目标的认知内涵,指出了建立正确双语教学目标认知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学会生存—21世纪全球教育与生物教育目标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从“学会生存”-终身教育和学习化社会的观念出发,在生物学迅速发展的时代,生物教育所培养的人应当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作为与人类社会发展关系密切的生物科学,应当综合考虑社会,环境、个人、科学素质等方面的教育目标,努力培养学生成为完善的人。  相似文献   

5.
L.W.安德森和D.R.克拉茨沃尔于2001年推出了布卢姆认知领域教育目标分类修订版,将认知教育目标分为知识和认知过程两个维度,在使用术语、目标分类结构和强调侧重点三个方面做了意义重大的调整与改变。本文将介绍这些调整与改变,并说明修订版的教育应用,以促进我国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6.
关于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就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的理论起源、时代背景、社会环境等作一些客观的、较深入的描述与探索。介绍数学教育权威,荷兰的弗赖登塔乐教授对此的见解,并结合我国数学教育实践,提出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供商榷。  相似文献   

7.
教育需要的个体发生是从微观的角度,探讨个体教育需要产生和发展的基础、条件和过程。研究教育需要的个体发生,不仅能够为反思实践中的教育价值实现问题提供一个视角,而且也为研究教育价值观念的个体发生奠定基础。认知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是教育需要个体发生的先天基础,自我意识的发展及其调节作用和个体存在环境中的"核心他人"的教育需要及其对个体的影响是教育需要个体发生的主客观条件。个体教育需要发生的过程包括具有先天性的个体认知需要的初步展现及其不断增强、发展性障碍的出现及其看护者作为"核心他人"的教育需要的逐渐出现等五个阶段。  相似文献   

8.
《四川纲要》对接《国家纲要》,结合四川省情,创造性地提出了分区目标,即:经济社会发达地区在2015年率先基本实现国家制定的教育现代化目标,2020年教育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提高中等发达地区在2020年基本实现国家制定的教育现代化目标;欠发达地区到2020年初步实现国家制定的教育现代化目标。  相似文献   

9.
布卢姆认知目标分类修订的二维框架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布卢姆认知目标分类修订的二维框架包括了从具体到抽象的四种知识(事实、概念、程序和元认知)和从低级到高级的六个认知过程(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和创造),总计有30个具体类别。新的分类学,主要面向教师,面向教学实践,将学习、教学和评价紧密联系起来,突出其一致性;知识维和认知过程维所构成的二维矩阵中每一种具体结合为教师利用教育目标指导教学实践提供了广阔空间,也为落实课程标准提供了便利。  相似文献   

10.
科学教育的社会需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用报刊检索法调查社会对科学教育的需要,两份调查的结果一致表明,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是现今社会对科学教育的最主要需要。  相似文献   

11.
隐喻作为一种基本的认知方式,本质上是通过限定认知框架来构建我们的思维系统的.在隐喻思维过程中,隐喻表达所从属的隐喻框架和所依托的隐喻概念是隐喻生成和理解过程中的关键要素.隐喻框架的作用是激活一个概念域作为隐喻的始源域,它对认知起到基础性和导向性的作用.隐喻概念则决定了始源域到目标域的跨域映射关系,两者密切相关但又有所区别.隐喻认知过程中,隐喻框架和隐喻概念都具有动态性,对框架和概念的选择直接影响隐喻的理解.通过对语料库中隐喻框架和概念的缩放,比较分析这一变化所带来的影响,能更清晰地把握隐喻框架和隐喻概念之间的关系,说明隐喻理解的动态过程.  相似文献   

12.
在总结语码转换的相关研究,介绍语用学者对该语言接触现象进行的顺应性理论阐释和语用功能分析基础上,探讨认知语用学视角下的语码转换研究,构建认知语境框架下的“知识草案—心理图式—社会心理表征”图示,试对语码转换现象进行深入的阐释。  相似文献   

13.
人称代词是众多语言学家研究的对象,不同的语言学派对其从不同角度加以研究。具有模糊指称作用的人称代词常常出现在人称代词的转换中,运用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对转换现象进行分析,有助于揭示出语言使用者的心理机制。  相似文献   

14.
阳谦 《云南教育》2004,(2):17-19
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存在两个心理过程。一个是感觉——思维——知识、智慧(包括知识技能的运用)的过程:另一个是感受——情绪——意志、性格(包括行为)的过程。前者是一种认知过程,是智力活动;后者是情感过程,是非智力活动,两者密不可分。然而,传统课程目标的制定  相似文献   

15.
走向全纳教育--新加坡特殊需要教育发展概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加坡国土狭小 ,没有任何资源 ,唯一拥有的就是人。因此人才成为新加坡的唯一资源 ,只有充分发挥每一个新加坡人的潜能才能取得国家繁荣。经济的增长给新加坡有特殊需要者的教育向全纳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坚强的后盾。本文拟简单介绍新加坡全纳教育的起步和发展 ,以期对我国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6.
如今,什么事情都讲究"速成"。鸡从蛋壳中出来,经过激素的催生,几十天就可以上餐桌。小孩子在进小学之前,经过严格的训练,百以内的加减法已运算得很熟练。搞文艺的,唱红了一首歌曲,便戴上了"歌星"的头衔。做教师的,最希望的是"一课成名"。事实上,有一些教师就  相似文献   

17.
当代知识已成为经济中最基本的资源和生产的最核心的要素,因而教育已经直接参一经济的运行,成为经济发展新的生长点;现代经济的转型对教育提出了新挑战,这就要求我们转变传统的教育消费观、福利观为教育的产业观;处理好民高等教育的关系;防止科技发展以降低人的素质为代价;教育的目标应重新定位,从培养传承式人才转向培养创新性晚加重视继续教育与终身教育 。  相似文献   

18.
南微 《上海教育》2007,(8A):1-1
在2006年召开的全国科技大会上,胡锦涛同志宣布了未来15年我国科技发展目标:2020年建成创新型国家,使科技发展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支撑。[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转换生成语言学和认知语言学之间有相似之处,但它们的哲学和心理基础、语言观、研究目标、研究方法等方面有较大的差异,通过两个流派的对比研究,能更清楚地认识其独特的特征。  相似文献   

20.
教育的决定因素是人,还是物?教师的作用是教做人,还是教知识?学生是被潜移默化的影响,还是教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