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传媒》1997,(3)
赏读《咬文嚼字》文/贾保民搞文字工作的,就得咬文嚼字。咬多了,嚼烂了,文字差错就少了。但不少人却把文人的咬文嚼字和“老鼠钻进书堆里——咬文嚼字”这句俗语看成一个意思,理解成没事找事,胡乱逞能;吹毛求疵,令人厌烦;醉翁之意,另有所图的贬意。为给咬文嚼字...  相似文献   

2.
1、女人反对重男轻女,却常常跑到“减肥训练班”。 2、脸皮厚的人,最常说的一句话是“我待你不薄”。 3、招聘大都是“有经验者优先”,招婿则相反。 4、有人请假的理由是“病假”,只因为病是假的。 5、从电话费账单中,最能体会出“言多必失”的道理。 6、没钱的流浪者,叫“游民”;有钱的流浪者叫“游客”。 7、对某些有成就的人来说,“失恋”才是他们的成功之母。   说实话,以上这七条是我在一本杂志上抄的。原意或许就是让读者为此“幽上一默”。而我却想说,对我们写作者来讲,于此一定要深入一层。用一词,造一句,作一文,…  相似文献   

3.
由警官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面向新闻界》一书,读后我不禁茅塞顿开。我是一家企业报的新闻工作者,因为没有系统学习过新闻理论,又缺少实际锻炼,对于新闻写作。有不少疑惑。举个例子:前年,我根据正反两方面的事例。写了一篇题为《改革可克千难万难》的文章。朋友们直言相告:这篇文章很难发表。写为什么要改革,不改革就没有出路的文章,一个企业报的新闻工作者是写不好的。言外之意,就是我有点自不量力。然而,这篇文章在我们《涟邵工人报》上刊登以后,《湖南日报》也很快发表了,而且在读者中引起了意想不到的反响。文章中引用的事例。成了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话资料。后来,这篇文章还获得了全国煤炭系统年度好新闻奖。  相似文献   

4.
雷群明《微型书论》一书,最近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微型”,谓文章之短小,每篇三、五百字,至多也是千字文。文章虽短,却要言不繁,文简意深。“书论“,顾名思义,是围绕一个“书”字做文章,大多是作者针对出版工作中人们所关心的热点问题抒发的感言、随想一类的小言论。 作者雷群明,不仅是位工于图书选题策划开发、善于出版企业经营管理的能手,而且还是一位爱好舞  相似文献   

5.
《新闻创新谈》是刘黑枷同志撰写的一本专著。全书共四十篇文章,约二十万字。作者联系编采工作的实际,比较系统全面地探讨了新闻工作如何突破,如何改革,特别是如何创新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郭保章教授的《世界化学史》和读者见面了。这本书分为七篇:“化学成为一门科学”、“原子一分子学说的创立与确认”、“结构化学”、“化学元素周期系”、“物理化学”、“物理学革命促使化学面貌一新”、“溶液学说的续篇”共22章。全书系统地阐述了从史前至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这一时期内整个化学发展的历史,着重对化  相似文献   

7.
<咬文嚼字>的同志向我组稿,我慨然应允.一是我太喜欢这本小刊物了,它刊载的文章生动有趣,尖锐泼辣;二是我太感谢这本小刊物了,它勇敢地担负起咬文嚼字的任务,为扭转"无错不成书"的现象,为纯洁祖国的语言文字,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尽着自己的一份责任.  相似文献   

8.
黄伊先后在中国青年出版社和人民文学出版社当文学编辑,《编辑的故事》写的就是他几十年问的所见所闻,该书在金城出版社出版以后,许多总编主编、作家翻译家纷纷给黄伊写信,畅谈他们读了谊书的一些感受,现摘要发表其中几篇。  相似文献   

9.
这是一本叙说编辑工作的故事,讲故事的人,是一位做了半个世纪编辑工作的老人。他的故事极为平淡,都是些“稗官野史、逸文趣事”,却折射出一位可敬的编辑的精神世界。作者黄伊以“敬业和奉献,开拓与创新,是我终生奋斗的目标”为题开篇,是耐人寻味的。作者在书里讲了这么一个故事:有一天,人大中文系的一位应届毕业生来出版社实习,编辑室主任委托他接待。此时的黄伊,已是从业四十多年的资深编辑,有着丰富的编辑工作经验,但是,他没有向大学生介绍自己的经验,却对初出茅庐的大学毕业生讲述自己用半生心血换得的深切体会:当编辑最要紧的一条,是要…  相似文献   

10.
上海有个小刊物叫《咬文嚼字》,月刊,16开本,办了七八年了,我时而翻之,常常获益匪浅。有些毛病,自己也曾犯过,甚至仍在犯,读来心惊肉跳,汗颜莫名。  相似文献   

11.
12.
朱金甫 《历史档案》1998,(1):135-136
最近,笔者怀着极大的兴趣,读完了革命老干部程桂芬同志的回忆录<人生不是梦>一书(中国妇女出版社1996年12月出版),不仅为她优美流畅、朴实清新的文句所吸引,更为书中内容生动及意境深远而叹服.  相似文献   

13.
上海人民出版社最近编了一套青年之友丛书,开首第一卷就是李燕杰的报告集《塑造美的心灵》,这是近几年李燕杰同志用心血浇灌培育一束芬香扑鼻的鲜花;是李燕杰用美的情操,用诗的语言,谱写而成的一首心灵的交响乐;是李燕杰用渊博的学识和绚丽的色彩绘制出来的一幅波澜壮阔的时代画卷。李燕杰由于自己的卓有成效的工作,受到党和人民的高度评价。八○年,他被评为北京市业余教育先进工作者,八一年又被评  相似文献   

14.
李泽厚同志的《批判哲学的批判》(康德述评),是这些年来比较难得的一本研究著作,它最近将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分析和批判康德哲学,通常都以三个《批判》为主,而特别着重他的“知识哲学”,即认识论方面。李著也在这个方面用了一半的篇幅。这是康德哲学的特点所决定的。资产阶级哲学界谈康德及其“知识哲学”,往往强调两点:1、康德调和、结合了唯理论和经验论;2、休谟对康德的思想转变起了特大的作用。李著指出,这只是从思想而不是从现实根源来解释和规定康德,而且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编排的创新性、内容的广泛性、理论的权威性、资料的可靠性、检索的方便性5个方面评价了《中国图书馆年鉴》的特点,同时,也指出其某些方面的不足。但由于其特点突出,仍是一本值得我们一读的工具书。  相似文献   

16.
上海编辑学会会长宋原放先生送给我三本丛刊,刊名叫《咬文嚼字》,由郝铭鉴先生主编,上海文化出版社于今年初推出.这个小卅二开、一个半印张的小薄本,引起了我很大的兴趣,心中有说不出的高兴.  相似文献   

17.
倘说古人赋诗作文讲究关键句、点睛笔,所谓的“诗眼”、“文眼”,则“导读”不妨视为书籍的窗户,是为“书眼”,以便让读者“窥一斑而见全豹”,一篇在胸,统摄全书。 书籍的“导读”自然不是“梗概”、“提要”而近似“书话”、“书评”,却不较“书话”、“书评”来的轻松自如,它不但晓之以理,以识见长,且亦动之以情,娓娓道来。“导读”与“序”似可互通互补,却在形式上更其活泼,亦叙亦评,可长可短,不拘一格。“导读”当然要以它对读者的“导向性”为其本质属性,但它绝不对读者指手划脚,好为人师。一篇值得一读的“导读”应是“文若春华,思如涌泉”,情  相似文献   

18.
值得出版者一读的好书———读《图书出版的艺术和科学》有感●陈晓东我是一名出版行业的新兵,近日借得一本由美国著名出版家贝利著,中国著名出版家王益先生译的《图书出版的艺术和科学》一书(1995年10月中国书籍出版社出版)。这是我读过的众多有关出版书籍中印...  相似文献   

19.
周芳 《青年记者》2007,(17):60-60
《咬文嚼字》创刊于1995年,是一本小杂志,32开,48页。创刊以来,《咬文嚼字》以在"咬"上做文章闻名。创刊伊始,先"咬"自己,以后是一路狂"咬"。从"咬"报纸,"咬"期刊,"咬"广告,发展到"咬"全国知名作家,将他们的作品作为"挑刺"的"众矢之的"。这一系列举动在社会上引起了巨大反响。《咬文嚼字》杂志拓展市场的成功事例,引起了报刊界的关注。以下就具体分析它的办刊特色,探究它的成功之道。  相似文献   

20.
咬文嚼字于《汉语大字典》王粤汉【武汉】关于编辑学和辞书学,卑之无甚高论,作为简编本《汉语大字典》责任编辑之一,兹谨考订若干实例。1.《五杂组》辨正《汉语大字典》多出书名“《五杂俎》”;亦有出“《五杂组》”者,分别见卷一页290、卷四页2445、卷七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